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9.11,星期三,晴</p><p class="ql-block">离开丹霞小镇,沿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北而行,目的地敦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晨起,出酒店去附近早餐。</p><p class="ql-block">昨晚大巴车载着疲惫的旅人,从丹霞景区抵达这里时已是天黑。匆匆放下行李,忙赶着去就餐、观剧。不辩南北西东的我们,也来不及弄清地处何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知道了: 这里是张掖市临泽县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我就近瞧了瞧,只见房舍都是酒店和餐馆,没有看见民居。显然是一处驿站形式的小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晨光中的小镇,宁静安祥。这里紧邻七彩丹霞景区,不远处可见彩色丘陵。棵棵白杨挺立,在天空霞光映射下,小镇愈发地清丽可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等候上车的伙伴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30,我们出发。从临泽去敦煌大约500公里,因为途中有个公安检查站,所有往来者均在这里排队,逐个进行安检,所以今天我们的行驶时间会很长。然后在瓜州参观戈壁雕塑《大地之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行大平原,成排的的白杨从车旁快速掠过,想起幼时读过的《白杨礼赞》:</p><p class="ql-block">“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刹那间,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傲然耸立的,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就是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一一茅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行河西走廊,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树种就是白杨。或三五棵一起,或成排成行,甚或独自一棵,永远保持着笔直,挺拔向上。或远或近地,我凝望,欣赏。哨兵一样的白杨树,是我们路途中的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行2个半小时,行程180公里时,遇红绿灯。这是酒泉市的“酒银桥”。然后,我们与酒泉市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酒泉即进入沙漠戈壁无人区。望不到边的荒漠上,几乎没有植被。天地之间,只有一根根的电线杆,直直地立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以后抵瓜州。大巴车下高速转至一条县道上,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地之子》就座落在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先年,我已看到关于作品的报道、图片和视频。微信上,视频的拍摄者自驾到此,当时没有其他游客。旷野茫茫,只有大地之子静静地安卧。视频从远至近,从上至下,作者一边全方位地展示,一边深情款款的讲述着感受。这件独特的艺术品深深地打动了我,暗想着:要是能去到那里看一眼该多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团青甘环线游,一个原本遥远的地方,近了。一个埋在心中多年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我的高兴和激动可以想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简易停车场上,旅游大巴车已经不少。在戈壁滩的猎猎风中,大家走向不远的坡地。路旁竖立着的碑记,上面的文字已然模糊,下半部的字迹更加难以辨认,我只拍了上半截留存。风似刀沙如剑,侵蚀着这里的一切。这就是戈壁滩的严酷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从网上查到了碑记全文 : </p><p class="ql-block">公元201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雕塑家董书兵先生独立构想创作、自筹经费,历时1年创作完成大型雕塑《大地之子》。作品长15米高4.3米宽9米,采用数字技术,逐块雕刻红砂岩石材安装而成,是迄今国内外首例最大的数字雕刻的石雕作品。《大地之子》深情安详伏俯大地,人与自然生命共生、和谐共存。作品坐落在古丝绸之路名城瓜州,延伸着丝路文化绵绵不断的承传。更为今天新时代意义的彰显,筑造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大地之子》凝聚着雕塑家博大宏厚的人文情怀和执著追求的艺术理想。在其公益之心和文化力量感召下,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谨此立碑,以铭谢并铭记。</p><p class="ql-block"> 中共瓜州县委、县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前来观赏的游人很多,憨睡娃娃的身边围了不少的人。塑像近旁放着喇叭,告诫大家请在5米外参观。喇叭循环反复地播放,一刻未停,但拍照的人们置若罔闻。而且因为喜爱,大家会贴着娃娃的头部和面庞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绕着雕塑转了一圈,作品的体量的确很大。一望无垠的戈壁,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娃娃趴着安然沉睡。任风肆意地刮,任人们纷纷扰扰。我耐心地守在一旁,好不容易瞅个空子,拍到了一张没有遮挡的沉睡的脸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想到集合时间,我有点怅然地往回走。</p><p class="ql-block">风仍然劲吹。围观的人们走了,又来了。走至远离人群的地方,遥看大地之子,身边仍然逗留着无数的参观者。在这里我拍了张与娃娃的合影,以兹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载着我们,傍晚时分到达景区。导游只给了我们一个多小时,游览鸣沙山月牙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是忙不迭地去打卡。</p><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其区域广大,有6大景区,核心区面积便有十几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中门进入,踩着一地的黄沙,一步一陷地前行。远处看,山呈金字塔形,沙丘横亘连绵没有尽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称汉唐等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关于鸣沙山鸣响的文献记载。而实地监测,其鸣响的音量最高可达83分贝。月牙泉在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鸣沙山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巍然屹立。山脊挺括而呈波纹状,且明暗相间,层次分明,山梁常有弯弧。它全然不同于所见过的石山土山。我不免惊诧于它的奇特与美丽,惊诧于大自然的神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边骆驼营地,驼群在此休息待命。顶着营地难闻的气味,我走至近前。骆驼很多却很安静,高高大大的牠们很温顺。牵驼人发出一声口令:“坐”!一个个乖乖的地弯曲前腿,慢慢地趴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驼队不断地出发。单次价格100元,但只对65岁以下游客。看着驼背上年轻人喜悦的面庞,想象他们伴着驼铃,高高在上地在沙漠中在沙山上漫步,观赏塞外风光,该是何等惬意。 可惜我们超龄了,唯有羡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驼队在漫天黄沙的背景下行进,成为人们眼中的风景。我停下来张望,或近或远,感觉总是瞧不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区还有许多游玩项目 。如驾驶沙漠摩托车、沙漠越野车按线路开行鸣沙山。乘直升机、滑翔机,俯瞰鸣沙山月牙泉全景,感受塞北大漠风光。</p><p class="ql-block">导游说我们可以与骆驼免费拍照。为节省时间,大家集体放弃,向着更深处的月牙泉跋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如蚂蚁一样的,是登沙山的人们。山梁上有绳梯放至山脚,游人便一步步地踩着攀爬。鸣沙山长达40公里,在景区中心地带放置了多条绳梯,尝试体验的人们很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遇“夫妻柳”打卡。同根系长出的两棵旱柳,1971年栽种,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育照拂下,几十年相依相偎,如今已是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最深处约5米。 泉南是鸣沙山,泉北部属低缓平坦的冲积平原,东西为水流形成的冲积扇。月牙泉正处于两个扇间洼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与泉共处,沙与水共生,这一沙漠奇观被誉为塞外风光一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过去许多年里,月牙泉也曾水位下降,甚至露出过湖底沙梁。甘肃省敦煌市近亿元的拨款,通过节水、补水、引水回灌等多种措施,拯救修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夫妻柳”遭遇沙尘暴袭击,从树根处折断。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抢救和精心照料下,才得以存活,重现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眼中美景的背后,是无数人辛苦的劳作和付出,是前赴后继的不断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山泉之间,景区建起听雷轩和鸣月阁,已形成壮观的建筑群。也许登轩阁可以俯瞰到泉之月牙全貌吧。可惜因为时间紧,我们没能上去,只好让它们做打卡背景,远远地拍下其美丽的身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大风刮来,黄沙袭人。我们裹上头巾,戴上风帽,往出口而行。风卷起黄沙扑向人们,钻进脖子,灌进嘴里。我们低头掩面,无处逃遁。前一分钟还是岁月静好,转眼狼狈如此,让人领略了大漠沙山的另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晚我们住敦煌,明天参观莫高窟。又是一份热切的向往和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