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对山东潍坊的“十笏园”,早就有所耳闻。2024年5月中下旬,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这处颇有名声的园子。“百闻不如一见”,身临此园,果然感觉名不虚传。尤其是在巧妙利用空间上,别具一格,不同凡响。</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现为“十笏园博物馆”,馆內古建筑群由十笏园园林、丁氏民居、关帝庙及孔融祠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潍县首富丁善宝花重金购得此园,重修扩建为私人花园,在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回廊、亭榭、曲桥,建起具有不同特点的房屋300余间,21个院落。整个建筑与园林布局,紧凑而不拥挤,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有“鲁东明珠”之美誉。我国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曾有“北国小园能扰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的高度评价。</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以“十笏”命名,见于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1988年,十笏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落霞亭(人们也称其为“风雨亭”)下,有一人多高的假山洞,穿过山洞可抵达主人的院落。</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草堂,园林正厅,“十笏草堂”为丁家会客之处。主人丁善宝常邀文人雅士、社会名流在园中饮酒赋诗。</b></p> <p class="ql-block"><b> 碧云斋,为园主人丁善宝家居之所,因园中碧梧参天,故名。亦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参。</b></p> <p class="ql-block"><b> 丁氏家道殷实,醉心文史,素有濂溪之好,更兼遍游南北名胜,深得造园旨趣。在修缮十笏园这座“袖珍园林”中,注重解决空间矛盾,创造景致的特殊规律。因此,选取假山北面这一僻静的小院,作为自己的居所,既有游览园林之便,又不影响园林的整体布局。</b></p> <p class="ql-block"><b> 碧云斋膳厅</b></p> <p class="ql-block"><b> 此为园内大会厅,大堂上方悬挂“嘉惠士林”牌匾,为清末潍县状元王寿彭所书。</b></p> <p class="ql-block"><b> 清朝科举时,潍县儒学公署设有教谕、训导两个官职,凡学子进学就要给他们送礼。如果来家里困难,就要求亲告友以解礼品的燃眉之急。丁善宝拿出一部分钱贷出,将每年的利息送给教谕、训导,从而免去了进学送礼的惯例。因此得到“嘉惠士林”的牌匾。</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账房,建于清代,五檩抬梁式带前廊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6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丁氏以土地租金、工商收入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清末潍县首富。这里就是管理和贮藏财富之所。</b></p> <p class="ql-block"><b> 账房的地下金库,建于清代。2004年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在对丁氏民居进行修缮时,偶然发现了这个金库遗址,并对其进行修复。</b></p> <p class="ql-block"><b> 清鱼堂,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民居,是十笏园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丁氏家族的居家之所。丁氏作为老潍县的名门望族,在此居住达300年之久。</b></p> <p class="ql-block"><b> 闺房,姑娘房屋的陈设,既表现出大家闺秀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从而有知书达理的一面,又展现出她们接受新文化、多才多艺和对新生活方式追求的一面。</b></p> <p class="ql-block"><b> 懿德堂,为打造复原的青年夫妇的房屋场景。陈设注重多子多福的氛围,房间龛内供奉送子观音娘娘,房门帖有杨家埠木版年画“莲生贵子”。</b></p> <p class="ql-block"><b> 颐年堂,此处是打造复原的老人房间的场景。陈设主要展现追求富贵长寿的美好愿望。房屋正中悬挂“寿”字,寓意健康长寿,福禄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作为博物馆,包括民俗、艺术等等。此处为郑板桥专题陈列室。</b></p> <p class="ql-block"><b> 郑板桥曾在潍县任职,在潍县留下了许多治县事迹、坊间传说、文学书画等,在这里可以一览郑板桥当年的风采。</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讲堂</b></p> <p class="ql-block"><b> 十笏园仓库</b></p> <p class="ql-block"><b> 戏台,丁氏主人酷爱戏曲,且自己编写剧本、设计戏服。在家中组建戏班,平时就在这里唱戏。逢年过节、婚庆喜事、老人过寿等,都会从济南、北京等地聘请名角来园办堂戏。</b></p> <p class="ql-block"><b> 廊壁上镶嵌着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石刻,给幽静的长廊增添了几分儒雅的书香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静如山房,“静如山房”有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主人接待客人下榻之处。清末著名变法维新人士康有为曾于1925年7月在此居住三日。</b></p> <p class="ql-block"><b> 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前出抱厦。为丁善宝之孙丁锡田著书立说之所,也是主人留客的下榻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深柳读书堂,原为课子授书之处,取自唐代诗人刘慎虚诗《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主人借此为书塾之名,表示深深柳荫中的堂屋正好读书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丁家曾聘陈蜚声先生为这里的私塾先生。陈蜚声(1864~1945年)字翼如,号鹤侪,又号和斋,书法家。