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舒文

<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党人起义‌是1825年12月(俄历)俄国发生的一次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这次起义由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大多数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的军官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突然死亡发起的。他们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尽管最终失败,但它对沙皇专制统治和俄国农奴制度造成了强烈冲击,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和斯大林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俄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革命运动的开始‌。为了纪念这批俄国革命运动的先驱者,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当时的元老院广场被更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绿草茵茵,微风拂面,徜徉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涅瓦河岸的</span>十二月党人广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党人广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游客参观的重要地点。</p> <p class="ql-block">它的周围环绕着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景点,如《青铜骑士》雕塑,圣伊萨基教堂,海军总部和政府部门大楼等,成为了圣彼得堡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先去“青铜骑士”雕塑打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彼得堡这座美丽的城市倾尽了彼得大帝毕生的心血,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纪念及颂扬彼得大帝的丰功伟绩,于1766至1782年特聘法国名家法尔科内雕塑的彼得大帝骑马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5米,重达20吨的铜像由法国雕塑家法尔柯奈设计。底座是一整块重达400吨的天然花岗岩巨石,当年这块巨石在芬兰被发现后,叶卡捷琳娜大帝拨款7000卢布,专门修建了一条道路,命令上千名农奴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运回到圣彼得堡。铜像雕塑被安置在巨石上,骏马前腿腾空,后退踏着一条蛇,马象征着俄罗斯,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骑在马上,两眼目视前方,威风凛凛,英勇无比。</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不仅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普希金为它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青铜骑士》,使它扬名天下:</p><p class="ql-block">“在他身后在苍白的月色下</p><p class="ql-block">看青铜骑士骑着快马</p><p class="ql-block">一面以手挥向高空</p><p class="ql-block">一面赶他这可怜的疯人</p><p class="ql-block">这一夜无论跑到什么地方</p><p class="ql-block">他总听见骑马的铜像</p><p class="ql-block">追赶他响着清脆的蹄声”。</p> <p class="ql-block">雕塑紧邻海军总部。</p> <p class="ql-block">海军总部大楼,是一座结合了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俄国建筑艺术特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楼建于1704年,最初是海军造船厂,后来经历了多次功能和外观上的变化,最终成为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装饰十分华丽,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块壁画装饰着整座大楼,正门两侧还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p> <p class="ql-block">塔楼的基座部分设计类似冬宫广场上的总参谋部凯旋门,门上装饰着以海洋和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雕像及浮雕。</p> <p class="ql-block">踏尖上的船形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军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海军总部前的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布满了俄罗斯名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花园散步小憩的游客市民。</p> <p class="ql-block">广场对面的建筑,不知道叫什么,看上去很有气势,随拍。</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角的塑像及马林斯基宫,建造于1839—1844年,是尼古拉一世赠送给女儿玛利亚的结婚礼物。1884年宫殿被国家收回,一直到1917年都是帝国财产。十月革命后,宫殿入驻了苏联的部委和院校,二战期间宫殿又被改为医院,遭到狂轰滥炸。战争结束后,宫殿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1994年由圣彼得堡立法会继承。</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南角矗立着圣以撒大教堂,又名“伊萨基辅大教堂”。它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由法国建筑师蒙费朗设计,教堂自1818开始修建至1858 年竣工,前后由44 万民工花费了整整40 年时间才建成。</p> <p class="ql-block">40年的建筑周期,超过了圣彼得堡历史上任何一座教堂。如此漫长的建造时间,传说与一句谶语相关:一位占星学家对建筑师蒙费朗说:“教堂落成之时,就是你的葬身之日”。为此,蒙费朗觉得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将教堂建造难度加大,延长建造时间。