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希腊之古希腊—痕迹(上)

小白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人,特别是西方人,以及对西方文明满怀兴致的人,都会对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充满敬意。绝大部分人除了详细地阅读自古到今的文字外,最直观地去感受这一辉煌文明的成就,就是通过艰苦且幸运地发掘而来的历史遗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些遗物中,观看者首先看见一张模糊的面容;然后,这张面容逐渐扩大为一个人的形状;再之后,这个人形逐渐地清晰:最后,一个健美的、典雅的、为自然和社会定义道德、权利、美和爱的人,就这样站在了令人仰望的高峰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希腊一座座考古博物馆里徘徊,或疑惑、或惊叹,那些最初的笨拙和精致的典雅;那些破碎的遗憾和想象的恍惚,都让这一次次地观赏妙不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文中的照片绝大多数拍摄于雅典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德尔菲遗址考古博物馆和奥林匹亚遗址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展品来自公共或神庙建筑装饰、墓碑雕饰、城邦公共布置、宫殿遗址、墓葬随葬品等古希腊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腊人的世界充满了图像。当来访者走近城市时,长长的街道两旁,时常密集排满了坟墓,墓前有死者的大型肖像雕塑和浮雕;在城市附近的区域和城墙之内,会不时碰到大大小小的圣域,其中有着诸神和半神英雄们的祭祀雕像;神庙也常以浮雕的形式饰满了雕塑。许多圣域中都保存着无数图像作品,作为还愿品:大型的立像或群像;画在木板上或建筑墙壁上的绘画。但尤其常见的是青铜或赤陶质地的小型还愿雕像,它们的数量时常成百上千。在中央广场上,立着往昔和当今的政治家们的雕像,但也立着具有政治意义的诸神和半神英雄们的雕像。市政厅和其它的公共性建筑、剧场和运动场所都要布置着图像作品。在讲究的住房里,许多在节庆场合使用的器皿和用具上,极尽华丽地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像主题;后来住房中又出现了小雕像,偶尔也有大型雕像,还有壁画。”(《古希腊艺术》托尼奥 赫尔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今天的人类正处于一个全球性图像感知中,但古希腊的图像是处于公共空间的图像感知,而非今天人们的图像感知更多来自手机、电脑;同时古希腊的图像,强调的是城邦公民在政治、宗教、道德上的协调一致,而非19世纪以来,图像艺术所强调的个性解放和现实批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为了创造一种艺术风格,也不是为了界定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元素。“图”和“像”是古希腊生活范畴的一部分。观赏这些图像艺术,也是在浏览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基克拉泽斯雕像(雅典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点,而基克拉泽斯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克拉泽斯群岛(Cyclades Island)位于希腊本土东面、爱琴海南部的一片群岛,大约有300个左右的岛屿。之所以用“cycl”这个前缀,一种说法:这些岛屿环绕着提洛岛。光明之神阿波罗出生于提洛岛,这是一个为阿波罗诞生而形成的圆形保护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4000年,古希腊社会进入青铜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此之前,居民以农业耕作为生。这一时期的人口集中在希腊本土北部的色萨利地区,也就是古希腊时代的马其顿地区。在这些聚落遗址中,考古发现了来自米诺斯岛的器物,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海上交流与贸易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克拉泽斯文明(Cycladic Culture 也译基克拉迪文明),是存在于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青铜文明。这一文明的时间是公元前3200~前2000年。对这一文明的了解,完全来自墓葬的随葬品,其中以大理石雕像为主要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墓葬情况表现出这一时期已经出现阶层分化,但没有任何建筑遗迹可供参考。在整个文化时期,这里的人口并不多,据最乐观地估测,当时人口也就1万人左右,分布在纳克索斯岛、阿莫尔戈斯岛、帕罗斯岛、锡罗斯岛等岛屿上,聚落都没有防御性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雅典国间考古博物馆展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彩陶罐,制作于公元前5800~前5300年,帕拉伊奥米洛斯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石器时代,这种彩陶罐在爱琴海中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希腊本土北方的色萨利地区都非常流行,说明在当时,海洋与陆地之间已经存在密切的文化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女人像,制作于公元前5300~4800年,埃吉纳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立的女性雕像,拥有鸟喙状的头部,双臂交叉置于胸前,这是一种属于希腊大陆新石器时代的雕像。这种雕像常常被解释为与母性、生育、女神崇拜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希腊本土存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而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几乎没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大多数观点认为,基克拉泽斯群岛最早的居民是在新石器时代,从西亚地区迁入的。也有观点认为,在新石器时代,希腊本土也有西亚移民进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农业生产也不发达,定居者虽建立起固定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后来也演变成城邦,但直到青铜时代早期,也没有出现强大的王权、或政治统治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提琴式女人雕像 (公元前3200~前2800年 帕罗斯岛格莱法墓葬24号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3200~前2000年,在历史概念中被称为“基克拉泽斯文明”阶段,这时古希腊地区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其中的前3200~前2800年,被称为早期青铜时代的第一阶段(EC 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克拉泽斯文明的标志性特征是大理石的雕像。