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心 中 的 父 亲

凡夫子

作者:姜俐生 1956年以前,我一直跟随父亲左右,没有离开过父亲,父亲的一言一行都铭刻在心,我和父亲也是无话不谈,父亲也不断给我讲述过我们家庭的过去和他的人生经历。父亲的生活是低调和开放地,从不对我隐瞒什么,就是后来我在北京读书时的通信中,也无保留地告诉了他的许多事情。为了让我们的后人了解父亲的历史,把我从父亲那里所知道的许多事情都整理出来,以及说出我对父亲的理解,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许对后人有所激励。 作者姜俐生是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程师 少年时期1953年的姜俐生 青海石油勘探局西宁职工学校1956年姜俐生,与同为湖南永州地区的同学合影。前排右一是姜俐生,前排右一是邓素娥,后排左一是左元英,后排右一是欧宝莉 大庆石油会战1962时的姜俐生 一、追求革命勇敢向前 <br> 父亲名姜静潜,原名姜敬祥,字素心,生于公历1902年1月28日(即1901年农历12月19日),湖南省宁远县永安乡浪石桥村。<br> 姜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爷爷辈就有26公公,我爷爷仅数老六,由此可知姜家的人丁兴旺,外称《九家门楼)。父亲出生时的家境已经没落,但对一般人家而言,还应该说算是殷实人家,衣食无忧,还有钱上学,可算得是书香门第了。父亲常对外讲自己是出生在寒士之家。 <br> 父亲七岁上学,即1909年至1918年8月 高级小学毕业。<br>1919年至1924年2月考入湖南省,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肄业<br>4年半。<br> 在衡阳三师与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一起,接受了许多革命的新思想。革命烈士、共产党员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陈秋人、雷晋乾、唐朝英、黄文标、唐鉴、唐皓、舒翼、何宝珍(刘少奇同志原配夫人)、陈为人、肖明、韦汉等同志也都曾经同期,或先后就读于衡阳三师,或开展革命活动。<br> 父亲处在这些进步青年,追求革命新思想的大环境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赞同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主张,在他们的感召下,积极参加了许多活动,参加了驱逐军阀张敬尧活动,以及走出课堂,参加集会游行,发动罢课、罢市、抵制日货活动,组织书报贩卖部,宣传和销售进步书籍,出售《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及《新青年》、《向导》、《先驱》、《湘江评论.》等革命刊物。宣传革命的新书,对推动湖南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三师的进步师生非常希望追求革命的新思想,并积极开展活动,成立了以蒋先云为总干事的湘南学生联合会,组织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思想上得到极大提高,决心为实现无产阶级的理想而斗争,1922年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r> 衡阳三师是当时湖南省湘南地区,影响很大的一所师范专业学校。它确实吸引和培养了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在大革命年代里,这里也成了很多共产党人的活动场所,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恽代英同志曾在1923年到衡阳三师任教。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23年也亲临衡阳三师指导革命,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 在衡阳学生联合会向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了一次讲演,在衡阳学生联合会集会时,父亲曾和毛主席并肩坐在一张凳上。毛主席还亲自在三师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br> 父亲对我说过,在衡阳三师时与蒋先云关系最好,最合得来,来往密切,对父亲影响很大。北伐时,又是他们搭伙共同领导北伐军第11军26师77团参加北伐,蒋先云是团长,我父亲则是他的团副,他们一起英勇拼杀,配合默契,亲如兄弟。<br>由于参与众多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只能算肄业4年半。<br> 1924年7月至1925年8月,考入由唐生智创办的衡阳军官讲习所,他的同学中就有湖南新田县的曹茂琮,讲习所毕业后,分配在湖南陆军第四师二旅十三团见习,后任副官。