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皇后园

鷹揚

<p class="ql-block">  太原皇后园来历。中国古代皇帝一家就是皇族,皇族在皇宫之外的留驻,有个专门的词儿叫“驻跸”。跸,是皇族乘坐的车辆。驻跸处,就是皇族专用停车场。古人说话涉及皇帝一家时的讲究和忌讳不少,臣子想和皇帝对谈,不能直呼天子,而要口称“陛下”,用站在宫殿台阶上的侍者隐指皇帝。皇帝、皇后、皇子、皇妃们出宫在啥地方住几天,也不能露骨直白地说“皇帝和他老婆就住在俺们村”,必须通过龙辇车驾曲折地表达。古人说话这么费事儿,出发点是想让皇帝感受到臣民的忠诚和敬畏,并不是故作高深或故弄玄虚。</p><p class="ql-block"> 在龙城太原东北郊,就有一个当地相传是皇子和皇后常年驻跸的村庄,皇子是后来开创西汉“文景之治”时代的汉文帝刘恒,皇后则是刘恒的母亲薄姬。尽管薄姬由于出身卑微,没能被汉高祖册封为皇后,但在儿子刘恒和孙子刘启继位后尊为太后和太皇太后,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更被追尊为“高皇后”,因此这里的百姓认为,薄姬驻跸的村子称为“皇后园”。</p><p class="ql-block"> 薄姬跟随刘恒从长安来到太原,是因为刘恒当时还是陕西话中的“碎娃子”一个。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说得明白,薄姬得到刘邦宠幸诞下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这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的事儿。西汉初期的封国代地域辽阔,领辖云中、雁门和代郡3郡43县。刘恒为代王的当年,刘邦又割取太原郡21县属代,使代的属县达到64个。刘恒管理偌大封疆,在何处驻跸执事呢?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说:“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拥有坚固城池的晋阳是父亲刘邦为儿子刘恒挑选的最佳治所。可司马迁在《孝文本纪》中又说代王“都中都”,“中都”就跑到今山西平遥附近去了。这也不难理解。司马迁的意思是,刘恒初为代王,先在中都呆了一段时间,随后就迁驻晋阳并驻跸到返回长安为帝。实际上,晋阳城作为西汉代国都城的时间要长达65年。</p><p class="ql-block"> 薄太后对太原眷恋尤深的情感,是她念念不忘汾河水和晋阳城为儿子的成长和登极输送了最早一批养分,这里不仅是儿子“意外”登上九五之尊的龙潜之地,还是她母子俩幸免“吕后之乱”的福佑之地。在平阳(今山西临汾)长大的薄姬,原来只是叛臣魏豹的妾室,反叛刘邦的魏豹遭诛后,薄姬被收罗进汉皇后宫当了一名浣纱织女。终日辛劳的她,因为铁杆姐妹管夫人和赵子儿的一次举荐,才偶得刘邦怜悯宠幸。但这次命运之手垂顾了命运坎坷的女人,她幸运地孕育了皇子刘恒。但此后,她没有像姿色撩人的戚夫人那样娇嗔争宠,也没有效仿戚夫人逼刘邦更换太子,而是远避宫斗,静心育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53岁的刘邦驾崩,吕后立即下毒害死同样做过代王的赵王如意,砍掉戚夫人的手脚制成“人彘”,并把屠刀伸向妨碍她操弄权柄的刘姓王侯,但远居太原的薄姬和刘恒平安度过这场劫难。</p><p class="ql-block"> 薄姬肯定是中国善良贤淑人母的典型。在太原的17年,她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勤劳俭朴的操行,润物无声地流进青年刘恒的血脉中,成为后来刘恒执国时期实施以德治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的内心源流。和母亲一样眷恋故地的刘恒继位后,在位23年,4次巡幸太原。他登基3年后,待政事稍定,就迫不及待地重返晋阳,不仅设豪宴款待昔日僚属,还下诏免去晋阳百姓3年田税。孝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再次莅临的刘恒索性在他曾经驻跸的皇后园过完大年才依依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