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所谓幸福,就是用看似无用的事去点缀有限的人生。” </span></p> <p class="ql-block">刚刚过去的劳动节长周末,和两个小伙伴一起登上美国本土48州的最高峰,海拔4421米(14505英尺)的惠特尼峰(Mt. Whitney)。位于加州中部内华达山脉中的惠特尼峰,矗立在东面的Inyo National Forest和西面的Sequoia National Park之间。往东120公里就是美国大陆的最低点,海拔在海平面以下86米的死亡谷(Death Valley)中的Badwater Basin。造物的神奇让美国本土大陆(Contiguous United States)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如此之接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攀登惠特尼峰在我的心愿单(Wish List)上躺了很久。要成功登上惠特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抽签的运气,这里为了控制游客数量,每年的徒步开放季节五月一日到十一月一日,每天发放100个当日徒步许可(permit)和60个可以过夜的徒步许可。这些permit每年从二月一日到三月十五日申请,通过抽签的形式发放。跟我们去年的Wonderland徒步一样,能不能抽中全凭手气了。其次还需要好天气的运气。要成功登顶这样的高山,天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惠特尼的气候属于alpine tundra climate,其特点是夏季气温变化范围很大,从0℃到27℃。峰顶多变的气候带来的一大危险就是闪电⚡。惠特尼已经有多次登山客死于雷电的记录了。我阅读的登山指南说当你在登山途中看到第一块乌云☁️就得赶紧掉头下山😥。再次,因为高海拔的缘故,如果出现严重高反的话,也没法如愿登顶。再再次,当然还需要一些体能保证,毕竟有那么多的爬升。虽然我们计划中的徒步路线已经是一条“毫无难度”的线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徒步小队的天天队长继续了去年抽中Wonderland徒步的好手气,幸运抽中了惠特尼允许过夜的permit。我们四个小伙伴早早制定了两日的徒步登顶计划。</p> <p class="ql-block">有了一些徒步露营🏕️经验的我,按照清单提前一周就把出发的东西收拾妥当了。😊</p> <p class="ql-block">我前面提到,要成功登顶惠特尼得有抽签的运气还要老天爷开恩的天气。今年这两个条件我们都具备了。可就在临出发前两天,天天告诉我们,她染上了新冠病毒😢。可怜的天天,忙活了半年帮我们抽签,定露营地,订旅馆,租车,现在自己却不能成行。我们赶紧调整计划重新租车,带着遗憾,忐忑不安地踏上征程。</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8/31/2024</p><p class="ql-block">Houston - Los Angeles - Lone Pine</p> <p class="ql-block">因为高海拔的缘故,登顶惠特尼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高原反应的问题。高原反应英文又叫Acute Mountain Sickness,是人体对高海拔地区缺氧状况的一种生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主要因为在高海拔地区,大气中氧分压减少,这直接影响了血液的氧合,造成人体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缺氧状况。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呕吐、心悸、气短等,严重的甚至会发展为肺水肿或脑水肿,危及生命。我们也对此做了充分准备,找医生开了对付高反的神药Diamox。一般提前一到两天就应该开始用药一直到爬山那两天。今天早晨一碰面我就赶紧提醒大家开始服用。</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去年去科罗拉多丹佛徒步一万二千英尺的Lost Creek Wilderness Loop,没有服用抗高反药,我和天天反应都比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面很多症状。这次攀登一万四千多英尺的惠特尼更大意不得。</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好事多磨,在休斯顿机场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我们都已经检票登机在座位💺上落座了,突然飞机上的广播说飞机的一个轮子出了问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有乘客都必须下飞机😲。我想这下糟糕了,不知道要耽误到什么时候了,我们明天一大早还要去爬山呢😓。等待了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又通知我们说轮子修好了,重新登机。我没想到居然这么快😁。上飞机后机长广播里说大家不要担心,耽误的时间我路上给你们赶回来。事实证明这个机长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仅把耽误的时间赶回来了,居然还提前到了,估计天上没有抓超速的警察吧👮🏻♂️😂。不过就象我以前遇到的情况一样,飞机提前到了大多数时候也节省不了时间,因为登机口还没有腾出来。不过能按原计划时间下飞机到达洛杉矶机场我们已经很满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了飞机,丽颖和Joy走在前方,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航站楼里,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有一种</span>Déjà vu的感觉。三年前我们去穿越大峡谷徒步,也是我们三人飞到赌城拉斯维加斯,然后开车前往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要从机场坐摆渡车去租车公司。天天因病取消旅程,我重新在网上租车,选了一家几乎最便宜的公司。又应了一分钱一分货的老话,这家叫Fox的公司今天让我们吃够了苦头😠。首先等它家的摆渡车就等了很久,别家租车公司的车都来了好几趟了,这一家才姗姗来迟。这还只是个开始,到了租车公司柜台又等了好一阵子,告诉我们可以从侧面一个门去他们的停车场取车了。结果到了停车场发现这里空荡荡的没有几辆车,却坐了十几个顾客在这里等待。敢情是还一辆走一辆啊。更糟糕的是,等了半天,排在我们后面的顾客都先取车走人了。我上前询问,被告知前面我们租的是轿车,那些人租的是SUV。继续等到百无聊赖的时候终于轮到我们了。取到的车不是预计的丰田佳美,而是一辆克莱斯勒的300S。别的也就不说了,糟糕的是车上的时钟居然是那种仿古的指针钟面,上面的数字还是罗马数字。数字时间多方便,扫一眼就知道了,开车的时候哪还有功夫去细看指针指到几点几分。这个糟糕的设计让我一直吐槽到还车😠。</p> <p class="ql-block">按计划,我们要从洛杉矶开车三个半小时到一个叫孤松(Lone Pine)的小镇。这个小镇就在惠特尼山的山脚下,镇上大部分商家都是为登山服务的,就象我们去欧洲阿尔卑斯山徒步的那个法国小城霞慕尼一样。现在被租车公司这么一耽误,原定的到孤松镇吃晚餐就来不及了。我们在洛杉矶北边的一个超级沃尔玛买了上山做饭用的丁烷气罐,还有明天做早餐的面包水果火腿肠等补给。顺便就在附近找了一家越南米粉店,一大早出门到现在,大家都饥肠辘辘,不约而同都要了加大号的一碗。也让我对两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好胃口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跟去年徒步Wonderland一样,进山之前,文明世界的最后一顿我们都不会客气😁。我和丽颖都吃得干干净净,从小富养的Joy却吃光了米粉和豆芽,剩下一大堆牛肉片,看得我这个放牛娃出身的心痛不已😢。</p> <p class="ql-block">吃完米粉,告别洛杉矶一路驱车向北,没多久天色就暗下来了。