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绍兴是鲁迅的故居,它是鲁迅的出生地,也是鲁迅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地方。来到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我们参观了他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几个孩童的雕塑仿佛带我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青石铺就的道路上飞奔,在百草园的短泥墙下调皮嬉戏……..</p> <p class="ql-block"> 参天的大树,是皂角树吗?</p> <p class="ql-block"> 低矮的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塾师寿怀鉴(1849—1930),字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的立体模型</p> <p class="ql-block"> 穿过这个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 树木穿过屋顶扶摇直上!估计这是为了保护古树而后建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 老师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寿镜吾老先生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沿此小径走到尽头左拐便来到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 吴伯箫先生的《早》中写道:东面正中挂着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是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 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 hai)</p> <p class="ql-block"> 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了雕像仿佛看到了那个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的孔乙己,想像一下,孩子们吃完了仍不肯散去,依然盯着他的茴香豆,孔乙己不安的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p> <p class="ql-block"> 听说在这里任意买一本书都可以得到这里的各个景点的小盖章,我买了一本《野草》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粉墙黛瓦,共分六进,大小房屋81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占地4000余平方米。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p> <p class="ql-block"> 德寿堂 德寿堂是新台门整个房族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用。</p> <p class="ql-block"> 思仁堂</p> <p class="ql-block"> 香火堂 供奉祖宗牌位、神像、家族祭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香火堂</p> <p class="ql-block">主人书画室</p> <p class="ql-block">主人房间</p> <p class="ql-block"> 床上的“竹夫人”。 竹夫人是一种夏天用的、用竹条编制的、圆柱形的取凉工具,又叫青奴、竹奴,炎炎夏日,人们躺在竹席上,抱着竹夫人,真是消热避暑的必备神器!</p> <p class="ql-block">佛堂</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绣花房间</p> <p class="ql-block">后堂前</p> <p class="ql-block">闺房</p> <p class="ql-block">绣房</p> <p class="ql-block">沐浴房</p> <p class="ql-block">藏书室</p> <p class="ql-block">幼儿房间</p> <p class="ql-block">主人房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堂</p> <p class="ql-block">典库</p> <p class="ql-block">贮藏室</p> <p class="ql-block"> 厨房 厨房里有灶台,还陈列着八仙桌和其他炊具,鲁迅先生家的厨房很大,很敞亮。不仅有三眼大灶,还有两眼小灶,大灶用来做正餐,家人、仆人都吃,接待宾客时就打开小灶来烹饪菜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厨房外面的连廊</p> <p class="ql-block">家宴厅</p> <p class="ql-block">迎神赛会</p> <p class="ql-block"> 家族祈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少年闰土》中小时候的闰土称呼鲁迅为“少爷”,现在看完鲁迅故居之后,我依然觉得我跟鲁迅先生有着极大的贫富差距😄😄😄 我就是长大之后的一个“闰土”,见到鲁迅先生我只能老实的叫一声“老爷”,这不是见识的差距,这是因贫富差距导致教育的缺失最后发自内心的卑微!</p> <p class="ql-block"> 百草园 这里曾是鲁迅先生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百草园的春夏秋冬都有无限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字介孚。周介孚因想替屡考不中的儿子周伯宜(鲁迅的父亲)疏通人际关系,为其某得出路,便派仆人给当时的浙江主考官殷如璋送去个装有一万两银票的信封,当时的主考官殷如璋正跟苏州的地方官以及副主考官在会面,便没有及时打开信封,但外面的仆人见主考官收了信,却不给回信。便嚷嚷着: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认为殷如璋是拿了钱不办事。为了明哲保身,殷如璋打开信封供出周介孚。自此鲁迅家忽而遭了“异常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鲁迅家的卖房契约,卖给了朱文公的子孙了。</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爷爷在狱中撰写了教育子孙的《恒训》,这是鲁迅的手抄本!</p> <p class="ql-block"> 正是鲁迅先生经历过人世浮沉,体会过人情冷暖,让他在洞察生活现状及民族命运的过程中,更多了敏锐与深刻!促使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如匕首,似标枪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以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成为我们敬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三味书屋到鲁迅先生的故居,再到百草园。沉浸式的感受“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童年轶事。看完后我觉得鲁迅先生能在家境的大起大落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富贵中不沉迷安逸,贫穷中不迷茫未来!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麻木的国民,不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