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将《论语》抄写完成,一共写了126页。</p><p class="ql-block">本篇完全是以自己的书写习惯抄写,可能不符合法帖,请各位看官包含。</p><p class="ql-block">巧合,今天正好是国庆节。</p> <p class="ql-block">“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p class="ql-block">“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 class="ql-block">“道不同,不相为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抄写之后才知道出自《论语》。</p><p class="ql-block">本次抄写《论语》文本选自网络,标点符号和断句一目了然,我自己将陌生字加注了拼音,抄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p><p class="ql-block">《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全书共20篇492章,一万余字。一般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所辑录。</p><p class="ql-block">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历史上对孔子的生卒年月一直争论不休,但意见相差也不过一两年。大多学者认为是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灭殷商后,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祖先便是宋国的宗室。后来家世衰微,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国鄹地(今山东曲阜县境内)的地方长官,在孔子3岁那年就去世了。孔子从小与寡母相依为命。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他不得不从事各种劳动,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社会。青年时已博学多艺,开始授徒。30岁前后,孔子开始收徒讲学,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培养了“贤人七十,弟子三千”。50岁时,孔子在鲁国做官,先后做过中都宰(中都的长官)、司空和大司寇(主管司法),但时间不长,终因鲁国的动乱而离开了鲁国。此后他周游列国,到过卫、曹、宋、陈、蔡等国,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建立社会秩序、尊重人爱护人的主张,但都没有被采用。68岁,孔子又返回鲁国,开始专心于教育和整理、传授古代文化的工作。中华上古文化正是因为有了孔子才流传下来、普及开来,前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光辉永远不会熄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