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魁北克省一路南下来到安大略省,目标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 我又来了,这次是从加拿大这边走进大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美国境内则观赏到的是瀑布侧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船观赏瀑布之前看了半个小时的大瀑布纪录片,其中有这么一段根据真人真事摄制的片段:1901年,密执安州女教师安妮·埃德森·泰勒将自己和自己的爱猫装进一个木桶里从瀑布上冲下来,希望为学校集资,她和自己的小猫毫发无伤,可也没获得多少资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好天给人好心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加拿大一侧的游客穿红色雨衣,美国一侧的则是蓝色雨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与美国一方的游客互致问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加游船汇合于大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尼亚加拉河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宕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瀑布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印第安人最初发现大瀑布,因其轰鸣的水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将其称为“Onguiaahra” ,意为“巨大的水雷”。后称“Niagara”,印第安语意思为“雷神之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尼亚加拉这一奇景一直不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禁不住为它“不可思议的美”赞叹不已,细心地记下了自己的见闻 ,对这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Niagara” (尼亚加拉)。让尼亚加拉瀑布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里的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英(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那时起,美加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另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来。和平的环境也使尼亚加拉瀑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回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尼亚加拉瀑布实际由3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坚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一水源,同一归宿——尼亚加拉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其形如马蹄,水势浩大壮观,是大瀑布中最为震撼的部分,也是最美的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利坚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瀑布气势狂野不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娘面纱瀑布(红框里)体态比较轻盈,月亮岛把它与其他两瀑布隔开了。“新娘面纱”在宽阔的“美利坚瀑布”旁边,尽管只细细一缕,却自成一支,所以美国人“宣告”了它的“独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的形成在于不寻常的地质构造。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顶层由坚硬的大理石构成,下面则是易被水力侵蚀的松软的地质层。水流能够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正是由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则有可能是在2.5万年前形成的。当时瀑布应该位于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应在100米以上,声势之大,应远非今天所见瀑布之能比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据1842—1927年的观测记录,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质为瀑布增添了秀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或保留或获得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保护性地设为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加拿大这边的尼亚加拉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美国一边的尼亚加拉公园(摄于2002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于美加两国政府的前瞻性和两国人民共同的努力坚守,这一世界奇景得以毫不吝啬地长期向世人展示它那美丽、豪放、壮观的磅礴气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年多的新冠疫情后的暑期周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但游客都自觉礼让,涌而不挤,多而不乱。加之管理有序,游客也入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半壁江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幸运我们赶上了这么奇妙美丽的天象,蓝天配碧水、白云搭翠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船上看旋转观景塔和喜来登酒店。空中看大瀑布的图片都是在旋转观景塔上获取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旋转餐厅用餐并空中俯瞰大瀑布,超值享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空中俯瞰大瀑布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空中俯瞰马蹄形大瀑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空中俯瞰大瀑布的加拿大部分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面了望台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平视、亲近大瀑布的最佳观望角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水中、空中看过大瀑布,在了望台平视大瀑布,实现了水陆空多维度观看美景,收获颇丰,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尼亚加拉大瀑布驱车来到了25公里外的滨湖尼亚加拉小镇。