这些雕像的最初形态就是呈现“小提琴”的式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琴海中的帕罗斯岛出产近乎半透明的白色大理石,这种大理石经过抛光处理,质感光洁细腻,是古典时期古希腊建筑和雕塑的主要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抱臂女性雕像 (公元前2800~前2300年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2800~前2300年,是早期青铜时代的第二阶段(EC I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时期的基克拉泽斯大理石雕像,已经摆脱了“意会”的抽象形式,呈现出人的轮廓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雕像以女性雕像为主,数量极多。这些带有明显宗教崇拜的雕像,也成为这一时期墓葬的陪葬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发现这些没有标注眼睛嘴巴的雕像,其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被彩色颜料绘制五官,甚至还会绘上色彩鲜艳的服饰。因为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大理石雕像表面都涂有矿物质颜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家大理石雕像 (公元前2800~2300年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出土文物看,基克拉泽斯文明时期,女性负责生育,以强大部落和家族的实力,男性负责文化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家的雕塑都以男性面貌显示,雕塑技艺也从平面的“板状”,转变为三维立体形态。乐器都是弦乐器,如坐着的七弦琴(或竖琴)演奏者,这一形象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都有展出。站在地上的是长笛演奏家,还是第一次见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面的两张照片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竖琴演奏家雕塑”,是这一道塑形象最完整的一座雕塑(大都会展品照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展示的长笛和竖琴演奏家的两座雕像,出自凯罗斯岛的同一座墓葬,墓主人应该是一位音乐家,或是一位音乐爱好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展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带颈罐,公元前3200~前2800年,帕罗斯岛格莱法墓葬24号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罐子的中间并没有完全掏空,因此表明这不是一件实用器而是随葬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特别说明,这个罐子的形状与希腊教堂中的圣杯形状非常相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灯状器,公元前2800~前2300年,纳克索斯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器物有三个凸起的实心造型,因为同一墓葬还出土了有三个灯芯的陶灯灯具,因此认为这是一件仿灯具的随葬品。而该墓葬出土的一个小陶壶中,发现了盛放其中的橄榄油,就此成为爱琴海地区使用橄榄油的最早实物证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基克拉泽斯文明时期的容器(公元前2800~前2300年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居民不仅用大理石雕塑,也用大理石制作生活用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时期出土的大理石碗,几乎都带有颜料成份,甚至带有石杵。还发现群岛上的居民有在丧葬仪式中用颜料对面部和身体进行彩绘修饰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碗不仅出现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也在安纳托利亚西部(今土耳其)的内陆地区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雕刻的平面器物被称为“雕刻船型图案的烤盘形容器”,烤盘上的船为高船头的船,这一时期船的动力为船桨,还没有船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烤盘出土于锡罗斯岛,显然航海活动在当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饰(公元前2600~前2100年 克里特岛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在《荷马史诗》中,克里特岛被“葡萄酒色的海水”包围着,在神话故事中,宙斯和腓尼基公主在这里生下了一个叫米诺斯的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在克里特岛上建立自己的国家米诺斯王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现了一座宫殿遗址,他主观而浪漫地认为,这就是神话中代达罗斯为米诺斯国王建造的王宫。当然谁也无法证明它不是,抑或都愿意:它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8000年,克里特岛有了第一批居民,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很快在前3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铜时代的到来,克里特进入一个繁盛期。人口增长幅度很大,房屋建造技术明显提高,陶制雕塑品种也显著增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第一批宫殿建筑。