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 称:仙山红叶</p><p class="ql-block"> 图/文:仙山红叶(部分图来自同事)</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5067866</p><p class="ql-block"> 音 乐:我和我的祖国(韩红)</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75岁生日,作为新中国诞生后的幸运儿----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也已走过了72年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72年的发展历史。前34年我不曾亲身经历,但是在我尘封的儿时记忆中,闪耀的却是我父亲和叔叔阿姨们“挎包银行”精神的灿烂光芒,一代代“信合人”接力披荆斩棘,成就了农村信用社的辉煌;后38年,我与农商共成长,1986年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我,不曾懈怠,砥砺前行,续写着农村信用社转身为农商银行的华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回首我与农商同呼吸、共荣辱的逐梦前行之旅,于历史的长河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于我本人,却是一段永志不忘的人生历程,一路走来,感悟颇深,我自豪是一名光荣的“信合人”“农商人”。</p> <p class="ql-block"> 纵观我国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72年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组建 (1952至1959年)、下放 (1959至1979年)、上划 (1979至1996年)、发展 (1996年至2011年)、跨越 (2012年至今)等多个阶段。本单位管理体制在72年间虽然几经变更,历经波折与沉浮,但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信合人”“农商人”的团结奋进和接力耕耘,本单位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成长,实现了从农村信用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华丽蜕变,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1960年就是我们老家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出生在60年代的我,整个童年记忆中很少见到父亲,母亲说他在单位忙于工作,很少回家。印象中偶尔遇见父亲回家了,就看到他早晚都背着一个背包,儿时的我也不敢翻动。听母亲说,背包里装的是算盘、账本和单据,父亲的工作就在田间地头。简短的话语,这是当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现在农商银行一直传承和弘扬的“挎包银行”精神所在(见备注1)。</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备注1:“挎包银行”精神:就是为满足广大客户迫切的金融服务需求,用背包把办理业务的手续、单证等装进去,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挎包银行” 精神的本质,是一代又一代“信合人”“农商人”诚信、敬业、务实作风的缩影和集中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自从1986年5月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在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信用分社上班,至今38年的从业生涯已在我生命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亲身见证了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的业务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员工人数由少到多、社会地位由低到高等系列历史巨变,尤其我全程参与和负责了本单位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脱钩”、1998年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2005年申请发行央行票据、2006年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2011年按股份制进行农商银行改革等重大事件,亲身经历的这些载入史册的职责使命,使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纵观72年的光辉历程,在管理体制上既下放过贫下中农、人民公社管理,又交给过农业银行代管,但是无论体制怎么变革,几代“信合人”“农商人”初心不变,都传递着同一根接力棒,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从未改变,因为这是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的服务定位和初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 历年来,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熟悉的面孔经常出现在客户面前。在城镇,一处处营业网点,优质服务,笑脸相迎;在农村,一个个“挎包银行”,踏遍山水,服务上门。“信合人”“农商人”心系“三农”一往情深,千家万户都留下他们道道深刻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农村信用社以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为起点,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改变,“脱钩”后随即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2006年又以县为单位进行了统一法人产权改革,这都为后期按农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做好了铺垫,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 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12年,农村信用社正式改制挂牌为农商银行,从此实现了产权改革重大转变,这次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而是一次华丽的转身。这次招牌的改变,称呼的变化,不是对过去的否认,也不是对以前的否定,而是一种继承,一种升华,是时代的要求,是形势的需要,更是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 改革是一段历史的终点,更是一个新纪元的起点。2012年改变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完成了产权改革的转变,通过全面转型发展,准确市场定位,实现全新跨越,从此迈入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72年的风雨兼程,花甲一轮沧桑巨变。一路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路走来,磨难与希望同在;一路走来,艰辛与汗水铺就着坚实的基石;一路走来,体现的皆是坎坷、奋斗和高歌。</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农商银行,已是艳阳天,全力打造的“三大银行”建设(见备注2)彰显出强大的活力,这既是各级领导关心的结果,也是广大客户厚爱的结晶,更是几代“信合人”“农商人”为之付出的艰辛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备注2:“三大银行”建设:是指湖北省农商银行努力打造成听党指挥、替政府分忧、湖北人民信赖、普通百姓满意的“责任银行”;打造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合规,全面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合规银行”;打造成满足时代需要、引领行业发展、充满创新能力、充满活力的“智慧银行”。)</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农商银行,如同凤凰涅磐,旧貌已换新颜,既告别了房屋低矮、灯光昏暗的营业网点,又告别了只抓经营、不重管理的粗糙理念,既告别了服务淡薄、语气冰冷的接待手法,又告别了存贷单一、品种稀缺的经营手段。</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农商银行,已为各地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一次次送贷上门的身影;在社区街道,经常传来一阵阵欢快服务的笑声;在公司企业,听到解决一回回资金困难的佳音,勤劳和智慧获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农商银行,业务转型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发展,存贷市场份额持续稳居县域所有金融机构的半壁江山,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仅大大增加,在农商银行从业,人人还都有一种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史上的亲历者、参与者、践行者和见证者,我与农商共成长,幸运的我赶上了新时代,见证了农村信用社由当初的一艘“小木船”,变成了现在高速航行的“大舰船”。回顾往事,使我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更使我信心百倍。</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农商银行工作,就是为了让“三农”更富更美和更强。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二十大冲锋号角在2022年就已吹响,为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也提供了行动指南,新的梦想在新的起点上又扬帆远航,只要抓住机遇,克难奋进,必定会创造出农商银行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