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之二十五:高古孜珠寺

流走飞

<p class="ql-block">  旅途中有驴友力荐孜珠寺值得一看,我们便来到了高古孜珠寺。说高古是因为它既高且古,海拔四千八百米,历史两三千年。世上过于古老的事物通常只能传说、推算,但能有这个概数也足以证明孜珠寺的悠久了。</p> <p class="ql-block">  孜珠寺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修建在丁青县的神山孜珠山上,十几公里简易公路盘山而上,陡峭凶险,半路有挖机占道施工,停停走走开到山顶还真有点费力。尽管上山艰难,但古寺人气很旺,开车的、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徒步的各色人等都有。孜珠寺是一个寺庙建筑群,除了主体大殿几栋建筑紧邻在一起,其他中小建筑散布在山头峰坳及山坡各处,因为数目较多,也颇为壮观。建筑区群峰一字并排,窄窄的就像一堵高墙,山腰以下连成一片,但又各自孤峰耸立,险峻异常。有的山峰之间还有象张家界天门洞一般的小天门,门洞中有近乎垂直的爬梯通往洞顶。峰尖峭壁上零零落落建有小庙或修行居所,有如空中楼阁。有意思的是峰顶居然还配置了出恭之所,只不过是最最简易的那种,勉强架上两块踏足的木板就OK了。天门最高处那个算是另类,居然用水泥倒模制成,完全悬空,网友们给这个海拔4800米的水泥板取了个了不起的名字——天空之厕。</p> <p class="ql-block">  古寺的主殿规模虽不能与布达拉宫相比,也是甚为宏大,殿内装饰与佛教稍微不同,但气氛同样肃穆。我们转了一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恭敬退出。</p> <p class="ql-block">  苯教与佛教一个完全相反的地方就是要逆时针行进,无论拜寺还是转山,否则就算犯忌。我们绕山参观时没有在意,刚好是顺时针走的。迎面而来的信徒们惊异地打量我们,面有愠色。我想我们不是信徒,随便走走无妨,不料忽然被前面一个女孩伸手拦住,态度坚决地要我们回转,说这样不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我们只好老实听从。</p> <p class="ql-block">  聊天中得知女孩刚高中毕业,下半年将要升入大学读书。她也不是本地人,特意跟家人一起来转山的,已经转了好几天了,并打算将来做些宣传推广苯教的工作。我顺便要她介绍一下苯教,尽是些传说之类,我嗯嗯地应着,不以为意。但对女孩坚持劝阻我们还是心生敬佩,觉得年轻人应该有点锐气,她的父辈们明明发现有人违反他们的信仰规则却不加阻止,大略也是被社会这个大染缸磨掉了锋芒。</p> <p class="ql-block">  女生还给我们介绍了孜珠寺的天葬,颠覆我的认知,觉得太过残忍,听之恶心,跟我们汉人“死无全尸”、“死无葬身之地”的忌讳完全相逆。天葬和水葬都是死后以肉身喂养生灵,源自佛教“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本生故事,似乎是信徒们承续佛教精神,死后在做佛陀生前所做的事。怎么苯教也是这么一套,可见西藏的宗教长期共处,搅拌融合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p> <p class="ql-block">  孜珠山的民居与寺庙混建在一起,转山途中遇见有老人带小孩斜躺在屋前阶基上,悠然晒着太阳,旁边有牛羊反刍休息,粪便摊地,人畜安然共生。</p> <p class="ql-block">  种种情形,让我脑中昏沉不清,这算是返璞归真呢还是蒙昧浑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