因我是共产党员而受到暗地监视,1926年北伐军到了湖南,革命形势高涨,父亲便脱离了唐生智部,和同学蒋先云在一起了。<br> 1926年7月至1927年,父亲参加第二次北伐,湖南陆军第四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是唐生智。1927年3月父亲调任国民革命军被称为铁军的第11军26师77团,蒋先云任77团团长,父亲任副团长。 <br> 铁军,是指北伐中的部队团结奋斗、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队伍。<br> 1926年夏,北伐军出师时,扩编而成的第4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任副军长,罗汉(共产党员)、张善铭(共产党员)、伍朝枢(国民党左派)、廖乾五(共产党员)先后任军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这支部队保留了粤军的精锐,又从黄埔军校补充了一批具有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官佐,更为重要的是,部队中有一大批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全军上下,士气奋发,斗志昂扬。<br> 北伐中的铁军主要是指第4军中,参加北伐的第10师和第12师及独立团。<br> 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有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选派的徐成章、周士第、廖乾五、赵自选、曹汝谦等共产党员去工作,团长就是赫赫有名的共产党员叶挺将军。该团连以上干部大部分是共产党员,班排长也有一些是共产党员,团成立了共产党支部,支部成员又是团的主要指挥官和部队中若干军官,党的方针政策可以直接贯彻,所有战斗力特别强。<br> 1927年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之后,武汉政府将参加北伐的第10师和第12师及独立团扩编成两个军。<br> 第4军名义保留,指挥前方的第12、25两个师。第12师下辖34团、35团、36团;第25师师长朱晖日,副师长叶挺,下辖73团(独立团改编),团长周士第(共产党员);74团团长张弛;75团团长开始由叶挺兼任,后为李江。<br> 另由第4军分出一部扩编为第11军,由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徐名鸿(共产党员)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0、24师和26师。第10师辖28团、29团、30团。第24师辖70团、71团、72团团长许继慎(共产党员)。第26师辖76团、77团、78团。<br>1927年3月,蒋介石和封建军阀勾结愈益紧密,变本加厉地进行反革命分裂活动,一些偏右的高级军官却离开武汉,跑到南京蒋介石那边去了。<br> 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政府就对铁军的高中级军官,进行了一次调整。第11军军长由张发奎兼任,徐名鸿(共产党员)任政治部主任,第10师 下有28、29、30团;第24师师长以叶挺升任,下辖70团,以左派古勋铭为团长,71团以刘明复为团长,肖克(共产党员)调任3连指导员,72团仍以许继慎(共产党员)为团长;第26师编制未变,新编77团以共产党员蒋先云为团长,我父亲为副团长,共产党员利运洁任营长,湖南许多工人纠察队员也直接参加了77团。这次高中级军官的调整,不少共产党员和左派掌握了指挥权,对促进铁军的团结统一有很大意义。<br> 1927年5月28日,临颖一仗是与张学良亲自率领的奉军精锐主力较量。独立15师贺龙部打左翼,黄琪翔率12师打正面,11军的26师76、77团为右翼。24师71团为纵队预备队。<br> 这一仗是北伐军在河南战场上打得最激烈的一仗。北伐军从东、南两面进攻临颖城,前仆后继,奋勇冲杀,不一日将奉军全部击败。但部队的伤亡也很大,特别是新编的第26师76团损失一半,团长沈久成负伤。77团伤亡了五分之四,特别是团长、共产党员蒋先云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直至阵亡,营长共产党员利运洁也负伤;肖克将军所在的71团上去晚一些,也伤亡了一个营。<br> 父亲说他与蒋先云烈士相处犹如兄弟,对于团长的牺牲,父亲悲痛至极,亲扶灵柩回武汉,参加蒋先云烈士的追悼会后,则由父亲暂时代管全团。<br> 这时的武汉国民党叛变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进行大屠杀,父亲不得已放弃代团长之职,脱离国民党军籍,为避免迫害,与母亲回到长沙。 <br> 长沙的何健国民党政府发动“马日事变”后,形势极为恐怖,1928年2月,父亲被何健主理的湖南国民党党校学生逮埔,被监禁三个月,在国民党牢里对父亲威逼、诱惑、受尽折磨,各种方法用尽,父亲没有上当,没有出卖组织,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什么都不承认,后来在党组织和社会各方友人大力营救下出狱。