一路上,坐在副驾驶的丽颖尽责地不时跟我聊天,生怕我犯困睡着😉。后排的Joy却迅速进入梦乡,呼呼大睡。Joy四天前才从中国回来,结束了两周的新疆旅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时差都来不及倒,现在又</span>要跟我们去挑战惠特尼峰。我们都担心她能否吃得消,结果人家满不在乎地说,我没有时差😅。Joy有一项让我羡慕不已的神奇本领,那就是无论是飞机✈️车🚗船🚢,一坐上交通工具就能自动进入睡眠模式。我的上一个工作是consultant,需要经常出差,要有这种随时能睡的本领加持就太好了,人跟人真是不能比啊。果不其然,我驱车三个多小时前往孤松镇,Joy一路呼呼大睡,到达目的地刚刚把车停在旅馆门前熄火,后排的Joy就准时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夏天旅游季节,孤松镇的旅馆就特别繁忙,又贵还不容易订上。天天帮我们抢到的是简陋的Hostel,空调还是坏的,偏偏这次孤松镇的上半夜还挺热。可我们顾不了这么多了,约定了明早七点起床就赶紧休息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9/1/2024</p><p class="ql-block">Lone Pine - Mt. Whitney Trailhead - Trail Camp</p> <p class="ql-block">因为加州和休斯顿有两个小时时差,我其实很早就醒了,不过还是赖到七点才起了床。我叮嘱大家吃了高反药。丽颖贴心地给大家做了三明治🥪早餐,用过餐收拾停当就准备出发了。出发前我给大家测了一下血氧饱和度,孤松镇的海拔是3727英尺(1136米),检测结果如下:</p><p class="ql-block">我: 99%</p><p class="ql-block">丽颖: 99%</p><p class="ql-block">Joy: 9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或称血氧浓度,简称氧饱和(oxygen saturation,SO2),是血液中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亦即血中“氧饱和血红蛋白”相对于“总血红蛋白(不饱和+饱和)”的比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在高海拔地区测量血氧饱和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导致人体缺氧。血氧饱和度是评估血液中氧气含量的一个关键指标,能够帮助及时发现和预防高原反应。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疲倦、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85%,就需要及时吸氧或向低海拔转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次专门带了那种指夹式的血氧计,就是为了科学检测,防止严重高反。今年六月,Joy曾经参加了一个去科罗拉多州徒步Four Pass Loop的活动。她们队伍中就有队友出现严重高反,最后徒步不得不取消。<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这次准备可以说很充分了,又是高反药又是血氧计。就是为了万无一失。</span></p> <p class="ql-block">从孤松镇到徒步起点大概20公里,开车半个小时。我开车的时候丽颖录了视频,可以看到这条山道很窄,错车的时候得往路边让。好在一路上只遇到两次对面来车。</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得感谢一下我们缺席的队长天天,给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甚至详细到告诉我们Whitney Portal的徒步起点(Trailhead)这里停车🅿️位有限,需要早点来抢位置。到了这里我们发现只有两个很小的停车场,也许是因为劳动节长周末的缘故,早就人满为患停满了车了。不过没关系,很多车都一字长蛇阵停在路边。很幸运离起点不远路边有个车位刚好空出来,我们不至于把车趴得离起点太远了。</p> <p class="ql-block">中间那辆银色的就是我们的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有一些多余食物在车里,按照这里的要求把它们放到了路边专门防熊🐻的铁柜子里。我们只当这是美国大多数公园的惯例,没想到这里真的会有熊🐻出没。</p> <p class="ql-block">整理好徒步的大包,拿好登山杖,穿上压缩腿套,戴上护膝,露指手套,墨镜,遮阳帽,全副武装,我们准备登山了。这里的海拔是8360英尺(2548米)。</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整个惠特尼的徒步路线。我们的计划是分两天完成,今天需要攀登3640英尺到达海拔一万二千英尺的Trail Camp露营🏕️。明天冲顶兼下山。今天爬升多,明天路程长,好象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徒步攀登惠特尼一共有三条路线。我们今天要走的这个Mount Whitney Trail是最容易的,全程21.2英里,爬升6663英尺。第二条路线是8.8英里的Mountaineers Route,相当于class 3的攀岩难度。第三条路线更鲜为人知,叫做East Face and East Buttress,来回10英里。这条路线难度很大,大部分是class 4,难度最大部分有class 5.7。玩过室内攀岩馆的朋友知道,对一般人而言,这样难度在室内吊着安全绳玩玩还可以。在野外实操,还是高海拔,想都不敢想😅。当然,等我们这两天故事结束就知道,即使是最容易最经典的路线,也把我累到了极限😥。</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看到后面两条登山路线图的示意。这需要一些体力和攀登技巧,非我等non-professional敢轻易尝试的。</p> <p class="ql-block">8点42,出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象其他的徒步登山线路,先平缓路段过渡一下。今天的徒步很快就开始爬升。整个惠特尼山⛰️体向东倾斜,象是一块巨石自东向西斜插入地面。所以山的西面比较平缓,东面更加陡峭一些。上面提到的三条攀登路线都是在东面。</p> <p class="ql-block">惠特尼山区气候多变,冬季自不必说,即使是夏天也有可能赶上无法登山的狂暴天气,气温更是可能低至摄氏零度。我们这次运气很不错,来之前看预报气温大概在华氏50到70度,相当于10℃到21℃。可以说相当理想的天气了。不过这大晴天,太阳🌞直射下还是觉得很热,一旦到了荫凉处,又有丝丝寒意,非得穿上外套。相对于云层可能带来的雷电🌩️风险,晒就晒一点吧。</p> <p class="ql-block">高海拔缺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渐进的,隐形的。即使是在今天徒步起点trailhead,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大峡谷的最高点。这个高度的氧含量只相当于海平面的73%,越往上走,空气更稀薄,氧含量就越低。对于我们生活在几乎零海拔的休斯顿人来说,这是相当大的挑战了。不知道是不是抗高反药Diamox的作用,我们三个人看来状态都不错,至少目前没有任何不适。</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一队day hike的韩国中老年,大概有七八个人。他们速度跟我们差不多,我们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们超过我们,他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超过他们。</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丽颖在前,Joy居中,我殿后。Joy回头让我到前面去,说我在后面让她有压迫感😁。我说我到前面走的话,一会儿你在最后面就落下没影儿了,你就按自己的节奏走就好了。团队徒步,一般得按照最慢的人的脚步来。