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遍看黎城红

卿卿如来

<p class="ql-block">(山西·杨尚军)</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黎城县是著名的红色老区,曾是晋冀豫抗日中心县、完整县、实验县和保卫直辖县。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共和国元勋和555位开国将帅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115师师部、冀太联办、冀南银行、黄崖洞兵工厂、抗大等党政军领导机关与后勤单位曾在这里诞生驻扎,黎城整军、黎城会议、百团大战、太行首届群英会、长宁空运等许多重大事件曾在这里谋划发生,由此留下了上千红色遗址遗迹,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位于黎城县城中心的城隍庙,当地人俗称“三节楼”,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今为国家文保单位,是黎城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  从县城出发,沿207国道(县城——赵家山——乔家庄——北社——孔家峧——源泉——南委泉——下寨——西井——上赤峪——看后——小寨,共约50公里)一路向北,黎城著名红色遗址多聚于此,可谓红遍耳目。</p> <p class="ql-block">第1站: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县城正街49号)</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8日,黎城人民在八路军115师、129师工作团和党组织领导下推翻黎城县国民政府统治,成立了太行山上第一个共产党完全执政的人民民主政权——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建了太行山第一块县级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刘邓在此成立上党战役指挥部,打响全国解放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第2站:抗大六分校旧址(黎侯镇赵家山村)</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六分校最初成立于1940年11月,1941年1月转移到黎城县东、西黄须一带,1942年4月归建总校。1943年1月,129师重建抗大六分校。是年冬,迁至黎城县赵家山村,教室设于村中岚山庙大殿。期间,学员们在教室墙上绘制下一批抗战宣传壁画与标语,共计领袖画像3幅,宣传壁画3幅,标语2条,是黎城唯一幸存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作品,1991年被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抗大总校曾于1940年6月至11月驻扎黎城,校部先后设于北桑鲁、霞庄等村。总校“敌军工作干部训练队”1940年8月20日成立于黎城县东长垣村,是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设立的唯一一所专为培养日语人员开展对日工作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中,1940年10月22日,抗大校部警卫连和2团1营、1团1营3连、1团2营6连共6个连在黎城横岭、三十亩设伏阻击由县城进发西井日军(史称“横岭阻击战”),胜利掩护总部及后方机关和校部安全转移,后被作为战例列入抗大教材。</p> <p class="ql-block">第3站:黎城整军会址(黎侯镇乔家庄村)</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此召开整军会议,开启129师“黎城整军”活动。年底,在八路军三师中最先发展超过10万人,成为八路军“主力中的主力”“铁军中的铁军”。1940年6月整军结束,达到12个正规旅编制,享誉“刘邓大军”美称。</p> <p class="ql-block">第4站:黎城会议会址(洪井镇北社村)</p><p class="ql-block"> 1940年4月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此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高级干部会议(史称“黎城会议”)。这次会议,成立了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实现了晋冀豫根据地从初创到统一的历史转折,提出并全面部署了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开启和推动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进程,是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华北抗战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会议。</p><p class="ql-block"> 展览馆中,还陈展着“长宁机场”和“黎城四桥”红色图片。长宁机场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除延安外我党我军唯一的一个飞机场,1945年“825空运”拉开全国解放序幕。黎城四桥是1943年边区党和政府及129师支助黎城建起第一个水利工程漳南漳北水渠后,黎城群众为感恩共产党八路军和铭记党政军民团结情而以邓小平(党)、杨秀峰(政)、刘伯承(军)、程省贤(民)名字命名的4座渡槽桥,合称“党政军民桥”。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p> <p class="ql-block">第5站:一二九师供给部、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仓库旧址(洪井镇孔家峧村)</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以黎城西井为中心,孔家峧、黄草辿、东井、五十亩等为主仓库,建立起粮食储备及加工供给基地,藏粮于民,保障抗战。由此,黎城被誉称为“八路粮仓”。孔家峧村2019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第6站:八路军军工部化学厂烈士亭(西井镇源泉村丹泉小镇)</p><p class="ql-block"> 1944年4月,八路军军工部将原在黎城大山深处的百宝峧化学厂迁移至源泉村扩建为根据地最大的炸药厂,对外称“太行青年学校”。1945年春试制成功军用TNT炸药,结束了八路军只能生产低级火药的历史。