滨湖尼亚加拉原名巴特勒堡。1781年美国保皇党人逃亡至此,改名为纽瓦克镇。小镇1792年被重新定名为尼亚加拉,一度成为上加拿大的首都。后因太靠近美国边境有军事危险,上加拿大的首都迁往约克(今多伦多)。1812年战争中, 美军占领了尼亚加拉镇,并在撤退前夕将市镇破坏。后英国人将其重建,1880年取名为“滨湖尼亚加拉”,以区别尼亚加拉瀑布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滨湖尼亚加拉风景优美,由春天到秋天,遍地繁花似锦,离多伦多和美国水牛城都较近,总是游客如云。镇内的肖伯纳剧场长年上演肖伯纳的戏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波澜壮阔、震耳欲聋的大瀑布,来到宁静优美人口不足1.5万的滨湖小镇,喧哗过后一片幽雅宁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条主街的小镇不大,沿街不是保存完好的欧式建筑就是散落着的19世纪维多利亚风格的小木屋,经年风霜,仍散发着维多利亚时代的低调华丽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小镇中心位置的皇后大街(Queen St)是一条东西走向街道,全长不足千米,是小镇的主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经的镇政府,现在的法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皇后(Queen St.)大街与国王大街(King St.)交叉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威尔士王子酒店(Prince of Wales Hotel)是小镇最豪华的酒店,建于1864年,因1901年英威尔士王子曾于此下榻而得名,接待过包括伊丽莎白二世等英国皇室成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威尔士王子酒店里面的大部分装饰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内敛里透露着奢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保持着传统,外侧临街设有英式下午茶的专区,可以一边饮茶、聊天一边观望人来人往的街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镇很有活力,各种名堂的活动随季、随主题常年不断。我们赶上了杏节活动,农人出售自家的杏果、杏汁、杏酱、杏蜜、杏冰激凌、杏甜点等等各种用杏制成的食品及化妆品,当然也有其它水果、农作物、生活用品的农家、商户搭台助力。正逢周末,大人孩子齐上阵,商业活动、市场经济从娃娃抓起,小妹妹亲手卖给我几个大杏儿。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日就是社交日,制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机农具都拿出来展示,形成一个小论坛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间艺人大显身手,粉丝以小娃娃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消防车出动不是为了灭火,而是消防日宣教活动,如何防患于未然的知识普及。不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场面了,欧美大洋洲多国都有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着King St街向北约行走500米就来到了尼亚加拉河边。这里是尼亚加拉河入湖口,从大瀑布及河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在这里直接注入了一望无际的安大略湖,河的对岸就是美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顺路葡萄园里学习冰酒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八世纪末的德国,葡萄园遭受到突然来袭的霜害。为了挽救损失,只好将错就错,将冰冻的葡萄压榨,按照传统方式发酵酿酒。无心插柳柳成荫,冷冻的葡萄意外地酿出了香气纯净、口感甜蜜的冰酒,造就了冰酒的问世。这种方法逐渐在德国流传开来,并随着德国移民将技术传播到加拿大等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冰酒的酿酒葡萄需要比正常葡萄晚收2-3个月,在藤上自然冰冻后,必须在严冬夜里或凌晨气温低至-8℃时人工采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对于地理及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全世界只有德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几个特定地区,才有条件酿制出高品质的冰酒。而受气候影响,除加拿大外的大多数产区往往3-4年才能收获一次冰葡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8-10KG冰葡萄才能压榨一瓶冰酒375ml(由于出产量太低,冰酒的酒瓶规格通常只有普通葡萄酒的一半),所以冰酒是浓缩的精华,被称"液体宝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安大略省冰酒总产量占全加拿大的70%。尼亚加拉瀑布及五大湖地区,有加拿大最优秀的家族酒庄,在当地拥有优质的葡萄种植基地,优质的雷司令和维达尔等葡萄在此地产量丰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庄里品尝冰酒,高品质的冰酒售价都不便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一日游后将结束加东打卡游。里普利水族馆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水族馆,被誉为北美洲最大的室内水族馆之一,拥有超过20,000种海洋生物,包括鲨鱼、海龟、海星、水母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水族馆里有很多第一次听说或第一次谋面的海洋动物,开开眼。海底魔鬼鱼,学名叫蝠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下翻转水母(绝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角恐龙鱼,在墨西哥火山口附近的湖中发现的一种古老野生鱼,具有自身创伤自愈或再生的特异功能,新冠疫情后展出的新鱼种。白色为母、黑色为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雄性六角恐龙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狮子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葵,美名海底七彩牡丹、海底向日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鞍带石斑鱼属高档鱼类,是石斑鱼中消费量较多的经济鱼类,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及适应能力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鞍带石斑鱼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动物,又名龙胆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最大体长可达270厘米,体重可达400千克。 