在此之前,克里特岛文明是基克拉泽斯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演进,都与基克拉泽斯文明同步,到公元前2000年,情况开始变化,克里特岛异军突起,开始了“米诺斯文明”阶段,而基克拉泽斯群岛也逐渐成为米诺斯文明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彩陶盘和双刃斧(公元前1700年前后 克里特岛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文思发掘了米诺斯宫殿,也自以为是地复建了部份宫殿,造成今天参观遗址的人,无法判断自己所见是米诺斯的宫殿还是伊文思的宫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古证实克里特岛除伊文思发现的宫殿外,还有几处宫殿遗址,说明在克里特岛,确像荷马所言,曾有数个城邦并存,只是再后来米诺斯一家独大,成了克里特岛上唯一的王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文思发现的宫殿有数层,由数个围绕庭院的房子构成庞大的建筑群。这座王宫据估计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建成,一直使用到公元前15世纪,米诺斯文明灭亡。而在这座宫殿下方,还有一座更早的宫殿,一般认为早期宫殿建造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00年左右毁于灾难,新宫殿在灾难过后原址新建。因此米诺斯文明有“第一宫殿期”和“第二宫殿期”两个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宫殿建成时,米诺斯王国已经统一了克里特岛,威权已经影响到整个爱琴海地区直至希腊本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文思在米诺斯王宫遗址中发现一座带有双刃斧标志的大厅,将其作为王座大厅。研究者也认为“双刃斧”是米诺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标志性器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米诺斯壁画(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 照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文思发现的宫殿遗址,位于克里特岛的行政中心伊拉克里翁南部,比较正式的称呼“克诺索斯宫殿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宫殿遗址和宫殿中的壁画是米诺斯文明的特征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些壁画中,克里特男子宽肩细腰壮腿,女子则珠光宝气。从身材及打扮看,克里特人、或克里特上层统治者,属于西亚、埃及人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双刃斧以外,“牛”也是米诺斯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神话选择“牛”参与克里特的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变成牛劫持腓尼基公主而有米诺斯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谕米诺斯王祭祀,王找来一只牛,可这只牛太漂亮了,王不舍,就再找一牛牺牲,神不开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引诱那只被王喜欢的漂亮牛,与王后交配,生出怪牛米诺陶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研究者特别关注,人与牛的嬉戏图,这种游戏在古埃及也很流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证据显示,在公元前2700年,埃及就已经建成可以远航的帆船。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埃及人移民克里特建起自己的殖民地或贸易中转站,这也是为什么,在米诺斯文明中,总能看到埃及元素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为浪漫的解释:埃及人驾驶帆船,随风而行,来到克里特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打开地图也可以看到,克里特岛与埃及、西亚、希腊本土的距离都差不多,而且,与其它大洋不同,地中海在一年之内,几乎都非常适于航行。在克里特建贸易中转站、甚或殖民地很合适,这也能解释米诺斯的物产会出现在希腊本土和埃及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米诺斯会成为那一时期的海上霸主,组建了庞大的船队,用于贸易运输或武力征伐,就有了充分的地理条件—时髦话:地缘政治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扬臂女神像(公元前1375~前1300年 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女神像,发现于克诺索斯双斧神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米诺斯文明中,女性崇拜仍然是重要的祭祀。研究认为女神扬起的手臂,正是举行祭祀活动时的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米诺斯文明中的女神像,几乎都极尽夸张女性特征,另外许多女神扬起的手中都拿着蛇,而蛇也是生育的表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比较统一的观点,克里特文明时期,王是集政治领袖、军事统帅、宗教祭司于一身的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里特的王座大厅因有双刃斧而被视作王权的标志,因有这尊女神像又被视为宫殿中的神殿,以此得出米诺斯王的政治、军事、宗教的三重身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线性文字A泥板(红色)和线性文字B泥板(灰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线性文字A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700年~前1600年之间,这一时期希腊地区发生过两次规模强烈的地震,克里特岛上的数个宫殿都有大规模重建的情况。在此期间,一种被定义为“线性文字A”的文字系统逐渐取代了短暂存在过的“克里特圣书体”文字系统—这一所谓的“圣书体”从未见过实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线性文字A”这种文字系统目前还无法解读。一般认为这就是克里特米诺斯王国的语言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中的线性文字A泥板出自克里特岛干尼亚考古博物馆,现在的干尼亚城市为13世纪威尼斯人建造,更古远的历史就是博物馆中的文物。