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 4 上

狐狸

<p class="ql-block">接龙年3,七旬老人本命年自驾鲁晋游,50后的我们既相信本命年之说,又不信本命年之邪。以我们的鲁晋之旅来增长我们的文化知识,以我们的鲁晋之旅来加深我们的社会体验,以我们的鲁晋之旅来扩展我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2024/5/10行驶546公里,从多为平原的山东(省会济南市)穿过太行山来到多为山地丘陵的山西(省会太原市),于16:27抵达预订酒店。途中遭遇半小时的沙尘暴和倾缸大雨,车在高速公路上前不靠服务区后不能调头,只能打开车灯,把稳方向盘,慢速前行,终于逃出🌧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店周围人烟气不足,当地市民热情介绍我们到市中心的山西会馆晚餐,我们打出租车前往,店面很有地方风情。</p> <p class="ql-block">店堂里座无虚席。我们点了三个菜1山西粗粮套面22元,这是热心市民介绍 可品尝到山西的各色面点,大概是外地人 专供。2农夫山泉水煮菜42元,我第一次知道各 式蔬菜放水中煮了也能上菜谱。3(小)代县熬黄河,二斤重。记得五年 前自驾在河南吃过两次黄河鲤鱼,又大又 好吃。这条鱼小而不鲜,但今天我们特别馋 鱼,光盘。4米饭,不喜吃面食的胃。5小酌壶3年16元。餐费合计208元。打的回住店11元。</p> <p class="ql-block">2024/5/11晋祠</p><p class="ql-block">晋祠天龙山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部,由晋祠、天龙山两大核心区 域组 成,占地面积3.86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历经1500多年鸠工店 材、大兴土木,拥有古建筑136 座,雕塑 219尊,铸造艺术品33件,楹联匾额265 幅,石窟25座,造像500余尊, 石刻碑 碣400余通,千年古树32株,名贵花木 300多种,山光水色、古树名木, 亭台楼 阁、轩榭廊舫,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彼此 交融、珠联璧合,是驰名中外 的旅游胜 地。</p><p class="ql-block">晋祠建筑年代无从稽考,据文献说明不晚 于北魏,晋祠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现有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献殿 三大国宝建筑和周柏、宋塑侍女像、难老泉"三绝",水镜台、对越、难老“三匾”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天龙山景区我们年老不适宜登山就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晋祠水镜台</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是一座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融 合了重檐歇山与卷棚歇山建筑风格。该戏台 分前后两部,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 补建。前台有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 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前台中间悬挂着"水镜台”匾额。戏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p><p class="ql-block">晋祠水镜台匾额是由晋祠人清代翰林、书法家杨 二酉所题,年 代为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p class="ql-block">网图,前台清代补建。</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后台明代建造</p><p class="ql-block">水镜台取意于《汉书》中的"清水明镜不 可以形逃",象征着人世间的善恶忠奸尽人皆 知。</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p><p class="ql-block">创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牌 坊长12.5 米,宽9.3米,檐高6.55米, 占地面积 115.8平方米,为四柱三楼, 单檐歇山 顶。檐下斗拱密致,纵横交 叉,整个造 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瓦 顶全部用琉 璃覆盖,牌坊左右蹲坐铁狮 一对,气势 雄壮不俗。对越坊因匾额上 书的"对越"二 字书法传神,极为有 名,所以称为"对越 坊",属于功德牌 坊。对越坊为晋祠三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献殿</p><p class="ql-block">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为祭祀时陈列 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周 槛墙, 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献 殿"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 不坏","全部所 为灵巧豪放"。是我国现存 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 建筑之一。献殿因为它通风良好,有利祭品保鲜,所 以现代人戏谑它是古代冰箱。</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p><p class="ql-block">“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沼”系沼上石桥。</p><p class="ql-block">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 经注》,现存实物建于北宋。桥面呈十字 形,东西平坦, 南北下折,视之如鸟之 双翼。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桥, 在 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 贵。"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中轴线是东西向的,圣母殿 座西向东,鱼沼飞梁的十字桥东西向平 坦,西展到圣母殿。鱼沼飞梁的南北向下折,可以方便游客各 选己路。现代人称其为古代立交桥。