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续“青甘环线游之一”</p><p class="ql-block">D7:8月24日 周六, </p><p class="ql-block">天气:多云,温度:31/20。</p><p class="ql-block">上午参观期待已久的莫高窟,下午观看大型沉浸式歌舞《乐动敦煌》,待阳光偏西后,到甘肃著名的沙漠明珠-鸣沙山。</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2021年在新疆参观过克孜尔石窟,去年在甘肃参观过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加上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青州博物馆等,在这些我去过的石窟和博物馆观展中,莫高窟的参观个人感觉无疑是现今国内石窟观览体验感最好的,让我们普通人对佛教历史、对石窟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莫高窟观众入口在距离莫高窟15公里的数字展示中心,观众要观看两部影片,对莫高窟石窟有大概了解。</p><p class="ql-block">先进入普通影院观看第一部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影片介绍了莫高窟延续至今近1700年的历史以及洞窟营建的背景,展示出一副波澜壮阔、恢宏壮观的历史画卷,让观众在参观洞窟之前,对丝绸之路的形成、佛教东传、敦煌莫高窟的营建等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观众认识和领悟敦煌莫高窟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带给观众穿越时空的心灵碰撞。电影大约20分钟。</p> <p class="ql-block">结束第一部影片后,我们再进入中国世界遗产地目前最大的球幕影院,观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梦幻佛宫》,这部影片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影院建成于2015年,用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无缝拼接技术,在18米直径,500平方米超大球形荧幕上,观看用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加上全方位立体声的音响效果,我们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部数字影片主要对285窟、428窟、420窟、220窟、45窟(现存最美造像)、61窟、130窟做了详细介绍,数字化后的莫高窟壁画、造像,精美绝伦!</span></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有着5万余平米的精美壁画,在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女士的主持下,对2万余平米壁画做了数字扫描,把高科技用在古迹古建筑保护中,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观看结束,坐摆渡车15分钟,抵达洞窟参观区。</p> <p class="ql-block">路过三清宫,我们先观看了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与文物流失展览,这是一个容易被大多数游客路过、错过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序言这样介绍:</p><p class="ql-block">光绪廿六年五月廿六日(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在清理第16窟积沙时,意外发现甬道北壁的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由此揭开了敦煌新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藏经洞原为晚唐河西都僧统洪辩的禅室。咸通三年(862)洪辩法师卒后,其族人及弟子将禅室改为影窟以示纪念,并塑洪辩真容像。11世纪初,塑像被搬出,影窟变为藏经窟。从禅窟到影窟再到藏经窟,一个小小的洞窟,见证了莫高窟千年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藏经洞发现后,封藏于斗室近900年的7万余件文物重见天日,但因各种原因未得及时保护,致使文物流失到英、法、美、日、俄等多国,造成一段令人扼腕的文物流散史。</p> <p class="ql-block">王道士名圆箓,湖北麻城人,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因家乡连年灾荒,他四处逃难来到甘肃西部的肃州(今酒泉)。光绪年间,在肃州巡防营中当兵,退伍以后,在酒泉出家当了道士。后来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云游到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清除洞窟流沙,供奉香火,布道募化,修建道观。</p> <p class="ql-block">发现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到底的历史罪人还是有功之士?考古学界、史学界、宗教界、乃至文学界,各种评论都有。旅游归来做美篇,看了过一些资料,个人观点,王圆箓不仅不是藏经洞文物流失的罪人,他应该是最大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王圆箓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士,是他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他不仅做了保护,还在7年间不断上报,不断争取朝廷和官府的支持,但均未得到官方重视。