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高》参考资料

明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改编、指挥:彭修文(1960年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指挥:彭家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央民族乐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贵阳市群众艺术馆星光民族乐团,指挥:杨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彭家鹏有关《月儿高》的一段演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儿高》可以独奏加伴奏、重奏、小合奏等多种形式演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边听音乐边看解说。 现今演出的舞蹈《霓裳羽衣曲》,就是直接根据《月儿高》的曲调编配的。其意境也和前人描绘的《霓裳羽衣曲》非常相近,所以该曲在有的时候也被称为《霓裳羽衣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儿高》赏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月儿高》现在流行的谱本源自华秋萍《琵琶谱》(1818年),谱中标有12个写景性的小标题。1927年经柳尧章发掘,方为世人所知。1960年,彭修文先生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并增添了箫、二胡等抒情性乐器,使得音色更为柔和恬美,音响更为饱满,乐曲更加细腻优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月儿高》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华丽,舞蹈性极强,颇具大唐风韵。旋律流畅优美,宛如月光洒落人间,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深沉内敛,既有对明亮月色的赞美,又饱含了对离别相思、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用乐曲的形式把人们的理想追求灌注在音乐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月儿高》全曲共有十二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演奏上多采用弹挑和半轮的技法,加强了音乐的跳动感和推动力,使乐曲紧密衔接,层层推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起部:包括“海岛冰轮”、“江楼望月”、“海峤踌躇”三段。开篇以散板的引序缓缓展开,琵琶以右手轮指的技法从慢到快,由弱到强,宽广的旋律层层递升,犹如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再升起,将人们带入一种朦胧变幻的意境中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承部:包括“银蟾吐彩”、“风露满天”、“素娥旖旎”三段。此部分旋律更加华丽,利用琵琶急奏所造成的繁富华丽的音色,描绘月亮升高之后在彩云的映衬下更为光彩照人,神秘莫测。同时,乐曲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强的力度奏出疏密相间、富有动力的旋律,渲染了万籁俱寂的深宫夜空中风露满天、银辉洒地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转部:包括“皓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三段。此部分旋律活泼跳跃,具有传统歌舞音乐的特点。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运用鱼咬尾的手法连接乐句,加之演奏上多采用弹挑和半轮的技法,使乐曲紧密衔接,层层推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合部:包括“玉宇千层”、“蟾光炯炯”、“玉兔西沉”三段。此部分旋律宽广而悠长,运用“扣轮”、“扫轮”、“长轮”等技法奏出幽雅古朴的旋律,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月宫仙境。最后以全曲的首句作为终止乐句,描述玉兔西沉,周围一片幽静,仿佛一个轮回从月升到月落周而复始永不止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儿高》琵琶演奏技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右手演奏技巧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整首乐曲中,右手技巧的运用有:弹挑、轮指、遮弹、双弹、拂等。乐曲的一至九段都运用了弹挑,轮指等技巧,但我认为在这首乐曲当中最重要,也是我最需要练习的有这么几种技巧:弹挑、轮指、遮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弹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整首乐曲中,运用弹挑技法最多的是七、八两段。这两段都是快速的弹挑。演奏时,右手指尖要灵活,触弦时,入指要浅,整个右臂的重量要传送到食指和拇指的指尖,演奏时虎口要打开,手指要保持松弛状态,这样才可以持久快速,手臂不会感到疲劳,而且音色坚挺明亮,干净利落。根据音色和音乐强弱的需要,演奏时应注意手指尖的灵活性,随着音乐强弱的变化,右手入弦深浅也要有所变化。右手指尖更需要灵活运用,才能使音乐表达得更加透彻。这两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的精华所在,仿佛再现了月宫中歌舞表演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 (二)轮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10段是全曲唯一用长轮来表现的,整段只用轮指这一个指法。和前面两段活泼的音乐形象相比,这一段速度较慢,显得更深沉,更有韵味。长轮的演奏,首先要建立在正确的手形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轮指颗粒均匀,音色饱满而富有弹性。在《月儿高》中,演奏时要求轮指速率较慢,不浮躁,大气从容。由于音区及弦的软硬粗细之分,二、三弦的双轮应有别于一弦轮指,手指触弦角度要大于45度,因为如果触弦角度小于45度,往面板方向轮指容易碰到四弦从而产生杂音。