强行要求慢的人加快脚步,很容易被拉爆的。丽颖就打趣说我走后面象押解犯人一样,我就势唱起了苏三起解,惹得丽颖和Joy大笑不止,说这调儿都跑到洪洞县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边走一边跟Joy聊起来水浒里面有两场押解的戏份,作者对照着来写的。一是林冲的野猪林,另一出是武松的飞云浦。林冲枉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被两个差役算计折磨,要不是鲁智深搭救,就糊里糊涂丢了性命。而武松大闹飞云浦,只身杀了四个押解的公差,又返身回去找到张督监家,杀了他满门十五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论武功两人不相上下,可一个活得何等猥琐憋屈,一个何等快意恩仇。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扯点闲篇,脚下就没那么累了😃。</p> <p class="ql-block">9点过了,我们走了有半个小时,回首来路,已经看到一些峡谷的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10点40,我们已经顶着烈日徒步了两个小时了。蓦然回首,在湛蓝的天空下,峡谷犹如一个大豁口。路旁生长着郁郁葱葱好大的松树🌲。这里的松树大多是刺果松和糖松。</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的徒步,路其实很好走,也让丽颖产生轻视,惠特尼徒步不过如此嘛😅。其实我心里清楚,高海拔的影响还是丝丝入微,无处不在的。从我们的徒步速度就可以看出来。比去年的Wonderland徒步要慢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12点50分,我们再次对着峡谷入口驻足观望。</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可以看到远处山腰高处的树木🌲越来越稀疏。身旁一棵巨松把苍虬的松枝顽强地伸向天空。天上的白云☁️裂成碎块,还在努力为我们遮挡这毒辣辣的阳光☀️。脑子里浮现出《神雕侠侣》里程英的台词:</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i></p> <p class="ql-block">11点15,我们已经走了两个半小时了。Joy累得发出了天问:</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Why!"</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知道她是在说,为什么放着舒适的空调房不住,要用宝贵的假期花这么大劲来这里吃苦受罪😅😅。这是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问题。想起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华莱士·斯特格纳的《荒野信》里说道:</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我们需要荒野,是因为荒野会提醒我们,人类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世界。森林、平原、草原、沙漠、山脉,这些景观能给人一种超越自身的宏大感,这种感觉在当今社会几乎丧失。”</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或者就象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所说:</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Because the mountain is there!”</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后来在回程的飞机上才想明白,能做得到的话,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好了,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他人的认同。就象马克·吐温所说:</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So throw off the bowlines.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Catch the trade winds in your sails. Explore. Dream. Discover.” </i></p> <p class="ql-block">丽颖不愧是波士顿马拉松高手,体力很好,似乎完全没受高海拔的影响,我们已经渐渐有点跟不上她的脚步了。</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条小溪。我们发现这一路真象徒步指南上说的,水源丰富。所以我们没有背太多的水。我只带了1.5升,准备喝完了再找地方过滤山涧水。这些溪流都是高山冰雪融化形成的,溪水清冽,水质极佳。</p> <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的桥,由一段一段的独木桥拼接而成。我刚拍了一小段视频,发现她们已经走远了。</p> <p class="ql-block">12点15分,我们来到孤松湖(Lone Pine Lake)。来之前天天专门提醒了我们别错过了这个湖。湖面很平静,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山石树木。疲累的我和Joy忙不迭地放下包袱,享受这湖光山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海拔已经到了10050英尺(3063米),氧含量只相当于海平面的68%,三分之二强一点。高原低氧的影响在我们后面的徒步中慢慢显现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丽颖却不肯在这里卸甲,她要告别我们继续赶路。我知道丽颖一心要赶上明天早晨山顶的日出,怕我们路上耽搁太久。可是越往上走海拔越高,对身体的考验越大。能够成功登顶就已经是万幸了,还要限时赶上峰顶日出实在是很大的挑战。我本想出声挽留丽颖,要她和我们一起慢慢走,高海拔缺氧不宜运动太剧烈。但看见她坚毅的眼神,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丽颖心高气盛,不肯轻易服输,认定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常跟她开玩笑说她应该象《云海玉弓缘》里的女一号一样,改名叫胜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送丽颖离去,Joy和我在湖边休息了一阵子。喝水吃东西补充了体力,感觉好多了。离开孤松湖之后路上的徒步客就少多了,看来大部分没有许可证的day hiker目的地都是孤松湖。</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51,看到这块牌子说前方区域需要许可证(Permit)才能进入。那一队跟我们纠缠了一路的韩国登山客应该是没有许可证的,他们到了孤松湖就止步不前,和丽颖一样与我们分道扬镳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已经下午一点了,Joy精神不错,还能好整以暇地摆个pose照相。</p> <p class="ql-block">这棵顽强的刺果松紧贴岩壁,拥抱着山石。</p> <p class="ql-block">眼见得道路越来越陡峭崎岖,树木越来越稀少,石头越来越多。后来我们才知道,这还算是非常良好的路况了。</p> <p class="ql-block">到半山腰,回望孤松湖,那一抹让人心醉的蓝。</p><p class="ql-block">想起打工诗人许立志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小的湖》:</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湛蓝的喜悦在心里荡开</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静卧成一面,小小的湖 </i></p><p class="ql-block">可这喜悦也就持续了片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赶。