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竹枝词•根源》</p><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透天芳,</p><p class="ql-block">矗立经年万古扬。</p><p class="ql-block">马垛沿途石嵌路,</p><p class="ql-block">茶源此地沐沧桑。</p><p class="ql-block"> 这是作者今年“五一节”期间,游览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时,用华为手机拍摄的一组作品,主要为撰写《竹枝词》,向《美篇》中的全国各地美友介绍云南民族史,介绍相关的古建筑共同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识,提高文化自信。在深度游中、积累云南民族风情知识,认识中华传统建筑与云南地方民族建筑相结合的渊源,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再到“逐马识花”。把娱乐游览与学习、了解云南民族史有机结合起来,从历史渊源中汲取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戏台》</p><p class="ql-block">中华历史沐沧桑,</p><p class="ql-block">大理僰人汉化彰。</p><p class="ql-block">滇剧民歌登宝殿,</p><p class="ql-block">楼阁砥柱靓芬芳。</p><p class="ql-block"> 这是有依据有记载的云南茶马古道上,目前为止滇西唯一保存完整的古驿站。众所周知,云南省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云茶的运输起于自古存在的“盐茶古道”。自汉代实施郡县制期间,益州郡下属叶榆县,邪龙县就是通往大夏、身毒和吐蕃的必经之路,也是自汉代“十里建亭”历代统治秩序依靠驿站传递军情、政务,传送贡茶从边迤至首都的重要节点和途径。云南历史上因为盐茶古道的官方与民间合流,“民探官驻”,从历史就逐步形成“盐茶古道”与官方驿站;茶马古道与茶马官道的交叉融汇。这是云南民族通过盐茶古道、茶马古道“走出去,引进来”的古人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智慧的表现,在农耕经济大发展期间,蚕桑产业引发的“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重合,成为标准的中国对外通商之路。</p><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寺登街的古戏台是汉风唐韵的亭阁式,主建筑为双层挑檐,歇山式宝顶四柱半山结构。底层柱石是用当地的沙石方砖砌筑,这是典型的汉式建筑与云南彝族、白族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整体建筑群采用“三叠水”结构使得古戏台功能更加完整。</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沙溪》</p><p class="ql-block">滇西古道剑川彰,</p><p class="ql-block">大理盐茶运输忙。</p><p class="ql-block">藏地通衢穿过此,</p><p class="ql-block">苍茫古镇马帮长。</p><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是清末民初是大理喜洲严家大马帮的行走之地,在严家发现个旧锡矿具有的外贸价值后,在运输茶叶的基础上,加大用马帮运输大锡出口的力度,赚取比茶叶更具价值的钱财。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沙溪古镇最早还是盐茶古道,大理多地盛产盐巴,汉代就设立盐司。但是,挡不住当地民族的众多夷帅、后世土司对采盐和运输的直接控制,所以,入藏通路就是商贾们运输云南盐巴和茶叶入藏获取利润,进入印度(身毒)的最大动力,这条古道至藏区与汉区结合部就是沙溪古镇驿站向西以上的“奔子栏”,川茶与滇茶的茶商们,都在此地交割完成交易。汉代起,魏晋南北朝期间爨氏统治期间,爨氏大姓因地制宜,异服通音与古彝人、昆明族、甚至劳浸糜莫通婚结盟,他们与吐蕃都是氐羌后裔,所以,自古就是联盟和兄弟。南中通往交趾(或者安南)的盐茶都是爨氏经营,其部曲负责武装护卫。</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龙柏》</p><p class="ql-block">矗立经年浸透芳,</p><p class="ql-block">新馨碧翠主荣昌。</p><p class="ql-block">清净寺庙观龙柏,</p><p class="ql-block">历尽艰辛更沧桑。</p><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寺登村中心的现存明代唯一的白族“阿吒力”佛寺——兴教寺内种植的龙柏。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被国家于2005年5月国务院第六批公布的国家级保护文物。这龙柏是建寺时种下的,至今已经有609年。</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重檐》</p><p class="ql-block">云峰汉式重檐彰,</p><p class="ql-block">寺庙生成碧瓦行。</p><p class="ql-block">顺水沿江来北地,</p><p class="ql-block">明清汇聚吉兴祥。</p><p class="ql-block"> 这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的兴教寺内的侧殿,采用汉代爨氏自中原带来的建筑式样——重檐结构。逐步取代氐羌民族的干栏式建筑,采用重檐结构结束古彝人、昆明祖下层关牲畜,的住宿习惯,一层成为明堂作为供奉祖先牌位和老人的居住地,二层为存储粮食和年青人的居所,建筑结构的中原农耕文化逐步与云南地方特色的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金鞭》</p><p class="ql-block">金鞭起舞荡飞翔,</p><p class="ql-block">寺庙通达变广场。</p><p class="ql-block">启动金枝涵玉叶,</p><p class="ql-block">传习大雅绽芬芳。</p><p class="ql-block"> 这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茶马古道上,由当地小学生在表演白族舞蹈“打金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当地传承人教授的白族舞蹈“打金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传承人,当地学校出面组织小学生们在古镇进行演出,让小学生从小就能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成为新一代的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照壁》</p><p class="ql-block">沙溪北岸玉津彰,</p><p class="ql-block">碧水清流土壁墙。