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父亲手中的量田尺

盛爱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茬苒,岁月如梭”,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的故事刻在时光里,如歌录在磁带里,刻得深了,抹也抹不去,永远留在磁带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栽秧时节,见父亲用他手中的量田尺的情景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他用他的量田尺和经田绳将水田里的秧苗栽插得如列队的战士一样横齐竖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特别喜欢听电影《夺印》中插曲,歌是这样唱的 “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吱把臂摇,…”。唱出了我们家乡三月春耕生产时节秀丽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晨曦中,当你赤脚站在刚修复已被阳光晒干的田埂上,脚下感觉还是凉飕飕的,眺往北边,风车水的4支白帆兜着春风正在轻轻地转着,传来吱吱呀呀的歌声,看近处,初升的阳光照着水田,水田像一面面镜子,闪闪发光。水田上空飞着鹭鸟,水田里,刚从泥土里苏醒过来的泥鳅,正在寻找自己的对象,嬉戏着,两条、三条,甚至有的四五条拥抱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水田是由牛车水,田里早已灌满了水,只需要把田平整好就可以栽秧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我们在一块叫六亩的田里平整土地,我正赶着我家的那条黄牛耙田,耙的作用,一是利用安装在耙前后横杠上的铁刀,在耙前进过程中粉碎水田里的大块泥土,二是利用耙的重量,压迫突出在水田里的泥土或把高处的泥土推往低处,起到平整作用。为了增加耙的重量,我挖了一堆泥土放进架在耙上的木框里。父亲在一旁用铁鎝 “削田”,水田的角角落落耙不到地方,父亲用铁鎝将从高出水面的泥土移到低洼的地方。削田是人工用工具平整水田的一种方法。一勿儿,他停下手中活,涉水走到我的旁边,双手撑着铁鎝柄问我:“你敢站在耙上吗?” 我说:“试试吧!” 人站在耙上,牛拉站着人的耙前进,这种耙田方法,我在村上见过。父亲又对我说:“粑很滑,你要站稳了,当心跌倒了”。父亲让牛停下来,让我先站到耙上,我侧身一脚站在耙前板,一脚站在粑后板。一手牵着牛绳,另一只手紧紧拉着系在耙上的绳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立即搬掉按放在粑子上装泥的木盒,趁牛停着,我抖嚯嚯地站上耙,两脚指一前一后紧紧地扣住粑的踏板,怕从耙上跌下来,我两手紧紧地拉着牛绳和耙绳。我抖抖牵牛的绳子,牛开始向前移步,牛的双脚踢起了水花,我向后仰了一下站住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互助组里的妇女们正在秧田里拔秧,她们一人一畦,坐在拨秧凳上,双手前后轮流着抓秧、拨秧、合併两手拔下的秧苗,接着用准备好的稻草捆扎,很快在她们的背后集中了一只只秧把,她们拔秧的动作如採茶姑娘採茶,採茶舞曲中的唱词是这样唱的 “左採茶求右採茶,採茶姑娘齐採茶,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专门挑秧把的人,挑起一担担秧把走在田埂上,挑秧、抛秧一起哈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水田平整好了,秧把已均匀地挺在了田里,做好了栽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父栽培水稻 “精耕细作”在小村上小有名气。你看他一手拿着根一米长的竹竿,一手提着麻绳。竹竿有两枝,麻绳有几团。竹竿叫量田尺,麻绳叫经田绳。互助组的爷们好象听父亲的指挥。水田的两头田埂上各站着一人,手里牵着经田绳。父亲用量田尺,从田角边量起,每一量田尺的距离放一条经田绳。今天有几个人参加插秧放几根绳子,看着水田两头田埂上牵着绳子的两人,双手上下左右抖动着经田绳,有时还需要一人在水田中间协助田埂上的人调正绳子的位置,使绳子笔直。人们就在两根绳子范围内边退边插秧,早期是6棵一行,两脚的外边各插两棵,两脚之间插两棵。后来提倡4棵一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量田尺量好,拉上了经田绳,接下来下田插秧了。父亲告诉我,水田里水位不能高,高了淹秧,水少了,在太阳下,秧苗晒萎了,都会影响秧苗的生长。他又告诉我,插秧要两手配合好,左手抓着秧把同时要用大母指和食指分秧,而且做到手上分出几棵秧苗,秧苗多不好,少也不好,5棵左右最适中。右手接住左手分出的秧苗,插进泥里,不能插深,插深了不发稞,不能插浅了,插浅了,容易飘秧,扎不了根。看来插秧真是一个技术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跟在叔叔伯伯们的后面学着插秧。看大人们插得又快又好,只看到他们手上的动作如鸡啄米一样,上下运动,快又好,不仅双手配合好,手脚之间配合得很好。在栽完6棵后要换下一行,先退一脚栽下前2棵跟着移另一条腿。他们你追我赶,很快插完一埭再换一埭。中间直起身体休息一会又弯腰继续栽插。我插得慢,收工前,很多人来到我身后帮我完成我的“任务”!我直起身子,深深地伸了一个懒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从水田中提起湿漉漉的双脚一步跨上田埂,往刚插上秧苗的水田望去,一股兴奋的心情涌上心头,望着由父亲用量田尺控制插下的秧苗如一排排一列列受阅的战士,挺立在练兵场上,行看整齐,埭望挺直,通风,光照均匀,为秋收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回过神来,一天弯腰劳作,腰酸背痛重上心头,我深深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水稻从栽插到收割全部机作业了,插秧用上了插秧机,人工插秧早就走进了历史,父亲的量田尺也早已成为老物件,但那段父亲使用量田尺插秧的经历的永远铭记在心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