</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p><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殿内供奉 周武王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宋代加 封"显 灵昭济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 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大殿四周围 廊,古称"副阶周匝",是中国现存 古建筑 中的最早实例。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 代表作,对研 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为晋祠 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三晋遗封"清朝慈禧御笔</p> <p class="ql-block">前廊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中国现存古 建筑中的孤例。</p><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是现存最早 的 木制盘龙雕柱(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 史。这些盘龙柱由龙和柱分开雕凿,经 过榫卯结 构拼接,历经千年依然完好。 这些盘龙柱展示了中国龙文化的地 位和 中华文化的图腾。</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的这八条盘龙也各有名称,中间 两条展翅欲飞的是应龙,两边对称的分别 是蟠龙、蛟龙和龙。其中第二根 盘龙柱的龙爪形成了剪刀手 的姿势,被称 为"比耶龙",成为游客打卡 拍照的热门 景点。</p> <p class="ql-block">宋代塑像</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保存有宋代彩塑41尊,明代补 塑2尊,是当时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曾赞誉其"是古今中 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是 我 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我国的雕塑 史上、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晋 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柏</p><p class="ql-block">西周初年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 倾斜,龙蟠虬曲,形似卧龙,又名"卧龙 柏"。 北侧原有同年所植"凤柏"一株,两 柏并列参天,"古袖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 一。北宋 曰:"地员草木得余润,郁郁古 柏含苍烟。”古柏为晋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出水口:难老泉龙头下小僧人托钵接水站了多少 年?</p><p class="ql-block">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 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不 竭,泉水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 平均 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温 保持在 17℃,清澈见底。泉名取自诗经 名句"永 锡难老"。据说饮用此水会青春永驻,岁月不老。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世传摸摸和尚头,万事不发愁;难老泉下洗洗手,开心快乐 到永久。确实有人排队摸头排忧解愁,撩水洗手开心长久。</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内立匾"难老"为傅山题(1727 年),是晋祠三匾之一。"晋阳第一泉"为刘汇题。</p> <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晋祠: </p><p class="ql-block">三宝:圣母殿、 鱼沼飞梁、献殿 </p><p class="ql-block">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 </p><p class="ql-block">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p><p class="ql-block">晋 祠将建筑艺术、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完美 融合,这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 林,它不同于 颐和园等皇家园的宏伟 瑰丽,也不同于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小 巧玲珑的江南园林 风格,它是宗祠祭祀 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引用林徽因的评价:晋祠的布置,既像庙 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官苑,全部兼有开 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 阁掩映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像一个 放大的私家园亭。</p><p class="ql-block">在晋祠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随时 和远去的历史不期而遇随时能感受到华 夏文明唐风晋韵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2024/5/12往五台山途经阎锡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阎家大院,又称阎府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旧居,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河边村(旧属五台 县)中心,是民国时期一度出任国 民政府行政院院长阎锡山的一座庄 园。 阎家大院始建于民国二年 (1913年),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 米。阎家大院由20多处大小院落、近千间 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 屋)组成。全部建筑几十个院落里的 建筑各不相同,既有传统形式也有西 方形式的引入,多为中西合璧的建筑 形式。