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4号我们来到通州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从四川广汉跨越2000余公里,来到北京大运河畔。一场“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惊艳京城。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带领观众敲响古蜀之门,拂去岁月尘埃,感悟灿烂文明的曾经模样。</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巨幅景观勾勒出一只“金色之眼”,仿佛打开“时空大门”。还未走进展厅,已对古蜀文明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石璧》.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四川大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1929年 燕道诚与他的儿子们,在离家不远挖地沟,偶然发现大量玉石器。燕家将他们 认为值钱的东西藏在猪圈里挖的坑内,其他的就堆放在院子角落里。燕道诚的孙子还在石壁上刻了“燕三泰”。三星堆挖到宝的消息传开后,燕家将保留的、未出售的文物上交。</p><p class="ql-block">正是这套石璧的出现,揭开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的序幕。 </p> <p class="ql-block">同祭坛零件(铜龙形器)(商)</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 三星堆埋藏坑出土了数件由神兽、人像、容器铸接组合起来的铜器。根据研究性复原祭坛来看,这件组合青铜器当为“铜方座四人跪抬单兽双人顶托四联觚”器的附件。</p> <p class="ql-block">《跪坐铜人像》.商。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铜锥状柱头》商</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善形象,后胶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神兽头顶有一角,倒卧形“臣”字眼,扁长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体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青铜神兽的文化内涵、与铜兽首冠人像的关系等尚待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铜鸟》.(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铜鸟昂首、大眼、尖喙,喙前端有一小孔;冠和尾残,身体修长;上有三支羽冠排列,羽尖作中空的桃形;双翅饰有卷云纹等。鸟双足立于一圆座上,圆座顶微隆,下端为圆箍状,腰部内凹处有四个孔,圆座整体中空。或者铜鸟曾套接在其他物体上。</p> <p class="ql-block">《铜鸟形饰》:商。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商 </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p> <p class="ql-block">《铜神树》: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全器被砸击、火烧,树座被砸破变形,一面残缺,一面跪坐人像变形,跪坐人像手臂均残断,树干上有两处明显的砸击凹痕。树干及树枝残断,出土器件不全,无法拼接复原。这颗青铜神树的功能应与大神树类似。</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的青铜太阳形器,它的形状酷似太阳,也被网友昵称为“风火轮”。这件文物正中间有一处圆形的凸起,以凸起为圆心向周围呈五芒星布列,散射出的芒条又与外围的晕圈相连。它不仅体现了三星堆遗址的神秘,更体现出3000年前古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p><p class="ql-block">从青铜太阳形器出土开始,对于其背后含义的争论便从未停止。有推测这是古蜀国的祭祀神器,有可能是作为太阳的象征,接受古蜀人的敬仰膜拜。不过还有一些说法认为,这件器物是一个车轮,也有人认为这是盾牌上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左《玉璋》:1921.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右《鱼形玉璋》:1986.三星堆遗址1号坑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古蜀文明中,金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10件金面罩,此次来京展出的金面罩,是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这件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与青铜人头像相似。据推测,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应该是从青铜人头像上面剥离的。</p> <p class="ql-block">上《铜小立人》.商。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小立人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长方耳,双耳各有三个小圆孔,中间小孔未透, 头戴尖脊帽。粗颈,窄肩,双臂呈作揖状,双手对握,右手在外,左手在内。躯干挺立,双脚略微分开直立。上身着长素衣,下身穿短裙,裙摆盖膝。</p> <p class="ql-block">《跪坐铜人像》商</p><p class="ql-block">2021年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顶尊跪坐人像》商</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七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跪坐人上身赤裸,腰下系一件短裙,头上顶一件青铜尊,双手上举捧护尊的圈足,尊上有盖和鸟形饰钮。人像上可以观察到多处青铜铸造工艺的细节,如铜尊与人像以及人像的躯干、双臂、双腿之间分铸后焊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背罍青铜人像》(商)</p><p class="ql-block">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小铜人呈跪姿,用一条背带将整个罍捆扎在自己的背上。