😓</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下午1:20,我们来到一处高原草甸。看了半天的石头路,突然有一处满眼水草繁茂的所在,象世外桃源一般,让人精神一振。在这之前,我们带的水就喝光了,路上找了一处小溪过滤了水,重新装满了水袋和水瓶。</p> <p class="ql-block">青青的草甸在这石头山中就象沙漠里的绿洲。</p> <p class="ql-block">下午1:30左右,我们来到了一个露营地🏕️叫做Outpost Camp的地方。这个营地有小溪环绕,营地中有数株参天大树,营地周围树木繁茂,灌木丛生,稀稀落落有一些帐篷搭在这里。我们决定在此休整一下。这里海拔10365英尺,我和Joy测了一下血氧饱和度:</p><p class="ql-block">我: 87%</p><p class="ql-block">Joy: 88%</p><p class="ql-block">数据显示高海拔缺氧环境的影响已经很明显了。走到这里,高原反应带来的那种挥之不去的疲累感让我们在这里休息了20分钟。这种缺氧的影响自身感觉是不明显的,好象一切正常,但所有的活动都比平时让人更疲劳一些。</p> <p class="ql-block">这两棵并生的大树中间还有一段锯得平平的树桩,真是一个天然沙发啊。看见Joy舒适地躺坐在大树之间,我突然觉得我们每次的徒步或是旅游,不管是在大峡谷,克罗地亚,Wonderland,还是如今的惠特尼,其实那个终点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本质上就是一个总的“悲剧”和无数个“小确幸”。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应当珍惜的是每段历程,不追求永恒,不放弃瞬间。象这样吉光片羽的一瞬✨更应被珍藏在我们旅途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离开Outpost Camp,画风就突然不一样了。在此之前的路都还是那种正常的土质徒步小路。这之后就变成粗砺的不平整的石头路了,有的路段根本就是大大小小石头🪨的堆积。海拔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难走,前行速度变得更慢了。</p> <p class="ql-block">2点07,回望来路。再多看看这些松树顽强的生命力,就快走到树线之上了。</p> <p class="ql-block">2点18,Joy经过半棵松树的残躯,我无法想象这虬劲扭曲的树干经历过什么。或许是在诉说着严苛自然环境下的百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棵松树植根于窄窄的石缝,树干被风刀霜剑摧残成盆景模样,却锚定大地不服输,不向命运屈服。当年那一粒无辜的松子被风或是被鸟,被松鼠带到这里,面对这样严酷的环境,照样生根发芽,努力谱写生命的赞歌。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生下来,天赋各异,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命运更可能大相径庭。无论自怨自艾还是努力生活都是一生,生命本身就是上天的恩赐。但愿尝尽人生百味,告别之时留下一句: 我来过,人间值得!</p> <p class="ql-block">2点27,来到镜湖(Mirror Lake)。到今天的营地Trail Camp还有好长的路要赶,我们有点担心起今天的进度了。在这面小小的镜子一般的湖泊都不敢多停留,人不卸包驻足片刻拍了照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Joy剑指苍穹,表达了我们不登峰顶誓不罢休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一路的石头🪨,后来下山后Joy说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石头。这回一次看了个够。😅</p> <p class="ql-block">马上要到树线之上了,这生长在最高处的树果然都很有个性。</p> <p class="ql-block">明显的树线(Tree Line),这之上就是树木生命的禁区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2:55,皓日当空,遇上这样的连续爬升,Joy的速度不可避免地更慢了。</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感叹树线之上生命越来越少,路边一丛灌木上结满了娇艳欲滴的红果子。出于谨慎,我们虽然眼馋都没敢品尝。后来一查这叫gooseberry,应该是可以食用的😋</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下午四点,又经过一片草甸,这是最后一片比较大点的绿色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这片草甸,前路越发崎岖陡峭。</p> <p class="ql-block">快到下午五点了,我们还在崎岖山路上跋涉。路上遇到一队下山的台湾人,他们告诉我们trail camp已经不远了,他们前一夜就是住宿在这个营地。同时也提供了两个重要情报,一是说营地可能已经满了,不容易找到露营🏕️位置。二来告诉我们这个营地风很大,帐篷都不好搭。</p> <p class="ql-block">遇到他们之后不久,我们犯了一个大错,稀里糊涂地走错了路。一个不明显的岔口,本来应该踩着左边的石头上去再往前,我们却直接往前走了。因为直走路上也有明显的踩踏过的痕迹。结果这条路前面向下拐,把我们引到了一条小河边就再也无路可走了。赶紧掏出手机用alltrails导航,好不容易才走回正确的步道。</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才明白,走错的这条路是取水的人踩踏出来的。这条小河边上还有未化的积雪,提醒我们这里的海拔已经不低了。</p> <p class="ql-block">被走错的路耽搁一下,又重新折腾回正确的步道上。这时其实离我们今天的目的地Trail Camp已经不太远了。</p> <p class="ql-block">4点47,我们注意到步道的左下方有一个湖,这是海拔11850英尺(3612米)的Consultation Lake。我们知道过了这个湖Trail Camp就不远了,大受鼓舞。</p> <p class="ql-block">湖在步道的左下方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继续往前走了不远就看见路边有三个很平整的露营地,每个营地周围还用石头围了一圈。从这里到原定的营地Trail Camp还要走十分钟的样子。这时已经下午五点,天色很快就会暗下来。我想起台湾人的话,与其坚持到Trail Camp露营风大还没位置,不如我们就在这里露营,明天登顶之后也可以少一段重装下山的路程。Joy已经累得话都懒得说了,对这个提议当然赞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气温也明显降下来了,我们把大包扔在这个路边营地,套上冲锋衣,就去Trail Camp找丽颖。因为我们这次为了减轻负重,只有丽颖带了烧水的气罐和炉子。卸包之后走起来轻松多了,但我还是低估了Joy的疲劳程度,不该拉上她一起去。即使是空手走,这一来一回也挺费劲(后来被Joy小小地埋怨了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海拔12039英尺(3669米)的Trail Camp,看见丽颖刚从河边洗完碗回来。我们告诉了丽颖我们在下方搭营的计划。丽颖决定按原计划明天凌晨三点出发到峰顶看日出。我们带着丽颖的炉子气罐和烧水壶回到营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渐渐开始发暗的天色,我和Joy决定分头行动,Joy留在营地把两个帐篷⛺搭起来,我到刚才走错路的那条小河去过滤今天和明天的饮用水。我带着两个2.5升的水袋,Joy的一个500毫升的软水瓶,还有我的一升和500毫升的两个矿泉水瓶。坐在河边石头上一遍又一遍地过滤溪水,终于装满了所有容器。