阎家大院不仅是阎锡山在政 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也是 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建筑实体。而这个建筑实体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 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2013年3月5日,阎家大院被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 -1960年5月23日),字百 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 台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他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人物, 晋系军阀的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 将。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 是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和协军校,也是中国 同盟会会员。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被推举 为山西都督。在北洋政府期间,他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在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设 立了公私合办的山西省银行和太原兵工厂 等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1930年,他与冯玉 祥、李宗仁等人联合反对蒋介石,失败后 逃往大连。抗日战争时期,他采取了两面 政策。1949年逃离山西,最终于196 0年台北病逝,享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风景名胜简介</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 部,是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国 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五台山由东南 西北中五座环抱而立的峰顶组成。五座峰 顶虽高却平,故名"五台",其中北台峰顶 海 拔3061.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 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自然风 光秀丽,五座台顶风光各异。五台山为世 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居中国四大佛教名 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早在东汉永平11年 就开始造塔建寺,经 过历朝历代的建筑和修缮,构筑起了辉煌 壮丽的佛教古建筑群,为我国留下了宝贵 的 佛教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景点多,庙字 多,我们不可能玩全,参照旅游社选1菩萨顶,2显 通寺,3殊像寺三座寺庙。我们顺着公路往山上开,五台山每天上山私家车辆有限额 2000辆,早早就要开始预约,包括游客 购票也是有限制要预约的(我们免票的无 法限制),皖早几天就开始和五台山有关 部门商洽,12:30我们获 准通行。13:40停车菩萨顶寺庙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1.菩萨顶,全国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 次重修。明永乐年后藏蒙喇嘛教徒进入五 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p><p class="ql-block">清朝康 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 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 全省包含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 朝台等均需向大喇嘛进贡。</p><p class="ql-block">菩萨顶也是满族言语的叫法,意思是文殊 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 清朝它实际就成了皇室的寺庙,位置极端 尊贵。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大概是3 万平米。沿着中轴线依次是天王殿、大雄 宝殿和大文殊菩萨殿,两侧各有两座配 殿,其中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是怖畏金刚 殿和带箭文殊殿,大文殊殿的东西两侧是 祖师殿和金刚殿,大雄宝殿里面还供奉着 十世班禅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真正的后门大乘门,普渡众生。</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配殿金刚殿,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配殿怖畏金刚殿,带箭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御笔"五台胜境”</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山门外牌坊</p><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题"灵峰胜境"</p> <p class="ql-block">山前是陡峭的山 崖,有108级台 阶连接山门和"佛"字照 壁。听说走下这 108级台阶,所有的烦恼 全消。</p> <p class="ql-block">塔院寺(意外误入)</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 镇,原 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 (1407年)扩充建寺,改 用今名,是五 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 十大寺之一,全国文保单位。寺内以 舍利塔为主,藏 式,总 高约60米,全部用米浆搅和石灰 砌筑而 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 塔格外 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 铸,塔 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铃,风来叮 当作 响,极富古刹风趣,人们把它看作 五台山最醒目的标志。