据说这条石斑鱼已经100多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鲨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市政厅包含建于1965年的新市政厅以及1899年揭幕的旧市政厅。建于1965年的多伦多新市政厅。招标时曾有42国建筑师争相献计,最后入选者为芬兰建筑师雷德尔的方案。市政厅由两个相对的弧形高楼与其中扁球形的会议厅构成,状若含珠之蚌,令人称奇。其西楼高20层、东楼高27层,内凹面取玻璃幕墙,及夜通体透亮,外凸面则为大片实墙,给人以敦实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旧市政厅位于新市政厅旁边,耗资250万元,历时近十年才建成。1899年9月揭幕时,不仅是当时市内最大的建筑,也是北美最大的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的华裔人口目前超过 40万,成为最大的有色族裔群体,其中大部份是来自香港的华裔移民。大多伦多地区共有六个中国城,其中四个是在近15 年内在郊区形成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坐游轮在安大略湖里把多伦多扫一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一座城市,安大略省的省会,是个拥有八十多个民族包容性很强的大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耸入云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The CN Tower) 高553. 33米,147层,是多伦多的地标建筑。CN Tower曾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高建筑之称直至迪拜塔建成,现在仍是世界第二高通讯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多伦多的私人飞机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提升环境保护,多伦多市将制造业工厂都迁出,只留下两家不污染环境的与糖业相关的工厂。这是其中的一家麦芽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面上有大大小小各种游船、快艇、帆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一座百多年前的富豪大宅—Casa Loma卡萨罗马城堡。城堡竣工于1914年,面积达20万平方英尺,由300余名工人耗时三年,耗资350万美元建造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堡共有98间房,房间精心装饰并留有原时代家具。城堡内设有数条秘密通道,从塔楼可以欣赏到多伦多天际线的壮丽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环绕城堡的是5.5英亩的喷泉花园,可将多伦多市中心纳入眼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堡是加拿大20世纪初首屈一指的富豪亨利·米尔·柏拉特爵士(Sir Henry Mill Pellatt)的私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主体是三层楼的“中世纪”古堡,主楼大厅高达60英尺,是整个古堡的焦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亨利·帕特拉夫妇。亨利·柏拉特生性浪漫,有感于妻子玛丽出行不便,无法欣赏到欧洲建筑的精髓,便斥巨资请最好的设计师,采用最好的建筑材料,建造一栋欧洲古典城堡式样的房子,作为送给爱妻的礼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作精美的管风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面部分除了60英尺高的大厅,还有橡木地板的图书室、饭厅、花草温室、艺术品展览长廊(孔雀巷)、小餐厅及书房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温室花圃地面的大理石材料来自意大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花圃内还安装了在当时十分少见的蒸汽水管,以保持室内温度。当时的地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藏书大厅天花板的装饰仿伊丽莎白时代的设计。为了装修整个城堡的客厅橡木室(又称拿破仑客厅),亨利•柏拉特甚至动用了马赛美术馆的展品作橡木嵌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堡的每个房间都陈设着亨利·帕拉特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名贵家具和艺术品。古堡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诺曼底式等多种欧洲建筑风格,如同博物馆,美轮美奂,极尽奢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楼以起居室为主,设有主人的卧室、浴室和夫人的卧室、浴室,女童军展览室、客人套房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楼有一套客房按中国风格设计,用以摆放亨利收藏的东方古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男主人的卧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多年前的浴室按当下标准看也足够宽大奢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楼的圆厅为英国王室成员下榻时的会客室,室内的新古典式石膏装饰和淡黄色的墙壁,体现出十八世纪苏格兰著名建筑师罗伯特·亚当的装饰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楼有女皇步枪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下室的酒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亨利爵士和他美丽的妻子在城堡中享受了十余年的奢华生活之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亨利爵士的经济帝国瞬间陷入了崩塌的境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4年夏末,亨利爵士一家黯然离开了用自己心血打造的卡萨罗马。一年后,他的夫人在一所只有5间卧室的公寓里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同济会俱乐部把卡萨罗马租下并将其开发成一个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9年3月9日,亨利爵士在一所小公寓里去世,据说只有他当初的司机陪伴着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而他身上,也只有可怜的185美元现金和6000元债务。真是千金散去谁人归? 好在同济会俱乐部接盘,将这一百年豪宅留给后人观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加东打卡游后回到温市休整了两天,再次出发前往班夫镇。