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20日,老同学介绍韶关丹霞山值得去看看,我是第一次去韶关,过去没有关注韶关,所以也不了解韶关!这次走进韶关,对韶关的情况才略有所知。本次重点游览了世界地质公国~丹霞山,佛教祖庭~南华寺……!</p> <p class="ql-block">韶关市,古称韶州。</p><p class="ql-block">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本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全市总面积1.8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8月,全市辖3个区、4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p><p class="ql-block">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6.01万人。市内主要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全境在地质上处于湘粤褶皱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凉,降水充沛,水系发达。</p><p class="ql-block">韶关市上古时代与中原联系甚少,当时无实体建置。两汉时期,今南雄、始兴一带尚未独立建县,地属扬州豫章郡南野县。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开始在粤北设郡置州。至隋唐时期,全国重新统一,粤北建置稳定。</p><p class="ql-block">韶关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p><p class="ql-block">韶关文化底蕴深厚,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在此交融渗透,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韶文化,客家文化、姓氏文化、古道文化、瑶族文化等水乳交融。</p> <p class="ql-block">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 丹霞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因山石由红色砂砾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名,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2012年,以雄、险、奇、秀、幽著称的丹霞山被评为国家5 A 级旅游景区。丹山碧水,气象万千,丹霞山用它独特的美惊艳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侧的仁化县,是南岭南麓的一个山间盆地,总面积292平方公里。丹霞山由红色砂烁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地质学家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p><p class="ql-block">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是全球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观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在“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评比中被中国国家地理、中央电视台等联合评选为第一名。15</p><p class="ql-block">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广东省十大最美森林旅游目的地,还被称为世界裸体公园。</p> <p class="ql-block">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是该景区的两大奇景,阳元石是一柱拔地而起的冲天巨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而阴元石则是一个隐藏在山脚的洞穴,被称为“天下第一绝景”。这两个景点分别代表着大自然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体现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征。同时,丹霞山还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在丹霞山区造人并建立婚姻制度,最终蜕身成石。</p> <p class="ql-block">水上丹霞,乘船穿梭于丹霞山碧水之间,尽享绝美山水画卷,体验“一江贯丹霞”的奇幻之旅,领略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郊,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元年(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南华寺是中国重要佛教古刹,也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占地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群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为阶梯式中轴线对称平面布局。寺向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曹溪门(头山门)、放生池(上筑五香亭)、宝林门(二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室。六祖惠能在南华寺弘法37年,为禅宗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禅宗祖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大多知道佛教最著名的一首禅诗就是号称千古绝句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教顿悟派与渐悟派的分水岭。想当年大师神秀与六祖慧能的诗歌斗法,却是慧能的徒弟菏泽神秀给强行分出胜负。于是这首千古绝句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而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有岭南第一禅寺之称的就是韶关南华寺。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p><p class="ql-block">南华寺面向曹溪,背靠象岭,峰峦秀丽,古木苍郁。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椭圆形放生池上,建立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建,清代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建。明清两代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明清时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吻,门窗为格子式。寺后有卓锡泉,俗称九龙泉,传为六祖浣洗袈裟之处,泉水甘例,经年不竭。</p><p class="ql-block">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经》、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 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了。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慧能(亦作惠能)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后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表情生动,栩栩如生。其制作方法是,在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问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由于方辨是慧能的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p><p class="ql-block">千佛袈裟---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色,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佛像全部为结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说法、合掌等,口、鼻、眼和发髻清晰分明。用金线绣出形象,然后以蓝色、浅蓝色、朱红色、黄色丝线陪衬,再绣蓝色背光。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据广东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慧能法师的。</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五百罗汉群像 南华寺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寺内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南华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560年)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观音像、天人像、释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存的碑刻有宋朝秋镌石的《六祖像碑》、明代《御制六祖坛经法宝序碑》及近代修缮庙宇的碑记。</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南华寺因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中曾表达了如此深挚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 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闿、刘成禹、许世英等来过。</p><p class="ql-block">禅宗创立之后,影响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大宗派,临济后又形成黄龙、杨岐两派(世称“五家七宗”百花竞放的局面,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他宗派的地位史称“禅宗统一运动”,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 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