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拜水/青城山问道/熊猫谷里寻熊猫

zhouzhou

<h5>2024年9月13日上午我们一行4人(一人从峨眉山坐高铁到成都天府机场返回上海)从峨眉山下的民宿自驾到都江堰景区。抵达都江堰的时候,正好是午餐时间。停好车后,没看到什么正经饭店,四人决定找个小吃店随便吃吃。走到南桥的桥头时,一个农家饭店出现了,随心所欲四人组于是在靠江边座位落座,在汹涌奔腾的岷江水的伴奏下,共进了一顿气势恢宏的午餐。</h5> <h5>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h5> <h5>午餐后进入都江堰景区</h5> <h5>从大门通往江边的景观大道,几乎都是人工建筑,喷泉、假山,把银杏树修剪成大盆栽,规规矩矩的摆在大道两旁,穿插在历史人物塑像之间做点缀。</h5> <h5>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h5> <h5>由于前一天峨眉山下山徒步距离较长,今天大家明显感觉腿酸胀,走路时有些趔趄。</h5> <h5>李冰凿离堆建宝瓶口,“辟沫水之害”,将岷江洪峰引走,从而削减了岷江沿岸的洪水压力,同时,“开二江于成都之中”,将岷江水引进缺水的成都平原,“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由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h5> <h5>鱼嘴位置选择的科学性:在岷江上利用河心州的淤滩修建分水工程,可以将宽阔的岷江河道缩窄,将河道形势由宽浅式转化为窄深式,一方面有利于非汛期沱江口的进水,另一方面,利用凿开的宝瓶口将汛期的洪峰引进成都平原,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减岷江洪峰对沿途带来的洪水威胁。</h5> <h5>安澜桥: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另外四大桥梁分别是河北赵州桥、陕西西安灞桥、江苏苏州宝带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全长261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唐代名“珠浦桥”,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h5> <h5>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将索桥下移了100余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h5> <h5>走过这晃晃悠悠的夫妻桥,就来到二王庙景区。</h5> <h5>二王庙位于岷江河岸,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李冰及其子而建的庙宇。李冰父子所创造的都江堰为川西平原带来了千年的福祉,因此民众自发的进香拜祭使得二王庙从古至今都香火鼎盛。该庙宇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后在齐建武时期改为崇德祠,宋代时李冰父子被敕封为王,因此得名“二王庙”。庙内主殿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是庙宇与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h5> <h5>从正山门乐楼起,二王庙有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规模宏大。殿宇布局不受中轴线束缚,而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起伏有序。庙宇前部,有清末绘制的都江堰灌区流域图,赞颂李冰父子的匾联碑刻。中部有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石刻。后部有李冰殿和二郎殿。</h5> <h5>再次走过夫妻桥回到对岸返回景区出口。</h5> <h5>回到都江堰民宿午觉休息,由于将在这个民宿住3天,所以大家有充足的时间洗晒衣服。</h5> <h5>9月14日一行4人驾车从都江堰市区到青城山,出发时由于正下着大雨,耽心会引响今天的行程,好在刚到景区停车场停好车,雨就停了。</h5> <h5>从景区停车场到山门还有一段距离,由于腿的酸胀还存在,同时为了节省体力,大家坐观光车到山门检票口。</h5> <h5>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青城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h5> <h5>这里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峰峦、溪谷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2000年11月青城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 <h5>这里也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道教在这里奠基、形成和发展,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其许多理念如今仍扎根于民间习俗,如“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等,对中国人的哲学观、宇宙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法自然”蕴藏的无限力量,指引着人们追寻与自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奥秘。</h5> <h5>青城山的道教建筑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将建筑与山体的自然形态有机结合,同时随着山体起伏变化,建筑的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青城山建筑群以建福宫作为引子,从山门作为序列的开端,随着山势的上升建筑等级逐渐上升,到达山顶处的老君阁和上清宫为建筑的最高处,随后建筑等级逐渐下降,以供奉诸神的圆明宫结尾。