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24.8.8)

峭松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简介</p><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于2021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国家植物园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兼具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文化休闲等功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p><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西山,包括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现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收集植物1.5万种(含种及以下单元)。南北两园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南园建有裸子植物区(松柏园)、牡丹园、丁香园、蔷薇科植物区(月季园)、壳斗科植物区(橡树园)、水生与藤本植物区(含古莲池、王莲池等)、本草园等15个特色专类园,拥有体现植物多样性时空演化历史的展览温室、康熙御碑等人文景观和菩提树等国礼植物;南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科学综合研究机构,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中国古植物馆等,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18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每年举办科学节、牡丹文化展等活动。北园具有湖光山色、古树参天的优美景观,建有桃花园、月季园、海棠园、牡丹园、梅园、丁香园、盆景园等14个专类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珍稀植物水杉保育区;展览温室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分为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和四季花厅,是开展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教育的基地;园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墓,以及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和曹雪芹纪念馆。北园拥有国际海棠品种登录权,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每年举办桃花节、菊花文化节、兰花展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紫薇园</p><p class="ql-block">紫薇园占地1公顷,建于2006年。该园依水而建,以收集紫薇品种为主,同时展示夏季开花的各类灌木和花卉,还建有林荫休闲广场和木亭,融景观、休憩和科普于一体。园中以高大的杨树和柳树为背景,在展区内种植展示'巴吞鲁日'、'睡美人'等紫薇20余个品种249株,包括红色、紫色、白色、粉色等多种颜色的紫薇品种,并配置花期相近的蜀葵和木槿等夏季观花植物以延长观赏期。同时种植了新疆忍冬、连翘、平枝枸子、'染井吉野'樱、千金榆、龙柏等乔灌木,和草坪相互搭配,不仅突出了以紫薇为主的夏花植物,更增加了植物层次,丰富了园林景观,让人感受到夏季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澄静湖国家植物园‌位于京西香山和寿安山合围的谷地之中,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植物研究及观赏胜地。园内有三湖首尾相接,分别是澄静湖、澄碧湖、澄明湖,这些湖泊由清代引水渠贯穿其中,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环境。春季,游客可以欣赏到桃红柳绿的景象;夏季,山水云图的美景引人入胜;秋季,霜林彩叶令人叹为观止;冬季,雪岭孤松的景象则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p><p class="ql-block">澄静湖国家植物园不仅是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公众赏花观景的热门地点。特别是春季,山桃花盛开,形成著名的山桃花溪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和拍摄。此外,园内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清代引水石渠遗迹,以及曹雪芹故居等,增加了游览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茁生</p><p class="ql-block">本雕塑是日本著名雕刻家空·充秋先生在旅日侨领刘介宙的倡议下,应"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艺术总监史超雄和北京植物园之邀。购用五十块花岗岩构筑的五座富有动感、向上延伸的艺术造型,象征生命初始阶段的萌动与生长,蕴含着"爱的理想﹣希望和平能在21世纪有个新的发展"的主题。2002年空.充秋先生来园构筑三座,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2007年又来园构筑两座,象征五大洲人民共盼奥运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雪芹小道</p><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是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与山后白家瞳的一条山间小路,自清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山后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来往于山前、山后,故称曹雪芹小道。</p><p class="ql-block">曹雪芹小道从正白旗村(今曹雪芹纪念馆)开始,途经关帝庙、十方普觉寺(卧佛寺)、退谷(樱桃沟)、三炷香,到达白家瞳村。中途有清代引水石渠、碉楼、古井、碑林、广慧庵、隆教寺遗址、"寿安山"石刻、孙承泽退谷别墅、石上松、元宝石、广泉废寺、五华寺遗址、小石桥遗迹、贤王祠等多处历史遗迹与景点。