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还记得十年前的“豪言壮语”?</b></p> <p class="ql-block"> 2015年初,我计划用家传的《文献档案》先修谱后捐赠,用历史文化之“密码”,开启刘氏宗元祠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再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努力推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再续家风。当初之念想,可不是简单的一拍脑门之事,且需要勇气并承受冷嘲热讽与世俗眼光 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事过近十年,回头来看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答案留给时间来书写。请认识的、不认识的、围观的、想了解刘氏宗元祠人文历史文化的、体验乡村民风与客家民俗生活的、感受乡村振兴变化与发展的、或者好奇的,都请到龙泉驿区洪安镇刘家大堰(刘氏宗元祠)走走看看,体会一下“历史文化与乡村档案”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中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刘氏宗元家族扎根此地至今已有315年历史,属粤客入川,家族后裔现约近万人,古建宗祠保存完好,家族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档案》文物资料丰富,家风淳朴。该批《文献档案》历史跨度大时间长,从清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内容丰富详实,可证史修史,是研究近代历史和地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该批《文献档案》是父亲2008年9月身故当天、被家人当作垃圾丢在火堆里焚烧时被我发现抢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2015年《文献档案》经媒体报道后,有懂“古籍”的专业人士和一些收藏家联系上我,想用三十万元从我手中购买该批古籍,被我婉言拒绝。经慎重考虑,并深入浅出的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与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前景,最后毅然决定把该批“价值不菲”的古籍,分别捐赠给了成都市档案馆420份;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407份;自留百余份用于研究。</p><p class="ql-block"> 近十年中,该批档案经不停的研究宣传“发酵”并合理利用,现其所产生的效应和社会价值已显而易见,为家族祠堂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妀变亦然明显,同时也促进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文献档案的深入研究与利用以及文产文创的探索。该捐赠行为,是否正确?是否起到了助推乡村发展文化建设与续树家风的作用?本文不作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 class="ql-block"><b>小荷才露尖尖角,园丁还需齐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附:2016年《文献档案》捐赠,四川媒体报道文(原文截图)</b></p> <p class="ql-block">(2015年修编《刘氏宗族谱》)</p> <p class="ql-block">(与广东同宗刘喜浓及其家人在刘家大堰地标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