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在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都会想念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美食,伴随我们一生,它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记录着我们奋斗成才的艰苦岁月,更是牵扯我们远游他乡割不断的乡愁……那么,你最想念的家乡美食,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出生在重庆长寿一个叫雷祖的小山村,那里几乎没啥平地,丘陵小山此起彼伏,同时与垫江、涪陵交界。由于交通受限,雷祖真的非常闭塞,发展得相当缓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都知道,涪陵榨菜中外驰名,因为离得不远,气候相近,我的老家也盛产榨菜,且我老家的榨菜制作工艺有自己的特色,这成就了我一辈子难忘的美食——老咸菜回锅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老咸菜回锅肉在炒菜馆非常常见,但基本吃不到我家乡的味道和温情,家乡的老咸菜回锅肉,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逐步开启加速模式,很大一部分农村青年选择走出家门,丢下锄头去打工,挣多一些的钱。我的父母亲,二爸二妈,大姑妈姑父,都要去打工,但三家人的四个孩子,谁来照顾呢?当然,是我的爷爷奶奶,肩负起照顾四个孩子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们那个闭塞的地方,相比城里孩子的条件,落后5-10年一点不夸张。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忙完供销社的工作,就得赶紧回家跟奶奶一起干农活,每年公粮一交,家里干饭稀饭间带着,勉强能够糊完一年。以至于后来我妈在暑期接我到三姨家做客(三姨是早期拜师学艺后嫁入了城里),我见面居然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吃干饭还是吃稀饭,因为稀饭我实在是吃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在我们当地来说,我家条件还不算是很差的,因为爷爷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每个月还有工资可以补贴家用,所以,我们四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还是很幸福了,因为在早期,每个月都有两次机会,可以吃上回锅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我记得住事开始至今,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回锅肉,一直都是用老咸菜炒,也就是我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美食老咸菜回锅肉。老咸菜以青菜头为原材料,都是自己种,自己收回来加工,制作,食用。每年开春,青菜头收获的时节,做咸菜,就成了奶奶和姥尕(奶奶的妈妈)的必修课,想必这门技艺也是姥尕传授给奶奶的吧。当然,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步从奶奶那里学会了老咸菜的制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菜头从山坡上砍回来,放到树杈,拉着的绳索等地方晾晒,或者是直接丢在地里晾晒,完成第一遍风脱水的过程。三四天后,青菜头整体打蔫,水分已经褪去一部分,将青菜头收集到一堆,家里大大小小的人,拿着小刀,剥去青菜头根部的老皮,拍打去多余的泥沙,不用清洗,直接丢进大的编织袋口袋里,撒盐腌制,进行第二遍盐脱水的工作。待盐分脱去青菜头的大部分水分,奶奶会打来井水,将盐菜头进行第一遍清洗,放到斗篬(qiang)里晾干水汽,然后切成大小合适的丝状或者块状。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切丝或者切块后,奶奶会再次清洗一遍,再进行最后的晾晒,保证咸菜的无沙和干净。最后一次晾晒,就直接将菜丝晒到七八成干,尝一下咸度过后,就可以揉进盐和辣椒面,混合装坛进行发酵。一般来说,发酵三个月后的老咸菜一开坛就可以闻到扑鼻的特有香气了。那时候的条件,配料表就真的相当相当纯粹,只有盐和辣椒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炒的回锅肉,一直以来就只是用这个老咸菜混着半肥半瘦的肉炒,无其他配料,也相当纯粹。奶奶有时候感慨到,我们小时候,四个孩子放学回来,一盆老咸菜回锅肉干得精光,咸菜都不会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咸菜还是那个咸菜,肉还是那个肉,那道菜却不再那么受欢迎了。其实,尽管现在的我们生活富裕了,选择变多了,胃口变小了,但我们对老咸菜回锅肉这道菜的喜欢,早已经刻进了骨子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在以前老咸菜回锅肉这道菜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招待客人的好菜,这样制作老咸菜也是我故乡一带通用的做法,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这样的老咸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年代末,我上初中,也是在我们那个山村。那时候我父母已经打工几年了,家中条件已经好转很多。我妈跟食堂老板相识,给他打了招呼,吃饭吃菜直接挂账。但我们班上还依然有贫困的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没钱买菜。米饭可以自己背米到学校换饭票,但没钱吃菜,就只能是只从老家带老咸菜到学校就着米饭吃,讲究一点的同学会用猪油将咸菜炒一下,更香更下饭。但不管怎么,我们都是闻着咸菜香,在简陋的教室里努力学习,靠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意识,考进了县城,走出了山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8年7月,正值我大三暑期,我有幸被推荐到央视实习。第一次出远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出发前,奶奶给我带上了一包她做的老咸菜。那个时候,重庆的物价还不算贵,但北京是北京,重庆是重庆,抱着节约用钱的想法,我还是准备实习期间自己做饭,带饭到单位去热一下吃。有一天,我就做了老咸菜回锅肉这道菜,虽然我的做法已经跟奶奶的做法有了一些出入,但是当我的饭菜在办公室加热,老咸菜的香气在办公室弥漫的时候,同事们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他们基本没有见过这个东西。等我邀请他们试吃这道菜之后,他们都啧啧称赞,表示简直不要太香,留下了美好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我的要好的同学,我们高中一个寝室,大学在同一个学校,他每次来我家做客,都必点这道老咸菜回锅肉,我们的友谊也像这道菜一样,持久弥香,美好如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已年近40,老咸菜没老,但是我的奶奶已经年过八旬,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刻下满脸皱纹,体力也大不如前了。我想,我是时候去沿承奶奶的这一份手艺了,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在2024年的年初,第一次尝试自己制作了故乡的老咸菜,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几乎尝试了我家老咸菜的朋友,都竖起了大拇指,这让我感觉十分高兴和欣慰。只是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摸索一下怎样才能把奶奶的这个老咸菜手艺做得更加出色,更加稳定,传承给更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长河,我们每个人都在河里无法停歇,有人来,有人离开,爷爷奶奶,父母亲,家里的其他成员,还有朋友同学,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走散,但因为有传承,我们的思念,就不会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