依山而建,顺势而成,布局灵活,体现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选择索道上山,先由山门过月城湖到索道下站。</h5> <h5>山门到月城湖途中的商铺已经早早开门迎客,同行的两位女士在这里点了两杯咖啡。</h5> <h5>青城山月城湖位于青城丈人峰和青龙岗之间的鬼城山旁,又名月城山,湖因山而得名。源出青城第一峰的清溪水,在这里汇成水面三万平方米的山间小湖。 相传为轩辕黄帝之师、蜀中八仙之首的岷山真人鬼谷隐居处,又传五代孟蜀时,仙人刘海蟾亦在此修炼。</h5> <h5>月城湖周,青山环卫,画意盎然,碧绿湖水,宛如明镜,四周山谷,倒映水中,朝晖夕阴,云蒸霞披,山姿水色,令人沉醉。堤上有长廊,给人以观景歇憩,品茗怡乐;湖中有游船,供游人逍遥畅游。</h5> <h5>我们乘船到对岸的索道下站</h5> <h5>此时蓝天白云出现,感觉今天又是好天气。雨后的天更蓝,雨水把整个山林冲洗的干干净净,树更绿。云雾在山间、林中穿梭飞舞,让我们感觉进入了道家仙境。</h5> <h5>远望蓝天白云下的老君阁;今天的青城山能见度很好,不用耽心大雾弥漫啥也看不见。</h5> <h5>在索道上心旷神怡,遇到了好天气,大家很兴奋,看着满山的碧绿,真是进入了碧野仙踪。</h5> <h5>青城山索道上观看摩崖石刻观音菩萨</h5> <h5>传说正因为有各路神仙的守护,青城才得以风调雨顺,绿水长流。</h5> <h5>青城山前山的慈云阁位于上山索道终点的不远处,这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建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缮扩建,现在的建筑主要建于明清两代。慈云阁供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整个建筑典雅庄重,外观有三层,实际为七层。"慈云普覆" 是指佛的大慈心如同广大的云彩,普遍覆盖一切众生。“慈航普度” 指佛祖慈悲为怀,引导人们度过生死苦海。</h5> <h5>慈云阁左侧是三真殿,供奉道教的长生真人、药王真人和赵公元帅。长生真人姓范字长生,是晋代“天师道”首领,修道于青城山长生宫;药王孙思邈真人为唐代名医,曾修道于青城山;赵元帅为玉帝四大元帅之一,管辖天下钱财交易,后世尊奉为“财神”。</h5> <h5>继续上行不久就来到天一阁</h5> <h5>青城山天一阁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最初是为了供道士们学道修行而建的。</h5> <h5>天一阁抚琴人</h5> <h5>继续上行就到了上清宫</h5> <h5>上清宫是青城山里位置高的道观,宫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经堂,香火旺盛,大多数游人到这里都会烧香祈福。始建于晋代,后废,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间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h5> <h5>现存殿宇建于1862—1874年间(清代同治年间),山门外丙侧石壁上刻有黄云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题字。</h5> <h5>宫内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以及鸳鸯井等名胜,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及张大千所画徐太妃、花蕊夫人与绛巾仙女石碑两通。宫东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h5> <h5>上清宫,不仅是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一处集深厚文化底蕴、自然美景与独特体验于一体的圣地。宫殿石砌券洞,门楼上的“上清宫”匾额由蒋介石于1940年亲笔题写,彰显其尊贵地位。宫内供奉着多位道教神祇,如太上老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等,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清殿内的三清神像及三清弟子十二金仙,更是道教信仰的集中展现。</h5> <h5>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h5> <h5>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h5> <h5>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画千余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丰祖师、张天师、花蕊夫人等画像石刻。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h5> <h5>离开上清宫继续上行,一路风景不错,可以清楚看见山间云雾缭绕。</h5> <h5>大赤天宫位在上清宫与老君阁之间的山路上。大赤天宫的建筑规模不大,里面是一些道教文化中的雕塑作品。传说中是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道德天尊是中国古代的仙人,被公认为道教的始祖。大赤天宫的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内部陈列着一些道教文化中的雕塑作品,体现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h5> <h5>‌青城山大道无极碑是张天师立的。‌ 张天师,即张道陵,在东汉末年悟道于鹤鸣山后,选择在青城山开宗立派,创立了天师道,也被称为“五斗米道”。青城山因此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圣地,大道无极碑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道家思想及其养生理念‌。</h5> <h5>龟身龙头(霸下)石碑,碑上四金字:碧洞仙源。碧洞仙源,是青城山的一处神秘境地,由老君阁的主持任明华亲自选址并创立。