这也许也是荷马所说的90座城市之一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线性文字B出现于公元前1450年~前1400年期间,在希腊本土多个王宫遗址和克里特克诺索斯宫殿都有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认为,线性文字B是希腊本土使用的文字,公元前1400年,在克诺索斯宫殿、即被认为的米诺斯王宫中发现线性文字B,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米诺斯文明已经被迈锡尼文明取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6年克诺索斯宫殿的发掘者伊文思在伦敦作发掘报告时,14岁的迈克尔 文特里斯就坐在报告厅内,并立下誓言:一定解开克里特文字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迈克尔 文特里斯和约翰 查德维克一起成功释读了线性文字B,并证明,这是希腊大陆居民所使用的书写体系,而这些居民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他们生活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克尔 文特里斯就是为解读这一文字系统而来的,1956年,年仅34岁的他死于一场车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非常可惜的是,线性文字B泥板记录的是一份份清单:一条船上的男性水手数量、从事某项工作的女性人数、宫殿中储备的谷物数量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批泥板没有像苏美尔泥板那样留下法典、也没有像亚述的图书馆一样留下政治、经济、文学的任何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陶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左侧陶罐 (公元前1750~前1700年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右侧陶罐 (公元前1600~前1559年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两个造型相似的陶罐,分别是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开始走进文明的时空,一群被称为“阿卡亚人”的族群,正经过巴尔干半岛,进入希腊半岛。在伯罗奔尼撒和阿提卡半岛定居之前,他们曾在今天的马其顿、色萨利地区停留过相当长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1600年前后,以迈锡尼城为中心,这群定居者跨入了自己文明鼎盛的门槛。公元前1400年前后,取代克里特文明,成为东地中海的文明、文化中心,即迈锡尼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学认为:迈锡尼人或阿卡亚人(Argos 也译:亚该亚人、阿尔戈斯人),是现代希腊人的祖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可否认,阿卡亚人定居希腊本土之前,这个半岛绝非无人区,有证据显示,阿卡亚人之前,就有西亚移民定居于希腊本土,只是现在过于遥远的历史已不可溯。不论是武力征服还是和平渗透,最后在希腊本土留下印记、创作辉煌历史的是这批阿卡亚人。不论这批草原来的游牧族群是野蛮还是温和,总之,他们有远见地且成功地将带有自己印记的文明成果让今天的人看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上而下的陶器照片,分别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2250~前20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1700~前16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1600~前15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1400~前13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1300~前12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下一张为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非希腊本土的陶器,年代为公元前1500~前1200年,大英博物馆展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与克里特文明密切相关,与地中海、爱琴海周边其它文明的贸易、文化交往,促进了迈锡尼文明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地中海的东部地区都发现了迈锡尼陶器。许多迈锡尼图案风格的陶器,在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海岸和埃及的遗址中都有发现,这些遗址都位于古希腊时期的传统贸易航线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人在罗德岛等岛屿建立移民定居点,并在小亚细亚海岸建立贸易站,特别著名的有米利都—城邦时期的“米利都学派”就诞生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著名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父亲、埃及法老阿肯那顿的首都阿玛尔奈遗址中,不仅出土了大量迈锡尼风格陶器,还发现迈锡尼作为雇佣军在海外作战的证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卫城狮子门(照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一座城邦的名称;也是一种文明的名称。迈锡尼文明由数个文化质地相同的城邦国家组成,城邦的统治者为国王,国王是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文明最主要的几个城邦: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科林斯、底比斯等,除底比斯外都集中在伯罗奔尼撒半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城邦的中心就是迈锡尼,这有一点像西周时期,大家都有自己的疆域、都有自己的政府、都有自己的军队,但又有一个“天下共主”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时期的城邦,都有“卫城”这样的城堡,包围卫城的城墙都以“巨石”构筑,这样的城池规划奠定了以后古希腊城邦的基本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这样规模巨大而坚固的防御体系看,迈锡尼时期的城邦生存环境与克里特岛上的城邦比要凶险许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梯林斯宫殿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梯林斯宫殿遗址发现的壁画,与前面克诺索斯宫殿遗址发现的壁画一样,它们都喜欢亮丽的颜色、都有人在奔跑的牛身上跳跃、女人们都是衣着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壁画被认为,是迈锡尼文明受到克里特文明影响的证据之一。但在这些影响中,狩猎的场景则是迈锡尼文明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彩陶器 公元前12世纪 迈锡尼卫城出土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绘画作品两大类:壁画和陶瓶画,提到古希腊绘画,就指这两类。