<br> 不久去了长沙,因为心情十分沉重,蒋先云的牺牲对父亲刺激太大,便没有再回到77团中去了。 作者姜俐生的父亲1954年时的姜静潜 作者姜俐生的母亲郑曼侠 作者姜俐生和父母及弟弟妹妹的合影,时间约1954年于宁远县 二、生活所迫四处漂泊<br> 1927年9月在长沙由衡阳军官讲习所同学介绍,要父亲为前方招募士兵,任湖南军事所招募委员长,到零陵招兵三个月,完成招兵任务后,与母亲同住长沙。<br> 1929年应衡阳三师的同学、湖南新田县立高小校长何芳藻之邀,父亲和妈妈同在新田县立高小当教员。后由于校长何芳藻辞职,父亲和妈妈便离职,回到老家宁远县永安圩。1929年农历11月初4,哥哥姜智生出生,<br> 1931年至1932年受衡阳军官讲习所同学曹茂琮之邀,带妈妈和哥哥去广西柳州,任第七军特务营军需。1932年因曹茂琮调去军校学习,父亲也辞职不干,又辞职回宁远永安圩。<br> 1933年至1934年在讲习所同学帮助下,在福建任36师教训处少校团训练员。1935年因母亲去世返回宁远老家。<br> 曹茂琮是新田县三井乡油麻岭村人,1923 年底先父亲一年考入唐生智创办的衡阳军官讲习所,与父亲关系甚密。毕业后派往湖南陆军第四师三团十连见习,部队改编后任排长,同父亲先后参加北伐,后升为营长、团长。<br> 抗日战争期间,曹茂琮任国民党皖东区司令官,时值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之际,曾以他的三分之二的兵力对付新四军。<br> 1949年6月唐生智已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在唐生智的指点下,曹茂琮接受白崇禧的任命为新七军军长、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兼湘桂边区“清剿”指挥官。曹茂琮任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后,立即与唐生智密商应付时局大计。长沙和平解放后,1949年11月1日,曹茂琮在湖南省道县率新七军起义。 <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茂琮被任命为零陵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四十六军参议;1951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73年,因病在长沙逝世。<br> 1933年至1934年在讲习所同学帮助下,父亲在福建任36师教训处少校团训练员。<div> 1934年12月父亲请假由福建回家探望祖母,临值四叔病故,祖母又在病中,父亲为了尽孝,照顾母亲,没有回到福建复职。祖母于1935年农历6月24日去世,我刚出生不久的二哥同安于25日夭折,母死子丧,父亲悲恸万分,1935年因母亲去世,父亲带母亲返回宁远老家。父亲为了生活,返转奔波,心身疲惫,从此再也不想外出工作了。<br> 1936年至1940年5月,父亲和母亲一同受聘担任宁远县舂陵高小教员,安心教书育人五年,我于1939年农历3月24日在此出生。<br> 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1940年底受宁远县政府邀请,再三考虑同意出任任宁远县国民政府督导,但要求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不得已写了加入国民党的申请,后任政治指导员。1941年农历12月22日弟弟姜新生出生。<br> 1942年9月至1944年6月,宁远县中成立,学校聘父亲为县中教员,辞去政府指导员之职,专任中学教师。 <br> 1944年上半年,由于日本鬼子压境宁远,宁远县城疏散,父亲带全家回老家躲避,经常上山躲藏,人心惶惶。1944年农历9月初9弟弟姜九生出生。<br> 1945年7月至1947年7月,期间任永安圩中心小学校长,应上级安排1945年8月兼任永安圩乡长半年时间,自认这工作不适合我,决心辞去乡长职务专任校长。后来石溪和永安两乡合并公推我为乡长,我坚决辞掉,专任永安乡中心小学校长。<br> 1947年下期至1948年受道县濂溪中学校长谭希愚之邀,辞去永安圩中心小学校长,赴道县濂溪中学任教员。<br> 1948年下期道县濂渓中学校长换人,父亲便辞职后受聘于宁远县中教书,到1949年下期,后因病回家养病,1950年上学期宁远县中催父亲复职,但因身体没有恢复,只好在家修养。1949年农历润7月21日妹妹姜慈生出生。 <br> 1950年到1951年组织安排任宁远县北屏中学(宁远二中)校长。<br> 1952年调任并一直任宁远县一中任副教导主任,直到1963年底被退职回家。<br> 父亲在教育战线30多年,志在教书育人,处事谨慎,人微言轻。其工作努力,勤勤恳恳,教学成绩突出,在宁远县教育界人士中有目共睹。宁远县政府为表彰父亲在教育事业的贡献,1962年春宁远县宣传部及宁远一中曾专为父亲举行61岁寿庆。<br> 1959年我父亲曾被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错误评判,1962年根据党的政策很快作了甄别,为父亲恢复了名誉。