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之二十四:拉萨,拉萨

流走飞

<p class="ql-block"> 拉萨,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就像对一个地方太过熟悉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甚至搞不清为什么要来拉萨而惯性般的来了。是因为举世闻名的神秘布达拉宫?四海来朝的千年大昭寺?还是因为拉萨本身就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圣城?我说不清。不过既然来了,总是要看看。</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可谓一票难求,须提前十天以上进行预订,这对我来说是件逆鳞的事。既然大家挤着要去,我就不想去争。恰好同行伙伴与我看法相近,也就没有提前订票,心想要是在拉萨能搞到价格合适的黄牛票固然为好,实在看不成也就随缘安心。在我看来,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凑热闹,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打卡以证明自己来过,更不是发圈显摆到过哪里哪里,尤其是去西藏这类信仰浓厚的地方。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千人千面,旅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体验或感悟到了就达到了目的,无须邯郸学步,蹑人后尘。真正的景象在路上也在心中,而不是声名之下,比如玛旁雍措。</p> <p class="ql-block">  到达拉萨的当天,我们趁夜色瞻仰了布达拉宫,灯光映照下的布达拉宫身影坚定而神秘,色彩璀璨,橙黄白赭高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我心中是极美的。第二天我们又近距离围观了这座雄伟的宫堡(没弄到票),晨光中的布达拉宫褪去了灯光的渲染,更显刚毅厚重。拉萨河盆地的红山拔地而起,依山而上的布达拉宫一路伸向蓝天,仿佛通往遥远的天国。</p> <p class="ql-block">  既不能进宫感受,何妨想象一下这座一百多米高、一千多间房舍、政教合一的巨大建筑,不用说里面定是汇集了古代西藏宫殿寺庙之最,高墙、大殿、佛像、灵塔、金顶、珠宝、壁画、装饰等等,无不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工雕巧琢、精美绝伦。其盛大豪奢之气凝聚了世代西藏人民的智慧和财富,以及他们对信仰至死不渝的精神力量。一将功成万骨枯,换个角度想,一个穷奢极欲的伟大工程的诞生,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血汗的凝积!不用去看,想想也差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门槛相对较低,不需提前预订门票。我们只到寺前就感到前所未有的朝拜氛围,人们在寺前空地上就是一通五体投地,甚至有点嫌弃我们这些遮挡视线的路人,生怕佛祖看不到他的虔诚跪拜。我默默地双掌合什,心中想问:万能的佛祖,您老人家忙得过来吗?</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环绕大昭寺的一条转经道和商业街,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还有农奴监狱展示馆、清朝驻藏衙门遗址、根敦群培纪念馆等等,热闹繁华,人群熙攘。我们也跟随人流按照顺时针方向转了一圈,算是跟佛祖弱弱地见了个礼。顺便还参观了几个馆所,其中农奴监狱的复原场景令人触目惊心,魂摇胆颤!生而为人,命运别若云泥,恶者如魔鬼,弱者似羔羊。解放西藏实在是无量功德,救农奴于水火,挽苍生于倒悬,不知他们的后代是感谢文明的力量还是佛祖的慈悲!</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讲,西藏佛教传自中土大唐,信者众而植根深,其有因乎?宗教多为慰藉心灵之义理,疗愈创伤之良方,明教义于经卷,寄希望于虚空。如印度佛教,早在汉朝就传入中国而未能推广,因为汉朝国泰民安,老百姓无伤可疗。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频繁战乱,民不聊生,众生皆苦,信教以求心安且图来世,是以南北朝佛教兴盛,香火旺传。我不懂西藏历史(虽然阿里博物馆有部分说明),只是悄悄地想:在西藏,佛教历史远不及苯教,根深叶茂远有过之,是否跟曾经的西藏统治、佛教教义有关呢?</p> <p class="ql-block">  西藏牦牛放养于高山草原,吃原生态野草长大,肉质纯正鲜美,非内地饲养牛可比。初临圣城,既为解口腹之馋,也想为拉萨人民贡献一点GDP,就一起去逛牛肉干商店。同伴中有个人来疯,见了美女爱扯淡,侃价时借着酒劲口若悬河,把女店员撩得娇笑频频,花枝乱颤。价格谈得差不多了,同伴问店员可以邮寄不,美女说可以,同伴说最好连你一起寄,美女反应很快,说要得,就是邮寄太贵。同伴说要不干脆找个地方等你,美女问在哪里等,同伴口吐莲花:第三根电线杆下,不见不散。美女笑嘻嘻应道:不见不散!我们被这快速的对答惹得哈哈大笑,难能可贵的是吊出了八十年代的文艺腔:电线杆下,还第三根呢。第二天同伴真去买了些牛肉干,见面劈头就问,昨晚我在电线杆下等你怎么不来,美女飞速答道:数错电线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