回到我们的营地,Joy已经搭好帐篷。Joy接过水去用炉子烧水,准备晚餐。我准备把自己的气垫床和睡袋铺好。刚把东西放到帐篷里,就听见Joy说炉子点不着火🔥。其实这种气罐压力挺大,炉头一打开就应该听见咝咝的出气声。可这次真的很奇怪,试过把气阀打到头也没声儿,试着点一下火仿佛看到隐隐约约一点蓝色火苗,但仔细看又没有了。我晃了晃气罐,有一些分量和晃动感,不象是个空罐子,何况丽颖刚刚用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下我们有点傻眼了,我决定带着气罐和炉子去找丽颖。Joy已经决定随便吃点零食,不吃晚餐了。这时我做了个聪明决定,我把自己的户外冻干食品袋一起带着,心想如果气炉修不好,丽颖那里帐篷很多,就让别人烧点开水,够我吃晚餐就好了。这时候我已经饥肠辘辘,饿得有点头晕眼花了💫。吭哧吭哧又走到丽颖的帐篷,我告诉丽颖气炉出问题了。丽颖试了试折腾一会儿也打不着火了🔥。彻底绝望的时刻,我看见旁边有一对白人老夫妇在他们帐篷外。我拿着坏掉的气罐向他们求助。希望能借他们的气罐烧点水用。两个老人看到我的窘态,大方地把他们的气罐拆下来给我。我烧好水倒入冻干食品袋里封好,就拆下气罐去还给人家。其实我们明天还有一顿早餐指望用这个气炉,但现在也顾不上想这么多了。就在我还罐子的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对善良的老人对我说他们还有一个小一号的气罐,是他们的备用罐,他们可以送给我。天哪!那一刻,仿佛上帝现身,我感动得无语凝噎😭。连声称谢之后,我告诉丽颖这个好消息。丽颖也做出决定,说她明天早晨不用炉子,准备在登顶回来之后再烧水吃那份早餐。我们只要在明天早晨路过她的帐篷的时候把气罐炉子放在她的帐篷外面就好。省得我待会儿再多跑一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准备告别丽颖之际,我突然想到一个更重要的事。丽颖明天一定会比我们先下山回到Trailhead,而且可能会早很多(我当时想可能是一两个小时,后来事实证明我还是太高估自己了😓)。我把车钥匙🔑交给丽颖,这样她先下山的话有车可用,不用在那里干等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拖着劳累不堪的身躯,我急着回到营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Joy,这样她也可以吃一口热食。没想到我回到营地,Joy已经累得进了自己帐篷休息了。任我怎么劝说也不愿意再折腾了,看来她也是累坏了。我只好匆匆吃完冻干食品袋里的晚餐,这时天已经全黑了。我打着头灯,终于把自己的气垫床和睡袋铺好,并把衣物填进睡袋的袋子里做成枕头。忙完这一切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终于可以钻进睡袋里休息了。这里海拔超过12000英尺,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3%。我测了一下自己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4%😲😱,难怪这么累😫。按照开始的那个指南,低于85%都应该立即吸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么累,躺了一会儿我怎么都睡不着,旁边Joy帐篷已经传来细微的鼾声。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我一看运动手表,心率99😨。我平时睡觉心率都不超过60的,难怪胸腔里象装了一面鼓🥁咚咚敲打。帐篷发出噗簌簌的响声,象是有小动物在啃噬帐篷,让我担忧不已。我不断告诉自己,别担心,那是风,是风。我爬起来,吃了一颗安眠药,躺下,一会儿数羊🐏一会儿数星星✨,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昏昏睡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的徒步记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9/2/2024</p><p class="ql-block">Trail Camp - Mt. Whitney - Trailhead - Lone Pine</p> <p class="ql-block">半夜三点整,我预设的手机闹钟准时叫醒了我。本想叫醒Joy,但听见她帐篷里传出均匀的酣睡声有点于心不忍,就让她再多睡会儿吧。一钻出睡袋就感觉到寒意,我在长袖T恤外加了滑雪衫,再套上冲锋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钻出帐篷,满天的繁星似海把我惊呆了。还有半个月就是中秋,今晚正好是一个完全无月🌙的夜晚。在这海拔一万二千英尺的高处,无月无云的天空,大气透明度极高,更无一点灯光污染。我看见了此生从未见过的这么多的星星✨。居住在城市里,偶尔仰望星空看见的是疏疏落落的星,此刻的天空却填满了星星。各种星等的繁星覆盖了整个苍穹,中间一条银河横跨天际,那一刻真是美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一阵刚刚读完王爽的《宇宙奥德赛》三部曲,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再到整个宇宙。深感宇宙之浩瀚,人类之渺小。1994年,旅行者一号即将飞出太阳系之前,回头对着地球🌏拍了一张著名的照片,在那张照片里,地球只是一个暗淡的蓝点(pale blue dot)。卡尔·萨根说到:</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再看看那个光点,就是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家园。那就是我们,在那上面,有你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所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曾经存在的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位圣人和罪人,都生活在那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上。”</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宇宙的尺度不仅是空间上的,太阳和银河系中心相距约2.6万光年。银河系和最近的旋涡星系M31隔了约250万光年。也是时间上的,我们看见的星星✨可能是几万年,几百万年前的星系。我们永远无法看见当下的它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身陷技术化的、工蚁🐜般的生活,投入完全由人工所控制的“美丽新世界”,在无穷无尽的鸡虫得失间烦恼。殊不知这一切只不过是发生在宇宙这浩瀚的时间和空间的微尘上的一个瞬息而已。所谓世界,我们出生才能看到,当我们离开就会消失。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意识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东西不过都是人为虚构出来的,而我们却为此认真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人常恨拥有得不够多,殊不知一切皆是虚空。我们总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也许意义和困惑一辈子也想不明白,这不妨碍我们一腔热血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欣赏卡尔·萨根的另一段话:</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i></p> <p class="ql-block">喜欢宇宙星空的,我强烈推荐这套丛书,深入浅出,满足我对宇宙的所有求知欲。尤其是第三部飞向宇宙尽头,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回味。</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为这灿烂的星空陶醉,不经意看到手表时间已经是3点45分了。我必须得叫醒Joy了,不然今天下山可能就太晚了。