说明组织上已经对父亲此前的历史问题,有了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br> 然而,1963年冬不知何故,突然被打发回乡,以退职了结了父亲的从教一生。<br> 在此前后我的弟弟妹妹因此而受到牵连,我大弟弟本来高中学习成绩相当优异,却因此被剥夺参加报考大学的资格,被逼回乡种田至今。小弟弟和妹妹也因此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br>不仅如此,由于父亲年老多病,心情非常压抑,经济拮据,看病艰难,回乡只3年多便于1967年6月13日(农历5月初6)含冤去世。</div> 长江大学前身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时姜俐生,在天安门前的留影 1975年大港油田地调指挥部回放站处理地震资料中的姜俐生 作者姜俐生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职工,地球物理工程师 作者姜俐生1985年游桂林漓江 作者姜俐生1985年在香港出差接收缩微仪器 三、平静低调孝道为先<br> 父亲的一生只有短短的65岁,他的一生是在饱经风霜中度过的,他有过辉煌,有过平静,有过幸福,也有过忐忑不安,更有过害怕和恐惧。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是在矛盾中挣扎,在矛盾中前进。他期望的是安定,希望在平淡中享受天伦之乐。<br> 我懂得父亲。父亲的名字,不管是爷爷在他出生时取的,还是后来我父亲自己改的,我父亲的一生,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的全部经历。静静的潜藏起来,过着非常低调,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清贫如水,锦衣素食的生活足矣。<br> 父亲的一生,我不想用伟大、不平凡、有理想、英雄、为人民服务等华丽的词汇来描述我的父亲,但他肯定是一个充满革命理想和激情、接受和宣传先进思想、愿意为广大民众服务、工作勤勤恳恳的人,可以用有孝心、有善心、有良心、很热心这样老百姓最常用的,最朴实的语言来赞扬我的父亲。<br> 大革命时期的父亲,应该说他是充满革命激情的热血青年,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党的主张,为改变中国,毅然参加那惊涛骇浪的北伐战争,在战争中接受洗礼,临危不惧,保守党的秘密,不出卖革命利益,接受大浪淘沙。<br> 出于自己的家庭出身限制,自身所受的教育,真实生活环境的磨练,庞大的家族利益的牵扯,以及他本人的性格所限,而决定了他的一生人的生轨迹。<br> 我父亲的出生,按过去常说的是生在一个封建大家族里,所受的教育都是封建礼教的那一套,忠孝仁爱融入了他血液,他为了维持自己这个庞大的家族,忍辱负重,呕心沥血,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振兴家族,父亲不得不奔走在各地漂泊。他始终在忠、孝这两个词中徘徊着,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在父亲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br> 年轻时期的革命理想,在残酷斗争和家庭生活中逐渐磨平了棱角,迷失了方向,没有坚持到始终和初心,使得后来向命运低头了,这是父亲一生感到痛苦之所在。<br> 后来国民党是父亲要为之服务的一方,但却又受到莫名其妙的怀疑和猜忌,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不可能完全为它付出一切,使他不可能为它尽忠到底。当姜氏大家族《九家门楼》需要时,他会毫不犹豫选择了尽孝。父亲始终在矛盾中抉择着。这就是父亲反反复复,漂泊在各种选择的原因。<br> 1935年父亲曾在福建任国民党少校团训练员,按地位、按工作都是非常诱人的,是任何人所求之不得的,但在探望祖母时,经历了四叔病故,祖母去世,二哥同安夭折之痛,在母死子丧的情形下,父亲没有选择高官厚禄,而是选择了尽孝,在家伺奉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服务,不再外出工作。长时间父亲对爷爷基本上都是惟命是从,鞍前马后,照顾非常周到,直到爷爷百年。<br> 父亲对所有长辈都从来是孝顺有加,倍加呵护,无微不至。<br>我的外婆家解放前夕突然变故,三舅去世,外婆和表弟生活难以为继,我父亲把他们全部抚养起来,为外婆送终。为了培养表弟,让表弟和我一起在学校读书上学,学费全由我父亲供给。<br> 作为《九家门楼》的当家人,解放以后,我大伯家虽然家境不错,父亲还是考虑到他的孩子多,为了尽量减少大伯家的负担,自己拿出有限的工资,为满姐和七哥交纳学费,和我一起读书到初中毕业。<br> 26公公与父亲的年龄相仿,比父亲大不了几岁,但家境不好,生活比较贫寒,为了帮助26公公改善家庭状况,父亲从1931年以后出外工作,都把26公公带在身边。