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季春到仲秋(副本)

润无声

<p class="ql-block">回首季春到仲秋(行走篇)</p><p class="ql-block"> 一一我和老战友孙永凯在疫情防控的庚子年坚持到北陵公园锻炼拍照散记</p><p class="ql-block"> 张春雨</p><p class="ql-block"> 2020年,极不寻常。 </p><p class="ql-block"> 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加速了世界格局的裂变与重组。我们国家立足新的历史起点,迎对新的挑战,开创崭新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突如其来,横行天下,历史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泱及全球。疫情漫延之快,传染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死亡人数之众,前所未闻。</p><p class="ql-block"> 世界经济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倒闭企业如云,失业人数巨大,文化旅游业受到历史性的重创。</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心理缺少安全感,生活缺少充实感,出行缺少踏实感。既不能跨境旅游,也不便出省行走,无奈的在家门口转悠。</p><p class="ql-block"> 我们国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在党中央坚强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历时半年多时间,采取超常举措,整合全国和全军医务人员,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打赢了这场防止疫情的人民战争,使防控疫情由非常时期转入平常状态。</p><p class="ql-block"> 这个特别的年份,特有的岁月,特殊的情况,成全了我和老战友孙永凯,我们由宅在家里转入守在家门口,利用住宅区与北陵比邻的便利条件,从4月17日开始,一直到10月27日,除特殊情况外,每天都坚持去北陵公园散步。这不仅仅淡化了疫情的消极影响,抑制了惰性,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延伸了友情,增添了难得的生活乐趣,留存了难忘的愉悦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是迄今为止,我经受次数最多的一个公园;连续叠加,感受快乐最多的一百八十天;退休之后,享受生活,最精彩,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我们行走了北陵公园的南北西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市区北部,故得此名。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应该说,我对北陵并不陌生。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和永凯结伴而行,从季春到仲秋,坚持半年多时间到北陵公园边散步,边拍照,边聊天,每天开心快乐两小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细心观赏过一天又一天的落日余晖,留心观望过一片又一片的花草树木,精心品味过一次又一次的聊天收获。用脚步丈量了北陵的南北西东,用相机记录了我们的生活记忆,用心田体验了根植的战友深情。&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起我第一次走进北陵公园,时间要追溯到52年前。那是1968年3月,我当年所在的部队是辽宁独立二师五团一营二连。我们新兵连集中训练结束后,全排同志在北陵公园的牌楼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年月,我对北陵公园只有概念化的认识,缺少具体细微的印象,更没有深入了解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渊源。这以后,虽然也去过北陵公园多次,有时轻松快乐散步,有时陪同客人观光,有时摄影拍照留念……总之,接触的是自然,看到的是外观,了解的是表面,仅仅知道沈阳最大的公园是北陵,园区里面有古代建筑,石刻雕像,苍松翠柏,小桥流水,鸟雨花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真正认识北陵公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2004年第28次世界遗产大会之前。这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主办国,会议在苏州召开。我们国家准备以北京故宫拓展项目的形式,申报辽宁省的“一宫三陵“(沈阳故宫,座落在沈阳的昭陵和福陵,座落在抚顺的永陵)和吉林省集安县,辽宁省桓仁县联合申报的“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时任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因为工作关系,遗产大会前,我带文物局有关人员多次到北陵公园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协调相关事宜。