更为重要的是一般登高山都选择半夜出发冲顶,因为中午之前必须下撤,高山上云气汇集,下午天气通常会变得恶劣。叫醒了Joy,匆匆烧水做了早饭,Joy大方地把她昨晚没吃的晚餐让给了我。背上专门带来的day hike的小包,我们出发了。低头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4点20了。出发前又测了一下我们的血氧饱和度:</p><p class="ql-block">我: 84%</p><p class="ql-block">Joy: 85%</p><p class="ql-block">看来这一晚适应得还不错,比昨晚高了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头灯的映照下,我们踏上冲顶的路程。十分钟后经过丽颖的帐篷,把气罐炉子和烧水壶留在帐篷旁边。从Trail Camp再往前走没多久就到了著名的99道拐(99 switchback)。这是冲顶路上最主要的爬升,在2.2英里(3.5公里)的之字形山道上要爬升1800英尺(549米),大概相当于爬180层楼。Joy还嘀咕呢,真的有99道拐弯吗?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实际上是97道拐,叫成99好听一些,其实也差不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抬头一看,前方就象一堵漆黑的高墙,数盏灯火如萤,在半山腰缓缓移动,片刻间几个人匆匆赶上来超过我们,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p> <p class="ql-block">4点52,艰难行进在99道拐上。石头路很费脚也很费鞋,幸亏我们都穿着高腰的登山靴。视线所及只有前方头灯照着的一小段,只管低头赶路,根本无暇去数过了几道拐。</p> <p class="ql-block">5点12,回望山脚下,看到星星点点的后来登山者。</p> <p class="ql-block">我们象蚂蚁一样一点一点往上挪,不时有人超过了我们。前面提到过,我们走的这条步道是在惠特尼山的东面,走着走着,不经意看见东方已经开始泛白。我们就在这山道上迎来了日出的全过程。每拐过几道弯,就忍不住停下来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5点40</p> <p class="ql-block">5点48</p> <p class="ql-block">5点56</p> <p class="ql-block">6点05,Joy已经迫不及待要迎接初生的朝阳了。</p> <p class="ql-block">6点11,红日尚未出来,但天色已经亮了很多,我们都灭掉了头灯。</p> <p class="ql-block">6点15,红日喷薄欲出了。</p> <p class="ql-block">6点15,静待日出。在这样的海拔,很难看到生命迹象了。</p> <p class="ql-block">6点21,日出东方,唯我不败☺️😁</p> <p class="ql-block">6点22,Joy本想手拿把掐欺负新生太阳,可惜我戴着手套🧤的手指不那么灵活😅</p> <p class="ql-block">6点37分,初生太阳🌞给大山披上金装</p> <p class="ql-block">7点11分,我们终于走完了99道拐(99 switchbacks)到达这个叫做Trail Crest的地方。前面就是著名的国家公园Sequoia National Park。</p> <p class="ql-block">Trail Crest眼界开阔,风景很美。远处就是Hitchcock Lakes,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应该是高山冰雪融化所至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拔高了,云层都显得很低。</p> <p class="ql-block">7点17分,这就是红杉国家公园(Sequoia National Park)的标志牌,前面正式进入公园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7点27分,这里就是Mount Whitney Trail和著名的John Muir Trail(JMT)的交汇点,海拔13450英尺(4100米)。JMT从西面登上来,最后和我们走的惠特尼步道交汇在这里,然后一同走向峰顶。全长340公里的JMT北起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穿过国王谷国家公园和红杉国家公园,终点就在惠特尼峰顶。照片背景里那些大包就是JMT的徒步客们留下的,他们轻装冲顶后再返回这里。风很大,也很冷,可以看到Joy已经武装得严严实实了。这里海拔13645英尺(4159米),要知道布达拉宫也才3700米。我已经不知道高反对自己有多大影响了,只知道我们的前进速度是相当的……慢😓😓。</p> <p class="ql-block">过了Trail Crest,整个红杉公园一览无余,群山⛰️如起伏的波浪,湖泊点缀其间,蓝天下低悬的白云☁️仿佛伸手可及,山峰间还点缀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卷。上山的一路上Joy和丽颖都在抱怨这里的风景多么boring,看够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石头🪨。但这是和Wonderland青山绿水不一样的美,这是雄性的美,沧海桑田的恢宏地质画作。这里的岩石是花岗岩,形成于一亿四千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在过去两百万到一千万年间,Sierra岩床被推高,在冰川和河流的侵蚀下形成了现在的惠特尼地貌。千百万年,这些石头山就在那里接受风吹雨打,时间的侵蚀,这是凝固的历史,继昨晚的星空之后,再次让我感到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这也让我想起那句拉丁格言,“Memento mori”。这句格言的字面意思是“人终有一死”。但真正的含义是生命短暂,让我们放下该放下的,珍惜该珍惜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这里没多久我们就遇上了下山的丽颖,她告诉我们前面大概还要走两个小时登顶,听得我们心里拔凉拔凉的😰。丽颖早晨不到三点就出发了,她成功地赶上了峰顶日出🌅,真是佩服丽颖的决心,毅力和体力。高山缺氧的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我的脑子🧠完全停摆,竟然忘了给丽颖和Joy在这里伟大的相遇留影一张。更忘了叮嘱丽颖一句,照现在这个进度,我们到山脚可能会比她要晚很多😢。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一定要登上顶峰✊。</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登山路不好走,都是从奇形怪状的石头堆里找路。</p> <p class="ql-block">越往高处走,越是群山拜伏,逶迤如浪,体会到伟人当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p> <p class="ql-block">8点41分,登顶在即,最后一次休息。风大得Joy都睁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前面就是峰顶。看见我们拖着疲乏的脚步,遇到几个下山的人都热情地鼓励我们,“Good job. You made i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里的小石头房子就是著名的Mount Whitney Hut。也是少有的在峰顶建造的房子。我前面提过,要成功登顶还得老天爷照顾,天气一定得给力。我们今天的天气真是太棒了,虽然风大,但是蓝天白云,可以说风不和但日丽。在这个高度如果有云层积累的话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雷电🌩️。1904年第一个有记录的死于惠特尼的徒步者就是被闪电⚡击中,当时他正在峰顶吃午餐😰。从那以后,就开始在峰顶修建了一个避雷的石头房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helter),并最终完成于1909,那还是在辛亥革命之前。