14奶奶的唯一儿子毕光满满,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亲为了帮助他们,解放前就把毕光满满带在身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减轻了父亲的工作压力,又使毕光满满得到一定的收入。这样使26公公家和14奶奶家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父亲对26公公的恭敬,公公对父亲的帮助,使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既是叔侄,也像父子,更像朋友,相互帮助。<br> 父亲对25公公也同样关照得无微不至,经常给以接济,过年过节总是给25公公买东西,以视关怀,所以公公家对父亲也格外的好,对我们家也倍加关心,如1967年9月宁远县发生无辜滥杀人事件时,正是我在老家宁远生儿子樊庆滨之时,也正值我爱人樊开意来宁远看望母亲,并来接我和女儿、儿子一家之时,公公怕樊开意出事,便把樊开意和哥哥藏在他家过夜,以便在危难之际,好让樊开意有出逃的机会。 <br> 虽然没有出现那可怕的情景,但这种救命之举,我和樊开意是牢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不是解放军及时干预,我们樊氏一家早已全军覆没了。<br> 父亲对五外舅公(奶奶的5弟)的孝敬是人所共知的,经常探望,送礼送钱常年不断,每次五外舅公来我家看望,父亲总是买不少东西,并亲自頋好轿子把外舅公送回家。<br> 大浪淘沙,父亲没有成为国民党的御用工具,没有和国民党同流合污,主要是看清了国民党的本质,坚信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一定能够成功,坚持不能与人民作对,民众是国家之根本的原因。<br> 父亲在大革命时期,既有革命理想,又有革命行动,他的周围有众多的犹如兄弟的优秀共产党人,他坚持共产党的能够救中国,坚持国民革命,不怕牺牲投身革命。<br> 父亲为何没有把革命坚持到底而半途而废?<br> 我以为这还是因为有《九家门楼》的缘故。以孝为先,为了《九家门楼》的家族利益,为了姜氏家族的安全,为了家族的平静和安宁的生活。残酷斗争和血与火的洗礼,自己最好的朋友蒋先云的壮烈牺牲,以及为自己生活、生存的奔波,加上自身性格上地懦弱,身心疲惫力不从心,父亲不得不在国共两党的夹缝中求其平衡。父亲知道走错了路,脱离了共产党,心里感到无限的辛酸和痛苦。<br> 父亲为了生活,为了《九家门楼》,屈服了国民党,为国民党办事了,父亲也看清楚了国民党罪恶嘴脸,腐败横行,民不聊生,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多次辞去旧政府邀请做官。<br> 这就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中国国民党中反对蒋介石叛变的那些革命派,他们既是国民党,又同情和支持共产党,他们都拥护共产党的原因之所在了。<br>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统一战线这个旗帜,把一切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政党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直至胜利。<br> 看到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那些老先生们,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人士,就看到了我父亲的身影。<br> 我父亲不管在国民革命战争中的英勇战斗,还是为国民党地方效力,还是教书育人,他总是恪守一条原则,那就是决不做对不起民众的事。他经常为民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为老百姓打抱不平,帮助那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他对人善良、亲善。他所到之处,他与民众的关系都是非常融洽,很受民众的尊敬,民众见到父亲都一致恭敬地尊称“静潜先生”,有什么事情都愿请父亲帮助,或征求父亲的主意。<br> 我记得,解放初期,永安圩中心小学附近有个农民,家里受了打击,哭着求父亲帮助打官司,父亲毫不犹豫地为他写好状子,为这个农民打赢了官司,这个农民对父亲感激不尽,经常看望父亲,父亲每次路过时他家时,总是把父亲迎进家中,客气得不得了,我曾看到过两次经历的这种状况。<br> 因为父亲曾经追随共产党,与共产党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与他们心心相印,父亲与许多共产党员亲如兄弟,如与蒋先云关系特殊,蒋先云牺牲后,父亲与蒋先云家关系依然密切,与蒋先云的哥哥来往甚密。50年代初期,蒋先云的哥哥还来宁远县一中看望过父亲,我和新生弟弟都曾见到过。<br> 父亲与雷雨田先生的密切关系,也是值得说说的一段佳话。雷雨田是一位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因为父亲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所以他们认为“老更”,情同手足,来往密切,互相帮助,对他从事的地下工作非常支持。