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模糊而痛苦的一段历史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不堪回首一段模糊而痛苦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1930年至1952年,历时22年之久。早在1930年,武乡直属山西省,开始实行区村制。全县有中、东、西三个行政区,84个大编村。1935年,武乡县改为5个行政区,48个大编村(主村设村公所)。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入侵,进入华北。1939年9月,日军进住武乡段村,成为日军的大本营。1940年9月,陈庚司令员指挥决死一纵队和八路军一部攻打榆社城,单从武乡段村就抽掉出1500多鬼子支援榆社。因此武乡从此分为东、西两县即武东县和武西县,东西两县都有日军驻扎。日军西驻段村,东驻蟠龙。1943年6月,武乡最早著名抗日游击队队长武华,被日寇在监彰擒获杀害,尸体抛井中,头颅被日军先挂在蟠龙门楼上,后桂大树上,用来震慑抗日军民。此时的东西两县机关没有定所,处于地下状态,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三专署领导。1945年8月25日段村解放,武东、武西两县合并,恢复武乡县建制。1947年秋,武乡县行政机关由故县迁至段村。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乡县划7个区,186个行政村。这就是说,从1935年一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14年的慢长历史,武乡县一直延用1935年48个大编村的建制。1955年撤区,改为96个乡,一个乡还没有1949年之前一个编村大。1956年又合并为45个乡。1958年8月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为12个人民公社。1972年春又改为21个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又改称21个乡镇。</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武乡县实行区村制从1930年至1952年长达22年。那么这个时期的大编村政府是什么级别呢?建国初期,地方史志少有记载,随着时代更替,将更加模糊起来。新中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体制存在南北两种不同体制。在北方老解放区,县以下实行区、村两级政府体制。村一级叫行政村,与南方乡(镇)处于同一个行政层级。1950年12月政务院公布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表明了南北区别。1952年,为统一体制,对乡(镇)政权进行了调整。北方撤销村政府(行政村)建制,实行乡(镇)建制。南北方乡村建制统一。1954年《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全国县以下农村基层行政区划为乡(镇)。所以,在南方农村,新中国初期没有“行政村”的概念”,只是到了1980年代初期,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农村实行村民自治,“行政村"的概念才得以流行。之前南方实行的是区乡制,北方实行的一直是区村制。</p><p class="ql-block"> 可是对于我们当地,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基本是模糊的或是一个空白,建国前在大编村工作的党支书和编村村长一级人员,某些单位并不把他们记入工龄,也不算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一些工作人员认为,当年大编村工作的干部,等同于现在的村队干部,不认为算正式参加革命工作,所以就不予落实离休政策。其实,当年他们所担任的职务,等同于南方的乡党书记和乡长一级。那些抗战时期的自卫队大队长,民兵主要领导人,当时都被称为民兵营长,也不等同于建国后的民兵连长,所以也都属于正科级别。因此这段模糊的历史也成为一段痛苦的历史。这个是有事实依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