</p> <p class="ql-block">历经40年,蒙弗朗将一座庄严肃穆,宏伟壮观而不失富丽堂皇的建筑奉献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圆顶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是罗曼诺夫家族献给先帝彼得一世并为纪念圣徒伊萨基·达尔马茨基(彼得大帝出生于他的纪念日)而命名,因此,为建这座雄伟壮观,豪华至极的殿宇,皇室不惜财力。</p> <p class="ql-block">教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教堂在总体结构和装饰细节上反映了19世纪俄国建筑晚期古典主义的特征,同时兼有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的印记,主要表现在建筑外部采用了大量雕塑装饰。</p> <p class="ql-block">东西南北四个门廊上方的三角楣饰、建筑顶端的圣徒和天使雕像,以及巨大门扇上的浮雕,表现的是福音全书里的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这座世界上最大圆顶建筑之一的规模令人惊叹,它高102米,长112米,宽98米,圆顶外直径26米,内直径22米。</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四面各有 16 根巨大的整块深玫瑰色和斑环花岗岩圆柱,每根石柱高17米,直径2米,重达 120 吨,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建筑四角竖有不大的钟楼,各带一个相对较小的圆顶,它们与中央圆顶共同组成东正教教堂传统的五个圆顶。</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墙用灰色大理石贴面,穹顶外部采用俄罗斯产的紫金100 公斤镀金。自 1858 年建成后,这座教堂至今再没有重新镀金,但穹顶依然光彩夺目。所以我们中国人习惯叫它”紫金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用橡木制成的3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 平方米,重达20 吨。</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重30 万吨,地基深达10 米,里面可容纳1.4万人。</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萨基辅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图为大门外大理石柱子上留下的弹痕。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面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p> <p class="ql-block">战后用了 20 余年才修复为今天的面貌,在光洁的花岗岩石柱上,仍然留下几处弹痕,这些痕迹是在修复工程中故意留下的,目的是告诫后人不要忘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采用乌拉尔宝石、有色大理石、孔雀石、青金石、贵金属等名贵材料进行装饰,仅装饰用的黄金就达 410 公斤,显得既庄重又华丽。</p> <p class="ql-block">65幅主祭坛圣像壁画,以白色意大利大理石作框饰,用乌拉尔孔雀石壁柱分隔,仅圣像壁画的花销就占去整个工程费用的10%。</p> <p class="ql-block">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镶嵌成棋盘状花纹。</p> <p class="ql-block">中央是巨大的玫瑰花环,由玫瑰红和樱桃红大理石拼成。墙体上下分别为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板岩,以浅红色和樱桃红色大理石作装饰裙线。而150幅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更从色彩上突出了整个空间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使用镶嵌画技手法绘成的圣像,件件都是珍品。</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彩色玻璃雕花圣像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圆顶下镶嵌的是卡尔·布留洛夫的作品《玉座上的圣母玛利亚》。看着不大,实际上它的面积是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玉座上的圣母玛利亚》画下方四周金色的雕像,每一座都是镀金的,身高均为8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栩栩如生,惟妙惟肖</span>的俄罗斯马赛克绘画艺术。</p> <p class="ql-block">教堂350组(个)雕像和浮雕同出于雕塑家伊万·维塔利等人之手,个个都是精致无比。</p> <p class="ql-block">美轮美奂的顶部装饰。</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时大教堂内有一组圣人雕像,表现的是拜占庭圣徒伊萨基·达尔马茨基出现时,众圣徒颔首表示欢迎,其中有一尊建筑师蒙费朗手捧大教堂模型的雕像傲慢的没有低头。</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二世为教堂祝圣那天,沙皇的一个亲信让他注意看雕像群,沙皇看后只字未言,当他从蒙费朗身边走过时,既没同他握手,也没说一句感谢之言。</p> <p class="ql-block">蒙费朗黯然神伤,回到家便一病不起,一个月后抑郁而终。他生前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大教堂的穹顶下,这是欧洲自古以来的传统,然而沙皇认为这种荣誉委实过高。于是只让建筑师的灵柩绕行教堂一周,然后被葬于涅瓦大街的天主教堂。不久,其遗孀将他的遗体运回法国。</p> <p class="ql-block">沙皇虽没让蒙费朗葬在教堂里,但在教堂中殿为其立了一尊胸像,让所有人都可以瞻仰他。胸像用伊萨基辅大教堂所用的各种石料制作:面部是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头发是浅灰色大理石,制服是灰色花岗岩,制服领是黑色板岩,披风是深红色石英岩,勋带是绿色大理石,勋章是土黄色大理石和深红色石英岩,基座是玫瑰红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蒙费朗这一杰作,如今仍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铁梯可以直达顶部大平台。</p> <p class="ql-block">在平台的各个方位极目远眺,圣彼得堡全城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旅途总是那样的来去匆匆,来不及细细品味那些历史留给人类的瑰宝。其实只要你愿意停下脚步,慢慢聆听,都会感受到历史在讲述着很久以前的故事,让你回味无穷,终身难忘,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注: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向平台及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