为帮他排除后顾之忧,解放前曾长时间把他女儿雷绮玉带在父亲身边,供她和我同时在学校读书,她比我大好几岁,我叫她绮玉姐姐,解放前夕绮玉姐姐跟她父亲到长沙定居,才再也没有见面。 作者姜俐生2005年在加拿大与儿子樊庆胜一家看电视,左一是姜俐生 作者姜俐生的哥哥姜智生 作者姜俐生的哥哥及弟弟妹妹合影,右一是哥哥姜智生,后排是大弟弟姜新生,左一是小弟弟姜九生,前排中是妹妹姜慈生 作者姜俐生于1991年冬与哥哥、弟弟、妹妹,在永州冷水滩的合影,前排左一是哥哥姜智生,做二是嫂嫂,右一是姜俐生,右二大弟弟姜新生,后排左一是小弟弟姜九生,后排左二是妹妹姜慈生。 四、艰苦清贫亦是所求<br> 父亲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既有满腔热血,奋勇杀敌,为中国国民革命战争立下功勋,也有频繁改变角色到处漂泊,也当过官,还有静心为国家教书育人几十年。按一般人们的认识,不管他干什么,都是一般人不可求得的工作,令人羡慕,应该非常富有,是个大财主。但却不然,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时,曾有人揭发我家藏有两大箱银元,而被挖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人揭发我家藏有两大箱银元,又一次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因为根本就没有钱。<br> 在我的印象里,从我能记事以来,我始终觉得,我生活在十分貧困之中。从前面提到的,父亲为家族的利益考虑的多,为亲戚、为朋友考虑的多,或经常救济帮助一些人,父亲的收入实质上是入不敷出,如与我同期或前后一起上学的满姐、七哥,以及绮玉姐姐,梅林表弟和三哥、六哥等,都是全部或大部学费由父亲供给的。<br> 哥哥姜智生高中毕业,曾考入广州南方商业专门学校,就是因家里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哥哥上大学,只好于1950年参加工作。因为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很快提升为零陵农业银行支行股长之职,因在平常工作中表现出了一些骄傲情绪,给领导提了些意见,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被错误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以后被贬回乡参加劳动改造,1965年虽然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但仍然没有落实政策,没有任何工资收入,长期以来只能依靠父亲的低微工资,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难以为继,每天都在为生活发愁,这对父亲是个无情打击,也是对我的无情打击。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哥哥才彻底平反,恢复工作。<br> 哥哥姜智生同样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1957年虽然被打成右派分子,经受了政治、经济、精神、心身各种打击,但他追随共产党的信念没有变,而且更加强烈,1978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后不久,就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得到批准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并提升为零陵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及零陵地区档案室主任,为零陵县以致零陵地区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br>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每个月父亲发的薪水,吃到半个月就没有钱了,父亲就开始到处借钱,借到钱我就去买米才有饭吃,等发了薪水父亲赶快还债,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恶性循环,总是如此。<br> 我自己至今还记得一次令我非常尴尬的事情,宁远二中总是用停餐的办法来惩罚不交钱吃饭的学生,有一天我去食堂吃饭,有同学说公布了停餐人的名单,我凑热闹前去看布告,结果看到自己姜俐生的大名。我感到掉价极了,气得哭着就跑,很没有面子,觉得非常丢人,非常委屈,父亲追了我很远,安慰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平静下来。这件事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br> 父亲就是这样苦苦经营着这个外强中干的大家庭。