背罍小铜人作为独一形象存在于出土神坛最中心位置,它背的罍或装有器物,罍可能是该场景中重要器物。尊、罍在中原文化中常用作酒器,而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青铜尊、罍内则多盛装有海贝。</p> <p class="ql-block">戴冠纵目青铜面具独自拥有一个不断变换背景的“炫酷”展台。它双眼斜长、眼球凸出,两只大而尖的耳朵向外伸展,额上有高约70厘米的卷云形饰。类似的纵目面具三星堆共有3件,如此夸张的造型,可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蜀王蚕丛与神人烛龙相联系,“这些纵目面具出土时,眉眼处均有描黑的痕迹,口唇处也有朱砂痕迹。”</p> <p class="ql-block">祭器模型(复制品)此件为祭器模型。该器原件因在当初埋入举行仪式时曾经火焚,一半已被烧熔,剩下的一半也变形解体。经过拼对研究性复原,大体可以观察到全器造型原貌。神坛由下层的兽形座、中层的立人座与山形座、上层的方形顶四部分组成。其原件本身可能是摆在宗庙里的一件神器,也可能是巨大神坛的缩微模型。</p> <p class="ql-block">目前,从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青铜人头像中,一共有6种造型,其中4种为发式,另两种为冠式。发式分为笄发、立发、辫发和盘辫。</p><p class="ql-block">笄发人将头发扎紧,向后梳,将蝴蝶状发饰盘在脑后。露出圆头顶以及宽阔的眉毛和杏叶大眼。给人一种精神抖擞、铿锵有力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2021年出土的一件青铜扭身跪坐人像格外引人关注,不同于以往长相夸张的人像,这件人像看上去像个“现代人”——国字脸、高颧骨、剑眉、杏仁眼,双颊肌肉紧绷、用力抿嘴,目光严肃、眉头紧锁,双膝呈跪坐姿态、脚趾抓地。最吸引人的是,这件人像还有惊人的冲天“发量”,肉眼可见小腿腿部的肌肉线条,仿佛全身都铆足了劲儿,一对“双手合十”侧平举的大手,仿佛能托举重物稳稳地“漂移”。</p> <p class="ql-block">《金杖》复制品,真品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件超大青铜面具,是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的目前体量最大的青铜大面具。大面具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竖披发青铜立人像》.商。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人像头部竖披发。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形,嘴角向下,大耳,脖子修长。左臂握拳上举,手握飘带,大拇指上翘,小拇指向外呈兰花指状,平举至腰部,右臂从肘部残缺。穿无袖及膝长裙,右衽,腰部束带。臀部后翘,膝盖弯曲,呈半蹲状。赤足立于方座之上。方座可分为两部分,上部四个侧面呈长方形,上下面呈近方形,下部较上部变窄,四个侧面长方形,上下横断面近方形,前后两面中部靠下处有一方孔。立人膝盖连接裙摆处有桃形装饰,两小腿外侧饰眼形装饰。方座上部饰云纹,正面两组云纹对称,左右两组云纹平行,各有一条范线,下部素面。</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也亮相展厅。它身长1米多、重达150公斤,昂首站立,大尾微翘,“臣”字眼、扁方形大嘴、弧形叶状耳,腰身细瘦,四足粗壮,身上满饰云纹、火纹、鳞纹等,胸口饰有一棵神树纹样。“这件神兽腰、背部有焊接痕迹,表明它应当是器物基座。”</p> <p class="ql-block">考古人员运用三维扫描和模型技术手段进行拼对后发现,神兽上部承载的器物是出土于三号坑的一件大型顶尊跪坐人像。</p> <p class="ql-block">《金箔虎形器》.商。1986.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铜爬龙柱形器》.商。1986.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2021年出土的铜虎头龙身像,是目前三星堆所见最高的动物造型青铜器之一。从体形判断,应该是三星堆人的重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四川雅安荥经同心村M21出土 雅安市博物馆藏. 这件罍于1986年出土,在器表有一副图画:一座祭坛,右边为一树木状,左边为一玉璋,中间有太阳与鸟。这一场景与三星堆发现有一定契合度,或为祭祀场景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还亮出了自家的代表文物——四节玉琮。这是一件仿良渚时期的玉琮,也是商周时期最大、最精美的一件玉琮。其外观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且中空,方形凸面开横槽,分开共有四节,故称四节玉琮。此件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都很高,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晚商至西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沙祭祀区出士的大量玉璧,可分为有领和无领两类。有领玉璧或周边有“齿”,或边沿圆滑。这件是金沙遗址出士玉璧中最大的一件。环境因素导致其颜色出现变化:一面呈深紫色且有白斑,另一面为白色并带有棕色的斑纹。</p> <p class="ql-block">展览汇聚了来自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的265件(套)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其中包括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带领观众探秘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右《石虎》(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金沙遗址共出土8件石虎。均为卧姿,直颈昂首,头及颈较身大,口大张, 管钻而成,眼睛、耳、须均为阴刻,口、眼睛、耳、须上均涂有朱砂。</p><p class="ql-block">左《石跪人像》(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金沙遗址共出土石跪人像10 件。均为跪坐人像。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发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裸体,赤足,双膝屈跪,双手被绳索反缚。