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拆屋效益”定理联想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作者:新闻老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借你的钱不还,提出先是“本金打折”,后来变成给本金但利息不给,再后来,本金什么时候还遥遥无期,让你望眼欲穿,让我联想到了“拆屋效应”这个定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拆屋效应”这个定理,是由鲁迅先生提出的。我二、三十年前,就知道了,深感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尤其是处理征地拆迁问题时,应用得如鱼得水。没有想到,现如今的单位借款还款措施,好像有些“拆屋效应”定理的事实再现了!夜不能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拆屋效应”,又称为“留面子效应”,或叫作“天窗效应”。是指在和对方提要求时,可以先和对方提一个比较大的、较难的要求,然后,再和他提一个比较小的、较容易达成的要求,这样,对方会因为拒绝第一个要求所产生的愧疚感而答应你第二个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先生曾于《无声的中国》中写到:“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首先提出很大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鲁迅真是把中国人的人性研究透了,“看客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聚看革命者被屠杀、吃人血馒头,只要不挨着自己的利益,都可以当“看客”,其实,下一个挨宰的就是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盘散沙,难怪日人鬼子一两个人就可以拿着枪,把几百乃至上千的中国人押赴刑场,没有敢逃跑的,没有挺身而出的,总想着别人去出头,保全好自己,结果,自己也保全不了,整个民族都遭殃,幸亏有毛爷爷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凝聚和团结起四万万同胞,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以至于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就有着这样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新华门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同样赫然醒目。所以,团结才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每个人不能有“拆屋效应”所说的心理,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中了“敌人的奸计” 上了“鬼子的当”,从我做起,团结一致地为自己的权益而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联想到某单位几个月前突然推出了与职工利益休戚相关的两个决策,声称:源于单位经营资金困难巨大,一是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企业补贴、医疗费二次报销、供暖费报销”三项福利宣布取消了,二是借职工的两个亿无法按期还款了,提出本金要打折给付、这两年的利息也不给了,这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退休职工中炸开了锅,更让把钱借给单位的职工们寝食难安,这家单位的退休职工大概七、八百人,还有二百多人把几十万、几百万不等的钱借给了单位,每年收获点利息,这两项政策一旦实施后,单位每年将“降本增效”数千万元,职工们肯定不干啊,于是,立马在微信群里“瞎吵吵”、相互间倾诉单位决策的“不当”、“无德”,纷纷群情激愤的去找单位领导“理论”,几个“回合”下来,职工们就“缴械投降”、“偃旗息鼓”了,通过听取单位派出的领导代表的面对面解释和个别做工作,都理解了单位的“难处”,都感觉到了领导们的“诚意”,现在,都无声无息了,其实,“三项费用”还是没有拿到,欠款还是没有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感觉,之所以有如此奇妙的效果,不得不说,单位领导运用的“拆屋效应”定理非常的娴熟,单位领导有“水平”、单位里有“高人”,不然,单位里面的七、八个法务人员是干什么的,绝非吃干饭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得不佩服单位领导的“智慧”和“高明”。一说取消“三项费用”和“借款换不了”,首先把这些职工分化为了两种群体,一种没有借款给单位的职工,只希望“三项费用”能够给到,另一部分把钱借给单位的职工,心里想着“三项费用”就不要想了,有一搭无一搭,关键把自己的钱要回来。这时,单位领导已经赢了一半。面对大家的各种激烈情绪和“上访”,“最后决定”,“三项费用”不取消了,大家几乎就差兴高采烈地击掌而欢、弹冠相庆了,但后来的后来,发现欠了大半年的“三项费用”一直没有补发的迹象,只是在等啊等,单位领导又说了“在职人员”大半年没有发工资,养老金都交不上了,这让退休职工更是理解了单位,乃至面对单位领导似乎再提“三项费用”,有了“不道德感”和“愧疚感”,我估摸着,大家再吵吵起来,会发个一个月两个月的补助,先安抚安抚。