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叫刘老师,她的学生、同事连同爸爸都这样称呼她。</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齐耳短发,个子挺拔修长,目光闪亮有神,衣着永恒的黑蓝灰,言少语重,习惯双手交叉抱胸。干练端庄的独特气质不失为人师表的庄重,还透露出一种内敛的美。</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1938年6月28日出生在佳县乌镇刘双沟富农家庭。外公是位耕读文化人,勤俭持家,熟读四书五经,过着“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的田园生活。母亲兄妹两人,母亲理所当然是外公掌上明珠,从小跟着外公识字断文。外公将麻纸裁成正方形小块,俗称字坨坨,一纸一字,教母亲识字,教母亲读《三字经》抄《千字文》背《百家姓》。母亲以坚实的基础迈向小学。母亲的小学时光富足快乐平静,受到了良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50年,外公靠勤劳致富攒下的土地被土改了,外公一夜急白了头,不久便病逝了。土地没了,家中顶梁柱倒了,母亲辍学了,在榆林工作的舅舅将一家老小搬到榆林。</p><p class="ql-block"> 1956年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榆林市一中,成为市一中建校的第一批学生。母亲中学时期,家里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全家六口人生活只靠舅舅一人工资维持。母亲与舅舅兄妹情深,舅舅全力以赴供母亲上学,母亲为减轻家里负担,放弃考大学机会,1959年初中毕业考入省邮电学校。 1959一1962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正值长身体的母亲三年中专时期,家贫遇国难,真是雪上加霜。据母亲回忆,很多人只能以野菜、树皮、草根等充饥,饿了好多天的她用身上仅剩的5角钱在街上买了碗面,刚坐下准备吃,竟被饥民从背后一把抓走。不敢想象母亲用多大的意志挺过了她三年饥饿的中专生活。</p> <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母亲中专毕业后同年,与才貌双全在神木中学教书的爸爸成婚。婚后母亲走向教学生涯,从此成了刘老师。60年代初,刘老师在离城30多里的黑豆地峁与崖窑畔教书,经过饥饿烤打的刘老师,万水千山只等闲。烈夏头顶炎阳大火炉背着小火炉似的哥哥,每周来回翻山越岭只为那口裹腹的米汤;寒冬大雪封山,母亲用大被子裹着还不会走路的哥哥深一脚浅一脚趟过没膝深的大雪,只为保住饥饿的哥哥小命。</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爆发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它来得还是太突然了,尤其教书上学的师生们,学校生活被打乱,停课闹革命、取消中高考。刘老师不问政治不闹革命只安心经营她的小家。 70年代初“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之火仍在“燎原”。“根正苗红”出身的爸爸为了革命需要,举家返乡,先后将家安在永兴乡草垛山与山墁梁村。</p><p class="ql-block"> 1974年,大哥哥10岁,姐姐6岁,二哥哥2岁,排起来像个等差数列。爸爸只负责在三十里外教学“闹革命”,刘老师肚子怀着我这个“多余”,一边教书,一边种自留地,一边抚养她的“等差数列”。那年我出生,重男轻女的刘老师一失足成一生恨将我送了人。那年她送掉了她身上的一块肉,她脱了一层皮,她望着将我送人的那山那河那村,思念那个她身上掉下的小生命,终日以泪洗面,终究不堪悔痛折磨,两年后搬离那个伤心地,来到麻家塔村安家落户任教,八十年代初期举家返城,经过她百般努力,终于将她送人的那个“多余”带回城上学。</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从事小学教育30多年,桃李满天下,教出一家几代人,走到大街上总有她老老少少的“桃李”向刘老师问好。刘老师原本是语文老师,带班能手,但小学的课程除了音体外,语数政史地刘老师科科教得有板有眼。刘老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把文学常识与历史朝代编成顺口流,能用课余时间将四条腿破凳子改成三条腿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串联成一幅锦绣画卷诉说华夏的辉煌。刘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她走上讲台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她不怒而威的作风完全能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一个眼神的扫视轻松控制住课堂纪律,把她每一句铿锵有力有分量有质量的教学语言落到实处。严师出高徒,刘老师的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有建树。</p> <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具备大家闺秀一切风范。百善孝为先,外公去世后,刘老师视兄如父,为报答舅舅的培育之恩,娘家是刘老师的永远的家。刘老师的孩子都姓“刘”,哥哥姐姐们除了在作业本皮姓名前加“王”外,生活中“刘鹏刘艳”一听都是老刘家的孩子。舅舅家孩子多,生活负担重,刘老师义无反顾视为己任帮衬他们上学成长。我的花边裙、姐姐的《红楼梦》、哥哥的弹弓找不上了,我们互相伴着鬼脸戏逗说“去舅舅家刘双沟看看吧”。勤俭持家的刘老师对我们浪费行为教育口号是“你舅舅家还在饿肚子”。成家立业后的表哥表姐对姑母刘老师像她子女一样孝顺她。</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温良恭俭让,做饭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但若家里有人开口说今天哪个菜好吃,哪顿饭好吃,刘老师为了让大家多吃点,准是第一个“吃饱”的。记得我刚上高一时,有一次刘老师做了一锅臊子面,臊子里还有肉,有胡萝卜半透明的橘红色,有豆腐细嫩颤动的奶白色,酱色的肉汤上浮着又圆又平的油珠儿,油珠儿闪烁、漂移、汇聚,不可抗拒的肉香很快强烈刺激了刚放学饥肠辘辘的我,大家也都说好吃,刘老师没吃几口就饱了,爸爸也跟着刘老师“吃饱”了,我们几个强压住正在成长少年期旺盛的食欲,也不敢吃不饱。我们家往往是越好吃做得越少的饭菜在互相谦让中剩得越多。</p> <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与爸爸伉俪情深,这是生活中我见过最完美的婚姻。刘老师舍不得爸爸受一点点苦,家务活刘老师大包大揽。刘老师不但是教学能手,还是干家务的高手。