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之绵山

peili

<p class="ql-block">绵山,这片位于晋中市的神奇土地,不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更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的发源地。这里的山峦起伏,最高峰海拔达2566.6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的名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携母隐居于此,最终被焚于此山,因此绵山又被称为介山。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有了寺庙建筑,到了唐代,佛教禅林已颇具规模。如今,绵山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既继承了传统建筑之美,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介子推(?-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p><p class="ql-block">晋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出逃至翟国,介子推同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等人追随一同逃亡。后来介子推携母隐匿在山林之中。晋文公到处寻找介子推而未得,最终将绵山封为介子推之田。《庄子·盗跖》和《楚辞·九章·惜往日》是最早叙述这类故事的文献。介子推割股救主、抱木燔死以及同寒食节的关系,均是传说和演绎。</p> <p class="ql-block">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内乱流亡国外长达十九年,其间,他的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甚至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封赏有功之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受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迫其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火焚死。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诚,下令在其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成为纪念介子推和表达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的节日。‌</p><p class="ql-block">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了清初汤若望的历法改革,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包括吃冷食、祭扫、踏青等,这些习俗在山西等地一直流传下来,并被全国接受。</p> <p class="ql-block">龙脊岭*,这片位于双龙交汇背脊之地的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这里不仅有介之推文化的深刻印记,还融合了道教养生的理念。龙涎泉、龙须瀑、介之推母子巨型雕像、雷祖殿、真武殿、八卦园、仰止亭等二十余处景点,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绵山的自然美景,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龙头寺是绵山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原名塔岩头。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朝山谢雨时,见双龙显灵,遂改名为龙头寺。龙头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绵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前来朝山谢雨时,见双龙显灵,改名为龙头寺,这一传说为龙头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龙头寺的主要景点包括“绵山胜境”大型石牌坊、百龙壁、唐营遗址、关帝庙、真武庙等。从龙头寺远眺,山下沃野千里,晋南平原美景尽收眼底,夏日里,这里松柏苍翠,流水潺潺,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龙头寺牌坊是进入龙头寺的第一道风景,这座石雕牌坊规制宏大,雕工精细,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龙脊岭下的百龙壁浮雕全长60米,雕有108条白龙,寓意吉祥与力量。龙头寺内还保留着一座唐营,这是国内唯一留存的唐代古营,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龙头寺内有多座殿堂,包括关帝庙、真武庙等,供奉着关帝和其他佛像,供游客参拜祈福。自然景观方面,从龙头寺远眺,山下沃野千里,晋南平原美景一览无余。夏日里,这里松柏苍翠,流水潺潺,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圣迹亭作为龙头寺内的一处重要景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宗教文化。据传,圣迹亭是古代一位高僧修行悟道的地方,亭内留有高僧的足迹和手印,这些神秘的圣迹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p> <p class="ql-block">云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石佛殿为明代遗构。云峰寺石佛殿,又称为空王佛真身殿,坐北朝南,石木混合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两山与后檐包砌石墙,前檐明间施两扇小板门,次间施槛墙与直棂窗。云峰寺石佛殿这种建筑形制,以及次间直棂窗均保存了明代以前的风格,全国少见,具较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包骨真身(肉身)彩绘泥塑像是彩绘肉身坐化雕塑品,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3年3月5日,云峰寺石佛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果寺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内,寺内供奉有十余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正果寺内保存着唐代思本、怀德;宋代师显、智玄、金代神远等12位高僧高道的包骨真身塑像,历经千余年,仍然保持了圆寂入灭时的原始形态,筋骨不断,灵气不散,使正果寺成为国内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寺院,堪称世界奇迹。</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p><p class="ql-block">建兴四年,石勒与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于绵山作战,战中死伤无数,尸横遍野。石勒痛惜士兵,设坛超度,只见天空中有西方三圣踏祥云而来,荒野中众魂魄随佛光飘摇化生而去。建平三年(332),石勒称帝五年后,于绵山敕建弥陀殿,唐又重建,后历代又有修缮。</p><p class="ql-block">弥陀殿,供奉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的溪流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千回百转,流过长30华里的岩沟,滋润着数百顷良田,孕育了绵山数千年古老的文明。这条溪流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与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行径“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半崖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这段路沿途要绕三十多个弯,跨二十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入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写的狰狞怪岩;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奇异的自然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