</p> <p class="ql-block">蛇纹圆角梯形金箔</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像》.晚商至西周。金沙遗址出土,金沙遗址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由上下相连的立人和插件两部分组成。立人身着短袍,头戴一道环形帽圈 ,13 道弧形芒状饰,沿着帽环周缘呈反时针旋转,脑后三股发辫,垂至后背中部时有一宽带将三股合为一束。脸瘦,眉弓突起,椭圆形眼,颧骨高凸,直鼻方颐,两侧的耳垂有穿孔。腰间系带,正面腰带上斜插一物。左臂屈肘于胸前,右臂上举至颈下,双手腕上各有一箍形突起。</p> <p class="ql-block">通过陶盉、玉璋、有领玉璧、青铜铃、青铜尊罍等不同器物所反映出的区域互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纽带。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崛起,离不开中原文化的影响,这种交流受限于地理环境,可能并非是直接的。文化的传播方向本就多元,其中中原文化向南进入长江流域,再向西传播的路径是值得关注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陶敞口圈足尊(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新津宝墩遗址出土,敞口圈足尊为宝墩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此时期器类盛行平底器和圈足器,不见圈底器和三足器,器型大多为宽沿、大翻口的风格。到了晚期,这类敞口圈足尊日趋减少,而小平底器等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逐渐发展和盛行,体现了从宝墩文化逐渐过渡到三星堆文化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铜兽首冠人像(商)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此人像头戴兽形冠,冠顶正中有高起的额饰;冠顶两侧有高耸的兽耳;冠两侧有眼形。兽口为空心扁嘴。人像面部和上半身造型与青铜大立人相似,两臂呈环抱状置于胸前,双手中空;身穿饰云雷纹和菱龙纹等纹饰的对襟服饰,腰间系带。下半身残缺。人像或为祭祀者。其头顶有形似象鼻的冠饰,有学者据此推测这反映出三星堆人对大象的崇拜;也有学者认为头戴的是鸟冠。</p> <p class="ql-block">铜铃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单翼素面铜铃类似,纹饰则如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阔腔青铜铙壁上纹饰。</p> <p class="ql-block">1陶盉(中商)</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2白陶盉(商)</p><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1兽面纹青铜罍(商)</p><p class="ql-block">湖南岳阳县荣家湾镇农科村鲂鱼山出土岳阳市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2铜罍(商)</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方唇,窄沿,直口,直颈,斜肩微弧,直腹,近底处弧形内收,平底,圈足肩部、腹部和圈足上各有四扉棱,上下对应,将纹饰四等分。肩外缘及器腹及圈足纹饰均以云雷纹为地。肩部饰象鼻龙纹。腹部上沿纹饰同肩成的兽面纹,兽面正中有一浅凸棱,主纹两侧又有以扉棱为中轴倒置的圈足上部有四个方形镂孔与扉棱成一线,下沿有八个小镂孔。圈足饰双列。</p> <p class="ql-block">1兽面纹青铜尊(商)</p><p class="ql-block">湖南岳阳县费家河出土</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2铜尊(商)</p><p class="ql-block">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尊均为高领大口,口径略大于肩径,折肩,圈足较高,为殷墟二期前后青铜尊的特征。纹饰以雷纹衬地,兽面纹有连体和分解兽面纹,身多曲折,多扉棱装饰,也是殷墟二期前后青铜器的纹饰特征。殷墟与巴蜀文化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立发人头戴高冠,将头发向外延伸,梳成倒U型轮廓,故名为“立发”。图中的高冠人像与石家庄文化中的高冠人像高度相似。有人说,立发人的发型很像后世诸葛亮等人佩戴的纶巾。结合国字脸、粗眉、三角斜眼的面部特征更展现了人物充满智慧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头像(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面貌基本一致:长方脸,凸眼,眼梢上挑,颧骨部山脊状线凸起,宽鼻翼,薄唇阔口,大耳。人头像的颈部塑造为V字状。头像中空。通过头像的发样、顶部处理,可以分不同类,但其文化内涵无法确知。</p> <p class="ql-block">辫发青铜人头像和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左右而立。两件文物都是长方脸、眼睛突出且眼角上挑,其中辫发青铜人头像的脑后雕刻出发辫的纹路。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的五官被金箔遮盖,至于金箔代表了肤色还是地位,目前尚在研究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可以通过他们的发型、头顶处理等进行不同分类。</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商)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依头像造型,把金箔粘贴在青铜人头像面部, 覆盖范围除了眼睛、眉毛外,包括整个耳朵在内。金面罩代表肤色, 或者地位,无法定论。</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是同时期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此次展出的虽是复制品,仍是展厅里的“C位”主角。“这是三星堆目前出土的最大的人形像,我们推断,它的原型应该是国王、大祭司等地位很高的人。”</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信仰崇拜的文物。这些文物集中出土于八个坑,即1986年发掘的两个坑,以及正在发掘的六个坑。就目前的情况看,三星堆的八个坑并非同时下埋。从出土器物看,可能包括太阳、树木、山、川、鸟、蛇等自然崇拜,也包括祖先崇拜。充分展现出古蜀人高度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