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学子心 殷殷母校情一庆中国传媒大学70华诞

<p class="ql-block">  2024年金秋时节中国传媒大学迎来70华诞。七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无数精英曾在这里成长。在这欢庆的日子里,他们从世界各地和祖国四方发函发电,表示对母校70华诞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1968年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毕业的学生,离别母校虽已五十六载,但母校常在梦牵魂绕中。9月26日中传媒70华诞庆典日,我们带着赤热的心,感恩的情回到了母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外语系64级共有12个班,绝大多数同学在外地,都已近耄耋之年,不便奔波来京了。在京的同学也有因病因事不能参加母校庆典了。9月26日这天我们共有12名同学回到中传媒大学,12人分别来自6个班:斯瓦希里语班、豪萨语班、土耳其语班、意大利语班、葡萄牙语班、英语播音班。</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久违的母校,大家纷纷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充分体会外语学院领导接待校友及嘉宾的忙碌,绝不想再给领导添麻烦,事先联系时就对外语学院领导说明,不用系里照顾我们,我们自己在校园里走走转转看看即可。</p><p class="ql-block"> 谁料一进校园,就受到外语系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欢笑,握手,拥抱,好不亲切。签到处的芬芳鲜花,《欢迎回家》的贴心标语牌,大红缎面的签到留言簿,真是热烈。“师长”“前辈”“我们的珍宝”等热情甜蜜的称呼不绝于耳,对我们恭敬之致,让我们感到不安。签完到,系里送上礼物,合影拍照,录相,太有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外语学院领导特意安排学生接待我们,这些年青的学生对我们恭敬关怀备至,使我们深受感动。接待室内桌上摆放香茶,咖啡,水果,糕点,学院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顿时令我们真切地感到:我们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按外语学院校庆活动安排,我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一楼二楼走廊的学院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外语学院史文化墙沉淀浓缩了厚重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栉风沐雨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灿若星辰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锐意进取的重要变革</p><p class="ql-block">外语学院史文化墙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未来征程</p> <p class="ql-block">年青的小白杨们为我们热情讲解外语学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忆往昔岁月 敬时光芳华”</p><p class="ql-block"> 一一学院老照片展</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流,泛黄的老照片默默见证着时间,就像那河流中翻涌的浪花,每一朵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记忆与故事。外语学院精心拣选50张老照片,将这50朵璀璨浪花捧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怀温暖瞬间,回味相伴时光,重见青涩面庞,细嗅岁月馨香,致敬情谊绵长。</p> <p class="ql-block">  校友们纷纷在老照片上寻找着青春,细品着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提供的外647班级四张照片全部入选,分别在学院文化墙和学院老照片展上展示,这是岁月的花朵,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5年我们大一时班级举办的葡语表演会RecitaI。每个同学都踴跃表演节目:朗诵诗歌,说对口词,表演寓言故事,唱歌跳舞……所有节目一律用葡萄牙语表演,演出很成功。这不仅缘于同学们的努力,更是因为有巴西外教Rosália老师和樊蜀云老师的精心指导。</p><p class="ql-block"> 说起我们那时的葡萄牙语学习,没有教材,没有字典,我们的三位老师一樊蜀云,刘正康,张宝玉,他们千方百计为我们找材料,编教材,编词汇表,打字刻印,不辞辛苦。为教好我们,他们无私奉献。我们永远不忘师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班的“全家福”,大二时拍摄于广播学院东郊院址。巴西外教Raquel老师和Lídia老师,张宝玉老师和班主任刘梅兰老师同我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巴西外教Carvalho和Lídia夫妇和小班同学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样十分怀念我们的四位巴西老师一一Rosália, Raquel, Carvalho e Lídia,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常约我们去家中作客,带我们逛公园,参观展览馆,为的就是给我们创造语言环境,学好葡萄牙语。在庆贺中国传媒大学70华诞之际,我们也深切缅怀我们的外籍教师,他们同样为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8年我们毕业即将离开学校时,在学校西门毛主席雕像前的合影,一张张纯真的脸上有不舍,有迷茫。</p>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参观座谈活动结束后,外语学院领导请我们去学校食堂用餐。我们在“崔永元真面馆”享受了小崔真面的物美价廉。</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逛了“白扬大集“</p><p class="ql-block"> 值此庆典之日,年青学子们在校园里办起了“白杨大集”,商品全是自筹自创:绘画、书法、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集市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洋溢着青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年青的小白杨是中国传媒事业发展的希望,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定会茁壮成长!我们祝愿他们鹏程万里,为祖国作贡献,为中传媒大学续写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漫步在校园里,喜看校园的美丽风景和新变化</p> <p class="ql-block">具有现代感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动漫视频</p> <p class="ql-block">别致的绿植走廊</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钢琴湖</p> <p class="ql-block">宽阔气派的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们离开广院时在操场上的合影,wg已使操场变草场……</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的录制节目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似江南</p> <p class="ql-block">又有了新惊喜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传媒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学楼</p> <p class="ql-block">学院明德楼明德湖明德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校时唯一的教学楼前矗立着万世师表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6日庆中传媒大学70华诞,我们有幸前来参加的几位同学在校园里细细寻找故园旧景,回忆往昔校园生活的时光,奈何学校变化太大了,我们几乎找不到北,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没有遗憾,母校如今真是美伦美奂,我们为学院的蓬勃发展壮大而喜悦。</p><p class="ql-block"> 在向导小白杨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校园的西门,但旧貌已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时一入广院西校门,便看见有两座三层高的灰楼,那是学生宿舍。两楼一左一右,象卫兵般守护着广播学院。如今,楼旁翠竹修修,池塘浅浅,有树,有亭,有鱼,好一幅宜人小景。</p> <p class="ql-block">此楼曾是外语系男生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此楼曾是新闻系和无线电系同学宿舍</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们离开广播学院前,部分同学在广院校门(西门)合影,这也是同学们在广院的最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今天又见到广院西校门,大家兴奋留影。此门现已不开,但有更多大门通向坦途,通向光明,通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外语学院组织葡萄牙语专业校友座谈会,我们应邀出席。葡语专业几十年来培育出不少专业人才,会上老中青校友相聚,其乐融融。会上听学校及院系的领导讲成就讲发展,很受鼓舞;听在葡语国援外的校友讲他们的经历,为他们的出色表现而高兴。想想我们64级葡语班二十二名同学,学习都很勤奋,我们的“园丁”,三位中国老师四位巴西外教也都恪尽职守,呕心沥血地教育我们,但因wg使得我们学业中断,学无所成。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们班先后有十位同学陆续用上了葡语,参与外交工作与援外任务,行迹遍布南美,欧洲,非洲,为增强各国友谊尽了绵薄之力。没有用到葡语的同学也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贡献。我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和学校的培养。我们感激老师!感激母校!</p> <p class="ql-block">  校友王成安是北京广播学院葡语65级学生,曾任经贸部援外司副司长,对葡语国家的经济发展深有研究,会上将其著述的《葡语国家发展报告》一书赠与中传媒大学外语学院。赠书仪式庄重。</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恰逢葡萄牙国父、诗人卡蒙斯诞辰500周年,会议结束后,我们饶有兴致地看了卡蒙斯图片展,葡语小白杨热情地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难忘的一天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和母校告别了。当晚央视报导了习近平主席9月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庆贺70华诞之际,给全校师生的回信。信中有祝贺,有问候,更有期望和鞭策:</p><p class="ql-block">“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相信中传媒全体师生会认真领悟新时代媒体人的使命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我们也期盼着母校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取得更大的成绩,有更好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