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6日,一早赶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启国庆大假探亲旅游之旅。</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乘坐成都航空的国产ARJ21—700型支线飞机。飞机单通道一排五座,可容纳90座。行程中最高时速920公里,高度达到9000米,非常平稳,与乘坐空客、波音并无大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经过空中两个小时的飞行,中午十一点过,抵达安徽池州九华山机场。</p> <p class="ql-block"> 离开机场,穿过池州城区,来到市郊平天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池州游览,最美景点是一山一湖,山是佛教名山九华山,湖是湿地公园平天湖。几年前曾上过九华山,此次来到池州,抓紧时机来游览平天湖。</p> <p class="ql-block"> 平天湖畔半岛酒店</p> <p class="ql-block"> 湖畔岸柳,翠绿的树叶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如同长发般飘逸,将优雅的身姿定格在每一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 平天湖的韵味,不仅在湖中,也在湖畔的柳树之间。垂柳依依,轻拂水面,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湖畔长廊连接着绿意盎然的草坪和清澈的湖泊,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处休憩与欣赏美景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绿草如茵的湖堤</p> <p class="ql-block"> 湖畔拦路的狮头鹅</p> <p class="ql-block"> 湖畔别墅,推窗见景,是颐养身心的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 湖畔木亭,凭栏观景</p> <p class="ql-block"> 湖中画舫游,山巅望华楼</p> <p class="ql-block"> 湖中凌波栈道</p> <p class="ql-block"> 李白垂钓台</p> <p class="ql-block"> 平天湖天路。位于被誉为“中国马拉松最美水上赛道”--平天湖风景道上,全长1公里。平天湖天路生态景观优美,两侧湖面如镜,从高处俯瞰,似漂浮云端之上,令人震撼。每年冬季伊始,小天鹅、雁鸭类等成千上万只候鸟聚集于天路湖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p> <p class="ql-block"> 湖畔“一练堤”。李白有诗曰“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也是平天湖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一练堤圈住了一汪湖水</p> <p class="ql-block"> 沿着湖畔小路向山上攀登,前往湖畔最高点上的望华楼。</p> <p class="ql-block"> 望华楼原名九峰楼,又名九华楼,始建于唐。唐会昌年间,时任池州刺史杜牧赋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另有《登九峰楼》诗云:“牛浦渔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p> <p class="ql-block"> 九华楼原址位于池州城东南九华门上,今不存。2012年,池州市政府于平天湖畔碧山之巅新建,因登楼可遥望九华山,故更名“望华楼”。望华楼占地面积2千余平方米,主楼高37米,唐代建筑风格,是池州城外登高览胜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 “鹭渚鹙梁”匾额</p> <p class="ql-block"> 望华楼一楼大殿</p> <p class="ql-block"> 安庆太湖人氏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望华楼”匾额。</p> <p class="ql-block"> 登楼眺望整个天平湖</p> <p class="ql-block"> 山色苍翠,湖光粼粼,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烟波浩渺,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 连片藕塘</p> <p class="ql-block"> 湖畔金地藏寺。金地藏寺的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朝,复建于明清时期,近期修建如新。寺庙的占地广阔,布局严谨而宏伟,共有包括山门殿、天王殿、毗卢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藏经楼等在内的七进大殿。第一进山门殿上悬“金地藏寺”金字匾额。</p> <p class="ql-block"> 金地藏寺山门殿里供奉着很少见的三眼灵官。</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9日,在安庆探亲旅游之际,抽空乘车沿着沪渝高速前往宣城市敬亭山一游。</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小时的行驶,十点半在宣城北下高速,来到敬亭山景区的东门。敬亭山前山是连续两座石牌坊。这两道石牌坊是安徽省两道最大的石牌坊,它缩写了整个敬亭山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前山门坊建于1987年3月,人造石材质,3门4柱,高9.8米,宽10.8米。石牌坊上两个匾额,一个写着“敬亭山”,一个写着“相看不厌”。</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后山门坊建于2004年,青石材质,6柱5门,高11.5米,宽36.94米。石牌坊上两个匾额,一个写着“敬亭山”,一个写着“江城如画”。</p> <p class="ql-block"> 宋代广教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 广教寺双塔是一对比肩并立的姊妹塔。建于北宋绍圣年间,为仿唐风格的四方形楼阁式七级砖塔,两塔相距26.9米,东塔高17.86米,西塔高17.87米。</p> <p class="ql-block"> 北宋双塔非常精致,塔外四角四面,每一面都用圆柱砖条划分三间,中为圆拱门,有阑额、角柱,檐有华拱出挑,墙面嵌宝相花座佛像砖雕。</p> <p class="ql-block"> 宋代古寺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新修建的广教寺。大理石柱础,花岗岩石柱,木质横梁与挑檐。