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想起“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歌声,这是自现代京剧《沙家浜》推出以来,这段耳熟能详的唱词,已在华夏大地响了一甲子之久。</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底,天气较冷,我满怀儿时对英雄的敬佩和向往,带着对《沙家浜》剧中“阿庆嫂”“郭建光”等心中的经典形象的迷心,踏上征程,游了一次沙家浜,思绪那个烽火连天、斗智斗勇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一提常熟,有些人不一定知晓,但一说沙家浜,几乎无人不知。上世纪六十年代,京剧《沙家浜》的广泛传唱,不仅唱出了军民鱼水情深,更让常熟和沙家浜地区名扬四海。据说,常熟原本并无“沙家浜”这一地名,自从现代京剧《沙家浜》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映后,“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一些唱段和台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从1964年演唱《沙家浜》至今,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戏曲作品传唱了60年,经久不衰。《沙家浜》之所以如此轰动,完全是因为它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1963年,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京剧后,1964年3月,京剧《芦荡火种》在北京正式公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沙家浜,发现常熟的芦荡乡是在1992年更名为沙家浜镇,是当地保护红色历史资源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据史载,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京剧《芦荡火种》并予以高度评价。在谈到戏的名称时,毛主席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是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吗嘛!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我看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沙家浜,在建新四军革命历史教育相关陈列室后,2001年,将陈列室迁至沙家浜风景区,并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昔日的抗战遗址,如今已成为红色教育的大课堂。</p> <p class="ql-block"> 沙家浜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部京剧、一个红色景区,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是一笔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去年底,我游了沙家浜,就再也忘不了江南抗日义士。剧中“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等经典形象,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红色血脉之中,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如今沙家浜,成了江南古镇,过去的芦苇荡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在为沙家浜增添葱茏绿意的同时,也吸引众多自然精灵的眷恋,为150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繁衍,同时也吸引了每年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游览。</p> <p class="ql-block"> 当你我来到常熟,看到沙家浜已成了红色旅游区,这里将教育和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出多种多样的红色活动,用真人、真事把历史再现,生动还原中国人抗日革命历史,让那段烽火岁月,展现在人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我这次来到沙家浜,没想到江南的冬天也很冷,但没有影响到自己游观。走在景区步行道上,观看红色实景,见证沙家浜这片红色热土,感受到新四军与当百姓共同抗敌的光辉岁月,爱国爱家乡精神生生不息,让我对沙家浜不禁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当我想起“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这段耳熟能详的唱词,现代京剧已传唱一甲子。这红色经典不仅要传唱,还要把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永远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我想,我们走进沙家浜,它不仅是来享受现代京剧的魅力,更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英模鼓舞着今天的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无论是故乡的消逝,还是人的远离,我们都能找到为民为国的英雄豪杰,更使我们触摸到他们的前行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