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的春天/贾平凹

文林

<p class="ql-block">陕西南部的春天(代序)</p><p class="ql-block"> 贾平凹</p><p class="ql-block"> 《绿野之城》是王晓云各种中短篇小说和剧作的合集。这合集的名字 起得有趣,就好像她的家乡小城陕南安康,一年四季可说是绿草葳蕤、 光华遍野,小城吉祥。</p><p class="ql-block"> 这位出身于陕南的女作家在陕西的作家群里属于具有特异性的一位, 陕西的作家以写乡土题材为主,而王晓云的作品其中却很少有乡土题材。 这位出生于小城的女作家成年后曾去上海待了一段时间,这使她的作品 总在清雅的小城和国际大都市的时尚里反复跌宕。艺术属于有灵性的人,她对自己的家乡﹣﹣陕西汉江边的小城充满 爱意,更对曾经容身的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充满憧憬。这些,也反 映在她的作品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该图片是2018年1月6日,窗外雪花飘飞,屋内书香弥漫。在安康市图书馆二楼会议室,36位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书友与作家王晓云一道,共读《绿野之城》分享读书体会和感受留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期,她在上海的《小说界》《上海小说》和南京 《钟山》等处的杂志发表作品,剧中的主人公既有来自小城的女大学生、 打工族,也有上海的各种名流、社会名媛,还有孩提时离开上海重新返 回以及出国深造的各种人群等等,这些题材的作品见她早期中短篇小说 《别人住过的房子》《城市表情》《海》《画家村的追踪》,长篇小说 《梅兰梅兰》等等。</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上海时代深处长达七年之久,这位陕西女作 家,用自己的笔,画下了张爱玲生活过的精致城市的一些侧面。后来一些年,王晓云作为人才引进,回流回陕西安康,这位受到海 派小说启蒙的陕西女子重新"扑"进了陕西文学。三秦大地,有陕北的 粗犷开阔,有关中的厚重大气,亦有陕南的山川秀丽。</p> <p class="ql-block">  王晓云拿起笔站在现代语境下开始写作她熟悉又陌生的陕南,以《秦岭碧玉》《汉水 渡》《绿野之城》《小城安康》等等为代表,这块土地被她描摹得活色 生香,扑散着融融的水汽和暖意。 </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还真不少,除了小说、散文、剧作外,她还出版了多本长 篇纪实。陕西女子写出了《读懂浦东》《重庆人在上海》《河流与山的 秘密》等等大纪实作品,对于国家改革开放前沿的变化也有着生动准确 地描写。汉调二黄新编大戏《汉剧长生》将古典和现代结合起来,既感 受到优美古老的丝竹弦管之音,又历经了时空转化的细节描摹。戏剧很 难写,唱词要求高,能够突破题材,实行多领域写作的体裁转换,也是 考量一个作家写作维度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写作还很漫长,作家还年轻,希望她铆足劲,一门心思把作品写好。 写作需要心怀远大,更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写,这是一个苦差事。好在 王晓云已有了很好的基础,文字把握的轻灵持重,生活经历的丰富变化, 为她铸造了很好的文学潜力!我期望陕西的青年作家都显山露水,陕西文坛的新力量,蕴藏在这 些具有写作实力而又心怀远大的青年作家中。</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于西安秋涛阁</p> <p class="ql-block">王晓云长篇小说《魔芋姐姐》</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在大都市生活,还是"逃离北上广",这是一个热点话题。</p><p class="ql-block"> 毕业于上海某大学的一冰和毕业于西北某大学的山南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冰留在上海做了高级白领,而学习农林科技专业的山南,却坚持回到了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岚河边的小城,有着碧绿岚河水,俊秀大巴山,生长着动人的植物"魔芋"。这里是世界上适宜种植魔芋的区域之一,被誉为"中国魔芋之乡"。山南了解到一些种植魔芋的技术,他立志把岚皋魔芋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一冰因为工作思路的不同,回到小城探亲。她想调整心情,也想检验自己的能力,报名参加"汉水丽人"旅游形象大使才艺大赛……如慕如怨的岚河水,姣好茁壮的青年,青春热情让一冰渐渐加入山南的团队。他们行进在青山绿水,立志把岚皋发的林下魔芋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成为小城独特的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冰与山南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将于下下周,即10月12日组织《魔芋姐姐》的阅读分享例会,让我们静心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〇欣赏创作谈</span></p><p class="ql-block">从离乡到回乡(代后记)/王晓云</p><p class="ql-block"> 几乎是第一次,为我的家乡岚皋县写一篇较长的 文艺作品,一部长篇小说(以前写的多数是散文), 表现我们家乡的一种产业,那些难忘的许多人奋斗的 经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岚皋县佐龙镇,那个小镇有着特殊的风 貌。我个人认为,有点像沈从文《边城》描述的情 况:几省交界,民风淳朴,也有一些渡船。由于年代 的差距,甚至还变得更加现代。由于是从安康地区到 岚皋县的几乎必经的轮渡码头,这里有一条较大的 "灯船",其上可以并排放三辆车,满载着货物的卡车 或者满载着行人的客车陈列在当时我们看来非常"硕 大"的甲板上,带来不一样的新鲜和好奇。童年,那 里是我们的乐园,小伙伴们经常呼啸地奔过沙滩,跑 到甲板上,甚至去二楼的指挥室,看到驾驶船舶的 "大副"戴着宽檐的"警帽",显得那么帅气和庄重。</p> <p class="ql-block">与之对应的还有一条小船,可以用一叶扁舟来形容, 大概能坐十人,用竹编的拉环轻轻拉过去,就能慢慢 到达河对岸的地方。冬天,一些人在渡船下游的水浅 处搭上浮桥,松柏枝还散发着幽香,车辆已经从其上 络绎不绝地开过去。