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夕阳红 愿做不老松 ----同学聚会在樟树

岁寒三友

1966年毕业于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三(3)班的同学,继去年在南昌市聚会之后,今年又在樟树市聚会了。除了在省外或身体原因或有事的同学外,实际报到的同学12位,分别是宜春市的付金水、徐新民、樊明华,万载县的袁长生,新余市的欧阳光、李逢时、林正道,南昌市的李广文、李桂英、谢凯旋,东道主-樟树市的杨根泉、熊忠平,加上家属共14位,居住在樟树的同年级(1)班和(2)班同学徐金荪、聂润根到场祝贺、同欢。<br> 2018年我们在樟树市聚会过,这次重点选址在樟树临江镇的大观楼和老街,再就是樟树市博物馆。<br> 2024年9月23日上午,同学们陆续到达。中饭后休息片刻,我们乘坐公交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临江镇。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镇, 公元625年即唐朝武德八年建镇,古称临江府,镇内大观楼、钟鼓楼等历史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先是参观大观楼(临江府),这是个古时候的县衙府,还可以看到一些历史遗存。解放后已经成为荣誉军人疗养院了。记得60多年前,我到这里参观过。那是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大家来到临江镇的荣军疗养院,听荣誉军人给我们作报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其中一个给我影像最深的是手脚全无、高位截瘫的退役军人,他是被护工抱上讲台的,像是一个不倒翁立在讲台上,然后他再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们艰苦卓越的战斗过程,声情并茂,我们都深受感动。他们的顽强革命斗争精神,鼓舞着我们励志恒心,在校苦读,学好本领,以报效祖国。到如今,像这样残废的军人都先后去世了,据说只剩下少数对越自卫反击战而伤残的荣誉军人。我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br> 离开环境优美的大观楼大院,我们在古城老街走街串巷,什么钟楼、状元亭、双进士亭、莱公亭、介福巷、万寿宫巷等等,全都进入我们的镜头,揽入“囊中”(见照片)。大家兴致勃勃,除了观景、赏物,也一路交谈,叙旧,谈笑风生。待到晚餐时,更有一班、四班的同学前来助兴、作陪,大家欢聚一堂,干杯畅饮,情景交融,其乐融融,充满了同学友爱、温馨祥和的热烈气氛。<br> 次日24号上午,我们前往樟树市博物馆参观。樟树博物馆,原名清江县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江西省成立最早、藏品最为丰富的县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之一。新馆设计别具一格,以“龙足虎耳青铜鼎”为灵感,将虎耳作为门头和馆章logo,彰显独特魅力。博物馆两侧,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吴城文字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樟树博物馆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000余平方米,馆内陈列井然有序,藏品总数超过15000件,涵盖了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木雕、金银器、牙雕、名人字画、古籍拓本、丝绸织品、石碑刻等多种类别。其中馆藏精品包括云雷纹柳叶形青铜矛、云雷纹青铜铙、云雷兽面纹青铜鼎、十字穿孔蛙形玉饰等等,清晰展现了江西赣中腹地的五千年文明,成为独树一帜的吴城文化。<br> 吴城遗址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 萧江上游丘陵坡地,发现于1973年,同年开始发掘。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殷墟文化-过长江,江南又一春” 。吴城文化是商时期分布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以西的赣北、赣西北、赣中地区的一支地方青铜文化,既带有浓厚的中原商文化色彩,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樟树吴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确立了江南商代考古的时代标尺,使得湮没三千余年的江西商代文明重见天日。<br> 樟树博物馆内,按顺序,我们重点观看《樟树五千年》,随后展出的是《工商雄镇》。樟树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被誉为“中国药都”。古代的樟树人,利用“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优势,自明清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四大名镇之—。“樟帮”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以“药不到清江不齐,药不过清江不灵”誉满中华;“临清排帮”集赣江上游木材,结排顺江而下,形成了“排木商家,富甲诸贾”。此外,樟树名酒四特佳酿,以“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美名流传至今;还有清江盆地的盐,是江南最大“盐仓”,盐质纯正,运销海内外。正所谓千年古城、四代故郡,近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发展史,创造了光耀华夏的樟树地域文化。<br> 24号下午,是聚会同学要陆续返程的时间,因此这个中午餐,成为话别的盛宴。大家举杯碰盏,互道安康,期待明年再相会。年岁不饶人,我们都是77岁上下的人了,老年人退行性病变在所难免,有的有高血压,有的患心血管病,有的听力、视力下降,有的骨折过,等等。但是与会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乐观、心态好,精神可嘉。聚会的组织者付金水同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的目标是要保八十,奔九十”。真是夕阳无限好,愿做不老松!共同祝愿:宜春中学1966年毕业的高三(3)班的同学,以及同届同级其它三个班的同学们,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每一天!<br><br> 谢凯旋 执笔 2024.9.30完稿<br><div><br></div> 在大观楼城门前合影 大观楼内风光 历史遗存物 军荣院环境优美 荣军疗养院设施 左顾右盼,闲庭信步 告别荣军疗养院,前往临江府老街 途径清江中学 付金水同学即兴赋诗一首:<div> 过临江府<br>天高云淡晚秋风,承露衰桑仰碧空。<br>愧对紫城游伴去,临江府忆半山公。<br><br></div><div>注:半山公即王安石,在临江府出生。</div> 晚宴。(1)班徐金荪同学、(2)班聂润根同学到场庆贺,联欢 付金水同学为聚会联欢晚宴拍的视频 24日上午前往樟树博物馆。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正前方的设计造型独特。 坐在樟树博物馆前合影。照片是袁长生同学的孙女拍摄,他带了宝贝孙女来参加同学聚会。 樟树吴城文字的演化 镇馆之宝--云雷纹柳叶形青铜矛。 博物馆历史文物 《工商雄镇》药都文化展 我班的付金水同学,对历史考古颇有研究,记忆力超群,参观全过程,侃侃而谈,不输专业讲解员。以下是他的观后感:<div> 观樟树博物馆<br>一把纹矛刺碧空,吴城先祖製陶中。<br>三行兴市万家赞,霞映清江满眼红。<div><br></div><div> 樟树博物馆是国家二级馆,有19件国家一级文物,我只写了两件。三行即药,酒,盐。樟树有五个国家级遗址,够多了。</div></div> 赣江过樟树,同时又与流淌新余而来的袁河汇集。这是临江镇横跨袁河的大桥。 三个正餐都在这里进行。东道主杨根泉、熊忠平同学,为这次同学聚会,主动请缨,费心费力,并把聚会主题字幕搬上了酒店银屏。充分保证了这次同班同学聚会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