更骇人听闻的是1990年,一个登山客在山顶即使躲进了这个专门避雷的小屋还是被雷击中身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A tragic incident occurred in 1990 when a man named Matthew Nordbrock was killed by lightning at the Mt. Whitney hut. The lightning struck the metal roof of the hut, filling the stone building with electricity and resulting in his death.”</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走近后我们看到石屋的窗子全部被石块封闭,整个石屋周围也布设很多金属导线接入地下。</span></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惠特尼峰顶,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里全是这种大块的石头,旁边有几组人在轮流举着那个标志惠特尼和海拔高度的铁牌照相。我们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歇息。这里的海拔是14505英尺(4421米),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我测了一下我们两个人的血氧饱和度:</p><p class="ql-block">我: 72%</p><p class="ql-block">Joy: 79%</p><p class="ql-block">看来Joy的身体对高海拔适应得还不错。我的血氧饱和度居然跌到这么低了,难怪整个人感觉很衰弱,虽然没有头痛恶心等反应,但那种无力感却时刻困扰着我。按照教科书说法,85%以下就得考虑吸氧下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顶的风很大,好在这时头顶大太阳,我们还没觉得特别冷。我包里还有一条雨裤和保温反射薄膜,本来准备山上太冷的话可以套上防寒,结果这次也没用上。后来听丽颖说,她在山顶等日出的时候给冻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风中,来山顶的徒步客都没有久留,照完相就都离开了。我们等到大部队走了,也拾起铁牌站到最高的那个石块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看看Joy的气势,我怎么就没想把铁牌举起来照相呢?可能高反严重,太虚弱了吧😢</p> <p class="ql-block">我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打印在四张纸上,本想着我们四个人一人手拿一张在绝顶合影。可惜天天未能成行,丽颖又没法和我们同步。只好我和Joy一人拿两张纸,结果山顶风刮个不停,很难拍到纸面平整的一刻。帮我们照相的金发👱🏻♀️小姐姐一口气帮我们抓拍了十几张,只找到这一张稍微能识别出字样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丽颖分享的峰顶日出照,没白起那么早啊。</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丽颖分享的峰顶日出时分。</p> <p class="ql-block">在峰顶极目四望,费了那么大劲爬上来,有点不甘心,只想把站在美国本土最高点的这一刻尽量留住。</p> <p class="ql-block">登极顶而小天下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这一刻是站在全美国最高点的人😂😂😂,它让我暂时忘记了每一次呼吸都只有平常的60%的氧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想要永恒的人会看天空,想要瞬间的人会看云朵。” ——</i><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米亚·科托</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刻我既想留住这瞬间,也想化为永恒。</span></p> <p class="ql-block">准备掉头往山下走了,就要告别这些在山顶经历了千百万年风风雨雨的石头们了。路过那间小石屋的时候看到惠特尼山的介绍说这个山峰的名字来源于Josiah Dwight Whitney,一个加州的地理学家。二战后有人推动把这座山重新命名为温斯顿·丘吉尔,英国二战期间的首相。不过最终还是保住了惠特尼的原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漫漫下山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时是上午9点,我们告别峰顶,开始下山之路。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高反,渡过了最难一关,完全没想到今天的下山之路才是真正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我读过万科创始人王石第二次攀登珠峰,从珠峰下撤时他发现自己双目失明。那是高山缺氧导致的暂时性失明,氧气供应无法满足眼部毛细血管的需要。我还在庆幸尽管我的血氧饱和度已经跌到了72%,<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可怕的高原反应都没有出现</span>。此刻的我对即将面对的困难一无所知。</p> <p class="ql-block">10点44,我们走在下山的路上。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走,因为怕对膝盖冲击太大,我们尽量用登山杖找好支点再落脚。想起我小时候爬山,这样的下山路都是一路蹦跳着下去的。真是年岁不饶人啊😓。</p> <p class="ql-block">10点52分,还没到那个99道拐。我们小心翼翼地下着,生怕不小心崴脚受伤🤕。</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走到了99道拐,没多久尴尬的事发生了,我突然内急要上大号😳。只能让Joy先下着,我往旁边山上走过去找到一个大石头后面。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一般的野外徒步上大号,我们会带一个专门的的小铲子,按照规矩是离步道100英尺,挖一个6英寸的小茅坑。但是这在惠特尼是不允许的。因为这里都是石头,很难挖坑埋掉,而且这里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排泄物也很难分解。所以小便可以就地,随风而逝,但要求所有的徒步者都得把💩带下山去。有个专门的产品WAG(Waste Alleviation and Gelling)就是这样的移动排泄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结实的封口袋,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口塑料袋用来接排泄物。还有一种粉末使用之前洒在袋子里,这是用来帮助固化排泄物,方便后面的携带😜。另外还有卫生纸以及擦手杀菌的湿纸巾。方便完后我再把这个封口袋装在一个垃圾袋里挂在包外面😅,象个丐帮长老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买的WAG</p> <p class="ql-block">等我重新上路,Joy已经走出去很远了,消失在视线之外。上来的时候天还黑着,我们在头灯映照下,只能看见眼前一点路,象蒙着眼拉磨的驴🫏,只知道往前走。现在大太阳底下,这一圈又一圈,怎么也走不完。高海拔地区空气干燥,水分丧失很快。我不时地需要喝水,好在这次上山我们的水袋都有足足的两升多,否则这一路石头没有地方可以过滤补充水的。</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下午1点18,Joy重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虽然看着近,但其实还隔了很多道拐弯。