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洞的青春之歌

冬虫

<p class="ql-block">作者:冬虫</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8838229</p><p class="ql-block">图片:作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1984年7月,我作为昆明陆军步校(现为昆明陆军学院)毕业的一名年轻的通讯兵,踏上了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那里留下了我青春最难忘的回忆。那时的我,虽然初出茅庐,却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p><p class="ql-block">老山,这座曾经硝烟弥漫的山峰,如今已恢复了宁静,但那段在猫耳洞里的战斗岁月,却如刀刻般印在我的心中。猫耳洞,这种形似猫耳、又小又黑的掩体,是我们战士们坚守阵地的唯一依靠。它们大多构筑在堑壕或交通壕的两侧,高度不过一米余,宽度仅几十公分,有的仅能容一人,有的稍大些,可以容纳三至五人。</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和战友们蜷缩在猫耳洞里,汗水浸湿了衣衫,空气中弥漫着霉菌和汗水的味道。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我们却必须坚守岗位,确保通讯畅通。每当夜幕降临,猫耳洞里便成了蚊子和老鼠的天堂,它们肆意侵扰着我们,但我们只能咬牙坚持,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在猫耳洞里,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记得有一次,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一枚炮弹直接落在了我们猫耳洞的附近,巨大的冲击波将洞口震塌,碎石和泥土瞬间将我们掩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死神的逼近,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和战友们一起奋力挖掘,最终成功脱险。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土有责的信念。</p><p class="ql-block">在猫耳洞里,我们还见证了战友们的英勇无畏。有一次,一名战友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他却坚持不下火线,而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老山前线,但那段在猫耳洞里的战斗岁月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每当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我曾经在老山前线为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