其次,长轮需要指力和腕力的持久力量,如果力量不够,手形在演奏中会慢慢发生变化,使轮指听上去颗粒不均匀,音色不佳。最后,手形应采用风眼手形,使得轮指声音坚实挺拔,给人听觉上一种凝重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遮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11段,整段运用遮弹指法,这里弹的手形要做成分弦的手形,但是大指不触弦。演奏时应注意,手腕和肘部要稳定持平,手形应选择龙眼手形。主要以手指小关节的屈伸动作为主。因为这一段是渐快的,所以指尖离弦不可太远,应紧贴弦演奏,并且尽量不要用手指掌关节运动,小关节的运动更灵活,速度更快。在演奏时,虎口要圆,并且手要放松,注意突出一弦的音色,遮时拇指用力不要过大,并且要放松,否则音色没有弹性。弹时,手要做分弦的状态,手臂力量传送到指尖上,入指要浅。并且随着音乐的进行,右手要做强弱的变化,慢的时候,右手入指要深一些,臂重给得多一些,这样音量较强声音浑厚,快的时候,右手入指要浅一些,臂重给得少一些,这样音量较弱声音较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左手演奏技巧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儿高》一曲中左右手技巧的配合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曲中左手运用到了吟揉、绰注、打音等几种技法。其中以吟揉和绰注的运用为主,并且为乐曲增色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吟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吟揉的种类有很多,从标记来看它们之间有些小小的不同,但是正因为这些小小的不同使每个音符的声音和音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月儿高》运用较多的吟揉是这几种。第一种:吟揉的速度不是很快,幅度也不是很大,音高的波动幅度不过小二度,波动的速率在每秒六次以下。第二种:吟揉的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比第一种快一点,而且幅度相对于第一种要大一些,音高的波动幅度在小二度到小三度之间,吟的速率在每秒六次以下。第三种:吟揉的速度比前两种都要快一些,但是幅度要比前两者小,音高的波动幅度不超过小二度,吟的速率在每秒六次以上。第四种:这种与上面三种有些明显的不同,由静态音转变成了动态音,一般在节奏中吟,波动的速度比较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绰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乐曲中,左手还运用到了绰注这一技巧,演奏时低音滑到高音叫“绰”,从高音滑到低音叫“注”。绰注还分为虚和实两种。右手标明指法的是实绰注,没有标明指法的是虚绰注。绰注演奏的关键是,左手一定要按紧品,并且在滑动过程中不能松懈,一直保持最初的状态,这样绰注的效果才明显、才会有效。绰注的运用和方法都是来自于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方法,乐曲中运用这一技法使听觉上别有一番风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气息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音乐的表达中,气息的运用非常重要,它影响到演奏者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的爆发。吸气标志着一个乐思的开始,所以换气前必须考虑清楚后面乐句的划分,才能进行换气。乐句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强弱,这些因素都对气息有要求。如果乐句是一句很长的渐强,则应该慢慢地呼吸,用气息来推动力量的运动,比单纯靠身体力量的音色上要自然很多,而且也富有弹性,不是单单的用力。当接下来的乐句要爆发时,气息则要变换得急促一些,会营造出紧张的气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乐曲《月儿高》中,第三段与第四段在气息上是不同的,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段,第四段将乐曲过渡到高潮,在某些地方气息开始变得稍微有些急促,而第三段与前面两段保持一致的速度和呼吸,呼吸较慢且均匀。而第四段开头,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先是慢起,然后渐快,为第五、六、七、八段做好了铺垫。所以,在第三段结尾处要调整呼吸,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时,气沉丹田,接着快速地呼吸,开始第四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乐曲第八段结束后,乐曲又沉静下来了,此时气息又要发生转换。随着第八段最后一个音的结束,气息渐渐下沉,回归到平静,好似一场华丽的戏剧刚刚落幕,而观众无法自拔,还沉浸在其中。随后气息有一些小的波动,但是总体的趋势已经走向平稳。第九段也是一个过渡段,过渡到第十段,全部是长轮,表达出一种从容的风范,演奏时气息要均匀。虽然后面情绪微微有些波动,但是最后归于平静,全曲最后一个音落在空弦上,所以演奏时要弱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特珠音响的运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乐曲中,有几处运用了较特殊的音响效果,这也是本曲的创新之处,乐曲中运用了很多八度演奏技法。在有的音符上方标有“上”并且圈起来,表示这些音符演奏时候从复手的顶端和按音位置之间的二分之一处拨弦,产生八度的效果。标有“中”的音符,演奏时在第十八品和二十四品之间拨弦,使得声音结实饱满。标有“下”的音符,演奏时在第二十四品和复手顶端的二分之一处,或再往下一二厘米处拨弦。这样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单薄一些,适合在弱处演奏使用。这些特殊音响效果的运用使整个乐曲音色丰富、色彩斑斓,为作者表达内心情感增色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有对乐曲曲谱认真解读,准确演奏,才能够更加贴切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桑 情,1989年生,女,山西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艺术系教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