</p><p class="ql-block"> 每到过年,街道上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春联贴满了家家户户的门扉,仿佛在诉说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五彩斑斓的霓虹灯闪烁着,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我们家也会为过年准备美味佳肴,买回整只羊。刘老师一把推开跃跃欲试拙手笨脚干活的爸爸,轻巧熟练顺着羊体的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三下五除二,整只羊骨肉分离,刘老师堪称“刘丁解羊”,爸爸只需等待美味出锅。</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无师自通做得一手好饭,炖的红烧肉晶莹剔透软糯溢香,捏的饺子俊俏可口,一锅小豆和菜饭吃得全家靠墙站,清蒸鱼鲜嫩滑爽细腻,炒菜面条更是样样拿手,连煮碗方便面也能让大家一吃个个没空“言传”。我们家的第一碗饭肯定是盛给爸爸的,爸爸只有享福的份,一动手干活就被刘老师拒之千里之外。</p><p class="ql-block"> 1986年暑假,刘老师去看在外地工作的哥哥,临行前把家务分给我们姊妹三个,我年龄最小分的活最轻,给爸爸洗衣服。爸爸硕大的中山服对于十二三岁的我犹如一顶无边无际的大帐篷,刘老师教会我化整为零,叮嘱领口搓30下,两袖口各20下,左右襟各40下。每到周末,我严格执行刘老师150下的搓衣任务。我一边洗一边搓一边数,生怕少搓一下懈怠了刘老师对爸爸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 爸爸舍不得刘老师受一点点委屈。刘老师性子急脾气也急,刘老师生气时爸爸率领全家噤若寒蝉,爸爸总是说“你妈那点麦尖火,三分钟就过去了”。爸爸不开心时,刘老师只说一句话“不跟你说了”,俩人相视一笑,化干戈为玉帛,我们家永远是其乐融融的太平盛世。</p> <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对学生严管,对子女散养,但阅读除外,刘老师喜欢阅读,要求我们多读书。刘老师说读书不一定能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刘老师还说读书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却能在不动声色之间带给我们丰腴的思想和清瘦的欲望,平和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让我们能从容面对生活。无论刘老师多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哄着我们去读书,无论刘老师用顶门棍将我们关在家里逼着我们去读书,我们都比不上刘老师的阅读量。我们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刘老师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她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将她读过书沉淀成刘老师气质,彰显着刘老师风格,形成刘老师作派,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生活充盈着满满的仪式感幸福感。刘老师在“六.一”节去供销社给我和姐姐买粉色的纱条折成蝴蝶结绑在我俩辫梢上;刘老师在一盘普通的酸辣土豆丝上新洒一把葱花祝我们“五四”青年节快乐;刘老师夜以继日织四平针毛衣赶在重阳节穿在爸爸身上……平凡的节日普通的日子都会让刘老师打点得精彩生动。</p><p class="ql-block"> 寒暑假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长假,我们经常在假期集体看体育比赛,尤其紧张激烈的国际比赛牵动着全家的心,满满的爱国情怀更让刘老师激动万分,若哪一局赢了,为了期盼再接再厉赢到最后,刘老师虔诚地号召我们保持打赢这局的看姿、表情,甚至这一局呐喊声,哥哥咳嗽一声,姐姐从沙发上挪到椅子都不行。正月里我们彻底放飞自我,全家玩得不亦乐乎,“升级,K十五,三打一”,平时聪明机灵的爸爸战斗不过刘老师麾下的队伍,输得一塌糊涂,小纸条贴满输家爸爸的脸;成语接龙,笨头笨脑的我至少也得被惩罚扫地一周;猜灯谜,厨房的擀面杖下会传来刘老师的谜底。</p> <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与爸爸1993年双双迎来他们的退休生活。辛苦大半生刘老师正式开启她天天过周末的休闲日子。爸爸尽情看新闻时事和他衷爱一生的《参考消息》,刘老师则喜欢摆弄她的花花草草,给它们浇水、施肥,看着它们茁壮成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有时他俩会一起去公园散步,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眼神中充满了慈爱。有时坐在长椅上,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慨时光的飞逝。在这宁静的时光里,他俩尽情地享受着退休后的美好生活,感受着岁月的温柔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2019年爸爸去世,我们挽留不住远去的爸爸,更心疼担心与爸爸相儒以沫相敬如宾57载的母亲刘老师。我们失去了爸爸,曾经那个熟悉的身影不再出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回忆的忧伤,刘老师常常眼里泛着泪光,盯着爸爸的照片陷入沉思,仿佛陷入了一座寂静的孤岛。我们几个轮流陪伴刘老师,刘老师坚决拒绝,她一个人能行,她用坚强见证了她一生的素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日三餐俭朴素淡规律。刘老师把白天时间交给阅读,学校给她订报刊杂志刘老师勤勤恳恳不辜负每期每刊每段每行。如今87岁的刘老师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记忆虽有点错位,但她常常对国家要闻地方时政连同我们单位登在《榆林日报》夹缝中的公告都能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正直善良,吃苦坚强,单纯朴素。她和谁都不争,和谁争她都不屑。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庭带来幸福与安宁。她的付出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她的爱如同阳光,温暖着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们身上但凡有点闪光点皆是我的母亲刘老师遗传与言传身教的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