<br>我对父亲的另一个印象是胆小、怕事、恐惧,处事十分谨慎,人微言轻,对人毕恭毕敬,从不随意发表有政见,工作努力,勤勤恳恳,教学成绩突出,热爱学生。然而,却在1959年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遭到错误批判,使父亲精神受到极大打击,虽然1962年落实了政策,对错误批判给予了甄别,恢复了名誉,但其影响却是长久的,严重的。<br>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3年了。这40多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自己的父亲,他这一辈子过得太累、太辛苦,太窝囊,为我们这些子女们付出的太多。他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几十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那些年轻的学子,但好心没有好报,最终还是落得被退职了此终生。这是极不公正的。<br> 作为女儿,我没有为父亲讨回公道,内心感到愧疚,无法平复。 <br> 姜俐生写于2010年12月20日 作者姜俐生2014年与弟弟妹妹合照 作者姜俐生和樊开意一家,在大港油田时合影 作者姜俐生大弟弟姜新生一家的合影 作者姜俐生妹妹一家的合影,后排中是妈妈郑曼侠 湖南省宁远县县委、县政府,2021年出版的《九嶷红霞》一书,其中一篇《宁做教书匠,不做敌团长》,为姜静潜政治上做了肯定。 后记:作者姜俐生的介绍:<br> 这篇回忆文章的作者姜俐生是姜静潜的长女,生于农历1939年农历3月24 日,1956年8月进入石油部青海石油勘探局职工学校,1957年9月入长江大学前身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学习,1961年毕业。<br> 1960年开始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964年参加华北石油会战,在大港油田工作17年,1981参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工作直至退休。<br> 姜俐生是中共党员,地球物理工程师。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勘探开发事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一致好评,于2017年去世。<br> 姜俐生对其父亲姜静潜的一生有清醒的认识,她一直认为父亲的一辈子功大于过,早年是热血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唤醒民众,积极投入火热的北伐,反对军阀割据,展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父亲应该是有功的。<br> 虽然父亲后来迷失过方向,为国民党做了事,并非本人所愿,他也是恪守为民众办事的原则,从来没有做过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事情,而且还尽可能的作了一些善事。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兢兢业业,志在教书育人,他热爱莘莘学子,成绩斐然,得到宁远县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好评。<br> 姜俐生对其父亲被退职处理一事,持不同态度,认为不公。因此,曾特请假回宁远,向宁远县委、零陵地委提交了姜俐生1984年10月9日写的《请求为家父落实政策的报告》,从县委领导的批示看,得到领导认可,应该那时就可以圆满解决,据说遭到了宁远一中一个有一点权利的人强力阻挠,最终没有得到解决。<br> 姜俐生一直没有忘记父亲遭到的不公,为了表达对父亲思念,她自己于2010年12月20日,在病中撰写了追思父亲一生的回忆录《我心中的父亲》。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情感真挚,既回忆录了父亲一生的人生轨迹,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也展现了父亲的许多优秀品质,还分析了父亲所犯错误的社会、政治、家庭出生、以及自身性格等各种因数。深刻至极!<br> 《我心中的父亲》一文,此前只传给其弟弟妹妹和侄女们阅读过。前段时间宁远县委、县政府,出版了《九嶷红霞》一书,书中一篇《宁做教书匠,不当敌团长》一文,该文正式报道了姜敬祥(即姜静潜),在大革命年代,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地可歌可泣的贡献,是对姜敬祥(姜静潜)作出了政治上的肯定。这让姜敬祥(姜静潜)亲属、朋友及了解他的人们,感到十分欣慰。谢谢了!<br> 这次想通过美篇这个平台,让更多地读者了解姜敬祥(姜静潜)的事迹,让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br> 樊开意<br>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