到1949年,共生产发射药319459公斤,炸药3972908公斤,超过旧中国历代累计总和的10倍还多,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保证。1947年6月,军工部为在炸药生产中遇难的9位烈士立碑建亭,至今完好。</p><p class="ql-block"> 感恩先辈,感怀烈士,今天的幸福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换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7站:太行首届群英会址(西井镇南委泉村)</p><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129师联合太行区党委政府共同在黎城南委泉召开“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暨战绩、生产展览联合大会”(通称“南委泉群英会”)。出席大会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和文教卫生各方面模范工作者共326名,以及各部队、机关团体、北平、天津等敌占区士绅参观团、太行区参议员和各地群众等上万人。大会会期18天,连同展览共进行25天,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是抗战时期根据地最大的一次劳模大会。大会点亮了太行精神,把新英雄主义的旗帜插遍了太行山,为足食足兵、准备抗日大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方面准备上都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冠誉为“抗战大检阅,反攻总动员”。</p><p class="ql-block"> 此外,八路军129师生产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生产部(合署)长驻南委泉,建起八路军太行山上唯一一个实验农场,培育推广了金皇后玉米、玻璃秀谷子、169小麦、美国花猪、美利奴羊、来亨鸡、西红柿等耳熟能详的先进农畜品种;开办“白宫饭店”西餐厅,曾接待过刘少奇和美国飞虎队。在南委泉村后百宝峧山中,还隐藏着129师唯一的干部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第8站:八路军抗战三周年纪念塔(西井镇下寨村)</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1日,根据黎城会议决定,冀南、太行、太岳联合行政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在西井成立。9月18日,冀太联办召开八路军抗战三周年纪念大会并树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三周年纪念塔”。碑文中称颂八路军“在共产党正确领导之下,已成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决定力量”,“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保卫者与自由幸福新中国的创造者。”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昭示了新中国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第9站:八路军总部旧址(西井镇西井村南窑寺)</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日军对漳河两岸发动大扫荡,威胁到驻武乡砖壁的八路军总部与北方局机关,10月15日,八路军总部与北方局机关转移至黎城县西井村南窑寺,10月22日离开。之前,9月25日至10月1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曾在这里召开“九月高干会议”。</p> <p class="ql-block">第10站: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镇上赤峪村水窖山)</p><p class="ql-block"> 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在黎城县水窖山(俗称黄崖洞)投建的黄崖洞兵工厂是我军抗战时期的“兵工第一厂”,朱德总司令称之为“掌上明珠”,军工群众誉之为“太行山上的小天津”,是新中国军事工业的摇篮。1941年11月爆发的“黄崖洞保卫战”,创造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全军学习黄崖洞保卫战”的殊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被授予“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作为战旗方队百旗之首,万众瞩目,名扬世界。邓小平、杨尚昆曾亲笔题词“黄崖洞”和“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第11站:“朝鲜义勇队”旧址(黄崖洞镇看后村)</p><p class="ql-block"> 1941年7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组建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总部设在重庆),进驻黎城县看后和清泉两村。其中,队员大部驻扎看后村,队部(队长武亭)设于清泉村。1942年5月在日军大扫荡中与八路军总部警卫连、769团一同掩护彭德怀、罗瑞卿等首长和机关突围。义勇队负责人陈光华、石鼎等光荣牺牲。义勇队也遭受较大伤亡。反扫荡过后,由清泉迁往涉县。</p><p class="ql-block"> 看后村还是中北大学前身、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诞生地(1941年5月成立)。</p> <p class="ql-block">第12站:冀南银行总行旧址(黄崖洞镇小寨村)</p><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创建的红色银行“冀南银行”在黎城西井宣告成立,总行设于小寨村。从此,太行区第一次有了统一币冀钞,开创了太行抗日根据地财政金融斗争新阶段,抗战胜利前夕发展成为敌后最大的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体前身,被称为“新中国金融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宿可在四方山景区窑洞宾馆、黄崖洞景区泊龙山庄、壶山温泉、西苑大酒店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