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举国共庆大中华,志在九天心系华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我,出生在一个崭新的时代,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度。見证了祖国的发展状大和繁荣昌盛,七十五年风雨兼程,七十五年仓桑巨变。七十五年来,我国人民奋发图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把过去一个百废待兴的落后农业国,发展为今天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路走来经历波折,但是完全无碍前行的步伐,从1949年到2024年,跟随着历史的年轮,我们来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探索及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用他那浓厚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年一1956年),在这个阶段中,1949年一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力量和士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没收和改造了官僚资本企业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财政经济,稳定了物价,完成了农村土地改革。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國战争,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p><p class="ql-block"> 1953年一1956年为三大改造时期,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对国家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也采取类似方法进行了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过渡,最后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1956年底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做到了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转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7年一1965年)。在这阶段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9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三年的时间拿下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在科学技术上苏联撤走专家以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炸。同年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出于兴修水利和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1958年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成立了人民公社。并发挥它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一直延续到1983年。人民公社的成立是农村治理史上的大变革,它在工业积累、水利建设、公共医疗、文化教育、集体企业、民生工程、农业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怱略的巨大成就。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积累8000亿元,平均每年均达400亿元,这是中国工业化原始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绝后的,属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骑绝尘。建设完善了水利工程,共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座(容量10万立方米以上),塘坝640万口(容量10万立方米以下),总库容量4200亿立方米。还整治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河。其中人工河渠300多万公里,各类堤坝总长16.5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全国大面积洪涝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农田产量从根本上得到了保碍,这些工程至今还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顶住了苏联集团的压力,还清了苏联的全部债款(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火债款)。虽然经历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逐步地重现了新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1966年一1976年)。这十年虽然受到干扰,但我国的国民经济仍然取得进展。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道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华民族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公路和铁路两用桥,公路桥长4588米,铁路桥长6772米,工艺和技术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1968年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建成下水,这是完全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是新中成立以来没有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援建了坦赞铁路,全长1860.5公里,1975年10月试办运营,1976年5月全线收尾,设备和安装配套完成。这是中非友谊碑。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结束了中日之间的不正常关系。</p> <p class="ql-block"> 二。 把重点转放到经济建设上来`</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76年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执行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进行了拨乱反政,纠正和平反了冤、假,错案,解放大批老干部和知识分子,恢复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动员和组织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使农业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走向正常,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p> <p class="ql-block">三。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在党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区建设者,披荆崭棘、艰苦创业。在短短的几年间,将深圳、珠海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鱼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经济特区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p><p class="ql-block"> 1983年党中央决定,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摆脱了停滞的困境。人民公社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建立了乡政府为基层政权,成立了村民委员会,这是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p><p class="ql-block"> 1984年党中央提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也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到1987年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现了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负责制。同时不同所有制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了发展,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国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成分取得了迅速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形成。开创了发展国民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和扩大就业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1985年国家提出国防战略布署调整,由“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改为“积极防御”。把军队工作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爭”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前提下,实行精兵减政,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军队在现代化条件下的战斗能力,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人民解放军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1987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对外开放进一扩展,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了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己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制度,带动了四大支柱产业振兴和经济腾飞。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体系一,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1993年财税制改革,实行分税制的财税管理制。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竟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1994年实行住房体制改革,把福利分房方式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公积金制度,开启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逐步完善住房私有化进程。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份,并提出了西部大开放的战略,1995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500多公里,纵横九个省市。1997年和1999年分别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涮了百年耻辱,实现了祖国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 <p class="ql-block"> 2002年召开了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2003年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政策措施。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5号成功升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4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促进非公有到经济的发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一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废止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一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2006年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全长1956公里,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海拨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7年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10月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百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斗争的重大胜利。这一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奧运会,标志着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2010年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总投资450亿人民币,有7000多万人参观,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记录。2011年三峡水利工程全面竣工,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次于美国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实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人民币,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大幅度提高了扶贫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国医保体糸初步形成。</p> <p class="ql-block">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决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全面进入小康和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年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一路一带的合作倡议,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助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我国首架歼一20隐形战斗机顺利试飞,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大战斗机集团之一。2016年我国首次登月,完成航天史上的突破,拉开了我国太空技术新篇章。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有效地打通了粵、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制。推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打造了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也代表了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021年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折帽,为全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12月一2022年12月世界性的新冠疫情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4.5%左右。三年来从加快结构新发展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推动城乡多区域协调发展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动摇,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勇毅笃行的定力和信心。2023年,全球最大规模的航空母舰福建号服役,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海军的实力,使我们在国际海洋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统筹空间应用的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推进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7月15日一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也表明中国决心以更大的力度和具体的政策,攻坚克难,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和对外开放。它将意味着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主义,增强人民福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开放的大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政治体糸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改革糸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回望过去,沧桑巨变,展望未来,信心满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时刻,我回顾了祖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祖国的掘起、伟大和繁荣来之不易,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国家跃升至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感叹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我为祖国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以为自己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与老一辈一同参加了祖国的健设而感到荣幸。在此我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让我们砥砺前行,以坚实有力的奋进步伐,奋力创造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