那么,这七、八百人稳住了,余下的200名职工的欠款处理起来,就掀不起什么大浪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至于面对把钱借给单位的职工,单位领导是很高明的,三下五除二,就全哑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不得不说,单位领导熟练的运用了“拆屋效应”定理。让不少人感觉,经过大家的努力,单位领导大大的让步了,自己胜利了,阿Q精神胜利法,在他们身上一一的体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感到,单位领导回复了,高高兴兴的告诉大家,他们很体恤体恤大家的感受,经过他们的努力,为大家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通知大家去单位签字,牵什么字不重要,好像签了字,单位还钱就有保障了,本就保值了。单位不再坚持“本金打折”还付了,答应大家本金不打折,只不过两年的利息需要签字自动放弃。大家感到,本金保住是王道,本金是自己的,必须不能少,利息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由此,借钱給公司的职工,再一次被分化瓦解了,各打各的“小算盘”,不再在微信群里嚷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些职工中,有人想着只要本金能够给就“阿弥陀佛”了,就是最大的胜利了;有的想着,先把本金给了,利息不能不给,但可以等单位经济效益好了再给也认了,实在给不了无所谓,还有些人,自认为脑子清醒,就是不签字,本息全要,单位应该按过去的承诺按期兑现,不再与单位发生借贷关系了,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天天想这个闹心事,劳心烦神……在钱面前,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把钱借给公司的职工,普遍是相信单位而自己没有更好理财投资能力的人,这些人大多是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借给单位,就靠着这个钱养老或改善生活,还有亲戚朋友的钱,初心都是响应单位号召帮着单位渡难关,自己得利息,实现“双赢”的,现在说这个钱还不了啦,眼看不少家庭的基本生养老因此无着落了,看病要钱,孩子上学、结婚、买婚房要钱,钱是人的胆儿,尤其是退休后养老生活的本钱,自从单位在这个事情上的“暴雷”,大家伙儿就没有“安宁过”,一直提心吊胆、拧巴着“过日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钱是人之本。某单位的相似问题,基金暴雷,参与基金投入的“战友”,据说跑到单位领导家里要钱,一名单位领导走投无路跳楼殒命,这表明,欠银行的钱,与欠个人的钱不是一个性质,有的人会被逼走向极端,不容忽视。不得不说,此单位比彼单位的还钱性质略不相同,人家单位是基金,是投资行为,投资有风险,没有地方追溯,此单位是借职工的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单位领导一直承诺属于借款,会还钱,只不过,从“抛出本金打折”,不给利息,到本金分四次给,用某项目做法务保全,让大家签字自动放弃利息,让大家感觉赢得了“胜利”,保本有望,就纷纷签字,再也不言不语了,在坐等还款期到来,坐等借款返还到账。可最近的某项目保全不成,换了另一项目做质押,说该项目回款期10年,每个债权人,不久会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到自己的借款有该项目质押还款的信息,是让大家假若单位真的走到破产清算那一天,也不要担心,最后的手里还有一纸单位欠款的铁证如山似的“东西”,这不能不说,单位领导为了把借大家的钱还上,真是挖空了心思,原先画好的“大饼”好似不太靠谱的时候,又画了一张,让大家永远看到“大饼”但就是吃不着,抓住了单位还钱的“救命稻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反过来一想,大家是不是都在按照单位领导设定的路线图在一步步的走?还钱与不还钱,怎么还钱,什么时候还钱,以什么方式还钱,还多少钱,这都不是大家所想的简简单单的还钱,而都是在按单位领导的办法,往口袋里一点点的钻。我们不禁要问问,尊敬的领导同志,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因为单位真的没有钱,出此还钱办法的“下下策”,还是执行的是大股东的指示,把公司的经营压力资金压力转嫁到职工头上,让职工买单?是不是单位领导的一种“套路”?看来,只有领导本人最清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大家都不傻,是不是单位领导们在还钱这件事情上,没有有可能,炉火纯青地运用了“拆屋效应”定理?不能说是,恐怕也不能说没有,实际的神操作,似乎很符合“拆屋效应”定理的应用,只不过好多人不愿意相信单位会这么做,还是心存感激,心存善念,把领导想的很好,把单位想的很好,愿意单位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不能做单位的“砸锅党”,可单位欠的钱能不能按期马上还回来,是检验单位和单位领导“诚意”和“善意”的唯一不二的“试金石”,不愿意像外交部长王毅那样与美国人对话“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金融诈骗式的暴雷,此起彼伏,某单位涉及的“三项费用”这块退休职工的幸福钱,不能没有,能够答应不予取消,实属善莫大焉。那么,职工们借给单位的钱,更是必须马上立即地设法还了,除了项目保全,其他方面的进账,会是源源不断的,还钱的善念最重要、还钱的刚性原则,容不得半点儿含糊,不能“拖字诀”,不想还,永远都有困难的理由,这些公司借自于职工的借款,涉及多个家庭,有在职职工自己的钱,有退休职工自己的钱,还有动员亲戚朋友支持来的钱,都是“血汗钱”,尽快返还,落袋为安,大家希望不会是资本游戏,不会被按照“拆屋效应”定理所套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