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人如是说,这是你这辈子一定要来的地方,这也是地球四大文明唯一融合的地方,这里更是因风沙剥落和蚕食,终将会消失的地方,这就是敦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所以,作为中华儿女,无论你身处何方,哪管天涯海角,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跨越山海,奔赴这里,见证一次人类不朽的文明,感受那惊天动地的大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知道,敦煌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历史上顶顶重要的位置。从大唐出发,经武威、张掖、酒泉,最后到达沙漠的绿洲敦煌,再通过玉门关、阳关,分别走向欧洲和西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就是这样的一条“丝绸之路”,或许对陆、海、空交通非常便捷的今人,算不上什么,可在那遥远的千年前,简直就如神话般不可小觑,而它同时带回的是四大文明在这里的交相辉映,是大唐盛世的灿烂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是么,正如有人概括的那样,莫高窟里单一个飞天,就融合了各文明的产物,印度的天人、中国的羽人、西域的天使,到了这里,让头上没有了光环,脚下没有了腾云驾雾,背后没有了会飞的翅膀,呈现的是独有的中国图腾——敦煌飞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至此,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才是中国的美,而且美的这么轻盈、这么灵动,让人难以置信。你看那反用一身随风飘逸的长带,如歌似舞,便将洒脱演绎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敦煌莫高窟,这里5万多件壁画、建筑、雕塑,静静地伫立在千年前开凿的那些洞窟里,宛若历史刚刚发生,你甚至以为走进去的不是洞窟,而是光阴的时空,于是你不能不被久久的感动和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应该说,莫高窟从北魏开始,现保存着4.5万平方米的壁画,每一幅都是国宝,735个洞窟,每一窟都是博物馆,2415尊彩塑,每一尊都浓缩了朝代的文明,这里承载着就是千年的历史,不朽的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敦煌,我们虽然会感觉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恢宏壮阔,体会得到“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惬意;走过阳关,看到茫茫戈壁残垣的烽火台,依然似在诉说着什么,但也不及对敦煌莫高窟这一直活着的历史的惊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敦煌是美,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窒息,可美却是需要守护的,也需要付出无悔的生命代价。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也便没有今天的敦煌。我们不妨走近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护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是1935年的一天傍晚,一个31岁的中国留学生,在一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当时己跻身知名青年美术家行列的他,彻底被征服了,更令其惭愧的是,已经蜚声巴黎的敦煌艺术,作为中国人,却第一次得见。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敦煌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常书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面对祖国如此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常书鸿清醒的意识到,决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数典忘祖。于是,他当即放下法国的一切优渥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中国,开启了守护敦煌慢长而艰难的历史使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从时尚之都的塞那河畔,来到戈壁滩的岩泉河畔,常书鸿以被张大千称为服无期徒刑的精神,守护敦煌整整5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常书鸿到敦煌的第4年,追随他而来的得力助手段文杰,在38年后接过了常书鸿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前后在莫高窟扎根53年,人们称他为“大漠隐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从来1963年至2015年,又是一个53年的坚守。作为第三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她在前辈的肩膀上,走出更为深远的步伐,在此后的26年间,她完成了数字敦煌的完美设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连续并肩守护莫高窟80余年的三代敦煌人,终将离开我们。1994年,常书鸿的骨灰,在时任段文杰院长主持下,埋入宕泉河畔。2011年,段文杰的骨灰,在时任樊锦诗院长主持下,埋入宕泉河畔,墓地的对面就是莫高窟九层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命如流星,人人皆过客。可就是这些敦煌守护神,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将敦煌的美融入生命,以致与敦煌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伴着敦煌闪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敦煌,一眼千年爱上你。如果遗愿未了,不妨乘愿再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 苏春 王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图片 :来 自 网 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