温哥华到班夫需要两天车程,沿途可以顺道望山看水访小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温市一路向东北方向进发。 温哥华繁忙的铁路运输阵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中木材成排待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着一号公路翻山越岭,山区开始出现秋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林道路起伏崎岖,翻山越岭一眼到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标上是顺路目标Kelowna 基洛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洛纳也是个旅游城市,建于1905年,距美国边境130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洛纳位于Okanagan Lake欧垦娜根湖畔,以水果、蔬菜、乳制品等为主要产品。除了美食佳酿,美丽的湖畔沙滩吸引人们前来休闲、游泳、泛舟、滑水、风帆冲浪和垂钓。山里冬日还可滑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翠绿的湖水陪伴我们走了好一段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熊谷酒庄(Grizzli Winery)是Kelowna葡萄酒之路上最大的酒庄之一,占地 9 英亩,建筑面积 60,000 平方英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Grizzli Winnery 生产和销售蓝莓酒、各色冰酒和葡萄酒,在品酒室品尝了三种冰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平洋铁路公园看“最后一根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颗道钉最后链接了东到西的铁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根钉”纪念碑建于1985年,是为纪念100年前,加拿大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在此接轨完工而修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平洋铁路于1885年接轨完工,图片记录了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史提夫在这里亲手钉上最后一颗具有历史意义的道钉,标志着这条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铁路大动脉的顺利竣工。自此这颗道钉被标记为“最后一颗钉”,成为见证历史的一颗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于1906年的涵洞桥还在服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64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地质变得坚硬,地况更为复杂。高大威猛的爱尔兰工人吃不消了,纷纷离开,转向赚钱更容易的农场、矿山。铁路工地上只剩下不到300个工人。太平洋铁路面临着不缺资金缺劳力的困境,工程建建停停了约半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人建议招一些中国工人,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中国工人适合这项工作,后来陆续招来了50个肯干活又顺从的华工,发现这正是他们需要的劳力,他们不像白人工人那样酗酒,更不像他们那样动不动要求涨工资。公司高层认为他们需要成千上万个“Chinaman”。 不久,CP(加拿大太平洋公司)招募5000个工人的广告迅速贴满了旧金山的大街小巷。广告甚至飘洋过海发到了广东沿海一带,承诺任何青年劳力到这边来都可以有工作,这对挣扎在战乱与贫困边缘的华工来说,如同金山在招唤。成船的华工随之而来。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四邑、台山、开平、新会。1865年3月,太平洋铁路工地上华工数量已经达到3306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铁钉:一个朦胧的梦实现了,一条铁线从海到海穿过加拿大。坚持追随早期探险家的脚步,近3000英里的铁轨穿过广阔的草原,扭曲在峡谷中,连接了千条溪流。1885年11月7日,这里有一个焊接了东到西的普通铁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横贯加拿大的火车或客、或货天天忙不更迭,还有这样的豪华复古列车来来往往。此类车不同标准票价不一,最高可至几千加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Revelstoke(灰熊镇)早期,这里曾是黑熊和灰熊的栖息地,因此得名灰熊镇。19世纪80年代,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建设时期,为了感谢英国投资银行巴林兄弟公司负责人Revelstoke雷夫尔斯托克勋爵对铁路建设的资助,小镇以其姓氏命名。如今已很难见到熊的踪影,镇上入口处的灰熊雕像仍栩栩如生,成为小镇的一个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灰熊镇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往来温哥华与班夫国家公园之间的必经之地。小镇里拥有多个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如铁路博物馆和《最后一颗钉》纪念碑等,这些都反映了小镇在加拿大历史和交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镇中心有个小舞台,一到晚上就会有音乐人或唱或奏在台上表演到9点左右,民众随意来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灰熊镇是我们的途中过夜休息点,原本安排进班夫前住灰熊镇,出班夫后住甘露市(Kamloops)。由于雨后突发泥石流,回程计划打乱,来回过夜就都住在灰熊镇了,加深认识了灰熊镇却少认识一个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灰熊镇自西向东行驶在落基山脉中,穿过Revelstoke National Park 雷夫尔斯托克国家公园。灰熊镇是加拿大落基山脉BC省一侧的大门。人们说只有过了Revelstoke灰熊镇,才能真正领略到落基山脉迷人的风光,一步一景,目不暇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远近山林如水墨画,公园名片是“森林氧吧”和“绿色花园”,公园面积260平方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夫尔斯托克国家公园东面链接着落基山脉上的加拿大国家冰川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National Glacial Park公园以冰川和铁路博物馆著名。建于1886年,占地约1394平方公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和横贯加拿大公路贯穿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戈尔登(Golden),小镇始建于1880年代,最初是罗杰斯山口探测者的一个大本营,后来的发展与横贯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建设和伐木业息息相关。