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西部行—红色教育篇(副本)

快乐的家伙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31日,我们一行10人3车,从乌鲁木齐八钢出发,经河西走廊、越祁连山,走临洮,进川西,返甘南,穿青海,过茫崖,经尉犁,于9月18号回到八钢(途中一车提前返回),历时19天,行程八千余公里。西部的山川大漠,草原峡谷,惊艳了我们;西部的人文积淀,又撞击这我们以往的认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是为一次非常棒的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8月31日从乌市到瓜州,整日赶路。真正的旅游是从9月1日开始。姑且称为九月西部行吧。笔者在此选择体验深刻的经历,分专题与旅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青海大柴旦翡翠湖,夕阳下照出的彩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行程中历经了四处红色传统教育基地:高台西路军纪念馆、青海原221厂原子城、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大渡河铁索桥。我们就以红色教育篇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月一日从瓜州到张掖,途径高台,接受了本次出游的第一次红色教育洗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苦的长征,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古城会宁第二次会师。此时,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按预定计划,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先行西渡黄河,配合红军第一方面军,共同进行宁夏战役。渡河总兵力2.1万余人。但1936年11月初,南线国民党军增援宁夏,隔断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红军的联系,宁夏战役被迫中止。其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复电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称西路军,以陈昌浩、徐向前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p> <p class="ql-block">“血战高台”英雄群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议决定,徐向前与陈昌浩离队,并当即向中央发电报作了报告。西路军余部在李先念、李卓然等同志领导,分3个支队两路退入祁连山进行游击活动。最后,只有李先念带领的一个支队沿祁连山西进,于4月底到达新疆的星星峡,尚保存400余人,由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派车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抗日战争爆发后,陆续回到延安。另外的部队被打散。</p> <p class="ql-block">由甘肃著名雕刻家何鄂女士设计并制作了“血战祁连”英雄群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1957年10月底正式建成,此后,历经整修扩建。2008年6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高台烈士陵园景区基础上开始全面建设,2009年8月1日,项目竣工。</p> <p class="ql-block">同行旅友们在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路军纪念碑”建成于2009年4月3日,高29.37米。纪念碑碑身正面最上方是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红西路军是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纪念碑正面为原西路军第三十军政委、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十五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p> <p class="ql-block">红五军军长董振棠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不朽的英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路军的失败,是红军长征后仅次于湘江战役的第二次重大挫折。但是红军指战员们为了信仰,为了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他们或在战场上拼杀,火灾铁窗里苦斗,或身受苦役,或流落民间,或突围西进,或只身东返,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极为顽强的意志。这些宝贵的历史真实,让我们对中国革命成功道路的艰辛、牺牲的巨大,认识更为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3日,我们由祁连县南下金银滩,首先经过了“中国原子城★爆轰实验场”,即二二一厂六分厂,位于西海镇西北12公里处,是整个原子弹研制基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同行旅友在“中国原子城★爆轰实验场”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六分厂简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爆轰实验又称核爆炸的冷实验,是真实核爆炸(在新疆罗布泊核实验场进行)前进行的实验步骤,存在相当的风险。1964年6月20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1模拟爆轰试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展厅为军工车间,负责高能炸药的试制;第二展厅为试爆前准备的技术车间,第三展厅为机械室,其上覆盖厚厚的防护物,收集爆轰实验数据。</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外貌</p> <p class="ql-block">爆轰试验场景 可见数据收集室带观测孔的防护钢板构筑物</p> <p class="ql-block">六分厂纪念广场 刻有钱三强、王淦昌、彭恒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朱光亚、于敏、周光召十位两弹功勋人物的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221厂退役后,国家投资对爆轰试验场进行了生态修复。保护了三座建筑,开挖基坑,填埋了所有可能有放射性沾染的物质。该环保处置工程历时五年,1993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221厂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金银滩回归于沃野千里的美丽草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后,我们到达位于西海镇的原子城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7月,党中央批准了核武器工程选址报告——选在青海海晏县金银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料称,当年1279户、6700多牧民赶着15万多只牛羊,只用了10天时间,就搬离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草原,搬到了周边的县域,却没有提出任何条件。这个地方在1958一1987年之间被完全从地图抹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11月16日,代号为221的中国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近万名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舍家为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金银滩草原,为国奉献自己的才智、血汗和青春。在这里,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孕育形成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从而被誉为“原子城”,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战略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所有建筑、设施移交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发展成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对原子城了解不够,我们导航到“原子城纪念碑”,结果车子先开到了纪念碑所处的原子城纪念园后门。