</p> <p class="ql-block"> 第一进建筑山门殿内的三眼灵官</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左右两侧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建筑是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的大肚子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左右两侧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广教寺第三进建筑是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两侧对称坐落的是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 广教寺第四进建筑是地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与十殿阎罗。</p> <p class="ql-block"> 广教寺最后一进建筑是三层的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下太白湖</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景区入口。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北,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景区总面积为47.46平方公里,现为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4A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景区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拥有绵延的山峦,潋滟的水光、烂漫的山花和悠闲的白云。南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赞美:“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李白一生七次飘然敬亭山,更是发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遂因谢朓、李白的诗名成为吟无虚日、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p> <p class="ql-block"> 登高赋诗雕塑。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受其从弟宣城长史李昭函请,李白应邀来到宅居敬亭山下。与族叔李云、从弟李昭登名胜,看花饮美酒听乌临晴山,相见兴奋之李白感激咏诗《赠从弟宣城长史昭》,借以表达向往宣城之情兼写手足之情。</p> <p class="ql-block"> 茶山风景。当地盛产的“敬亭绿雪”名茶初创于明代,盛于清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享誉东南。郭</span>沫若先生曾挥毫题名。</p> <p class="ql-block"> 思贤亭</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诗碑</p> <p class="ql-block"> 登山小路</p> <p class="ql-block"> 李白结庐敬亭山,结识宣州灵源寺蜀僧睿,听蜀僧弹琴,赋诗一首:“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似流水,余响入霜钟”。</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麓皓月池</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诗名远播,人杰地灵,白居易、杜牧,欧阳修、黄庭坚、苏轼、文天祥、汤显祖、赵朴初等300多名历代文人雅士追寻谢、李的足迹, 纷至沓来,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寄情山景,抒发胸怀,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动人篇章。</p> <p class="ql-block"> 昭亭</p> <p class="ql-block"> 古昭亭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彼岸花。另有一个浪漫的名称:曼珠沙华。据说这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彼岸花开开彼岸 ”,这里的彼岸就是生的彼岸。彼岸花花语是“悲伤的回忆”,传说此花是接引之花,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山间茶园</p> <p class="ql-block"> 漫山竹林</p> <p class="ql-block"> 玉真公主塑像。此地被称为皇姑坟,传闻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葬于此处。</p> <p class="ql-block"> 相思泉畔,李白醉酒。</p> <p class="ql-block"> 登山石阶</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自唐代以来,登临日隆,历代修建的楼台享阁、寺庙宫观、摩崖石刻等风景名胜多达50余处。其中黄山画派的扛鼎人物石涛和尚曾在山下广教寺十多年,禅定修行,苦作诗画。敬亭山景区内专门建有石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300年前,一代中国画宗师,扬州画派创始人,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和尚驻锡敬亭山广教寺,15年间,与宣城画派的梅清、吴肃公等谈诗论画、切磋技艺,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画坛。</p> <p class="ql-block"> 石涛纪念馆是典型的白墙青瓦马头墙式样的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画僧石涛,系明朝皇帝朱元璋后人,因父亲在南明时期不受诏且自称“监国”,全家被抄斩,唯余他一人被宫人冒死带出而逃出生天。由于童年遭变,他一生颠沛流离,直至清康熙六年(1667年),驻锡宣城敬亭山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近20年。</p> <p class="ql-block"> 从此,石涛由一个孤儿,变成立身涉世、顺逆悲欢的僧人。由于冥冥中的缘分,他来到了敬亭山广教寺,在青灯古佛之下,安顿身心,静心作画。把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都交付给了宣城。作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石涛绘画的瑰奇多变、意态纵横、不囿古法是中国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在广教寺,石涛创作出一生的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开罗汉册页》,</span>据藏家崔如琢考证,《百开罗汉册页》是石涛青年时期的工笔人物画精品,共绘制罗汉310位,配以龙、虎、鹿、狮等神兽形象。