如今同灰熊镇一样,地处交通要道上的戈登镇也成为落基山脉旅游业的一块重要拼图。2016年自驾游时曾在戈尔登加拿大人家小住三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平洋铁路一直伴随着我们穿越落基山的峡谷沟壑、走过森林湖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落基山右翼、国家冰川公园的东面就是建于1886年的幽鹤国家公园Yoho National Park,公园面积达1,310平方公里。Yoho公园里拥有加拿大最高的瀑布奇景、世界级的化石遗迹地、和鬼斧神工的的天然地形景观。 幽鹤、班夫和贾士伯三处公园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班夫公园越来越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易丝湖滑雪场位于北美最长雪季的地区,是班夫国家公园内三个世界级的冠军滑雪场(阳光村滑雪场、路易丝湖滑雪场、诺奎山滑雪场)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滑雪场远望维多利亚冰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班夫国家公园,公园里为动物们修筑的过街天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怕人的花栗鼠(金花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明尼汪卡湖(Lake Minnewanka)在班夫镇东北5公里处,湖周边沿岸长达28公里,水深142米,使得它成为了班夫国家公园中最大、最深的湖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的名字来源于印第安斯通尼族语,意思是“水之精灵”。明尼汪卡山谷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秀山碧水的湖里乘艇游转了一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山看去犹如仰面朝天的一张人脸,头顶上还冒着仙气,测立起来看更是惟妙惟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色彩艳丽的小船供游人租用在湖里荡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弓河瀑布位于风景秀丽的弓河(Bow River)之上,河水沿着班夫北面的山势而来,在市区绕过一个弧度再往北而去,形状就像一张弓,因此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弓河瀑布高度仅10米左右,也不是班夫中景色最壮丽的瀑布,只是因上个世纪50年代玛丽莲梦露主演的一部电影《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取景于此。在影片中,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就是在这条河边晾衣服的。自此弓河瀑布名声大噪,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Castle Mountain城堡山是落基山脉中位于班芙镇与露易丝湖之间的名山,距班芙镇26公里,海拔2766米。城堡山雄伟壮观,是一号公路北侧一处著名的地标性山脉。城堡山形成于N亿年前的地壳变化,经过冰河时期的侵蚀和长年累月的风化,如今山上仍有两个冰湖“塔湖”(Tower Lake)和“石抱湖”(Rockbound Lake)。</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堡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形状像德国的城堡,巍峨壮丽,城堡状的悬崖令人叹为观止。山壁的水平重叠岩层为“三明治”,即上下层为石灰岩和白云石,中间层则为页岩,加上城墙被侵蚀而风化的形象,展现了城堡山经历的几亿年的岁月风霜。在班芙公园里来来回回走过城堡山好几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二战中的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Eisenhower)曾造访加拿大,经过这里时曾大加赞赏。也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决定将城堡山改名为“艾森豪威尔山”。据说当时邀请这位从欧陆战场凯旋而归的二战英雄来参加这座山的命名剪彩仪式,但他却因要打一场高尔夫球未能前来。 殊不知,这位将军当时为竟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在打一场“政治高尔夫”。而当地居民不知情也不买账,抗议之声不断。虽然艾森豪威尔后来如愿当上了美国总统,1979年这座“艾森豪威尔山”还是被改回了“城堡山”的原名。山南崖壁下那块陡峭的绿地也被戏称为“艾森豪威尔果岭”,以挖苦这位将军的政治高尔夫。 文明的自由就是这样各得所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ake Louise路易斯湖。 1882年,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工程师威尔笙先生首次来到路易斯湖, 把此湖命名为“翡翠湖”。 1883年改名为“路易斯湖”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小女儿路易斯·卡罗琳·阿尔伯塔公主(Louise Caroline Alberta)。</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露易斯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翠绿静谧的湖泊在宏伟山峰及壮观的维多利亚冰川的映照下秀丽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湖水富含矿物质,湖水的颜色会随着天气的阴晴雨雾变化,时而浅绿,时而碧绿,登高俯视整个湖泊犹如群山环抱中一颗晶莹剔透的翡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面及湖水的变幻多姿,为路易斯湖平添了许多神秘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6年9月拍的路易斯湖,不同天象湖色展现不同,感慨冰川融化太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路易斯 ·阿尔伯塔公主当年不顾自己的高贵血统以及皇室的强烈反对,与平民罗恩相爱。婚后,维多利亚女王将他们贬黜到遥远的加拿大。后来,罗恩当上加拿大总督,并与妻子积极倡导修建加拿大第一条国家铁路。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人们用公主的名字正式命名这美丽的湖泊为路易斯湖,并将公主的姓给了路易斯湖所在的省-阿尔伯塔省(Alberta)。</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费尔蒙露易斯湖城堡酒店 Chateau Lake Louise历史悠久,最早建于公元1886年,到了1913年已有94个房间与维多利亚式的餐厅,而后几经发展,目前有515间房间,约可容纳1000位客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堡酒店是班芙国家公园中首屈一指的五星级酒店,但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房间不大,硬件设施略显落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紧临湖畔,气派宏伟,内部大堂装潢美轮美奂、金碧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坐在豪华餐厅内透过高大的拱形玻璃窗眺望窗外迷人的露易斯湖,可谓人间一大享受。