这期间,听取文物专家讲北陵,翻阅有关资料看北陵,切身实地考察访北陵。这是我真正意义上认识北陵,不仅走进园区,而是近距离了解北陵的前世今生。这个时间结点,与第一次走进北陵公园,间隔了36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正式把我们国家申报的以上项目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立足世界文化遗产角度看待北陵公园,与作为一个普通参观者的视角,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悟。有幸的是,我作为辽宁省参加这次文化遗产大会的代表,在大会现场见证了上述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全过程。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这是文化遗产等级的跨越,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越,文化自信程度的超越。</p> <p class="ql-block">  &nbsp;2020年4月12日,我从北京回到沈阳。14日到16日傍晚,都去北陵公园散步,并拍照了几组“北陵公园掠影"照片,发在朋友圈。老战友永凯发现后,从17日开始邀请我一起去北陵散步,交谈,拍照。有了这一次,一发而不可收。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生活状态,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当要到散步的时间,我就怀着期待的心情,静静地等候永凯的电话。春天和夏天,我们选择在傍晚,一般从17时走到19时左右。到了秋天,我们从下午15时走到17时左右。我们从季春的柳枝嫩绿走到满园春色,由繁花似锦的盛夏走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时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永凯是我近半个世纪的良师益友,我们是同乡一一吉林省长岭县人,1968年同年入伍。我们是多年的好邻居,他和夫人张月华常常把蒸的第一笼包子,煮的第一锅饺子,烙的第一批韮菜盒子,热气腾腾送给我们吃。他和月华包的粽子,积的酸菜,也特别有味道。那是传统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带有温度的味道。她远在宁波的女儿,每次寄过来当地的特产,他们也要在第一时间送给我们品尝,分享食品的滋味和情感上的温暖。几年前,我外孙子来沈阳,没少吃永凯、月华送的美食。3岁的他,每每看到好吃的东西,都喜滋滋地说,孙姥爷和张姥姥家的饺子,包子,还有红烧肉,真好吃。老战友这份真挚情谊,外孙子那种喜悦表情,一直深深地定格在我和伊霞的记忆屏上。</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我和永凯相继调到原沈阳军区政治部,他在组织部党务处,我在群工部《东北民兵》编辑部,那时候我们就是好朋友。当年我两地生活,我在沈阳,妻子和女儿在哈尔滨。一次,我和永凯、月华在一起交谈,我高兴地给他们夫妇看随身带的女儿照片。那时他们还没孩子。月华说,把你女儿照片送给我吧!我愉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后来,月华生了一对双儿,一下子有了两个女儿。因此,我常开玩笑说,一花引来两花开。如今,永凯、月华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婿均为军人,都是优秀的团职干部。永凯、月华和他们两个儿女亲家关系处理的也非常好,无论是居住大城市里的,还是生活在小地方的;无论是同为军人的中高级干部,还是身为普通教师的一般家庭,感情都融洽,走动亦频繁,而且,往往是永凯和月华投入的情感与付出的辛劳更多些。由于他们乐为他人操劳,深得大家好评,这个大家庭成了倍受朋友圈羡慕的幸福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由沈阳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一处,调任沈阳军区党委秘书时,党组织关系就在永凯任处长多年的党务处,我们是一个党小组。说句玩笑话,我们个人想分开,组织上都不允许。1992年7月,军区同一个命令,把我们调出机关,到部队任职,他到全军第一个机械化师任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委。我到辽宁朝阳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委员。1998年12月,我们又同时调到辽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一师,同在一个班子工作生活两年。我们风雨同舟,朝夕相处,一起决策,一块商讨,一同处理部队建设上的大事小情,情感同振,思想共识,工作合力。他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倾心尽力,担负了实施封闭训练,率队逐团考核,组织干部培训,夯实机关建设,提升干部素质等重要任务。他出以公心,给我真诚的帮助,积极有效的大力支持,出了一些大主意,不少好点子。他在班子里和部队有极高的威信,赢得了上级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预任官兵的高度评价。