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遐想

小医老杜

<p class="ql-block">  从泰安到成都有三千多里,当我风尘仆仆地踏入武侯祠时心神竟有瞬时恍惚,假如回到三国时代,我会是哪国人呢?</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208年曹操就统一了北方,到曹丕称帝时形式就更稳固了。因此从地理上说,小医老杜住在北方理应是地地道道的魏国人,你说我一个魏国人来到蜀国激动啥呢?可能是心底对对英雄的仰慕和对“明君贤臣”治世的期盼复苏了吧?</p> <p class="ql-block">  严格来说,武侯祠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武侯祠指汉昭烈庙内那所祠堂,广义上我们一到汉昭烈庙就就认为是到武侯祠了,完全忽视了正门牌匾上的“汉昭烈庙”那几个鎏金大字。</p><p class="ql-block"> 庙和祠是有区别的,只要能管辖一方的神仙就可以配庙。如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二郎庙、东岳庙等,而凡人立庙至少得是王和帝才能拥有,如孔庙、岳王庙、关帝庙、汉昭烈庙等。</p><p class="ql-block"> 祠的应用就更活泛一些了,名人可用普通人也可以用。一般家族中都有宗祠,那是本族祭祀祖先的,至于以人名命名的祠堂则是专门祭祀那些伟人名士的,如先贤祠、武侯祠等。</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的时候,武侯祠是和昭烈庙分开的,就是遵循庙和祠的礼制。</p><p class="ql-block"> 到明朝的时候,蜀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旺盛,而昭烈庙则稍显冷清,于是才把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请进了昭烈庙,算是给他们三位增加配享太庙的殊荣。</p><p class="ql-block"> 刘备生前靠诸葛亮打天下,死后还靠诸葛亮赚香火,刘备殿牌匾上书“明良千古”,日字写成目字,未尝没有赞刘备有知人之明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在刘备坐像前,看着这位出身寒微,从事“织席贩履”的小贩到“天下英雄”的转变,小医老杜心生敬仰,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又想到他为了兄弟情不惜以身犯险,这样能为下属找场子的好领导几乎没有了,于是又多磕了几个。</p><p class="ql-block">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p><p class="ql-block">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p><p class="ql-block">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向贤</p><p class="ql-block">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默诵完这首《蜀先主庙》后,就不再想刘备的事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穿过昭烈庙后,我来到真正意义上的武侯祠。在静远堂中,看着羽扇纶巾身披鹤氅的诸葛亮,我心说“孔明先生,山东老乡看您来了”(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其父诸葛珪曾为泰山县丞)历史上盛赞诸葛亮的诗文对联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就是精品,除了磕几个头表示敬意外,我这张拙口实在说不出什么溢美之词了。</p> <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中的蜀国是君正臣贤、文</p><p class="ql-block">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的优秀政体组合,兼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情朋友谊感天动地,是忠义之士理想的归宿。假如刘备的命运再好一点,可能他就一统天下兴复汉室了!这么优秀的条件都没成功,看来汉室真是气数尽了。还是清人魏际瑞的《五丈原》最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切身感受。</p><p class="ql-block"> 汉业如灰已不燃 ,忠臣孤掌拨寒烟。</p><p class="ql-block">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出祁山五丈原。</p><p class="ql-block"> 司马但能拼急走, 卧龙到此竟长眠。</p><p class="ql-block"> 至今原上秋风色, 二月长如八月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