</p><p class="ql-block">盖顶亭阁依据有,</p><p class="ql-block">天成锦绣唤龙翔。</p><p class="ql-block"> 这是沙溪古镇寺登街临近玉津桥的牌阁楼。这是明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是穿过古镇,继续往丽江雪山的下一个驿站“奔子栏”前进的起点。其建筑特点是:三叠水,一坡滴。也有称为三滴水,硬山滴。这是汉代建筑与当地天气吻合的建筑作品,也是明清时代查验茶引,盐标的关隘。</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勒石》</p><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育升华,</p><p class="ql-block">古朴浑成锦绣嘉。</p><p class="ql-block">铸造渊源茶马路,</p><p class="ql-block">勒石撰址走天涯。</p><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是目前滇西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较为功能完整的古驿站。为此,作为云南地方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在开发与保护中发展。</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共和国建国75周年,至此,我预计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是国庆七天大假期间,再次被祖国各地游客和我们喜爱出行的美友游历,祝各位节日快乐!云南各民族兄弟、姐妹欢迎您们!茶马古道将带动云茶消费,让品茶期间更深层次的了解云南民族史,了解中华古建筑的历史,增加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玉津》</p><p class="ql-block">清馨夏日玉津彰,</p><p class="ql-block">大理春融伟岸芳。</p><p class="ql-block">矗立经年茶马道,</p><p class="ql-block">横虹彩艳谱新章。</p><p class="ql-block"> 这是横亘在沙溪古镇新晶河上的玉津桥,是沙溪古镇 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通衢桥梁。在茶叶盛产的明清时期,运输茶叶往藏地的驮马,再次上路,必须通过玉津桥赴藏地。所以,这是茶马古道的历史通衢之路。这座桥原来是一座铁索桥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因战乱被撤销铁索,至民国十年建设本座单孔石桥起名玉津桥。</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民居》</p><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沐芬芳,</p><p class="ql-block">碧水清馨景色彰。</p><p class="ql-block">盛世迎来新建筑,</p><p class="ql-block">担山盖顶筑荣昌。</p><p class="ql-block"> 这是沙溪古镇东南面沿河的当代民居,用明代传入的硬山重檐结构,建筑的当代民居。这是云南省白族、彝族聚集居住之地。白族是最接近汉文化的民族,这是因为民族起源地从藏青古道的氐羌民族,从青藏高原上下来,先居住在邛州,今天四川省西北部的雅安,然后进一步进入四川东南部的僰州,今天的宜宾市。在此建立过僰国,被秦国灭国起后裔迁入洱海地区。发展到后来僰人演变成为白族,与古彝人有不解之缘是魏晋南北朝期间爨氏统治前的南中大姓,异服通音,与之联姻结盟的主要部落和民族。在明清时期汉族大量实施兵屯、商屯、民屯,建筑风格与迁居者汉地风格一致。自此,爨氏大姓自中原带来的硬山重檐结构,江浙徽派建筑风格建筑均进入南中之地,与云南民族风格建筑融合,沙溪古镇的建筑均有此风范。</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竹枝词•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起汉唐,</p><p class="ql-block">盐茶古道透春光。</p><p class="ql-block">沙溪建筑明清聚,</p><p class="ql-block">世界茶源属贵方。</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古镇寺登街区建筑群于2001年10月,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项目,2002年被列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又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建筑群内保留着从汉唐盐茶古道起至明清期间的驿站延续,是滇西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全面保存茶马古道上最完整的建筑群。所以,我多年对此关注,因为,这是云南贡茶历史所形成的茶马官道之一,南诏《德化碑》记载南诏与唐朝和吐蕃的前后关系决定贡茶的这段历史。同时,这是爨氏统治期间,云茶入藏畅通无阻,为中央统治向民族地区传递生活资料,因为藏族同胞视茶为生命。高原畜牧民族因为长期饮用肉食和青稞面发出的燥热,只有茶叶可以消食。</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史研究、爨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及传承人张百胜</p><p class="ql-block"> 岁次甲辰龙年癸酉月中秋丙申日于春城昆明</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张百胜,祖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张家码头。1954年出生于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外大耳胡同。昆明市委党校九二政管专业毕业、昆明市公安局副调研员,长期业余从事云南民族史研究、茶文化研究、茶马官道研究、陶瓷文化研究、当代《竹枝词》研究和爨文化研究。作品《宝塔诗.普洱茶》收入《云茶大典》,长诗《拓路者》收入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文集,获二等奖。作品《竹枝词.西山八景》由爨体书法创作者、云南紫陶大师李卫忠书写后参展于2019年昆明市文创博览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