因此,组织上提拔他到营口军分区任政治委员。我们在一起的这两年,携手并肩,配合默契,合作愉快,亲密感情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永凯有许多优长,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助人。突出的特点是真诚,朴实,善良,智慧。他的文笔是上乘的佳品和精品,人格是难得的极品。在机关是优秀干部,在家里是模范丈夫,在朋友圈是特别受欢迎的人。在职时,各个岗位成绩突出。退休后,在干休所担任多年党总支书记,是所领导的好帮手,退休干部的贴心人。在部队的家属大院是热心肠的大好人,成了熟悉家属,“管教”自己丈夫的楷模。他和月华待人处事坦诚,讲真话,办实事。他家雇用的非亲非故的清洁工,每周三到他家,他们都给蒸包子,陪着吃不算,还把第二天吃的准备出来,装好让她带走。这种善良之举,在家属大院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们一起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留下很多趣事和珍贵的照片。退休多年之后,我们还时常与老战友,老朋友聚会,留下许多佳话。我们一起去超市采购物品,一起进剧院观看演出,一起到郊外采摘苹果,留下一些难忘的、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上述永凯与我交往中的一些陈年旧事,看似与回忆的内容关联不大。其实不然,恰恰息息相关。这是我们友情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感情基础。没有这些,不可能高高兴兴走到一起,欢欢喜喜在一起拍照,无所顾忌地聊天,而且,这么一走,一拍,一聊就是半年时间。事实上,生活中这种伙伴并不多,不是说谁与谁,想到一起就能到一起的,没有思想和感情基础,临时动意或一时高兴或几天新鲜,即使到了一起,也难以坚持。因此,走到一起,谈到一块,既需要有相似的经历,又有相仿的阅历。既要有相同的兴趣,又要有相近的爱好。既要有共同的语言,又要有类同的思考……还需要有一些客观条件,比如,身体状况允许,家庭住址较近,老伴积极支持,空闲时间大体相同……这些主客观条件,我和永凯全具备,所以,我们做到了坚持半年时间散步,拍照和聊天。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景区情况,切磋提高拍摄技巧,加深友谊,延伸感情,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思想交流,提升品位……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值得纪念和回味的事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经历大半辈子的生活,让我深切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初次相识到长久相知,从一般来往到一生交往,从建立感情到感情坚守,是有缘份和情份的。这种缘份和情份客观存在,有巧合,有偶然,也具有多变性。它的发展趋势和指向,不是自然而然,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人们的关系,之所以存在亲或疏,厚或薄,远或近,深或浅,长或短,除了上苍赐予的缘份,生活给予的情份之外,还在于彼此的努力付出,辛勤培育。经过双方呕心沥血,倾注真情实感的友谊,便逐渐铸就成福份。日常生活中,有缘份,无情份;有缘份,也有情份,而缺少福份的人和事并不少见。我感到,我和永凯身为同乡,成为战友和半世纪的挚友,既有缘份,也有情份,更有福份。我们双方都一心一意敬畏这种缘份,一以贯之珍惜这种情份,一如既往延伸这种福份。</p> <p class="ql-block">  永凯太熟悉北陵公园了,带我浏览了公园的大小景点,到了以前从没去过的许多地方。我们不仅走了柏油路,沙石路,还走了林间小路。我们到了公园的南北西东,踏遍了陵寝四周。有时候,我们从南门入园走到东门,再到北门。有时候,从南门入园后,循小路行至西门。有时候,从中间直行,过神桥,临牌楼,尔后,向东绕行到东侧湖畔。我们有时从正门入园后,向东经荷塘,过码头,走过七孔桥,沿湖东侧向西走,路过柳堤湖畔,到中心广场后返回。有时从正门入园后,经西侧荷塘,尔后向西绕行到陵后。每到一处,他都给我介绍其特点和周边环境。他认识许多花草树木,一个一个告诉我,它们叫什么名字,属于什么科目,有什么用途。偶尔碰到不认识或不能确定的,他一定要用“识花君"鉴别,或到“百度”上查询。这样逛公园,以往没有,让我增强兴趣,增长知识,增添收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当年对北陵公园外观的表层认识,到“申遗”之后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再到这次把观赏外表的美景与探讨内在的含义有机结合,把观景与拍照结合,把散步与聊天结合,我们在行走中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汲取营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时光不饶人,岁月催人老。不经意间,我们已从青年到了暮年。回首时光,我们没有忧伤,没有悲观,没有失落。恰恰相反,我们感谢时代,感恩社会,感叹人生。</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12日完成於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