后来无奈被牵连进藏经洞经卷大量流散的事件中,被后人称为罪人。尤其是余秋雨的文章代表这一派观点。但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p><p class="ql-block">也难怪陈寅恪先生要在莫高窟前的一座石碑上奋笔疾书“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了。</p><p class="ql-block">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p><p class="ql-block">藏经洞内经书和文物被称为敦煌遗书,与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和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成为二十世纪初中国文献学术的“四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藏经洞编号为17窟,它的位置图如下,17窟的洞口开在16窟内,16窟高大宽敞,而17窟只是一个很小的洞窟,看过藏经洞的发现与文物流失展览后,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这么小的洞窟,居然能放下7万余件经卷和各种佛教画卷!</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参观时可以看到,17窟很小,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这里可以堆得下7万余卷经书和丝织品等各种文物。洪辩的坐像位于窟中央。</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大部分流失文物现藏于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博物馆,这个展览的展品均为复制品或者临摹品。</p> <p class="ql-block">引路菩萨 临摹 </p><p class="ql-block">Guiding Bodhisattva Copying works </p><p class="ql-block">五代(907-960年)绢本着色,法国吉美博物馆藏MG.1765临摹者:高山</p><p class="ql-block">Five dynasties (A.D.907-960) Ink and colours on silk Musée Guimet Object number: MG.1765 Copyist: Gao Shan</p><p class="ql-block">引路菩萨戴花蔓冠,略侧身后视,左手持细长香炉,右手持龙首长幡杆靠肩上,幡旗飞扬,络腋斜披,腰束大红花裙,脚踏宝莲,乘云飞行,神情庄重,风姿轻盈潇洒。持伞盖的童子先导于前,虔诚合掌的往生者紧随其后,足下流云飘动,空中乐器顺势飞浮,不鼓自鸣。象征净土的楼阁在云中显现。画面左上方榜题“女弟子康氏奉为亡父薛诠,画引路菩萨一尊一心供养”。</p> <p class="ql-block">引路菩萨像 复制 </p><p class="ql-block">Bodhisattva as Guide of Souls Replica </p><p class="ql-block">唐代(9世纪末)绢本着色</p><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 46.Ch.lviv.003 Tang dynasty , late 9th centuryA.D.lnk and colours on silk The British Museum</p><p class="ql-block">Object number: Stein painting 46.Ch.Iviv.003</p><p class="ql-block">唐宋时期敦煌地区非常流行的引路菩萨形象在敦煌绢画中屡见不鲜,反映了人们对往生佛国(西方净土世界)的追求。这幅绢画表现的是菩萨引导亡者进入佛国世界的情景。榜题可见“引路菩”,应缺一“萨”字。画面左上方绘有表示净土世界的楼阁建筑。菩萨面相丰满,有胡须,右手持长柄香炉,左手举莲枝,莲枝上挂引路幡,圆形头光外形成火焰纹,回头顾盼跟随的被引导者,足踏莲花,缓缓向前。被引导的盛装贵妇体态丰满,娥眉樱唇,金饰博髻,神情安详。人物造型及衣裙服饰是盛唐时期流行的风格,与“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南壁“都督夫人礼佛图”中十三小娘子的形象、服饰、画风极相似。</p> <p class="ql-block">金刚力士像 复制 </p><p class="ql-block">Vajrapani Replica </p><p class="ql-block">唐代(9世纪末) 绢本着色</p><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 132.Ch.xxiv.00 Tang dynasty , late 9th centuryA.D.Ink and colours on silk The British Museum Stein painting 132.Ch.xxiv.002</p><p class="ql-block">这种金刚怒目的姿态很受大众欢迎。金刚力士有圆形火焰头光,怒眉凸眼,张口怒吼,胡须飞扬;腰束裙,上身及腿脚袒露于外的肌肉暴起,右手握拳上举,左手下垂紧握金刚杵;左足前踩,右足后蹬,足指张开,披帛绕身,冠带飘举。力士的身体,以厚重的赭红晕染,突出其块状肌肉,奋张的须发,飞扬的冠带,颇有怒发冲冠之意,表现了金刚的雄健和神力。挥动的手臂及飞扬的裙上下呼应,动态十足。作品中的形象与藏经洞发现咸通九年(868)《金刚经》封面木版画的形象一致。</p> <p class="ql-block">携虎行脚僧 复制 </p><p class="ql-block">Monk Traveling with a Tiger Replica </p><p class="ql-block">唐代(618-907年)绢本着色,法国吉美博物馆藏EO.1138</p><p class="ql-block">Tang dynasty (A.D.618-907) Ink and colours on silk Musee Guimet Object number: EO.1138</p><p class="ql-block">据学者统计,敦煌画中现存行脚僧图至少有20幅,其中壁画8幅,绢、纸绘画14幅。