在民间传说中,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等都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p><p class="ql-block">一代文豪的行走与著述,使这条荒芜的山道有了很多故事,蕴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时值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植物园、北京曹雪芹学会于"曹雪芹小道"南段景点设立导览标识,《红楼梦》87版电视剧作曲王立平先生特题以"雪芹小道",以表达对文化伟人曹雪芹的纪念与缅怀,同时,也方便游人沿途参观、游览,体味这里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曹雪芹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纪念馆以发现"题壁诗"的正白旗39号院为基础,修缮、复建部分建筑,系统地展示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纪念馆创建于1984年,历经四次扩建、七次布展。三十多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千万人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清代引水石渠(河墙)</p><p class="ql-block">为保证玉泉山及清漪园等皇家园林用水,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前后修建了从樱桃沟、碧云寺至玉泉山西门的引水工程。将石头打制成水渠,配合以石墙、水池、沟盖等设施,用以输送泉水,将樱桃沟、碧云寺泉水引至玉泉山。因地势低矮处的石渠需置于石墙之上,俗称"河墙"。</p><p class="ql-block">北京植物园内的引水石渠,始于樱桃沟,随山势,经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孙传芳祠堂西、丁香园、王锡彤墓西、正白旗(西、南侧,与河滩之间),至四王府广润庙,与来自碧云寺的泉水汇合,一路向东,至玉泉山,通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桃花园</p><p class="ql-block">桃花园是收集观赏桃的专类园,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3.4公顷,目前收集展示观赏桃花30多个品种40.00余株,是世界上收集观赏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之一。桃花种质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按枝型分为六大品种群:即直枝桃品种群、垂枝桃品种群、寿星桃品种群、帚桃品种群、曲枝桃品种群和山碧桃品种群;按花型有单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桃花园内主要品种包括'品霞'桃、'绛桃'、'绯桃'、'云龙'桃、'二色'桃、'黛玉垂枝'桃、'五宝'桃、'菊花桃'等品种。桃花花期自三月底一直持续到五月初。</p><p class="ql-block">桃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传统的观赏花卉及重要的水果。公元前二世纪,桃沿丝绸之路经中亚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欧洲,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p> <p class="ql-block">丁香园</p><p class="ql-block">丁香园建于1958年,面积为3.5公顷,与桃花园相邻,草坪开阔,树木葱郁,且有"祥鹤"雕塑点缀其间,尤显生机盎然。园内还有"丁香茶社"可供品茶休息。该区以西山山脉为背景,园林设计均采用大面积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为视野开阔的大草坪,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绦柳、雪松、毛白杨等骨干树种,还配植了榆叶梅、太平花、文冠果、四照花等花灌木。在林间大乔木间与园林沿线上,成组、团式种植了大片的丁香,少则三五株,多则二、三十株,共收集展示丁香属植物100余种1000余株,主要有紫丁香、白丁香、北京丁香、日本丁香、匈牙利丁香、欧洲丁香、小叶丁香、蓝丁香、风信子丁香、什锦丁香、普港丁香等种及品种。不同品种的丁香花期前后错落,观赏期从每年四月上旬持续到五月中下旬。</p> <p class="ql-block">"智光重朗"牌坊</p><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前斜坡古柏甬道南端,原立有木制牌坊一座,牌坊阳面题"智光重朗",阴面题"妙觉恒玄"。原牌坊于1949年前后破损而被拆除,现存牌坊是1984年依原样复建的一座冲天式牌坊,顶部为庑殿式,四柱三楼,高12.5米,宽15米。</p> <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卧佛寺)</p><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初名"兜率寺"。元代至治元年(1321)英宗时铸造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为稀世之宝。</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出资修缮,雍正十二年(1734)竣工,雍正皇帝钦赐寺名"十方普觉寺",并作碑文。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友人称他"寻诗人去留僧舍",知其常流连于香山一带寺庙内。</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政府对寺庙进行大修,形成了如今寺庙的格局。其古柏夹道、娑罗树、元代铜铸卧佛等为历来游览者所称道,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卧佛寺)</p><p class="ql-block">卧佛寺原名兜率寺,创建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元、明、清历代都进行了修建,并多次更名。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以后称为十方普觉寺。因为寺内有元代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年)铜铸的释迦牟尼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共有四层殿院,前有琉璃彩坊、放生池,中间有四座佛殿:山门、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背依寿安山。卧佛殿内的卧佛铜像铸造精致,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p class="ql-block">山门殿是卧佛寺第一座殿堂。正中门额上悬"十方普觉寺"匾额原为清</p><p class="ql-block">雍正帝所题,现悬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补题。殿内两侧供奉有哼、哈二将立像,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金刚力士</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供奉有六尊佛像,正中是弥勒佛(民间俗称布袋和尚)坐像,两侧为四大天王泥塑彩绘像,弥勒佛后为韦驮菩萨站像。