</h5> <h5>东华殿属于老君阁建筑群的一部分,殿中供奉东华帝君、正阳祖师钟离权、纯阳祖师吕洞宾。</h5> <h5>来到东华殿后面,老君阁屹立在眼前。</h5> <h5>青城山最高点的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之巅,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5.12”大地震受损后重建,阁高33米,共有九层,下方上圆,每层八角。九是道教中的极数,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八角象征太极八卦。阁内供奉青城山最大的一尊太上老君坐莲像。“大道无私”,沿自成语“天道无私”,出自《老子》,意思是上天很公正,不偏不倚。“道载无为” 饱含着道教始祖老子的 “无为而无不为”哲理思想,只要不妄为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h5> <h5>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纷纷上香祈福,祝福家人平安吉祥,事业顺利有成。</h5> <h5>在老君阁登高望远,游玩了20多分钟后我们开始下山去索道上站,午餐在途中的餐馆4人随意吃了三碗红油抄手加一碗肥肠酸辣粉。</h5> <h5>由于峨眉山下山脚痛的影响还在,原计划的步行下山参观其他景点的计划取消,很快索道下山回到景交车乘车点到停车场上车回到民宿休息。</h5> <h5>傍晚,在民宿附近散步。</h5> <h5>9月15日按照原计划去熊猫谷游玩,和昨天一样,从都江堰市区出发时同样下着大雨,不过到了景区后雨还下着。熊猫谷大门很有特色,是一个横卧的熊猫形象,中间竖立的柱子构成一片竹林意象,看见这样的大门,让人还未进入园区,一颗心就已飞扬起来,更是对与谷内大熊猫的相见充满了向往。</h5> <h5>进入熊猫谷,来自群山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虽然还下着小雨,但是有雨趣,而无淋漓之感,一路行走,也不辛苦。苏东坡的如下词句也许正是我们此时的心情写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h5> <h5>到的时间9点左右,正是国宝们早餐后活动时间,所以能看见他们在林中可爱的样子。</h5> <h5>虽然是雨天,但来观赏的人很多,游客比熊猫多。</h5> <h5>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野放中心)熊猫谷主要承担大熊猫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野化训练、放归、繁育职能,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化训练及放归、野外救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工作。<br></h5> <h5>野放中心始建于2010年5月,2012年完成首期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4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现拥有大熊猫生态兽舍、小熊猫生态放养区、回归产房、三圣寺、环湖景观区、科普活动区、餐饮休息区、科研及办公区等动物保护和配套设施。</h5> <h5>熊猫谷位于都江堰市玉堂街道环山旅游路旁,占地2004亩,区域海拔为740-1161米,园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熊猫谷前连成都平原,后接龙门山脉,位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青藏高原高空西风环流南支两股气流的交汇区,处于大熊猫栖息地邛崃山山系和岷山山系的关键连接区域,紧邻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h5> <h5>熊猫谷地理位置优越,之所以选址于此,还有一段佳话。早在1953年,一只野外大熊猫在当时的灌县玉堂乡被发现,并救护至成都动物园,该只大熊猫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的活体大熊猫。发现这只大熊猫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熊猫谷。此外,这里是岷山山系与邛崃山山系的交汇区,也是大熊猫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来一直都是适合大熊猫生活的乐土。</h5> <h5>熊猫谷内的15只大熊猫生活在回归产房以及大熊猫1、2、3号别墅里,它们的圈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之中,掩映在葱茏树林之下,中有溪水潺潺,又有绿草如茵。这里的大熊猫似乎格外活泼一些,它们总爱在游客面前展示自己爬树的天赋,或是“登高望远”又或是“猴子捞月”,偶尔还蹭着树干扭着屁股仿佛跳起了舞,享受着人们惊讶和喜爱的目光。</h5> <h5>熊猫谷不仅有活泼的大熊猫,还生活着一群“充满野性”的小熊猫。</h5> <h5>与许多地方不同,熊猫谷的小熊猫散养在小熊猫生态放养区里,放养区依山而建,林木稠密,人们行走其中,仿佛只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愉快地野外徒步。</h5> <h5>这儿没有狭小的围栏,目之所及也见不到细密的围网,而当你不经意地一个抬头,或许就可以看到一个红彤彤的大尾巴从你头顶扫过,此刻便能明白:这哪是去看小熊猫,而是走到小熊猫家里做客来了。</h5> <h5>离开熊猫谷时雨已经停了,天上已经出现蓝天白云,此时的熊猫们也多数回去睡觉了,晚到的游客能见到的熊猫数量大大减少。</h5> <h5>由于时间尚早,我们顺路来到灌县古城逛逛,不过就一个城门有点古老的样子,进入城门后;街道两边都是商铺,商业氛围浓厚,中午在古城小弄堂吃了点小吃后大家返回民宿休息。</h5> <h5>另外8人今天也陆续顺利到达成都集合,明天自驾到毕棚沟和和我们4人汇合。</h5> <h5>今天晚餐是另外一位朋友秋小姐请我们在一农家乐吃正宗的川菜,秋小姐老家是眉山,目前在马鞍山定居工作,中秋节回老家得知我们在都江堰,于是今天驾车来都江堰和我们见面,真是有缘几千里来相见。</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