这件作品是藏经洞绢画中表现世俗僧人的精品,描绘细腻,线描浅施、设色雅淡,经卷的轴端施以红点,僧衣和经笈以金泥彩描。画面中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硕学僧人,左手拄杖,右手持念珠,身后放光,与虎相伴,背负经囊努力前行。画面左上角有云中小佛。小佛前方和行脚僧身后上方原有榜题,现漫漶,经囊上写“大藏”二字。佛教自印度经过中亚向中国传播,经历了无数僧人东传佛法、西天取经的不懈努力。经学者考证,敦煌画中行脚僧像的产生,是李通玄佛教史迹画在流传过程中吸纳了宝胜如来信仰及华严三祖法藏等因素,保存了与虎为伴、背经囊远行的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西域官各府的印鉴</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时,充满着对敦煌莫高窟的憧憬和好奇,渴望进入洞窟一览佛像和壁画真容。</p> <p class="ql-block">正式进入莫高窟景区,敦煌研究院的讲解员赵丽女士带领我们参观,赵女士在莫高窟工作了20多年,她学识渊博,讲解流畅,带领我们进入了七个洞窟,因有的窟是两三个窟共用一个窟口,实际观看了12个石窟的塑像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跟随敦煌研究院资深工作人员,不知不觉走进了1400年前的敦煌,看着各个朝代的塑像,看着几个窟顶上1300年来不曾重绘过的原始壁画,感动泪目,被宗教一千多年来的传承感动,被无数个敦煌人的付出感动。</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内无法拍照,我边听边记,想努力记录精彩讲解,可洞窟昏暗,自己老眼昏花,只能记下几个关键词,不过“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为以后深度了解莫高窟提供一点回忆也好。</p> <p class="ql-block">一,323窟,324窟,325窟,位于南区,它主要展示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保存得相对完好。</p><p class="ql-block">壁画中有张骞出使西域的七幅图画,其中张骞拜见汉武帝的图,在7年级历史课本封面。但塑像彩绘为清代,远不如盛唐原作精美。</p> <p class="ql-block">二,328窟,西壁佛龛内的群像均为唐代原作,包括释迦牟尼、迦叶和阿难等人物形象,这些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此窟的参观重点。仅次于特窟的彩塑,唐代原貌,佛像裙摆犹如丝绸。莫高窟都是在砂砾岩上建造,塑像木骨石胎,干旱保存下来。造像唐代,壁画西夏。</p> <p class="ql-block">328窟西壁佛龛(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328窟释迦摩尼坐像(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328窟西壁南部一尊供养菩萨坐像,1924年被盗往美国,现存美国哈佛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1924年328窟供养菩萨与五个民工,最后留影在敦煌。(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三,329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洞窟,经过五代和清代的重修。</p><p class="ql-block">关于窟的编号(三种编号法,张大千,敦煌,……)</p><p class="ql-block">飞天形象。飞-动词,天-名词。唐代飞天最漂亮。有风雨雷电四方神。</p><p class="ql-block">塑像为清代重修,壁画中服饰……</p><p class="ql-block">顶部为1300年壁画。</p> <p class="ql-block">四,331窟,是初唐时期修建的洞窟,位于南区北段第一层,由前室、甬道、主室三部分组成,窟内壁画精美、栩栩如生,窟顶藻井更是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是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以其精美的彩塑和壁画著称。窟型介绍,是覆钵顶石窟,两个作用,减少压力,扩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五,332窟,建于武则天时期,是一个前部人字披顶、后部中心塔柱的洞窟。隋朝。人字坡石窟,中心支柱结构。三组佛像,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每组各三尊佛像。未来佛中间为弥勒佛,还不是大肚罗汉状。</p> <p class="ql-block">六,16-17窟。</p><p class="ql-block">16窟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年间(851~867),是晚唐时期的重要佛教艺术遗产。</p><p class="ql-block">窟主:关于窟主,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晚唐高僧洪辩法师(俗姓吴),故此窟旧称“吴僧统窟”或“吴和尚窟”。洪辩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总管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另一说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p><p class="ql-block">藏经洞是17窟,在16窟甬道的北壁,原来为洪辨高僧的禅室,1900年被王圆簶道士发现,有7万余文物,轰动了世界,是20世纪初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从此开启了敦煌学。