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曾是远东第一火力发电厂,在上位于杨树浦路2800号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前身是建于1882年的英商上海电光公司,后于1911年建厂,1913年供电。杨树浦电厂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电厂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1911年兴建江边电站,到2010年末杨树浦发电厂关停发电机组。此后,电厂华丽转身为“遗迹公园”,这处工业文明遗迹以另一种方式,在滨江岸线焕发新生、见证辉煌。 电厂遗迹公园利用场地遗存特有的空间体量和形式:例如高105米的烟囱、江岸上的鹤嘴吊、输煤栈桥、传送带、清水池、储灰罐等作业设施,展开公共空间营造。<br> 同时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策略,在尊重原有厂区空间和原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改造。 保留原有的地貌状态,形成可以汇集雨水的低洼湿地。植物配植以原生草本植物和耐水乔木池杉为主, 同时配以轻介入的钢结构景观构筑物,形成别具自然野趣和工业特色的景观环境。 利用原本破烂斑驳的厂房打造成为了杨树浦驿站,茂密的爬山虎顺着金属网爬上了建筑外表面。 党建微花园科普,宣传各类雨水花园的植物 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同时,形成了一个个可以汇聚于水的低洼湿地,搭配一些观赏草打造野性自然的景观环境 内部有两处基坑,一处改造成了雨水花园,在内部种植芒草等净水植物,池中铺有鹅卵石,大雨时可以调蓄降水、滞缓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场地内的另一处基坑被改造成了净水咖啡厅,最大限度保持场地肌理与工业遗存。 建筑整体上以点式细柱落在以同心圆方式形成的外圈基础上,上部的穹顶在顶部打开,引入自然光,同时还可以看到后方标志性的烟囱。 电厂段最东端的码头上,原本的干灰储煤灰罐被改造为灰仓艺术空间。内部通过一圈一圈的旋转楼梯来进行通行,旋转楼梯的空间不仅能够展示当代艺术空间,而且可以形成有趣的眺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