从他的画中自题,可以看出整套册页分别作于1667年、1669年、1670年、1672年,即从26岁至31岁,历时6年而成。</p> <p class="ql-block"> 《石涛百开罗汉册页》中的精美图画</p> <p class="ql-block"> 《石涛百开罗汉册页》中那些罗汉图的精湛铁线描,那古淡空灵的笔墨,令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南齐诗人谢眺和盛唐诗人李白是敬亭山的诗魂,那么僧人石涛,则无疑是敬亭山不二的画魂。</p> <p class="ql-block"> 山中古寺,青瓦黄墙</p> <p class="ql-block"> 重阳亭</p> <p class="ql-block"> 陡峭的登山步道,移步换景,尽览群山秀色。</p> <p class="ql-block"> 茂密树林之中四角飞檐的太白独坐楼建筑,位于宣州敬亭山半山腰。楼旁山崖边的如椽巨笔“江南诗山”。</p> <p class="ql-block"> 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他逗留了两年。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诗人心里极为矛盾,一方面仍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欲上青山揽明月”;另一方面,由于“人生在世不称意”而产生出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念头。《独坐敬亭山》正是后一种心情的写照。诗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因一首诗,而且是一首短短二十字的诗,建一座楼,且“人往千秋”不绝,这非有永恒魅力莫至。</p> <p class="ql-block"> 太白独坐楼,始建于清末,原为二层草楼,毁于日军战火。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此楼,楼高33米,为四层木建筑,因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更名为“太白独坐楼”。</p> <p class="ql-block"> “太白独坐”木雕</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太白独坐楼,尽览远处宣城市区。宣城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乡。</p> <p class="ql-block"> 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山水,拥落身前。</p> <p class="ql-block"> 把酒凭栏,江城在目,尽览宣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 太白独坐楼内的李白画像</p> <p class="ql-block"> 通往景区最高点天际阁的登山小路</p> <p class="ql-block"> 山巅之上的宣城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 远眺宣城城北的工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 山下高铁与高速路见证着城市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天际阁。位于敬亭山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顶,海拔324米,楼名取自南齐诗人谢眺“天际识归舟” 诗句。</p><p class="ql-block"> 游人攀此楼,登高远跳,可以尽情领略谢眺笔下“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的绝美诗境。</p> <p class="ql-block"> 天际阁一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 南齐著名诗人谢眺曾于建武二年(495) 任宣城郡太守,任职期间游遍宣城佳山秀水,多次登临敬亭山。谢眺在宣城写下47首山水诗,其中《游敬亭山》让敬亭山名闻天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赋诗日“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p> <p class="ql-block"> 谢朓在诗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代宣城人的尊崇。宣城与谢朓有关的遗迹或纪念地甚多,建有谢朓楼、谢公亭、绮霞阁、列岫亭、澄江亭、云齐阁、怀谢亭等,堪称华夏之首。乃至于一座城市与一位诗人融合在一起,宣城几乎成了谢朓的名号,他的别称“谢宣城”,他的诗集被命名为《谢宣城集》,宣城也因此享有雅致的别称“小谢城”“谢公城”和“谢朓城”。</p> <p class="ql-block"> 游客登上天际阁,登高远眺,可以尽情领略谢眺笔下“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的绝美诗境。</p> <p class="ql-block">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p><p class="ql-block"> 唐. 李白</p><p class="ql-block">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p><p class="ql-block">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p><p class="ql-block">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p><p class="ql-block">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p> <p class="ql-block"> 敬亭山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脉,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凭高俯瞰;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p> <p class="ql-block"> 怀英亭</p> <p class="ql-block"> 山道旁水杉林。水杉系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子遗树种,有植物界“活化石”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漫步登山,吟诗怀古,游览了四个多小时。下得山来,驱车离开景区。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再次回望敬亭山的主峰与天际阁。</p> <p class="ql-block"> 傍晚沿着沿江高速跨过安庆长江大桥,返回安庆市中心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夕阳映照下的安庆龙山路交通银行大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