</p><p class="ql-block">17窟很小,7万余件文物都出自这个洞窟。</p><p class="ql-block">16窟中壁画为大片沥粉堆金,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有4.5万平米壁画,在樊景诗院长的提议和主持下,已经数字化2万多平米,才有了我们观看的第二个电影展示。</p> <p class="ql-block">七,063窟,061窟,062窟,开凿时间是在五代时期,具体为947~951年间。是非常巨大的窟。</p><p class="ql-block">壁画上有天平等28星宿,星座的概念不是从西方传入的。</p><p class="ql-block">061窟正面壁画是五台山佛寺全图,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位置非常精准,梁思成根据这壁画发现了佛光寺,从而才有了1937年梁林亲自带队到佛光寺的考察和测绘。</p><p class="ql-block">窟口左右有供养人形象,供养人没有按照辈分排列,而是按照地位重要程度,依次从大到小排列。于阗公主供养像最为华丽。</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壁画中的佛光寺(网络图片),梁思成根据壁画,于1937年找到了佛光寺,其东大殿和距离不远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96窟是莫高窟最高大的石窟,也被称为九层楼,是敦煌研究院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也是敦煌的标志。这座窟建于初唐时期,以其雄伟的建筑和内部巨大的弥勒佛像而闻名。</p><p class="ql-block">96窟的佛像是弥勒佛像,高度为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被称为“北大像”,也是中国第三高的坐佛像。</p><p class="ql-block">这座佛像的规模和艺术价值使其在中国众多佛像中占据重要地位,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和四川荣县大佛。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为71米,荣县大佛的高度为36.7米,这两座佛像分别位于四川,其中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而荣县大佛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酒店小憩,下午看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p> <p class="ql-block">傍晚待酷热阳光开始西垂来到鸣沙山,游人仍如织,停车仍困难。进得景区,发现这个沙漠奇观,现在已是旅游爆款,年轻人的拍照嗨歌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有骑骆驼项目,每人100元,骆队绕沙山一圈;有众多女子装扮为敦煌飞天拍艺术写真,年轻飞天固然养眼,中年肥胖飞天面露慈祥毫不违和,反正壁画中的飞天,可以不分老少男女,我们在一旁看“飞天”们拍照,自己也跟着快乐起来!</p><p class="ql-block">还有更多游客攀爬鸣沙山,高处望远,可以一览月牙泉的真容。夜晚这里举行万人音乐会,灯光齐亮,音响巨大,众人挥舞荧光棒,众人合唱,挥洒着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坐电瓶车可到月牙泉景区。</p><p class="ql-block">今日步数16000步。</p><p class="ql-block">宿:宿敦煌华荣国际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感谢同行张先生提供图片。</p> <p class="ql-block">D8:8月25日 周日, </p><p class="ql-block">天气:晴,温度:33/18。</p><p class="ql-block">从酒店 ,行117公里到瓜州,茫茫戈壁上,有多个巨型雕塑。首先看到“大地之子”雕塑,在荒漠大地上,红色沙岩塑的一个大胖娃娃,匍匐在大地上酣睡,带着甜甜的微笑。</p><p class="ql-block">路过祥云之子雕像,一个奔走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又看到一处雕塑,巨大的汉武帝头像石雕像,面部表情生动,眼神坚毅。下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的大型户外主题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设计者:清华美院教授董书兵。</p><p class="ql-block">雕塑的灵感来源于叙利亚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母亲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孩子跨越大海,寻找和平之地生活。不幸的是,母亲在保护孩子时去世了,孩子非常想念母亲,便在沙滩上画了一幅母亲的画像,并趴在画像上感受母亲的温暖。这个雕塑不仅是对这位母亲的纪念,也是对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的一种慰藉。此外,大地之子雕塑也寓意着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提醒人们要倾听地球的心声,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路过“祥云之子”雕像,一个奔走的孩子。行车不远又看到一处雕塑,一个巨大头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汉武帝头像雕塑,表情生动,眼神坚毅。