古希腊壁画有些像后来欧洲普遍使用的“湿壁画”,瓶画则是在城邦时期成为绘画的主要形式,之所以称为“瓶画”,主要是在城邦时期,有一种细长双耳的陶瓶成为主要的生活器皿,城邦时期这样的陶瓶上一定有“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狩猎和战争场面是迈锡尼文明中非常广泛使用的绘画题材。有人认为,比起克里特岛上悠闲雅致的米诺斯人,迈锡尼人则表现得更为铁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陶器上的士兵被描绘成全副武装的样子,他们戴着头盔、胸甲、护腿(胫甲)、盾和长矛,显然这是一副出征的场景。它们的长矛上挂这一个小袋子,这也许是城邦为出征的勇士们提供的补给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野猪牙头盔 公元前13世纪 阿提卡地区 雅典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在《荷马史诗》中提到过的头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工匠将野猪牙分成三排,缝制在皮革上。制作这样一顶头盔,需要50头野猪的牙齿。这件头盔的主人一定有非凡的勇气和力量,应该是一位堪比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威猛勇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时期作为随葬品的青铜剑 公元前17~前16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A”型长剑在剑刃处有螺旋纹装饰,这种长剑起源于克里特岛,是迈锡尼世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青铜剑之一。这种长剑的剑柄和剑鞘连接较弱,也可能是剑身过长或青铜成份配比问题,“A”型长剑很脆,故被“B”型剑取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B”型剑被视为典型的迈锡尼创作,与“A”型剑比较,它更短、更强,使用起来也更方便更灵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铜短剑和匕首 公元前17世纪~前15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19世纪,西方社会又迎来了一次思想文化的“重塑”,它比之之前的“文艺复兴”,这一次以摆脱宗教的束缚,“理性”地、而不是以上帝、基督的观点去思想。在这次思维变革中,“否定”,成为主流,“否定”一切宗教的东西更是急先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时期,一个叫海因里希 施里曼的德国人,出生、成长、学习、经商、富有。在这一过程中,不论社会时尚如何否定古希腊文明的存在、如何质疑古希腊传说的真实,施里曼都坚定地、甚至固执地相信《荷马史诗》是真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施里曼在40岁时,停下了他颇为成功的商业生涯,带上他的妻子和资金,开始了他著名考古学家的人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土耳其境内找到了一片古代城邦遗迹。这处遗迹非常宏大,层层叠压了数座宫殿遗迹,施里曼发现了其中的第2层(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并得到一顶由1万6千多金片、金箔组成的金冠,施里曼兴奋地对外宣布:他找到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发现了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宝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金冠和黄金随葬品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卫城A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旗开得胜的施里曼于1876年来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他这回要发掘特洛伊战争时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的都城迈锡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城于公元前468年被摧毁后,其遗迹始终都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伯萨尼阿斯(Pausanias)在《希腊纪行》中写道:“雄伟的狮子门,有双狮雄踞,阿特柔斯的宝库是阿特柔斯和他的子孙埋葬宝物的地方。还有被埃吉斯托斯杀死的阿伽门农和武士们的墓,他的御者欧涅麦顿的墓也在旁边。而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埃吉斯托斯的墓则被置于墙外,因为人们认为他们不配与阿伽门农同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迈锡尼的城墙所使用的巨石重达1~2吨重,不是人力可以搬运的重量,所以有,神话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建造了迈锡尼城墙。这是一片裸露于地表的遗迹,施里曼很快就找到了这片卫城遗址,最重要的是找到阿特柔斯和他的子孙、即阿伽门农埋藏的宝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金面具、金铠甲和金杯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卫城A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狮子门内靠围墙处,有一圈用长方形石板围起来的墓地,这片墓被定义为“A圈墓”或“圈墓A”。在石板圈里共发现6座竖井墓,其中5座由施里曼发现。这6座墓大小不一,共埋葬了男女儿童共19位逝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男性墓主面带金面具、胸盖金片(也许是表现铠甲)、身边都有青铜刀剑匕首;女性墓主则头带金冠(或是金片金箔制作的额饰)、衣服上装饰各种金饰、身边放置盛放金饰的金匣、以及各种名贵材料制作的别针;儿童墓主则被金片、金箔、金叶包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荷马史诗》:“多金的迈锡尼”。通俗的人话:迈锡尼遍地黄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质装饰品 公元前16世纪A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金饰品反映了迈锡尼时期,迈锡尼工匠的工艺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金饰上都有小圆孔,可以用来固定金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赫尔曼发现A圈墓之后75年,在城墙之外又发现了B圈墓。