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2024年9月10日 塔什库尔干</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的行程是塔县➡️盘龙古道➡️瓦罕走廊➡️红其拉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八点半,天刚放亮(新疆时间比内地要晚两小时),我们从酒店乘7座商务车向盘龙古道出发。这里早晨气温较低,昨天在喀什还穿短袖,今早把带抓绒的冲锋衣都穿上了,还带上了羽绒服。新疆旅游,到塔什库尔干边境地区游客是要办边防通行证的,这项工作导游在喀什都帮我们办好了,路上经过塔县边境检查站时接受了检查。</span></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前就是中巴友谊路。今天是乘小车去盘龙古道,大巴车在盘龙古道出口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路牌指向去盘龙古道还有6公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塔县到盘龙古道车程一个多小时。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境内,是中巴友谊公路的组成部分,盘龙道在短短的36公里中,有超过600多个的S弯道,许多弯道角度甚至超过180°,海拔跨度也从3000米骤升到4100米。盘龙古道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帕米尔高原上,与周围的昆仑风光相映成趣,是帕米尔高原的热门打卡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在盘龙古道的大龙盘,从路边高处俯瞰古道,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昆仑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盘龙古道下山,我们又换乘大巴,在昆仑山谷中延中巴友谊路(314国道)向瓦罕走廊出发。这是一段约50公里的上山路,海拔高度从3000多米快速升至4000多米。导游提醒大家行车时尽量不要看手机,在景区不要剧烈活动,以减少高反不适。</span></p> <p class="ql-block">大巴行驶在帕米尔高原上,看到车窗外蓝天白云下的昆仑山脉,像似离天很近很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往瓦罕走廊的路上,人烟稀少,周围是巍峨的高山,土黄的大地让这里看起来更加壮阔与寂寥。随着越来越近,路牌上开始出现了巴基斯坦、阿富汗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瓦罕走廊</i></b><span style="font-size:20px;">(英语:Wakhan Corridor;波斯语:واخا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也是东亚到西亚最近的道路。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使得阿富汗成为了唯一与我国相邻的西亚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观景台下车后,就能看到“瓦罕走廊”四个红色大字立在地上,背后是巍峨的雪山,远处山谷中有写着“祖国万岁”的标语。刚才在盘龙古道是短时间经过高海拔地段,没感到有什么不适,这会儿是停留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快走几步,还是有点不适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东晋高僧法显、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都曾经过这里,去古印度研究佛法。在瓦罕走廊空旷的山谷中立有三块石碑,记载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和贸易通过古丝绸之路交流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安世高:大约1870年前,安世高从西向东穿越瓦罕走廊,将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他是将佛教带入汉朝的第一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玄奘:大约1370年前,玄奘自西归东,穿越瓦罕走廊返回中国。他的旅行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为后来的旅行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p> <p class="ql-block">法显: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求取佛法,他的旅行记录《佛国记》中描述了穿越瓦罕走廊的艰难旅程,包括“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穿越瓦罕走廊的艰难条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上的这三块石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它们矗立在瓦罕走廊,不仅是在宣示国家主权,同时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主权标志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瓦罕走廊沟口的平坦山坡上,有一幅用石头砌成的巨大标语“祖国万岁”,这可能是祖国最西、海拔最高、字体最大的标语了。这个标语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也成为了瓦罕走廊的一个重要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前方山的背面就是阿富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不仅是历史书中的丝绸之路神秘章节,更是现实世界中三国交界的神奇地带,在这里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连,是一个“鸡鸣三国”的地方。今天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气温10度左右,体感不是很冷。为保存体能,我们在景区只待了一个小时,就上车向红其拉甫进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罕走廊距红其拉甫30多公里,海拔高度也从4000多米攀升至5000多米。大巴车在昆仑山谷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九月的帕米尔高原已变的寒冷,雪山和白云是它的主色调。</span></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雪山就是红其拉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红其拉甫国门</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其拉甫国门位于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海拔5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通道。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特殊性,其所在的高原环境极端恶劣,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常年大风,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因此也有“死亡之谷”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祖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边防检查站和海关,一般人在这里呼吸都困难,但解放军官兵、边防警察和海关关员常年在这里守卫着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缺氧但从不缺信仰。我不能给勇士们拍照,但从他们黑里透红的脸上能看的出在恶劣环境下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国门,首先看映入眼帘的是高高飘扬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中巴边界上有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中巴人民友谊万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其拉甫哨所,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每年除夕春晚,红其拉甫边防官兵都会在这里给全国人民拜年。</span></p> <p class="ql-block">7号界碑, 共和国“人民卫士”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曾在这里说:“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其拉甫国门。</p>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前哨班。</p>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p>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海关国门前哨班。</p> <p class="ql-block">边界上的石碑,上面刻着红其拉甫国门和海拔5100米大字。后面就是巴基斯坦,右侧是巴基斯坦国旗。</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朋友和我们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国门景区,我没有借助任何药物和氧气罐,尽管感到有一点呼吸不畅,还是顶着凌冽的寒风,打卡了所有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国门在巍峨的雪山环抱之中。</p> <p class="ql-block">离开红其拉甫国门,在路上看到高原雪山下成群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在昆仑山谷中的公路上行驶,领略了沿途令人目不暇接的丹霞、雪山、高原、峡谷与河流,两侧独特的山体地貌自然景观像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2024年9月29日 北京</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习近平总书记向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颁发“人民卫士”国家荣誉奖章。</b><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的护边员,在近四十年的戍边生涯里,他一家三代人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为红其拉甫边防官兵指向带路,行程超过三万公里,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的雄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红其拉甫回来,耳边一直响着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因为有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这样的“人民卫士”,有常年守护在边疆的边防官兵和边境警察,我们才会有今天的安宁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敬!来自塔什库尔干的“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敬!英雄的红其拉甫边防官兵和边境警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