因临窗桌位稀少,要预定,一般情况不太容易订到这个位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酒店的自助早餐超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边精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Columbia Icefield (哥伦比亚冰原)位于加拿大BC省和阿尔伯塔省交界处,是落矶山系中第一大冰原,也是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和格陵兰岛之外最大的冰原。它是北美洲最容易进入的冰川群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冰原游客中心换乘全地形车(All Terrian Vehicle)上冰原。此车造价昂贵, 一辆就上百万。全地形车是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行驶在冰原陡峭(最陡坡45度)崎岖的雪地上,时速只能保持15-20 mile。</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哥伦比亚冰原的全地形车是为了在冰川和雪地上行驶而特别设计的,具有双层巴士一样高的车身,需踏上7节阶梯方可进入车厢,六个直径1.5米的巨大轮子,车辆左右两侧及顶部都装有透明的玻璃窗,以便游客更好地观看冰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哥伦比亚冰原是北美洲水文最高点,其融水流向三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世界上著名的远古大冰原遗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主要堆积区位于大陆分水岭,故称河流之母。冰原面积约为325平方公里,由八条冰河组成,冰层厚度在100至380米之间,年降雪量约为7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脚踏在历经万年的巨大冰川上, 真是一次难得并奇特的体验,越发感到大自然的恒久与伟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白色冰层下隐藏的裂缝中可见如蓝宝石一般的冰洞,感慨这万年地质构造的奇妙和美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冰原上的禁行标志设置在不允许越界的地方,以防止游客进入未经勘探或不平整的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不适应游客行走,也是为了保护冰原的生态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47, 47, 47); font-size:22px;">另一处冰川。周围的冰川原本是相连的,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已经断开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哥伦比亚冰原来到空中步道Skywalk</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环形透明玻璃栈道悬空在冰川之上,抬头看雪山,低头望冰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离开哥伦比亚冰原和天空玻璃步道的第二天,导游通报这两个景点因部分路段的山体滑坡而关闭了。万幸万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淅淅沥沥小雨中住进加拿大的农家院,条件还不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层纯木制的客房,热水、电暖气,挺舒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农家院的早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早离开农家院,顶着浓雾细雨期盼着云开雾散继续探秘班夫公园,没走多远被挡。后经了解得知通往景区的93号公路上行方向因前一段时间的火灾、下行方向因昨夜的雨引发的泥石流都暂不放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导游和司机通过GPS信号(国家公园里网络信号不行)尝试了多条线路,不得已放弃了原订的93号,改线反向绕道经11号-22号,上到从卡尔加里通往班夫方向的1号公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绕道多绕出来7个半小时的车程,原计划的参观点、住宿地点都随之有变。 然而意外带来的后果不总是负面的, 22号线路似乎是条乡村路,旅游大巴轻易不走的线路,导游从未走过,倒有些像我们2016年自驾走过的路,乘坐大巴经历了趟自驾行的旅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途起起伏伏经过了良田、牧区、城市、乡镇,收获了不同的景色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方就是22号公路与1号公路的交叉路口,一个因液化气生产和运输而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城Brooks布鲁克斯。这里向东186公里通到卡尔加里,我们将向西沿1号公路行走加拿大横贯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也就是1号公路(Highway 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号公路全长7821多公里,东西贯穿了加拿大的所有十个省份,也贯穿了欧洲人对北美大陆一千多年的探索史,掠夺史和发展史,同时汇集了几乎所有加拿大最富特色的自然景观,是一条此生必驾的传奇公路。2016年从美国入境加拿大卡尔加里开启了前往温哥华的自驾游,虽没走完一号公路全程,但见识了一号公路沿途的许多美景。这次将再次从东向西穿越眼前的落基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很快穿过了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路边景致宜人优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途中休息的大营镇镇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先从历史上认识,大营镇纪念碑,纪念这个镇上为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牺牲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上防火防熊的瞭望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途中打卡:落基山脉中的著名山峰《三姐妹山》由三座样貌类似、身材接近的火山连成一排,宛如三个姐妹一般。这三座山峰都超过3000米高,但三座火山并非同源。三姐妹峰因其独特的自然美景而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也是摄影和游记中的常客,与露易丝湖、梦莲湖等一起,构成了落基山脉的标志性景观。