在伯罗奔尼撒的数个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城邦遗址中,这种圈墓被不断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研究认为,竖井墓是所有巴尔干半岛的主要墓葬形式,迈锡尼人早期的墓葬也大致如此,稍微讲究一点,也不过就是对墓坑中的墓室进行一些修饰,这种情况在奥林匹亚的发掘中遇到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到了迈锡尼文明时期,即迈锡尼人进入自己的文明时期,其墓地用石板围起来的做法,一定有其特别的意义:或是亲缘关系、或是等级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圈墓只是用石板包围起来,在经历了地震、战争、墓葬本身坍塌等多重毁坏之后,岁月的包浆将它们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特别是当那些作为围挡的石板破碎之后,现代人很难分清墓圈的范围及墓葬所在,这也是B圈墓要等75年后才被发现的原因,相信还会有许多圈墓被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上角一件金饰呈现出一座建筑图案,屋顶饰以牛角,这是克里特-迈锡尼宗教体系中的神圣标志,两则飞翔的神鸟表达神的显现。这样一座建筑是为特定的宗教仪式而临时搭建在庭院之中的,这样的饰件在考古发现中频繁出现,凸显这种活动在当时一定非常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阿伽门农金面具”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A圈墓 5号墓出土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正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在发现这个金面具后,施里曼兴奋地打电报给希腊国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半个世纪后,施里曼的继任者们,终于搞清楚了迈锡尼遗址的年代关系,可以非常确定地说:施里曼发现的墓葬属于公元前16世纪,而比较统一的说法,特洛伊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也就是照片中的金面具是属于阿伽门农的一位祖先的,如果真有阿伽门农这个人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中,所有展示的金面具中,这个金面具是制作最为精良的。由于有些墓葬坍塌了,一些金面具完全毁坏的看不出面貌轮廓的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面具描绘了一个留着胡须的男子威严的脸,它由一块金片制成,上面敲印出面容的细节。耳朵边有两个圆孔,推测面具是用棉麻质的线绳固定在逝者脸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张脸位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入口处,也就是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后,第一眼就是凝视阿伽门农的脸,为了让参观者体会施里曼看见这张脸时的心情,这个面具仍然被命名为“阿伽门农金面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角杯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A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角杯,顾名思义,用羊角、牛角制成的杯。然后开始使用非骨质材料制作角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墓葬出土的各种角杯看,这些昂贵的的材料制作的角杯,也许不是日常生活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侧角杯都是雪花石材质,中间角杯为银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银质角杯称为“围城角杯”,出土于迈锡尼A圈墓4号墓葬。角杯上的图案描绘了一个战争图景,在多层的建筑高墙上,男人们用投石和弓箭保卫他们的城市,女人们也站在墙头为男人们助力。而城墙之外有大海和橄榄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牛头形状银角杯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A圈墓4号墓葬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展品是非常著名的迈锡尼文物,讲迈锡尼文明的文章大都会选择这件展品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牛头展品常被说成是受米诺斯文明影响的标志,确实在伊拉克里翁博物馆也有这样的牛头,只是这个牛额头上的金花让这个牛头分外特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一些古代的镶嵌画、湿壁画上,表现喝酒的场面,许多饮者就是倒拿牛角,角的尖端有孔,饮者不必一口闷,可以一滴一滴的吮吸。艺术一些的酒杯,也是上方一个大喇叭开口,下方一个小口(一般是各种动物的嘴巴),上方和下方之间是圆弧的过渡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牛头不是用来饮酒的,似乎是某种仪式场合使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杯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杯和陶杯出自迈锡尼A圈墓,水晶杯出自迈锡尼B圈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杯,是除金饰之外,比较多的随葬品。一座墓葬中有好几件杯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16世纪,这些贵重的器皿,非常适合国王的餐桌。它们是用厚重的整块金板或银板,经过捶制加工而成。器型简单,装饰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杯和银罐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A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阿特柔斯和他子孙的宝藏到底有没有呢?鉴于在迈锡尼卫城内外发现的圈墓中出土了如此多的黄金器物,那么传说中的、迈锡尼最强盛时期的国王,阿特柔斯和阿伽门农的墓葬里一定是黄金堆成山。想想阿伽门农宁可杀了自己的女儿献祭也要出征特洛伊,仅仅因为自己的弟媳妇与人私奔的愤怒就发动一场战争,还是对富有的、与迈锡尼争夺海上军事贸易霸权的特洛伊的愤恨更容易引发战争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瓦斐奥金杯 公元前15世纪瓦斐奥圈墓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金杯出土于1888年,出土地在斯巴达附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杯子上用压模的方法,在杯身上加工出凸凹的装饰花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印花图案,杯子上的装饰描绘了关于牛的场景:橄榄树下,几只牛各自有命,最右面的牛自由自在,中间的两只牛则谈情说爱,最左面的牛将为刀俎,它被捕获了,猎人正用绳子捆绑牛的双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样的,展品介绍中,将这个金杯视为米诺斯-迈锡尼文明的冶金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涅斯托尔金杯” 公元前16世纪迈锡尼A圈墓4号墓葬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荷马史诗》中涅斯托尔是皮洛斯的国王,特洛伊战争时,他携两个儿子带领皮洛斯军队参加了希腊联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涅斯托尔年长而富有经验,足智多谋且善于辞令,经常为年轻的士兵们出谋划策,在希腊联军中是一位受大家尊敬的老者。