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2

陈宝勤

参观的第三座寺庙是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万佛阁。始建于明万历44年(1616年)。曾为塔院寺属庙,清代重建。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寺内供奉的五爷就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心愿。五爷庙由文殊殿、五爷殿、万佛阁、戏台、僧舍组成。 导游说因五爷庙香火太旺盛,现在五爷庙内的五爷殿已搬走。<br> 五爷庙的西侧就是塔院寺,该寺内矗立着著名的五台山大白塔。大白塔始建于何时已难以稽考。据《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之前就有。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84,000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五台山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现在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以前的慈寿塔置于现大白塔腹中。大白塔高75.3米,环周83.3米。北京北海公园白塔高35.9米。大白塔位于五台山佛教寺院密集区台怀镇的中心,特别显眼,成为五台山的象征和标志。但此次十分遗憾大白塔在维修,被脚手架遮挡,未见到真容。<br> 参观的第四座寺庙是罗睺寺。罗睺寺始建于唐代,是显通寺12个下院之一善住阁院。分出时初名为落佛寺。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落脚,讲经说法,并有神灯出现而得之名。后又成为专供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儿子罗睺罗尊者肉身舍利的道场。明成化年间,赵慧王重修落脚寺,并改为佛子道场“ 罗睺寺”。康熙44年(1705年)大修,由青庙改为黄庙。该寺设中轴线建殿四层。自南往北依次为: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大藏经楼和兜率阁。天王殿前院有一对石狮,系唐代遗物。石狮身长1.6米,高1.66米,姿势雄健,十分威猛,为五台山最大、最古老的一对石狮。石狮东南角有藏式白塔一座。大雄宝殿两侧有药师殿和观音殿两座配殿。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前是喇嘛教主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嘉曹杰、克主杰。藏经殿内有开花现佛,殿内正中砌高台一座,台上装一木制圆盘,圆盘正中装有莲花一朵,高3米。莲花由八片木质莲瓣组成,四尊佛像端坐于内。地下设活动机关,经人操纵,莲瓣可开可合,开时佛现于花中,令人惊喜。合时花蕾高擎,今人沉思。“开花现佛”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香客游人。罗睺寺也因“开花现佛”而名震古今,誉满四方。<br> 从罗睺寺出来,不远看到显通寺牌坊。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之首。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庙,五台山显通寺是第二座。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扩建,唐代重建,更名为“大华严寺”。明代重建,太祖赐匾额“大显通寺”,因时间有限,未入内。<br> 参观的第五座寺庙是菩萨顶。从罗睺寺出来后,向北有一条往山上行的石板路,一路上台阶很多,左拐右折,达数百级,很累人。<br> 一处平台上有一很精美的顺治皇帝归山词的照壁。<br> 石台阶路所达的第一处寺院,大圆照寺,该寺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初,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后圆寂于中国,为纪念他,明宗室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寺庙。<br> 站在大圆照寺平台上,看周围五台山寺,真是多如繁星,山下善财洞,山中上善财洞,山上黛螺顶寺。<br> 继续拾级而上,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就是广宗寺,是明代御赐为民祈福的皇家寺院,明武宗朱厚照为实现其父明孝宗遗愿而建。<br> 寺院前平台上一饰有弥勒佛的照壁。<br> 向外可看到大圆照寺的大殿的金色屋顶。<br> 过了广宗寺继续上行,眼前忽然出现了像天梯一样的巨长台阶。仰首上望,又高又陡,无穷级数。令人望而生畏,但行已至此,退太可惜,只能静心咬牙,一步一蹬,坚持努力,最终攀了上去。听说此处共有108级台阶,佛教认为世间有108种烦恼,能登上108级台阶,就是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br> 回首一看,佛字照壁,维修中的大白塔,众多寺院群山云雾缭绕,尽现眼底,蔚为壮观。<br> 台阶上是书有“灵峰胜境”的彩色木牌楼,“灵峰胜境”四个字是康熙皇帝御笔。<br> 过彩绘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道,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戏逐,真可谓“ 活龙活现”。为保护已加伞盖玻璃罩。 御道之上是拱形山门,山门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檐下置“敕建真容院”匾额。<br> 终于到了菩萨顶。<br>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海拔1797米,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叭寺院,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行宫。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时称真容院,传说是文殊菩萨显真容之处和居住处。宋朝、明朝不断修缮扩建,到清康熙帝,又重修菩萨顶,并按皇家宫室形制营制。大雄宝殿殿前院里有古松两株,浓荫蔽日,三通石碑,一通康熙16年(1677),一通乾隆14年(1749),一通嘉庆16年(1811)。三位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清凉山碑记。<br> 大殿为三开间,殿基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置顶。<br> 大雄宝殿殿内佛台之上,正中坐着释迦牟尼佛,身穿袈裟,双臂自然弯曲,双手端放胸前。左右分列着迦叶、阿难两位大弟子。释迦牟尼佛前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贾曹杰、克主杰。宗喀巴像前是十世班禅像片,他曾在此讲过学。<br> 大雄宝殿后面是文殊殿,文殊殿是一典型的宫殿建筑,院内有汉白玉雕的石牌坊,上刻康熙御笔“五台胜境”。<br> 文殊殿面宽三间,单檐四阿顶,四出廊,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屋顶正脊中间置鎏金铜宝瓶,两端置鸱吻,四条戗脊,前有狮子,龙凤等饰物。檐下斗拱密设,檐角高翘。正面隔扇十二块,一律雕刻有团龙图案。基座为石砌束腰虚弥座,并围有1米高的汉白玉栏杆,前面留有石踏步,中间斜坡亦属御路。铺着汉白玉,雕成团龙。殿前面挂一副对联,上联为“ 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颠。”下联为“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幡蹁跹。”写出了五台山佛教的悠久历史和舞台山顶的旖旎风光。文殊殿的规格仅次于紫金城的皇宫。 殿内正中是文殊菩萨,两侧是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东面为怖畏金刚殿。<br> 西面是带箭文殊殿。<br> 天色已晚,在五台山台怀镇上住宿一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