</p> <p class="ql-block">我挺喜欢这张照片,Joy好象孤独地陷入了石头阵中。</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我们终于回到了营地。果然风很大,好在我们的帐篷钉打得深,才没让帐篷被风吹走。不过这一路下来我们都觉得特别累,想到还有那么长的下山路,而且得背上所有东西重装徒步,就不免有些气馁😥。我们休息了一阵再收拾帐篷睡袋气垫床,重新打包。在这个功夫我又用掉了第二个WAG😅。</p> <p class="ql-block">所有东西背上身,更这下更象丐帮长老了😂。想起那个布袋和尚的唱词:</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现在这丁零当啷的,无论如何也自在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走之前又再看一眼美丽的Consultation Lake。</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下山路比我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我们慢慢地往山下挪动,不时得停下来休息。太阳直射下觉得身上很热,但走到背阴处又觉得冷,这衣服是穿了脱脱了穿。每次停下来休息,再一看Alltrails上的地图,终点还是那么遥远。这走不完的石头路让我们苦恼不已,还得不时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生怕一不小心出意外。开始还老看地图还差多远,后来干脆不再看了。一直到了Outpost Camp,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一阵。这之后的路就好多了,没有了那些坎坷不平乱石堆积。但我的体力也似乎成了问题,Joy在前面走,我的直觉是她怎么走得这么快,我得很努力才能跟上她的脚步。这让我很尴尬😳,也不敢出声叫Joy慢一点。终于一路小心翼翼不出意外的我还是出了点意外😢。我努力追赶Joy的下山脚步,右脚踢到了路上一块凸起的石头,整个人往地上倒下去,右手的登山杖撑了一下,结果踉跄一下整个人拍在了左边的土坡上。好在没往右边摔,右边是个斜坡。Joy听见声响惊讶地回头,我尴尬地察看一下自己,好在没有受伤😓。</p> <p class="ql-block">6点16分,夕阳开始西垂,这里刚好能看见Lone Pine Lake,孤松湖。由于山路在东面,整个下山的路已经都在巨大山体的阴影中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下山只顾着赶路,几乎没有照相。Joy和我都疲劳不堪。碍于形象,Joy已经开始拒绝拍照😜,我赶紧在她转头之前抢拍了这张难得的狼狈照😂。</p> <p class="ql-block">在这之后不久,天色迅速地暗下来,我们取出头灯戴上,开始有点担心让丽颖等得太久。我们基本上遵循着每到一个整点就休息一会儿恢复体力。七点的时候我们坐在路边休息,Joy突然发现这里居然有微弱的手机信号📶。我们赶紧给丽颖发去了消息,按照我们现在的位置估计大概还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到达山下的停车场。也就是说大概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看到丽颖的回复,我们稍微放心一点。归心似箭,这之后我们就没再休息。漆黑的夜里,山道上只有我们俩的头灯在晃动。Joy几次问我还有多远,我都不再察看了,这时候只剩下努力向前一件事,其他都不重要了。走完这最后一段路,自然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能看到山下的公路上移动的车灯了。我们也失去了对话的兴致,只是沉默地赶路。我行走了一整天的脚🦶疼痛不已,但已经顾不上了。我更不能叫苦泄了Joy的气。我知道Joy也是相当辛苦,但她没叫一声苦,她的坚韧让我很钦佩。此刻的情景让我想起去年在Wonderland的一天,也是这样打着头灯在漆黑的山路上赶路。道阻且长,只知道行则将至。想起顾随的诗词:</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人生原是僧行脚,暮雨江关。</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晚照河山。底事徘徊歧路间。</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熊出没</b>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突然间,看到了步道的尽头。我看了一下时间,8点26,看来我预估的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还真准。四周看不到一个人,我们往前寻找着丽颖和车,突然听见有人对着我们喊叫着什么,完全被疲乏占据的大脑根本反应不过来。Joy还在懵懵懂懂地往前走,我看见路边不就是我们的车么。丽颖似乎在说着什么,Joy已经钻进了车后排。我还在敲击着后备箱盖想把大包放后面,丽颖打开车门冲着我喊了一句,“快上车,有熊🐻!”这回我听清楚了,赶紧把包塞到后排,坐到副驾上。现在才恍然大悟,我们刚到的时候有人喊的是“Bear! Bear!”。丽颖说她本来在车外,也是听见有熊赶紧坐回车里,那只熊后来就从丽颖的车头前方大摇大摆走过去。惠特尼步道起点的这只熊常年在这里晃悠,倒是没听说过袭击人事件(当然如果有的话这只熊肯定已经被neutralize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颖下午四点就到了终点,幸亏我把车钥匙给了她,她已经去了旅馆check in,也吃过晚餐。只是没想到我们会比她晚这么多。重新回到那个坏了空调的小旅馆,我又给大家测了一下血氧饱和度:</p><p class="ql-block">我: 94%</p><p class="ql-block">Joy: 91%</p><p class="ql-block">丽颖: 94%</p><p class="ql-block">果然对付高反最好的办法还是迅速下撤到低海拔地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天的徒步记录,从早晨四点到晚上八点多,整整16个小时。手表记录显示今天一天走了七万多步,消耗了七千多大卡热量。这是我最长的一天徒步,路上就跟Joy聊到,今天会是我们的诺曼底登陆之日,“The longest day!”。</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尾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人生就两件事,一件是拿事儿把时间填满,另一件是拿感觉把心填满。</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半山文集》</i></p> <p class="ql-block">漫长的一天徒步下来,也许是太累了,尽管坏掉空调的小旅馆闷热无比,但我们似乎都睡得挺好。返回洛杉矶的路上路过莫哈维小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飞机✈️坟场。因为这里地处沙漠,气候干燥,飞机可以长期存放而不会锈蚀。可惜这个坟场并不对外开放,只好作罢。到了洛杉矶,作为我们每次结束徒步回到文明世界的一个仪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专门去饕餮了一顿粤式早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联航飞机上的餐巾纸,印着一句有意思的话。Joy已经在浮想联翩下一次旅程了😊。</p> <p class="ql-block">总共四天假期,两天徒步,我们特种兵式地完成了登顶惠特尼的心愿。虽然才短短两天在山里,干燥的惠特尼已经让我的上嘴唇和人中起了一层皮,火辣辣地疼。到家后测量血氧饱和度,99%,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呼吸一口休斯顿含氧丰富的湿润空气,那熟悉的感觉是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Home~ Sweet Hom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