当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发生矛盾时,涅斯托尔主动出面劝解,想方设法促成两人的和解。当希腊联军在英勇的赫克托尔进攻下节节败退时,又是涅斯托尔出来鼓舞士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荷马史诗》中提到了涅斯托尔的金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阅读关于施里曼的考古活动、包括伊文思的考古活动,都是目标非常明确地对某一遗址进行发掘,在发掘之前就已经非常确定这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地方。在特洛伊、迈锡尼和克里特岛三处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址中,只有迈锡尼是始终存在的,直到城邦时期(有文字可辑)都有迈锡尼这座城。而克里特和特洛伊,即便现在挖掘出了古代宫殿遗址,但没有任何文物、文字可以说明、标记这里就是米诺斯、特洛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像施里曼认定那张面孔是阿伽门农一样,看见这个金杯,施里曼就认为这个把手上有鸽子的杯子,就是老英雄涅斯托尔的杯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陶雕 公元前1400~前1050年 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 德尔菲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器皿制作方面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的状态下,迈锡尼的雕塑水平近乎为原始状态,连基克拉泽斯文明时期的那种基本人形都消失殆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也不可否认,这些雕塑是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雕塑在迈锡尼、梯林斯、奥林匹亚、德尔菲等多处都有发现。这些非写实风格的女性雕像,是迈锡尼时期非常常见的文物,风格也非常统一。希腊人用自己的字母为这些雕塑命名。在这三种雕塑类型中,Φ(phi)和 Ψ(psi)最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它们可能代表神灵、也可能代表服务于神灵的祭司、也可能就是崇拜者自己,它们在定居点遗址、成年人和儿童的墓葬中都有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动物陶雕 公元前1500~前1200年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被认为将《荷马史诗》烂熟于心的施里曼,应该记得,涅斯托尔的杯子上是有鸽子,但荷马也说的很明白,涅斯托尔的杯子有四个把手。而且涅斯托尔的王国不在迈锡尼。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涅斯托尔没有参加对特洛伊城的屠城劫掠,而是返回了自己的城邦皮洛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皮洛斯在哪里?《荷马史诗》和《希腊纪行》说的有点不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40年代,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考古学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也即《希腊纪行》所描述的地点,发现了一系列圈墓和宫殿遗址,最有趣的发现是在宫殿里有一个完整的档案室,出土了带文字的618块泥板。只是此刻,惊喜还没来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线性文字B被释读,研究者再次研读这些泥板上的字时,它们看见了许多“皮洛斯”,自此涅斯托尔的城邦找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性石膏头像 公元前1400~前1300年迈锡尼卫城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迈锡尼文明的造型艺术中,这是一件为数不多的文物。这位女士因明亮的红黑色颜料,使得面部特征特出;面颊和下巴点缀的玫瑰花结又增加了面部的亮度。前额露出细小的卷发,额头红色的带子即像圆帽又似额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头像被认为是女神像的一部分或狮身人面像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陶器 公元前16~前15世纪迈锡尼卫城A圈墓2号墓葬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麦一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今圣托里尼岛(即锡拉岛)的火山灰粒中,找到一段橄榄树枝,经过研究认为这段橄榄枝死亡的时间为公元前1627~前16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一次堪称核爆级的火山喷发,突发的、剧烈地喷发,将数千吨的火山灰带入高空,这些火山灰飘散到格陵兰岛、黑海、埃及,科学家在这些地方都探测到这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灰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火山灰在空中长期漂浮,形成“核冬天”效应,导致数年间农作物歉收。科学家在爱尔兰和加利福尼亚发掘出,遭到这次火山爆发所引发的霜冻破坏的植物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伴随火山喷发的还有地震和海啸,严重摧毁了克里特岛沿海的城邦、港口及从事贸易活动的船舶设施,包括大量人员伤亡。即使克里特文明没有在那一瞬间毁灭,也近乎崩溃。