</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场景属于那时候在这里长大的一些孩子独 特的回忆,时光过去,它再也不会回来,只能通过我 们的文字来描述了。</p><p class="ql-block"> 在更远的时候,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艄公,他从 "岚河口"只身驾船,来到当时的佐龙镇(那时候还 叫区)。这个帅气的小伙,在地邂逅了一位袁姓女 子,便落地为安,在这里驻扎下来。后来,他把自己 的小侄女介绍给一个本地的后生成婚,那个在"岚河 口"小河街点心铺长大的女孩子,就成了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家族又是另外一部历史,我的奶奶相当传 奇,我曾用小说《第三次离开》来反映她的故事。近 年的某个黄昏,有一位当地的伯伯来参加父亲80岁的 寿宴,他对我们说:我总不能忘记你奶奶年轻时候的 模样,她那时候留着飞机头,那人才真是排场得很, 她从大街上走过,回头的人都一大片,说句你们不多 心的话,你们这后辈的人才,长过她的还没有……奶 奶年轻时是什么样的容貌?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早已不在人世,可她年轻时候如花似玉的容颜就是这样存在于一个男子的心中,是真实的还是虚幻?</p> <p class="ql-block">  岁月带走一切,逝者如斯夫。</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后,我有次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做 个采访,一位留美归国博士打断我正在问着的科技问 题,突然问我:你说小时候在河边长大,你们那条河 有多大?有多大呢?我一时语塞,我好像真的很难就 自己孩提时回忆的一个物象给出一些准确的数据。我 疑惑地说:也许,就是像眼前这一片"诺贝尔湖"的 对角线那么宽……那天回去之后,我采访的什么,我 几乎忘记了,却不断地来验证存在于我记忆中的那条 河,我觉得我把它说得过于宽了还是过于窄。而接后 一段时间,我的眼前总是闪现出那条波光粼粼的河 流,回忆少小时候,每天早上起来洗脸的时候,都不 自觉地唱着歌,推窗探望,但见一轮红日从一个小山 巅缓缓升起,流动的河水仿佛碎金一样,反光照亮了 我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属于这样的回忆,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岚皋的魔芋产业,发展已经几十年了,它是几代 人付出的无数努力,我相信在他们的记忆中,一定有 那么多难忘的回忆。从种植的农户,到加工的工人、农 林技术员、县里的决策者,再到</p> <p class="ql-block">企业的领导丶员工等,每一位参与者皆是如此吧。那些细致的过程仿佛风吹 动每一颗草籽,草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这种悸动,然 而,风吹过去了,那种描述只能变成回忆,就像我们 人类的历史一样。</p><p class="ql-block">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初照人,每一个人的 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然而,风带走了回忆,一切 又宛若新生。</p><p class="ql-block"> 也许,文艺的力量就是如此,它并不完美,它只 是许多许多的局部。在那些局部中,你或许能够见证 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历史,描摹总是有力量的。特别是 对魔芋这样一个相对狭窄的产业来说,它耗尽了许多 人的一生,它融汇了许多人的努力和盼望。</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各种隐私与时 间空间节点的差异,小说人物大部分是虚构的,有一 些事件和人物有写实。在虚构的人物身上,我们仍能 感受到他们的美好、奋斗、困惑与坚持。当然,我们 宣传的地理坐标是相对固定的,可能正是可爱的岚皋 县魔芋产业发展的一些描述。和时间的千变万化相 比,也许我们的空间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恒定,而这些 不变的地域情怀,养育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灵。</p><p class="ql-block"> 少小时离乡,因为对外界的渴望;成熟时回乡, 因为体会到有限度的美与调适,感受那些我所能感知的人们丰富的物语,那正是我所喜爱的。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作为回报家乡的一小次尝试。</p><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的宽容与关照。也感谢那些促进小说诞 生的所有组织者和可敬的原型人物。你们,是这片土 地的建设者和拥有者,时光流逝了,但许多人的青春 留下了印迹。</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12日于岚河岸边</p> <p class="ql-block">〇天才式的作家给予人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在以往的天才定义中,大约有四种不同意见。</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是强调天才是上帝派来的,自天而降的,即强调天才的先验性、先天性与神秘性,也可以说是强调天才的神性与魔性及不可知性。</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意思,强调天才是父母给的,即强调天才的遗传性、生理性。</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意见,是强调天才乃是自己争来的即强调天才的自创性,也就是后天现象。持守这一意见的人,几乎不承认天才的存在。</p><p class="ql-block">第四种意见是强调天才是老师给的即教育传授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这里认为:</p><p class="ql-block">天——就是天赋。</p><p class="ql-block">才——就是才华、成就。