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中举,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礼部祭司员外郎,典礼院恩恤科科长。</b></p> <p class="ql-block"><b> 颂芬书屋,为治学和研究学问之所,也是园主人的书房。建于清代,五檩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厅内雕梁画栋,煜煜生辉。</b></p> <p class="ql-block"><b> 落霞亭,位于园内湖石堆砌的假山南岭,匾额题字“聊避风雨”为郑板桥手迹。厅内嵌有郑板桥石刻“笔墨三则”、“田游岩”和“题画竹”。亭柱楹联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此亭虽小,却意义深远,它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郑板桥辞官后两袖清风、心如傲竹的坦荡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因亭额有郑板桥所题“聊避风雨”,故而人们也称此亭为“风雨亭”。此亭不仅是园中的一处景观,更是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清廉、坚韧精神的文化符号。</b></p> <p class="ql-block"><b> 四照亭,位于园内湖心,名为亭,其实是榭。所谓四照,即四面可观,取“四面阳光普照”之意。东观山亭,西观曲廊,北赏砚香层楼,南眺十笏草堂,荷风水月,颇饶诗意。亭中有清代状元曹鸿勋所题“四照亭”横匾,亭外悬有“涛音”,是清代书法家桂馥手迹。</b></p> <p class="ql-block"><b> 漪岚亭,位于山脚之下,是一座六角攒尖小亭。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为“岚”,故名“漪岚亭”。此亭与山上的蔚秀亭遥相呼应。</b></p> <p class="ql-block"><b> 水池东临半壁假山,位于蔚秀亭下、漪岚亭后,山高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是依东轴线上院落房屋山墙,以太湖石建成。</b></p> <p class="ql-block"><b> 蔚秀亭,位于山顶为六角攒尖亭,亭内嵌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刻石一块。登临此亭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是园内的一处重要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小沧浪亭,其四柱为原始松木,上覆芦草。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b></p> <p class="ql-block"><b> 小巧的九曲桥,弯曲婉转,桥下碧水红鱼,桥上红色围栏,岸上树木青翠,周围亭榭婀娜,构成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稳如舟亭,位于园内东北角,亭临水池,形如舟,故名。此亭建筑巧妙,为六檩卷棚式屋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引人遐思。</b></p> <p class="ql-block"><b> 稳如舟亭的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b></p> <p class="ql-block"><b> 四照亭北侧,有一道花墙,将砚香楼、春雨楼隔为独立院落。花墙正中开出正八边形小门,门额上书“鸢飞鱼跃”四字。原为唐代韩愈于贞元二十年贬为阳山县令的自勉之作,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此门额石刻为清代书法家翟云升临摹,惟妙惟肖。</b></p> <p class="ql-block"><b> 春雨楼,此楼建于1885年,为藏书楼。取名“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得名。虽建于清代,但有宋代建筑的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春雨楼,七檩抬梁式卷棚庑殿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8.49平方米。在86版《西游记》中,春雨楼曾作为高老庄高小姐的绣搂拍摄使用。</b></p> <p class="ql-block"><b> 砚香楼,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故宅,几经易手,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并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在此宅基础上修建了整个园区。</b></p> <p class="ql-block"><b> 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五檩抬梁式硬山顶,建筑面积127.65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关帝庙与孔融祠,是十笏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帝庙,位于关帝庙北街南路,始建于宋代,元、明、清三代均有维修或重建。为一殿一卷勾连搭式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2.6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关帝庙为目前潍坊市区存续时间最长的古建筑。院内大殿高台,相传为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发兵救助“北海相”孔融时的阅兵处。</b></p> <p class="ql-block"><b> 孔融祠,亦称“孔相祠”、“孔北海祠”,东汉末年北海相孔融的祠堂。始建于宋徽宗正和四年(公元1114年)。原址在潍州公署后北城墙上(今向阳路中段古城墙开口处)。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邑人丁汝奇将其迁移至关帝庙西北侧,即现址。</b></p> <p class="ql-block"><b> 关帝庙、孔融祠内,存有大量的碑刻,记述着祠庙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往事, 两组建筑于2015年2月,经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游览“十笏园”,可用四字作为结语:“不虚此行”。借用清末诗人白永修当年游十笏园的诗:“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我们所欣赏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古人的勤劳与智慧。</b></p><p class="ql-block"><b> 本文图片拍摄于2024年5月22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