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月芦花.骆一平

骆先生

<h3> 淡月芦花 <br> -----------骆一平<br><br>乡下人对于看戏,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锣鼓一响,脚底发痒。一听说戏班子要来,没有一个不从心底里蠢蠢欲动的。<br><br>“文革”那年,全国学校一律停课,我辍学在家,回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父辈的小山村。<br><br>每天清晨,与三五伙伴,牵两三头山羊,到溪边的草坪去放牧。数青天白云,看浅草芒花,抓鱼捉鸟,逐鹅缚鸡,与猫狗为伍。白天,跟着大人们上山下地,割稻耘田,打打帮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异常单调而乏味。脑子里总盼着来一点什么热闹事或变动,能刺激刺激寂寞的时光。<br><br>忽一日,离村二里的镇上传来消息,说要“做戏”了。小村一下子骚动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到底实不实呀?”<br><br>日子在焦躁中掐指流过,如大旱之望虹霓。<br><br>正是农历八九月之交,按常理,演戏的日子还是早了点。往年农村,总要等到腊冬或正月,才有看戏的机会,紧皱了一年的老脸霜眉,要到那时才会有一个舒展的机会。<br><br>可是,那是“革命”的年月啦,一切都可以打乱的。旧戏不准演,灯笼不准挂。但唱一唱乐一乐,总还是人生的需要吧?毕竟,“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西方马大胡子不是也与燕妮夫人生了好几个孩子么?那时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什么不好好地计划生育呢?<br><br>干等了三天。一忽儿传说要来了,一忽儿又说是“造”的。时而令人激动,时而让人颓丧。<br><br>下午,粗壮敦实的民兵队长带来了好消息:千真万确,他亲眼看见县上下来的造反宣传小分队了。戏装行头整整装了两拖拉机,正在卸场哪!正用地簟搭戏棚哪!<br><br>多么激动人心、振奋人心呀!生产队长笑着宣布提早收工,“都早点回去!”民兵队长还格外认真地关照六妹嫂嫂:“你可别带小孩,戏台下要挤丢的!”<br><br>六妹的男人多年在外地总不回家,偶而回来一趟,还打她一顿。六妹常年一个人在家带幼侍老,十分劳累。村上的男人们总愿意去多方关心关心这个半寡不寡的“小寡妇”。<br><br>太阳还未落山,各家都早早升起了炊烟。祖母知道我首次出门看戏,抖抖地从手帕包里掏出一张毛钞,让我去代销店买一只我盼望已久的手电筒。我看见她慈祥的目光中充满了渴望。可惜她,一双小脚不便,她不爱看“新戏”。<br><br>落日终于姗姗西沉,晚霞彤彤如火。家家炊烟缭绕,圈鸡关羊,如同过节。乡村的傍晚,凉爽得很,清香得很。深秋果实的甘醇味,随轻风在山坡上、沟渠间弥散,荡得很远很远……<br><br>等不急了的小伙伴们早早出发,把大人们远远甩在了身后。一道道骄傲的手电筒的光柱,漫无目标地划过夜空,消失在幽深幽深的野畈里了。<br><br>人人都修饰了一番。民兵队长的胡子刮得铁青。小村的人们都显出了从未有过的漂亮。与其说是去看戏,不如说是去赶场。连平日常在背地暗泣的六妹,今日也换了件月白色的紧胸布衫,衬托得娇小身姿格外靓丽、动人。<br><br>猪呀、鸡呀、豆呀、菜呀,一路上,人们谈论着年景收成,脸上洋溢着喜悦,心中充盈着憧憬,欢喜溢满了村路。<br><br>小镇街口就在眼前了。很快地汇入人的海洋。