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又称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1051个,耳朵长7米,鼻子和眉毛的长度分别为5.6米和6.2米,眼睛和嘴巴的长度分别为3.3米和3.9米。大佛的脚面宽8.5米,可以容纳100人以上。乐山大佛的雕刻始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历经约九十年,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不仅因其宏伟的规模而闻名,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受到尊敬。它的建造旨在解决当地的水患问题,通过修建这座巨大的佛像来镇压江水,保障船只的安全通行。乐山大佛的雕刻技术精湛,面部表情生动,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修建,至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历经三代工匠的努力,耗时约90年才最终完成。乐山大佛的雕刻技术非常精湛,大佛的脸部轮廓分明,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面带微笑,神态安详。</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初年(713年),乐山大佛正式开凿,由僧人海通发起开凿,海通辞世后,工程一度中断。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琼出任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看到业已停工的大佛,遂捐出俸禄二十万钱。庞大的工程仅凭这二十万钱还是难以为继。大佛的故事最终传到了唐玄宗耳中,唐玄宗诏赐“麻盐之税”,用于大佛开凿。</p> <p class="ql-block">游览乐山大佛,你可以选择从右侧石壁上的“九曲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下至大佛的脚背。沿着栈道前行,可以欣赏到大佛的耳朵、鼻子、嘴巴等部分。你不仅可以在栈道上欣赏大佛的全貌,还可以在观景台上欣赏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美景。</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更近距离地感受大佛的宏伟,可以选择乘坐小船在江面上欣赏大佛全貌。从船上可以看到大佛的整个身体,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腿部。在船上还可以欣赏到乐山市的美景,以及远处的大渡河峡谷。</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景区还包括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可以沿着指定的参观路线,近距离观赏大佛的各个部位,感受其宏伟和庄重的气势。此外,乐山大佛景区还提供了全面的旅游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品味文化和亲近自然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厚。在古代,这里的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内地的要冲。为了防止水患和祈求风调雨顺,当地官员和百姓决定修建一座大佛像,以镇压江水泛滥。这座大佛像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维护和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大佛是露天放置的,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其表面出现了裂纹和损坏。为了保护大佛,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定期巡查、保养和维护等。同时,也鼓励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为大佛的保存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庄严与宁静。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