《三姐妹山》也是李安导演的电影《断背山》的摄影取景地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罗杰斯隘口(Rogers Pass)位于冰川国家公园的一片谷地之中。当年太平洋铁路中最重要的一段穿山铁路就在于此,它关系到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太平洋铁路公司悬赏 5000加元招人寻找通道,土地测量员罗杰斯毛遂自荐应征挑战,条件是必须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条峡道。在没有任何设备和供给的情况下,罗杰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攀上一个绝壁后看到了隐匿在山脉间独一无二的通山捷径,即基金霍斯山口(Kicking Horse Pass-跃马大道),建议公司选择此地作为铁路下山的地方。1884年,铁路顺利通过“跃马大道”,罗杰斯的成功让火车终于可以行进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上,并使铁路线比原计划缩短了240公里。至此这里被命名为Rogers Pass罗杰斯隘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雪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区冬天下雪量大,造成大量的积雪,会不时发生雪崩难,所以要不时射击炮弹,造成人为雪崩,让积雪提前崩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开罗杰斯隘口时,突见眼前“日照金山”奇景,抢下这一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休整一晚,再次离开灰熊镇,继续西行返回温哥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路走在北美换季的景色中,北京还在酷热中,这边已经初现秋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停手地抓拍窗外景,哪张也不想丢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特殊的山体如夹心饼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打卡Hope(希望)镇。2016年时曾匆匆点了一下Hope希望小镇,在二手店了淘了点瓷器,对小镇没有深刻认识。Hope(希望)镇最初是哈德逊湾公司(Hudson’s Bay)的毛皮质易点,1858年的淘金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淘金者移居此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淘金热后这里以伐木为生,随处可見大型的动物木雕,排列在一眼就能望穿的希望镇最热闹的街道上。现在Hope镇是个重要的交通要塞,加拿大国道1号、3号、5号三条公路在这里交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内长年展示30多件木雕作品,因而被称为“加拿大的雕刻之都”,这些雕刻作品都是出自于本地著名的木雕艺术家Pete Ry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木雕作品多取材于动物,其特点浑厚凝重,颇具原著民的艺术风格。天上的飞鹰、林中的狼、熊、水中的鳄鱼,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警牺牲的警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大都知道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主演的动作片《第一滴血》,这也许是国内上映的第一步好莱坞大片。兰博(John Rambo) 的硬汉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部戏实际并非在美国拍摄,而是在希望镇拍摄的,戏中的许多场景和情节都是基于小镇周边的地形环境来编排、设计,电影中出现的那个典型的美国内陆小镇,根本就是在加拿大境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史泰龙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主角兰博的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台海两岸旅友一路结下友谊,即将分手告别时,投入大怀抱的座椅合影留念,友谊常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路美景、繁忙的太平洋铁路的陪伴下,未觉疲惫已见大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温市回到温岛,休整几日准备回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临离开美丽的温岛前,到我们住了几天的小城Parksville博物馆了解一下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城故事多在百年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陈列讲述了百多年来欧洲移民在这里如何生活和发展,将这片原始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世纪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建设,温哥华岛铁路和公路彻底改变了第一民族几千年来的交通和运输方式,也带来了文明与进步。这一路从西到东,走过BC省、魁北克省、阿尔伯塔省、安大略省,进一步认识了加拿大。加拿大立国百多年,能快速发展成一个发达国家,如没有贯通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1号公路及其交通网络,那是根本无法实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火車站花園是溫哥華島鐵路歷史的獨特特徵。這些花園是由車站工作人員建立和維護的,並進行了最美麗的花園的友誼賽。<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車站花園被重新用於種植蔬菜,以幫助解決糧食短缺問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经的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留给历史“我从中国北京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移民先驱的生活点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帕城小住了9天,太舍不得离开这个海水拥抱林木茂盛的美丽社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告别温哥华岛前在乔治亚海峡(Strait of Georgia)水域的Qualicum Beach看日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乔治亚海峡是北太平洋东部一条狭窄水道,这个海峡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和阿拉斯加州斯卡圭(Skagway)之间形成一段风景优美、有天然屏障的内海航道。1792年乔治·温哥华船长以纪念乔治三世而命名此海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见Parksville!再见温哥华岛!再见加拿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