同来的顷刻东分西散,随波逐流。<br>到处都是人浪,到处都是热流。<br><br>最起劲的是那帮比我们略大几岁的“小公鸡”,在台下不断掀起的一阵阵海浪中,涌过来,推过去,又推过去,涌过来。<br><br>“嗬——!嗬嗬!!”<br>这真是美妙的时刻,超级的享受!<br><br>互相推挤的人们在慌乱的大叫。谁的鞋子踩掉了……一个姑娘的长辫子被外村的谁拽在手里,久久不肯松开……谁身上被谁拧了一把,发出一声尖锐的叫喊……谁的腰谁的眼谁的胸,人的一切部位都成为追求的目标……人!<br>……“嗬嗬嗬嗬!”<br><br>人们不断地被挤出来,又不断地被抛进去。噪声、汗臭。仿佛全公社的人,一下子全都涌到这小小的天地间来了。<br><br>有味!台上角色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成为台下人挑剔评论的内容。<br><br>台上,一个演日本兵的小年青,八路军的枪声未响,他就抢先倒下了,顷刻惹来台下一大片倒彩!<br><br>所有的节目都清汤如水,充满了红旗与火焰。既没有爱情,也没有欢愉,英雄人物都在单挑独打,没有那一个或那两个字眼。<br><br>台上,一个年轻的女孩,装扮成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捶着腰,走到台前,一板一眼地说:“这是什么岁月啊——真是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成了!”<br><br>台下笑得就欢,喊得更响。有一个粗嗓门抛过来:“你活不成就嫁到我家来吧!”——呵呵呵啊!<br><br>人浪如潮息,年小力薄的我们终于被挤了出来。同去的三五伙伴早已东分西散,只找到一个“小张飞”。他擦擦鼻涕说:“我们回吧!”<br><br>“好!回!”走到小镇街口一摸,才发现刚买的新电筒不知何时已经被偷了,好不懊丧!<br>月儿已升到中天。小布衫汗津津,被迎面而来的夜风一吹,感到身上有些儿凉。月光如水银泻地,夜幕垂帷,深不可测。<br><br>我们沿着溪沿走。溶溶的月光下,藏在草棵里的秋虫,声声吟哦,流畅如歌,夹杂着熟悉的乡土情韵,格外动听。这东方的小夜曲,让人痴迷,让人陶醉。<br>     月色迷茫,星光点点。那远远飘来的悠扬笛音,是“芦花”吧?那如泣如诉的琴声,是“三五七”吧?<br><br>乡村的夜哟!风淡淡,人悄悄,夜沉沉。<br><br>正走着,小张飞突然“哎呀”轻叫一声。我以为踩着了蛇。<br><br>月光下看去,竟窥见淡黑色的溪滩边,隐隐的芦花深处,两个裸露的躯体紧抱在一起,上面的一个一蠕一动,底下的一个轻轻地,发出了一声愉悦的呻吟……<br><br>我们都惊呆了。<br><br>此刻,唯有灰蒙蒙的芦穗在沙堤上起伏。月光皎洁而朦胧,像一幅硕大无朋的柔软帐幔。秋虫一声接一声,叫得更欢了。<br><br>片刻后,我们终于清醒过来,小张飞用力拉我一把:“做布帐戏!快闭上眼睛,别看!倒厌的!”<br><br>于是,我们返身回跑。<br>小风在耳边轻吹,芦花在身旁作响。暮云覆水,水荇牵风,杂树摇曳。苇叶、草影、溪声。月光忽然隐去了,嫦娥仙子羞怯地钻进了云层里。四野悄悄,风送虫吟,夜色正浓。轻俏的小溪,泛着亮亮的银光……<br><br>第二天,我和张飞都装得无事一样,对谁都不提起昨夜的艳遇。因为那是“倒厌”的。张飞一本正经地再三告我:这事要说出去,不但考试不及格,而且会一辈子讨不着老婆!<br><br>只是,我至今仍想不明白,那一对欢悦忘情的人儿,究竟是台上宣传队下来的角色呢,还是戏台下溜出来的情侣呢? <br>            ----骑驴斋 2001.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