汉武帝雕塑仅有头部,仿佛大地就是他的身躯,河西走廊就是他的双腿。</p><p class="ql-block">瓜州汉武帝雕像“汉武雄风”是青年雕塑家张万兴的作品,是一尊以汉武帝刘彻为原型的头部雕像,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雕像的总高度为12.5米,主要采用红砂岩作为材料,通过先进的3D扫描和数字技术创建数据,再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安装成型。</p> <p class="ql-block">行车390公里,到张掖临泽县七彩丹霞景区。在北门乘坐景区摆渡车,沿途有四个观景点,下车后走木栈道登山观景。栈道蜿蜒山间,不时有宽大的平台供游客观景,随光线变化,整座山体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纹路倾斜不一,交织辉映。亿万年前的记忆,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今日里程共500公里。今日步数13000步。</p><p class="ql-block">宿七彩丹霞景区多彩酒店。</p> <p class="ql-block">感谢司机导游小马师傅拍摄的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D9:8月26日 周一</p><p class="ql-block">天气:晴,温度:23/13</p><p class="ql-block">今日是青甘大环线的最后一天,从甘肃张掖出发,行程370公里左右,走227国道,依次翻越海拔3686米的俄堡岭, 海拔3767米的景阳岭 ,回到青海西宁。</p><p class="ql-block">227国道张掖至西宁这一路段,是整条国道的精华所在,从甘肃河西走廊横穿祁连山进入青海境内;正是有了祁连山,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汉朝时,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经路过这里。</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打击匈奴的作战,曾经留下厮杀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今日走过这里,山川河流依旧,但已是公路畅通,夏牧场鲜花遍地,牛羊成群。</p> <p class="ql-block">扁都口山景</p> <p class="ql-block">祁连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野花遍地</p> <p class="ql-block">草地野蘑菇</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岗什卡雪峰山口,车上抓拍雪峰雄姿。</p> <p class="ql-block">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227国道的147公里处,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光熠熠,宛如一条玉龙 ,也是门源境内群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岗什卡雪峰,亦名“冷龙岭主峰”, 海拔5254.5米,雪线高度北坡4200米,南坡4400米。山体主要由偏酸性石英角闪岩、片麻岩、斜长角岩、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在构造上属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集现代冰川的壮观和完整的植被带为一体,是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岗什卡雪峰峰顶的百万年冰川,积雪终年不化,气候瞬息万变,玄奥莫测,时而蓝天白云,时而狂飚大作,时而雪崩暴发。今天在湛蓝的天空中,只见白云缭绕峰顶,忽前忽后,好像雪峰在与游客捉迷藏。</p> <p class="ql-block">岗什卡雪峰是环西宁旅游圈最近的第一高峰,是青海省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确定重点开发的三座登山雪峰之一,也是旅游爱好者登山探险的理想场所,亦可作为登山、山地纵走的训练基地。</p><p class="ql-block">旅游和登山爱好者从这里进入,开车6公里,抵达游客中心,摆渡车可以开到大本营,游客可以租牧民的马匹,接近岗什雪峰雪线游览。</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岗什卡标志大门,今天晴空万里,能见度非常好,白云缭绕峰顶,岗什卡傲然巍峨。</p> <p class="ql-block">岗什卡雪峰道路两侧,树立着藏域风情的柱子。</p> <p class="ql-block">没有时间亲近岗什卡,巨大版画前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青甘大环线上风光人文景点众多,我们只能浮光掠影地感受一下。去年曾在甘南和川北,今年在青海和甘肃河西走廊,这里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澄澈如镜的湖泊、雄浑壮丽的山脉,风光壮美的山河,西域风情的民族,这里是旅游胜地,也是心灵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青海甘肃游已结束,可那里的大漠风光,翠绿盐湖,丹霞峻岭,经幡白塔,雪峰羊群无不在我的脑海盘旋……</p><p class="ql-block">把青甘环线最后一天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随小视频,作为本篇结尾,也作为将来再去青甘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谢谢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