很快迈锡尼人来了,无论是武力征服还是贸易竞争,古希腊的文明进入了新的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宫廷风格陶器 公元前15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研究者认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末,更有人直接将其限定在公元前1193~前118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通史》: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被认为是特洛伊城遗址的地点,就在达达尼尔海峡进入爱琴海的出口处,经过达达尼尔海峡,可以进入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的北岸就有一座城叫伊斯坦布尔,同时这块被称为马尔马拉海北岸的陆地,也是黑海的西南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与小亚细亚之间为海上霸权儿进行的战争肯定不止一次,只是这场特洛伊战争因《荷马史诗》而特别著名。这场战争还牵扯到宙斯的神权,就越加著名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的祖父得到神谕他会被自己的儿子取代,因此将儿子们打入地狱,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宙斯的父亲取代了自己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样宙斯的父亲也得到神谕,他的儿子将取代他,因此他将自己的孩子都吞进肚子里。也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宙斯取代了父亲成为新的神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宙斯也得到神谕,他也会被自己的后代取代。宙斯不知道这个后代是谁,只有普罗米修斯知道,所以宙斯就绑了普罗米修斯,让老鹰折磨他。是的,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违背宙斯的意愿抗拒宙斯的权利,但拿捏住领导的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不是更让头头忌惮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迈锡尼金饰 公元前1500~前12200年 大英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最后普罗米修斯对宙斯说: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会非常厉害。得知这一神谕后,无论忒提斯如何动人、如何示好,宙斯都一律拒绝,最后忒提斯和凡人国王结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忒提斯的婚礼开始,特洛伊的战争的阴谋也就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忒提斯的婚礼遍请各路大神,独少了闲话女神,女神一生气就搬弄是非,向婚礼丢出一个金苹果要献给最美的女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忒从海选中脱颖而出,宙斯无法判决谁更美,又不想得罪自己的妻女,就找了个小牧羊人来做裁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牧羊人帕里斯是特洛伊王子,出生时神谕他会毁掉城邦,母亲就让仆人将他杀死,仆人不舍,将他丢入山林,先被母熊喂养,后被牧羊人收留。在三美面前,帕里斯做出了只有希腊人才会做的决定,不要天地间的权利、不要天地间的智慧,只要天下最美的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弗洛狄忒就让帕里斯见到了天下最美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也想办法让海伦跟着帕里斯离开了斯巴达。特洛伊战争爆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许多多的希腊勇士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及父兄也都死去。那个让宙斯心怀恐惧的忒提斯的儿子、希腊大英雄阿喀琉斯也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有人会取代宙斯了,宙斯的阴谋得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伦跟着帕里斯去了特洛伊,她的丈夫、斯巴达国王、阿伽门农的弟弟墨涅拉奥斯,一边到迈锡尼找哥哥哭委屈,一边指天划地要抓回海伦。当特洛伊城毁国亡,墨涅拉奥斯找到了海伦,那个仰天诅咒、低头发狠的国王,所有的委屈、愤怒立时全无。两个人手拉着手、亲亲我我地回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凭这一点,说明海伦真的很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梯林斯宫廷壁画 公元前14~前13世纪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仔细看看这幅壁画,遗留的几块碎品,想像出如此完整的一幅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历史也是如此,传说的浪漫、文物的华丽,在每一个对古希腊历史感兴趣的人心中,都会有一幅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目前的讲法,特洛伊战争消耗了希腊人的国力,战争结束后不久,一群被称作“多利亚”的人群由巴尔干地区南下,进入希腊本土。在多利亚人的冲击下,在希腊内陆居住的人向海边迁移、住在海边的人向海岛、西亚、小亚细亚迁移,促成了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移民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利亚人的征服,导致迈锡尼文明灭亡。据说希腊考古出土文物中,到公元前1050年,迈锡尼文明的印迹完全消失不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迈锡尼文明灭亡后,古希腊历史进入了空白期,就是什么都没有。古希腊再次回到历史中是300年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历史的分为三个阶段:爱琴海文明、城邦文明、希腊化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琴海文明分成两个阶段: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克里特文明也被称为米诺斯文明,也许更多人喜欢称其为米诺斯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古希腊历史中常遇见阿卡亚人、伊奥尼亚人、多利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等名词,有人认为这是构成希腊人的人种族群,也有人认为这些名称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希腊整体民族的称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希腊再次走入历史时,他们使用了荷马给他们的名字—阿卡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敬请关注美篇古希腊系列:《看希腊之古希腊—雅典卫城》、《看希腊之古希腊—德尔菲圣地》、《看希腊之古希腊—奥林匹亚遗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