天王殿东侧有一丛古蜡梅,相传植于唐代贞观年间,俗称"京城蜡梅之冠"。</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p><p class="ql-block">祖师殿是三世佛殿(大雄宝殿)的西配殿。殿的正中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其左边是二祖慧可禅师,右边是三祖僧璨。殿的北侧是六祖慧能禅师,南侧是百丈怀海禅师。</p> <p class="ql-block">伽蓝殿</p><p class="ql-block">伽蓝殿是三世佛殿(大雄宝殿)的东配殿。殿的正中是波斯匿王,其左边是抵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殿的北侧是关羽像,其左边站着关平,右边站着周仓。殿的南侧是韦陀坐像。</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殿</p><p class="ql-block">三世佛殿又称"大雄宝殿"。殿门额上悬"双林邃境"匾额为乾隆皇帝</p><p class="ql-block">御笔。殿内供奉有三世佛坐像,中为释迦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泥塑彩绘坐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古钟说明</p><p class="ql-block">卧佛寺的这口古钟,是乾隆元年(1736年)怡亲王诚造八卦铜钟。高1.31米,口径0.88米,是北京卧佛寺内保存完美的一口古钟,钟为佛教法器,佛教徒做法事时,击之召集僧众。《百丈清规法器章》记载:"大钟:众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幂昧。佛教认为敲钟可以解脱烦恼,降瑞得福。在我国,民间历来有撞钟祈求平安,祈福增寿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p><p class="ql-block">卧佛殿是卧佛寺主殿。门额上悬匾额"性月恒明"为慈禧皇太后题写。</p><p class="ql-block">殿内宝床上即为元代至治元年铜铸卧佛,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54吨,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简介</p><p class="ql-block">这座殿叫卧佛殿,殿内的卧佛是铜铸的释迦牟尼像。根据我国《元史》记载是在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铸成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当时英宗皇帝为修庙铸佛"给钞千万贯、增役卒七千人。"这尊铜像身高五米三,冶金五十万斤,作侧卧姿。卧佛的三面环立着十二尊泥塑像,是十二圆觉。这组佛像,是表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他的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像铸造精致,体态自然,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艺术成就。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一直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并多次修缮,供国内外游人观瞻。</p> <p class="ql-block">北纬40度地理标志雕塑</p><p class="ql-block">该雕塑于2008年6月建成,是北京首座北纬40度地理标志雕塑,高5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雕塑以地球北纬40度为基本构图元素,上面有透空的半圆形造型设计,刻有世界地图、北纬40度标识和根据纬度划分的各个温度带的代表性植物。北纬40度线贯穿纽约、北京、马德里等著名城市,该气候带适宜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简介</p><p class="ql-block">盆景园占地20000平方米,以展示我国的盆景艺术作品和技艺为主要容,室内外展示各种风格盆景作品数百件,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盆景展示和作基地.</p><p class="ql-block">盆景园是北京市计委"八五"计划重点投资项目,是北京市园林局一九五年度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开工,至一九九五年月竣工。该园由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施工由北京市园古建公司承担,庭院及绿化工程由北京植物园完成。</p> <p class="ql-block">盆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经各朝艺人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流派众多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并传播到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盆景是用植物、山石等材料经过艺术创作而形成的景观,它不仅具有刚柔相济、形神韵俱备的特点,并能把大自然的风貌"缩龙为寸",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机结合体,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p> <p class="ql-block">月季园</p><p class="ql-block">月季园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7.1公顷,共收集月季品种1000余个,栽植月季5万余株,是进行月季园艺展示、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月季园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既有轴线严整的图案布局,又有自然式的组团配置。月季园北部中心为一直径40米、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圆形沉床,在环状台地上种植各色丰花月季,周边环绕藤本月季,其间还点缀有"花魂""绸舞"等雕塑。园区东部为品种展示园,集中展示杂交茶香月季、丰花月季等优秀品种;园区西部主要展示树状月季、杂交茶香月季、微型月季和灌丛月季等类型;园区南部主要展示蔷薇属野生种及古老月季。</p><p class="ql-block">每年的5月至10月为月季的赏花期,届时月季园中群花怒放,花姿绰约,芳香馥郁,令人流连忘返。2015年6月,该月季园被世界月季联合会评为"世界杰出月季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