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过早的住校

梅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让孩子小学就住校等于送孩子进孤儿院。</b></p><p class="ql-block">人的成长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让还不具备住宿能力的小学生住校,那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只能是对孩子造成难言的心灵创伤。小学的孩子,根本不具备住校的能力,哪怕看起来生活很自立的孩子,也不适合住校。因为住校的能力不仅仅是生活方面能自立的能力,还有心理上能自立的能力。这里边包括很多东西,比如能有效抵抗别人欺凌、守住自己的边界、维护自己的立场、能自己调适自己的心理,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一周时间待在学校,遇到同学欺凌、老师批评,愿望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情,心情极为难过的时候,没有父母亲友可以及时倾诉苦闷,自己又不会调适自己的情绪,那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呢?</p><p class="ql-block">那只能是孩子心灵受伤,甚至情绪压抑,慢慢演变成心理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小的孩子,情绪宣泄能力越弱,心理调适能力也越弱,越需要家长的疏导、安慰和支持。孩子成长中会发生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他天天能见到父母,那么他有什么问题,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安抚,孩子受伤后就能迅速恢复正常,继续活力满满地正常上学、生活。可是如果住校,一周后见到父母时,那些让孩子受伤的事情,可能已被孩子淡忘,事情虽然忘了,但由事情引起的情绪压抑和思想问题就会积攒起来,积攒的太多了,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种影响可能很隐蔽,会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它的影响却会很久,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很多心理疾病严重的孩子都有小学就住宿的经历,了解越多,越让我对此现象有揪心之痛,越想写文章来呼吁一下。</p><p class="ql-block"> <b>02</b></p><p class="ql-block"><b>其实我也不主张孩子初中住校,因为对为数不少的同学来说,这样的安排不是对孩子自立能力的锻炼,反而可能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对于高中生,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住校,也要因人而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对很多孩子来说住校不是自立能力的锻炼,而是心灵的摧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孩子的独立能力并不是要跟父母在物理空间上离得远才能产生,而是更需要跟父母心理上离得近从而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感才更容易产生。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集体意识,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以为这样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立意识,把孩子早早的送入集体生活中,好像就可以培养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表面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好像是比在家里的时候强了一点儿,因为很多事儿他不得不自己去做。但是单纯这一点儿是不值得庆幸的。因为在寄宿的过程中,虽然有这么一点点收获,但是可能存在的损失却是更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爱的滋养的。在繁重的学习中、在很多不如意(在集体宿舍里,很多地方不能如意)下,孩子的能量是在大量消耗的。但是在住宿条件下,他借以恢复能量,平衡心理的东西却很少。所以他会长期处在能量匮乏状态,在学校的体验就会越来越痛苦,甚至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的爱的滋养对孩子是弥足重要的。孩子需要能常常见到父母,在和父母长时间的相处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产生力量,去走向外边的世界,去扩展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个原因,我不主张初中就住校。高中住校也要慎重考虑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身心健康,人格稳定,平常在家里就能很容易捍卫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不满,且能和他人建立不委屈也不讨好的关系,而且非常渴望住校,再去考虑住校的选择。 </p><p class="ql-block"><b>03</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深以为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坚定地认为,在孩子成年之前,能不让孩子住校,坚决不要让孩子住,尤其是孩子自己不愿意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孩子在上中学后已经选择住校了,作为父母也不是万事大吉,把一切都交给学校就不闻不问了。虽然孩子不会天天回家,但是作为父母,仍然要像孩子跑校一样及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开始住宿的最初一两个月,尽量每天都打一个电话联系孩子。这些电话一定是充满温暖关怀的,要让孩子能够安全地告诉你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也要孩子能安全地向你倾诉他的苦恼以及其他情绪,你要以不批判的状态给予安抚,让孩子损耗的能量得以恢复。</p> <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适应得不太好,情绪问题比较大,也可以在五天的中间,去学校看看孩子,面对面听孩子倾诉他的痛苦,及时给孩子温暖而有力的安抚,同时和他一起探索他的困难,引导他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是愿意陪着他一起直面他的问题和困难的,他不是一个人,你一直都陪在他身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你能对孩子最好的支持。有了来自父母的爱的滋养,孩子才能更有力量直面住宿生活的一切不适,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