由此向前门游览,致使到纪念馆正门时,已到闭馆时间,未能进馆参观,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原子城纪念馆正面造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便如此,纪念园中耸立的各项纪念物,仍然触动这我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正面台阶正中,是一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造型。纪念馆正面墙上,有三块浮雕,中间是《自然能量》,左边是《奔向和平》,右边是《和谐共生》,由清华大学杜红宇教授设计。</p> <p class="ql-block">“聚”雕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纪念馆前面,有一由耐候性锈蚀钢为材质的雕塑如图,回来查资料,得知其名为“聚”。既有核聚变的写实,更有集纳聚合全中国人民力量、谱写宏伟诗篇之意。</p> <p class="ql-block">DF-2A导弹实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纪念馆后小广场上,有一枚火箭军赠与的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近程地对地“DF-2A”导弹,是为镇馆之宝。尽管她目前已经退役,但却是我国核武器运载手段的先驱。1966年10月27日,“DF-2A”承担了首次原子弹和导弹结合飞行试验并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后面的纪念园,有一条小径,称“596”之路,以记住1959年6月苏联中断了和我国在原子弹项目上的合作,致使221厂的原子弹试验工作曾一度陷入停顿的日子。小径两边,立有邓稼先等二十几位科学家的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中还有一面铁制的纪念墙,刻有许许多多人名字。下书“历史将永远铭记所有把热血和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原子城中“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照当下的俄乌战争和动荡的国际形势,致使美国不敢亲自下场对阵俄罗斯的原因,不正是后者强大的核武器和“三位一体”的运载工具吗?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我们热爱和平,但维护自身安全不能只靠意愿,其基本保证,就是在“原子城”中奋斗的的先驱者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7日,我们来到金口河大峡谷,这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游览地。因山顶落石砸坏的水上公路尚未修复,游客自驾车到游客中心为止,转乘游船而无法上岸参观。于是,我们乘村民的车(四人一车120元),沿狭窄的山路到达了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铁道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道兵建制在我军存在了35年,1948年7月开始,铁道兵经历了铁道纵队、铁道兵团、志愿军铁道兵团、军委直属铁道兵四个阶段,战时实施铁路保障,平时参加国家铁路和国防工程建设。</p> <p class="ql-block">由原铁道部长吕正操题写馆名的“铁道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道兵博物馆”坐落于成昆铁路老关村坝车站旁,详细展示了铁道兵此段奋斗历程,专题展则重点还原铁道兵建设成昆铁路的历史景象。可能是公路损坏的原因吧,当日该馆未开放,未能入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已废弃的“关村坝车站”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昆铁路1953年就开始设计选线,1958年开工建设;其后因各种原因时停时建;直至1964年,成昆线纳入国家大三线建设,才进入建设高潮。又因文革的影响,成昆铁路直到1970年建成通车。其后又经多轮改扩建,现已建成为电气化双线铁路大动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昆铁路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从四川盆地经横断山脉至云贵高原,地势险峻,地形多样,深涧密布,沟壑纵横,高寒高热,泥水突涌,滑坡落石,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在地质条件极不稳定的横断山脉地质大断裂带中修建成昆线,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铁道兵就是在这样的“铁路禁区”沿线修筑了991座桥梁、427座隧道,全长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平均每1.7公里就有一座大中桥梁,每2.5公里就有一座隧道,桥隧总长451公里,占到整条里程的41.6%!</p> <p class="ql-block">“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车站建筑物墙上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华罗庚对铁道兵的赞许</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铁道兵博物馆”对面山上的观景台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人奉献岂止在战场!由上图可见,峡谷的高深,并想象简陋的工具条件下施工的艰辛和风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8日,我们由雅安出发,经雅康高速来到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来回顾长征途中这一决定红军命运的决死一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泸定桥在泸定县泸桥镇,横跨大渡河。据百度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当时,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山珍海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军队频繁调动在这里形成梗阻。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该桥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康熙皇帝取“泸水”、“平定”(平定当地土司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立御碑于桥头,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县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笔“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泸定桥曾以川藏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著称于世,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西南边疆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至今已历318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泸定桥的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共党史中重要的历史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大渡河岸边红军纪念园中的组雕</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前广场,立有篆刻22位勇士名字的立柱,地面铺砖有铁索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示的22勇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内,记录了飞夺泸定桥勇士名录,其上部图片为: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宁夏豫旺堡时,与强渡大渡河的勇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船工名单和部分船工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红军战略转移的长征,或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们经历了千难万险。这些险阻,有敌人强加的,有自然环境或天险必须面对的,还有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带来的。所有这些,革命先辈们以对信仰的追求,以正确的决策支撑,以钢铁般的坚韧,以虚心学习和刻苦研发,均予以克服和战胜之。这些经历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是警醒我等后人的宝贵历史教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