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蟹

深海

文章作者:吴兴华(深海) <b>青蟹,顾名思义,是因为它的外壳是青色的原故。我的家乡海汊纵横交错,过去鱼虾蟹螺很多,各种螃蟹多到泛滥成灾。尤其是青蟹,海边滩涂满密密麻麻的蟹窝,大的,小的一个挨着一个,每个蟹窝里都有一只青蟹,有的甚至藏着两只。只要你喜欢抓蟹,常到海边走走总能抓到三五斤青蟹。</b> <b>青蟹是穴居性水生甲壳动物,喜欢栖息于潮间带的泥沙海滩、红树林或沼泽地。它的感觉器官十分灵敏,两只眼睛跟绿豆的大小差不多,在遇到障碍物或危险的时候,它那双眼睛就会自动地缩回去。一伸一缩的,仿佛在默默观察着陌生的世界。夏天喜欢在高潮带用步足支起身体,低温时则潜伏在泥沙中,仅露出双眼。两只坚硬的螯好像两把锋利的大剪刀,见到人会举起螯乱挥乱舞,很吓人。它的腿分成三节,又细又长,末端是尖的。青蟹主要吃小鱼小虾,也把螺蛳类作为食物,还喜欢吃榄子(红树林的果子)。它爬行是横着移动的,非常有趣,看似很笨拙,但逃跑时八条腿配合得天衣无缝,溜得特别快。当青蟹感受到有动物逼近或受到威胁时,它首先会面朝对方摆出防御姿势以示威胁,并同时张开螯足,展现出恐吓姿态。</b> <b>由于青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性腺发育成熟的雌蟹(俗称膏蟹),煮熟后,蟹膏甘腴,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中秋节前后,是青蟹一年当中最肥美的季节,新鲜美味的青蟹,仿佛将海洋的精髓都浓缩在了它的身上,那细腻的蟹黄,那鲜嫩的蟹肉,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美味。吃上一口,鲜美的肉汁在嘴里慢慢化开,香味四溢,让人进入一个纯粹的海洋世界。那满口的蟹香,让人沉醉其中。而那淡淡的甜味,更是让人回味无穷。</b> <b>小时候我很喜欢捉青蟹,一是好玩,二是能吃到美味的蟹肉。不过我不像其他小伙伴们那样肆无忌惮,整天跑去海边捉蟹,而是待哥哥有空时才和他一起去,因为我有点怕被蟹螯夹住后没人帮解困。捉青蟹不像在河里捉大闸蟹那么简单,它比大闸蟹个头大好几倍,浑身“钢盔铁甲”,特别是那对板斧般的大螯与我小时候的手差不多粗,那张牙舞爪的样子,一般人见到都害怕,要是不小心被它那两只锋利的螯夹住了,真是痛得要命,严重的手指会被钳变形或断掉!我们村里的小伙伴没有几个人的手指不被蟹钳变形的,我的右手指至今还留下被大青蟹钳的疤痕。哥哥捉蟹经验丰富,和他一起去不仅安全,且能捉到很多青蟹,拿回家里足够能让一家人吃上一大餐。</b> <b> 潮水退后,躲在石洞里的蟹会出来活动或找食。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哥哥去捉蟹,我们拿上鱼篓直奔海边。到了目的地分头找蟹,我发现石缝边有一只青蟹,它已经无处可逃,在那里张牙舞爪,不停地吐泡泡。我小心翼翼走过去,伸手用力摁住蟹的背部,再用两个手指夹住蟹的两侧提了起来。蟹的挣扎力很强,结果手一滑,被它的另一只钳子夹住了我的手指,痛得我哇哇大叫。哥哥听到喊声,赶紧跑了过来,告诉我先把蟹放到地上,蟹接触地后,看到了石缝,便松劲开钳子不顾一切地逃跑,正想找洞口时,被哥哥手疾眼快抓住放进了鱼篓里。</b> <b>走着走着,在几块大石头边,我看见一只浑身沾满泥的大青蟹在爬来爬去,它见到人后,抬起两只大钳,一幌一幌的,嘴里还不停地吐着泡泡,一副防备我们进攻它的架势。有了刚才被夹手的教训,我小心翼翼地等待时机,在我弯腰准备抓它时,蟹快速躲进后面的石洞里。我正要伸手进洞抓它,被哥哥制止了。他叫我不能随便伸手进洞捉蟹,在洞里人看不见蟹,当你碰到它时,随时会有被蟹夹住的危险。那两斤重的大青蟹,夹到人受指可不是闹着玩的,严重的手指都会被夹断!哥哥抓蟹很有经验,他找来一根木棍,将有叉的一端伸进洞里,轻轻转动一下,那只大青蟹两只大钳紧紧的夹往木棍,被哥哥一拉就出来,哥哥麻利地用另一手按住蟹背,把它抓住了。<br> 两个多小时的功夫,鱼篓里的蟹已经装得满满的了,我把鱼篓背在肩上,迎着火红的晚霞,满载而归。</b> <b>当年蟹不值钱,青蟹2角钱一斤,花蟹(梭子蟹)只能卖到3分钱一斤,村民们捉到蟹多吃不完时,都是作肥料。那时候日子穷,粮食短缺,常常挨饿肚子,但海鲜是天天有吃的。青蟹蛋白质高,吃了能很好补充能量,在困难时期,养育着父老乡亲。还因为它不需要油盐,也不需要怎么加工,放到锅里一煮熟就吃,是非常好的食物。只有过年过节时,村民们才会把青蟹用来清蒸或红烧美食一顿。</b> <b>捉青蟹给我的童年带来无比乐趣与激情。那些虽然遥远,却依旧熟悉的捉蟹往事,在我心中留下了那难以忘却的记忆和那无法割舍的情怀。小时候有捉不完的蟹,有时家里有亲戚来访,没有好菜招待,只要到海边走一走,一个小时的功夫,就会捉到几斤青蟹回来。青蟹是大自然给家乡人的恩赐。后来由于人为因素,电鱼电蟹的出现,滥捕滥杀,生态渐渐恶化,青蟹减少了很多。进入2000年后,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生态得到了恢复,青蟹又多了起来。</b> <b>家在海边,耕地稀缺,但海产资源丰富。这,造就了家乡先民历来就有的耕海牧渔传统。贝丘湾遗址考古发现,几千年前家乡先民就会采集食用青蟹和贝类。在历史的长河中,“种田赶海”成了家乡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模式。除了种田,人们在浅海滩涂上捕捉鱼虾蟹螺等海产品,这样的活动承袭了数千年。直到今天,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镇”的家乡,没有靠发展工业致富,而是靠海吃海。延续了几千年大自然的馈赠,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科学保护了海上那片红树林,使海洋生态呈多样化发展,各种鱼虾蟹螺比过去多了起来。现在村民每天退潮后拿上鱼篓到浅海涂滩或红树林中,两三小时就能捉上五、六斤野生青蟹,一个月下来几千块钱收入与在工厂上班相差无己,而且很自由,这是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美好与温馨。海洋孕育生命,蕴藏无尽宝藏。保护生态环境已深入人心,他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着这片海。在与这片蔚蓝相拥的同时,也在拥抱未来。<br> 秋风起,青蟹肥,站在海边,望着这片红树林,我不禁感慨万千。我仿佛能感受到蟹肉那丝丝缕缕的鲜香,在舌尖上跳跃,在心间荡漾。</b> <h5>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