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

纯儿

<p class="ql-block">  沿着“首”(方向)“之”(走)方可称之为“道”,否则,将会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于是,两年的时间,我们一行从北京到成都再到新疆,探“首”明“之”。</p> <p class="ql-block">从“首”说</p> <p class="ql-block">  北师大教育学部培训学院副院长陈紫龙给我们梳理:</p><p class="ql-block">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9个坚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p><p class="ql-block">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会中“改革”一词出现了150次,可见,“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时代使命。</p> <p class="ql-block">  苏君阳先生很理解我们的使命急迫感,作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span>他直击我们现在零乱的现实:别跟风,别刻意,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它需要温度、湿度,需要借助土壤、水分、阳光慢慢的去培育,要让课堂发生静悄悄的革命,要把休闲、放松也看成一种进步,记住朱清时先生所说:不折腾就是教育最基本的规律。</p> 再说“之” <p class="ql-block">  所以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四川省江油市胜利街小学,他们植根于校园文化,以环境、课程、艺体、实践为载体全方位育全面的人。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所以长沙市岳鹿区实验小学、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黎郡小学、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看见风向,把握变量”,借文化之势去践行,用问题驱动孩子们的求知欲,然后分配在各个学段由各科老师辅助学生去共同解决问题,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贯穿了全学段又融合了各学科,更重要的是,深度思维与亲身实践伴随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这种让孩子深度参与为孩子终身赋能的教育,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所以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八小学和株洲市枫溪中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参天的树、开花的树、路边的树、原野的树…一切可能的都是树,书法、音乐全部以班为建制教学,不跟成名风,旨在每位学生的兴趣生长。我喜欢这样不功利的教育,慢慢的,静静的,长开。</p> <p class="ql-block">  所以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小学坚持“文化立校、自主发展”,他们注重追根溯源,重阅读从国学抓起,学书法从先秦说起,且校园处处皆教育,就这样以文化人,以氛围浸润童心。这样润物无声的教育,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九小学,操场、走廊、过道到处都是学生荣誉的展示,作品的展现,假期的、课堂的、延时的…他们处处体现孩子们的意志,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正如集团书记韩少娟分享她们的办学经验的关键词:细节、扎根…这种以生为本,眼中全是孩子的教育,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来到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六小学,他们突破了我们的局限,把我们难以开展的皮影、剪纸、游泳、击剑、棒球、科技纳入到了常规课程体系,从小给孩子们播下兴趣的种子,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筑梦。这种以梦为马的教育,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来谈“悟”</p> <p class="ql-block">  “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p><p class="ql-block"> 确实,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解决未来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思“变”,要为强国育人,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回归教育本真,遵循学生本心,尊重教育生态。一边是学生的“慢慢”生长,一边是社会的人才“急需”,该如何把这慢慢的路急着走呢?也许在漫漫路上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和我有着这一样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既然开走,那先就要定向。这就要求校长有纵横的眼光,纵观古今、横跨国际;有深刻的思想,求根溯源;有博大的格局,知师懂生;有高尚的情怀,以大先生之姿以点带面,以面带体。</p><p class="ql-block"> 定向后最重要的是得求得文化的融合、思想的融合、情感的融合,这样的步调才有温度、才能贯通、才能恒久,所以,实操起来就得细细思量:</p><p class="ql-block"> 怎样植根校园文化?</p><p class="ql-block"> 怎样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p><p class="ql-block">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 怎样分配三级课程体系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怎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怎样协调各学科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怎样对活动进行量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怎样获得社会的共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事专注,必有所成;</p><p class="ql-block">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