精神心理疾病康复的拦路虎——病耻感

扁春明

<p class="ql-block">精神心理疾病是容易被社会公众歧视的疾病,即使患者处于康复期,也同样会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遭到孤立和排斥,受到嘲笑和隔离,让患者及其家属背负上沉重的心理压力,感到深深的耻辱和痛苦。</p> <p class="ql-block">精神心理疾病的病耻感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p><p class="ql-block">公众病耻感:即社会公众对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负性刻板印象及行为表现,这种负性认知会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行为。如:误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都是“疯子”,误解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都有威胁性而拒绝与之交往,误解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就无法胜任工作而解雇患者等等。</p> <p class="ql-block">自我病耻感:即患者感知到这种歧视、并将其内化,形成自我歧视、自我否定的错误认知。在认知上感觉自己丢脸、无能、卑微、低人一等;在行动上表现为没有自信,做事畏手畏脚,缺乏积极性,拒绝外出,回避社交,避免与外人过多接触而遭受嘲讽,进而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能力逐渐衰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p> <p class="ql-block">“病耻感”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p><p class="ql-block">01.耽误治疗,加重恶化对于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心理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另外还要承受额外的病耻感,这无疑是双重的负担。有些人的抑郁或者焦虑程度很严重,但因为不想被别人贴上“疯子”的标签,所以不承认自己的病情,拒绝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最终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只能独自承受疾病一遍遍发作的痛苦。</p><p class="ql-block">02.社会排斥,社会隔离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虽然不得不对一些丧失正常社会功能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强行隔离,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应该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对于一个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最需要却也最难以得到的就是社会支持。</p> <p class="ql-block">03.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心理疾病患者如果患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却不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默默忍受和否认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也使周围的人暴露于风险之中。如果拒绝接受治疗,很可能会产生一些自我控制不住的异常或极端行为,从而伤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何克服病耻感?</p><p class="ql-block">需要学习:要加强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宣传及学习,消除大众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对于患者本人而言,也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疾病,了解自己;</p><p class="ql-block">需要接纳:接纳自己或家人患病的现实,不要因为患病而感到愧疚,因为需要治疗的是病而不是人,要及时帮助自己或家人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p><p class="ql-block">需要勇气:因为精神疾病除了综合治疗外,还需要遵照医嘱,治疗期间全程不间断的按量服药,要勇敢接受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有些人可能会指指点点,那是因为不了解精神疾病所致;</p><p class="ql-block">需要包容:作为家属和朋友,要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和行为给予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