</p><p class="ql-block">天才——就是天赋、才华、成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晓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 委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百优作家,陕西省青 年文学协会副主席,供职于陕西省安康市群众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陕西日报》《散文选 刊》《作品与争鸣》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在《人民文 学》《中国作家》《钟山》《小说界》《清明》《北京文 学》《延河》《安徽文学》《长江文艺》等刊发表中短篇 小说、纪实多部。出版长篇小说《梅兰梅兰》、长篇报告 文学《读懂浦东》《重庆人在上海》《河流与山的秘 密》、小说剧作集《绿野之城》等8部著作。曾有小说被 翻译为英文合集出版。</p><p class="ql-block"> 曾获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上海市文联《上海采 风》杂志新都市小说奖,安康市文艺精品政府奖等奖项。 电影剧本《小城安康》、戏剧剧本《汉剧长生》、长篇小 说《魔芋姐姐》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 项目。 </p><p class="ql-block"> 曾参加第6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澳大利亚中国研 究会会议,天津滨海新区国际作家写作营。曾就读于北京 鲁迅文学院第17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24届报告文学 作家专题研讨班。</p> <p class="ql-block">王晓云已出版的书一览</p> <p class="ql-block">《蘑芋姐姐》的几个看点/李永创</p><p class="ql-block">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于我又一次通过老会长王文林借到了美女作家王晓云的又一力作《蘑芋姐姐》。拿到书之初,我看到了书皮封面中一幅画:绿色的山野间生长着一地的蘑芋。我还以为此书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罢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我把此书反复读了三四遍之后,我才知道了,此书越读越有味道。不过不是岚皋小炒的那种酸辣蘑芋味。这味道,鲜香,甜糯,绵长,有时候象一道自来春天田野里的一道菜,有时候象秋季农家自酿的一碗酒,有时候是一股来自山岗的山风,有时候如山涧流出的甘甜泉水,让人品尝完后,只觉得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其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巧妙的构思,为我们讲述了集才能与美貌于一身的陕南女子一冰追求美好爱情和事业发展的故事。在阅读故事里,我感觉有以下这些看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发展蘑芋产业是岚皋县域经济的地理标志。文章用大量的文字,讲述了岚皋县,蘑芋产业的产生,发展,壮大,成名过程。我读完些书后,就十分感叹,一个处于大巴山深处的山区小县,能够上下一心,用几十年时间,仅凭小小蘑芋在世界大市场上打得了一片天下。作者用很大篇幅,写蘑芋的生长特点,蘑芋种植的组织生产,蘑芋产品的推广,蘑芋的经济效益。使我懂得了,岚皋这个地方,是一个十分适合磨芋这种经济作物生长的地方。是一种植物对土壤,温度,湿度,选择的天堂。我对岚皋的了解并不多,可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中,我可以想象到走到岚皋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一片片绿叶覆盖的磨芋地。随处可见的磨芋加工厂。和人们脸上因蘑芋致富而露出的灿烂笑容。无论今后走到哪里,谈到磨芋,我一定会说:“我们安康,岚皋的磨芋最好!”</p><p class="ql-block"> 二,磨芋产业的发展,是一部岚皋的发展史。自改革起,作为山区小县城,在各级领导的不断探索下,岚皋县的经济发展,蘑芋产业,从山区野蘑芋开始,一步一步走向农民家庭,走向村组,走向区镇,磨芋产品走出乡镇,走向大城市,走出中国。记下来,就是一部生产史。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如何去一步一步实现,这步书中已给出了答案。就是选准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把它的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产生强有力的经济效益,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以郝一冰的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县级干部,以山南为代表的年轻干部,以山南的父亲为代表的村干部,几级干部聚精会神,几十年如一日紧抓磨芋生产领导不放松。以广大的农民,天南海北的客商为具体的蘑芋生产,不放松。寒来暑往,经年累月,终于走出了一条光明天道。历史需要科学的领导,历史更需要人民不断的创造!</p><p class="ql-block"> 三,岚皋的旅游业正在随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兴起。岚宫山的道教文化,岚宫山的自然风景,给岚皋风景既增添了神迷色彩,又增加了靓丽的美感。巴人部落,巴山草原,千层河等一系列南国风光,比比皆是。特别是作者对岚皋自然风景的描写,让人读后,耳目一新,心猿意马,顿有非得前往一观,细观山水的慢妙,感叹大自然神造的冲动。真想有一日,手握书卷,按图索骥,一个接一个的游玩在岚皋的山山水水之间。</p><p class="ql-block"> 四,岚皋乡村发展是年轻人,铸梦的摇篮。山区人是不非得要去大城市发展,才能找到出路?显然不是。从作者对郝一冰对事业的选择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只要有好的项目,农村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实质上随着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长足发展,大城市与农村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物流业的壮大,能在几天之内便将远在天边,变成近在眼前。所以乡村振兴,盼望南雁归来,已成现实。 </p><p class="ql-block">一李永创 汉滨区坝河九年制学校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