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影像里的杭州玉泉

隐居西湖

<h5>1920年代杭州活佛照相馆</h5> 玉泉位于仙姑山北的青芝坞口,与大慈山下的虎跑泉、龙井山中的龙泉,合称杭州西湖三大名泉。玉泉鱼跃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1964年在旧寺的基础上改建成的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庭院,面积为0.73公顷。 整组建筑粉墙漏窗,回廊环接,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巧妙布局给人以一种幽深宁静的感受。2000年,玉泉景点又进行了扩建、改造,分成了南园、北园两个区域,景点面积由原来的0.75公顷增加到了1.54公顷。 <h5>杭州玉泉全景</h5>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浙大老和山清代图画明信片(左边是老和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年代上海福和烟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年代上海福和烟行(实寄)</span></p> 我从小住在浙大求是村,去到玉泉不足600米,小辰光经常与小伙伴到玉泉玩耍、看金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于玉泉珍珠泉</span></p> 上世纪末,休息日抽时间看父母,总要陪他们到玉泉、植物园走一走。1998年,浙大四校合并,原来的老校区被称为浙大玉泉校区。几十年来,自认为对玉泉及周边环境十分熟悉,也非常亲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于杭州植物园竹园</span></p> 这些年来,特别是退休以后,喜欢研究塔、收集反映杭州人文历史的图画明信片,发现百年前发行的玉泉鱼跃的老照片、老明信片为数不少,版本众多,有40-50种,激起我对玉泉的历史和前世今生的极大兴趣。通过老照片、老明信片和现代游客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景点的历史变迁和它作为观鱼胜地的魅力。 <b>一、曾经的古刹 </b>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span></p> 玉泉相传最早发现于南齐建元年间。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玉泉,南齐建元末,灵悟大师昙超开山说法,龙君来听,为抚掌出泉”。后建“净空院”,宋理宗赵昀御笔赐书“玉泉净空之院”。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见玉泉有五色鱼,赐名为“清涟寺”。乾隆年间弘历六下江南皆至此赏鱼并御制叠韵诗,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弘历所作《清涟寺》刻于石碑。可惜在时代的更迭和战火的摧残中,寺庙几经毁灭和重建,最终还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幸,园内的玉泉和鱼池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曾经的清涟寺是什么模样,只能从清人的画作中窥得一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人郁希范、董邦达作玉泉观鱼图(图片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存老照片、老明信片中,玉泉鱼跃基本只有泉池院落的旧影,其所在的清涟寺,除了一座山门照外,目前已不见踪迹。据查,这座山门,建国时还存在,1956年8月1日,毁于那场浙江最大的台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span></p>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国老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span></p> <h1><b>二、古老的泉池</b></h1> 玉泉古池开凿至今已有1000余年。这里没有固定泉眼,是一个长约20米、宽约10余米的长方形泉池。明净的泉水,自池底涌出,晶莹如玉。玉泉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赞誉为饱人眼福的古老名泉。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时,曾用"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的诗句赞美它的清澈与宁静,表达了他对玉泉水的深深赞赏。 <h5>民国老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有寺庙的地方多有放生池,玉泉池最初便是放生池。颜色罕见且具神秘色彩的金鲫常常被信众拿来放生。慢慢的,放生池便兼有了赏鱼的功能。 <h5>民国相片版明信片 (图片源自网络)</h5> <h5>1920年代杭州二我轩照相馆</h5> 透过老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玉泉所在池塘为一座长方型池,池内有一座小塔,池畔一面设亭,三面檐廊环绕,与亭正对一面,挂“鱼乐国”匾额。 <h5>192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h5> <h5>1924年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h5> <h5>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30年代上海风景片公司出版</h5> <h5>1930年代上海风景片公司出版</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b>三、风靡的赏鱼</b> 玉泉自宋代以来就是观鱼胜地,明末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描述玉泉时说:“中有五色鱼百余尾,投以饼饵,则奋髻鼓魔,撰夺盘旋,大有情致。”将池中鱼争抢饵料的场面描写的活灵活现。玉泉鱼跃到了清代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h5>1920年代上海中华书局出版</h5> <h5>1920年代上海中华书局出版</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由于此处原是寺院,泉又养鱼,常有信徒来此放身,故泉池中鱼数众多,有大有小,畅游自乐,游人亦以观鱼喂鱼为乐。 <h5>1920年代杭州英华照相馆</h5> <h5>1920年代杭州月溪照相馆</h5> <h5>1920年相片版明信片</h5> <p class="ql-block">  清末,泉池边三面环建僧房,设隔窗观鱼。照片中可见池子西面是一处敞轩。窗扇开向水池,“敞牖见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年代出版商不详 黑白</span></p> <h5>1920年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相片版明信片</h5> 民国时期,泉池三面隔窗拆除,回廊更替为连贯的亲水建筑,南、北、西三面改为茶廊,供游人品茗赏鱼景。赏鱼的人们的悠闲劲儿,隔着时光也能感受到。 <h5>1920年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30年代日本井上写真所</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h5>1920年代杭州新新旅馆</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杭州宝记兴号发行</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杭州留芳照相馆</h5>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30年代,图中北边的茶廊已全部拆除,茶客零距离地观鱼。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的《亚细亚大观》</h5> 玉泉的鱼池有个响亮的名字,叫“鱼乐国”。“鱼乐国”三字初为安徽杨见心拓自安徽休宁古城放生池畔石碑。老照片匾额上的字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一直沿用至今。唯一的区别,以前这块匾挂在泉池的西面,与洗心亭相对,现在移到了南面。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而复画</h5> <h5>196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h5> 泉池变鱼池,观鱼忘观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鱼有化机参活泼,人无俗虑悟清凉;是玉泉观鱼的真实写照。 <b>四、奇异的小塔</b> 塔一般建在宗教场所、历史名胜和城市中心等地方,很少建在水池中,但也不是孤例。苏州留园、拙政园都有池中小塔,更多的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玉泉原来是寺庙,在泉池中建一座七级石塔,有宗教意义,同时也是为了美化环境和增加观鱼的观赏性。 <h5>苏州留园石塔</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国老照片(图片源自网络)</span></p> <h5>民国老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h5>19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h5> <h5>1930年代日本出版</h5> 几乎所有泉池的照片、明信片都有石塔,仅有这一张没有,塔到那里去了,看来是个谜。 <h5>192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h5> 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石塔是在玉泉扩建时,根据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复建的。而老照片中的那一座石塔究竟是何时之物,尚不得而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源自网络)</span></p> <b>五、消失的古迹</b> 1964年~1965年,寺庙改建成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庭院,景点空间布局基本不变。保留玉泉、晴空细雨、珍珠泉三处古泉遗址。 泉上原先有一座“洗心亭”。史料记载,宣德间,建亭于玉泉上,岁久,圮;嘉靖二十一年,守陈士贤拓址再建,郡人吴鼎为记;清朝雍正六年(公元1727年),李卫三建,名曰“洗心”,自为之记。1964年玉泉改建时已不知去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00年代日本出版 黑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0年代相片版明信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洗心亭照片(图片源自网络)</span></p> 玉泉鱼乐国,原有一块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御笔《清涟寺》碑,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来到玉泉观鱼,就观看了石碑上的诗文。可惜在文革时被毁,后收藏于碑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涟寺》御碑老照片 (图片源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一位著名学者感慨,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在杭州西湖游泳,下水处是唐代一处胜迹,上岸的地方是清人的遗宅,脚下的淤泥提醒他,这里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从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老明信片里,我们感受到,此话不虚。随意一个普通的景点,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及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杭州。</p> <p class="ql-block">(感谢郑跃军、刘海利提供部分资料图片)</p><p class="ql-block"> 2024.1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