现在寺庙和白塔均在大修缮,我误进入粗览。</p> <p class="ql-block">2显通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北魏时 称大孚灵鹫寺。唐代称大华严寺。明初赐 额大 显通寺,万历中改永明寺。清康熙 二十六年 (1687年)复名大显通寺。占地 面积43700平方 米,是五台山历史最悠 久、规模最大的寺院。显通寺位居五台山十大青庙和五大禅寺之首,为全国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现存建筑均为 明、清遗构。中轴线上,一连七 进殿 堂,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 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 藏经 楼,七重殿宇各具特色,辉煌壮 丽。</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第一怪,钟楼建在外。明万历皇帝 为庆母寿,把钟鼓楼等都归到塔院寺,显通寺遂决定造一座五台山最大的钟楼在寺外,楼下做通道,楼上按幽冥钟。</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山门并不在寺的中轴线上。山门歪着开是 显通寺的第二怪。</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没有天王殿,没有四大天王和哼哈 二将守护寺庙为显通寺第三怪。</p><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显通寺古色 古香的山门,门 额上高悬一面 鎏金匾,上书"大显通寺"。 门两 旁,各立一通石碑,碑高5.5尺,宽 2.7尺,左右两边的碑身上各书草 体"龙""虎"二字,两字挥洒自如, 真有龙 虎的形象。按照汉传寺院布 局,第一重 殿应为天王殿,而显通 寺却没有天王 殿。在唐代,五台山 的塔院寺和显通寺 原为一座寺院, 寺名"大华严寺"。明成祖 永乐五年(1407),将大华严寺分成两 寺。在 分寺后,原来的天王殿划给了塔 院 寺,而显通寺则用这龙虎二碑替 代, 以起到护持寺院的作用。原来显通寺请来 龙虎碑守家护院。</p> <p class="ql-block">在五台山显通寺座 西 向东的山门廊里,左右两边屹立着两 青兰色的龙虎碑。石碑上无碑额 下有方 形碑跌,碑身上分别刻"龙"、"虎"二字。 "龙"、"虎"二草,是一 对海内罕见的珍贵 草书。"虎"字碑的右下方,还沏 着七个小 草,即"雷雨居士光宅 书"。据查龙虎碑为 雷雨居士傅光宅至五台山所书。</p><p class="ql-block">图左为虎碑,图右为龙碑。</p> <p class="ql-block">两个碑亭,一个有280字颂扬功德。- 是无字碑。都是清乾隆御碑。据说当年乾 隆问显通寺主持,在显通寺能看到菩萨顶 吗?主持答能看到菩萨顶龙头,我们这里 两眼泉水是龙眼,中午会睁开眼。天下哪 容两个真龙天子?乾隆大怒,命把泉眼填 埋了,在这龙眼位置竖碑盖亭。</p> <p class="ql-block">在殿宇重重的古建筑群中, 有一座白色 的建筑特别出挑。因为它 并不像古建 筑,而更像座民国时期的 建筑,带有强 烈的现代风格。它就是 中国三大无梁殿 之一﹣﹣显通寺无量 殿。</p><p class="ql-block">无量殿是显通寺中轴线上的七座 大殿中 的第四大殿,是由明代万历年 间的妙峰 禅师奉旨修建的。也许是明 清以后,能 用来建超大规模宫殿的优 质和粗大的木 材越来越难获取,于是 匠人们就创新地 用砖石建造出结构奇 特的无梁殿。因无 梁殿与佛家"功德 无量"谐音,因此称为无 量殿。</p><p class="ql-block">无量殿顾名思义,它的大殿从上 到下, 没有一根木梁,完全是通过砖 拱之间合 理巧妙的力学组合相互支 撑。它外看是 一座七开间的两层楼 阁,内部则是三开 间的穹顶结构,和 西方石制建筑相似, 它充分利用砖石 自身的重量,从底向 上,逐层收缩至 顶。</p> <p class="ql-block">进入无量殿内,我惊讶它的建筑外方内圆,空间宽阔的三间穹顶殿窟供奉着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供有着5米 多高的卢舍那铜佛一座,八角 十层高七 米多木雕佛塔一座。而外面 七个开间还 分别挂有佛陀九次宣讲《华严经》七处道 场牌匾,所以又被 称为"七处九会殿"。这 座无量殿造 型优美生动,内部结构坚固 宽大,历 经400多年完好无损,是我国古 建筑 创新求变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显通寺在大兴土木,各种古迹在修缮中,我们无法多游,从被绿幔遮盖的露头看,的确辉煌壮丽。</p> <p class="ql-block">3殊像寺</p><p class="ql-block">是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 也是 文殊菩萨的祖寺。这座寺庙于山西 省忻 州市五台县,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 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内有一尊高达9米 多的文殊菩萨像。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 萨的道场,因此,来到五台山的游客和信 徒都会优先拜谒这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高达近十米的文殊菩萨骑狮子塑像,我和 皖都没照到,可能游客实在太多了,那就 听听故事吧。</p><p class="ql-block">这尊文殊菩萨像又叫"荞面头文殊菩萨"。 传 说塑造此像时,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 容, 匠人急中生智,拿出他厨房和好的 荞面照 形捏制,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 隐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理 想,便干脆 把荞面头安在塑像上,并贴 上一层金,于 是这一塑像就有了荞面头 文殊菩萨的称 谓。康熙帝题匾《瑞像天 然》。</p><p class="ql-block">文殊殿内的殿壁还悬雕了五百罗汉渡江的 故事,这五百罗汉中,有动有静,色彩艳 丽,刻画逼真。我们也没拍摄到,可能我 们连大殿都没挤进去。</p> <p class="ql-block">在殊像寺出口处有一座小亭子,里面有一通碑,记 录了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 来、任弼时同志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来 殊像寺,在收集的资料中显示领导同志还去了显通 寺、塔院寺,可能它们现在正大修,我们 没法看到他们的展示。</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入年三月二十三日,在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形势下,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领导同志从延安出发,东渡 黄河,跨越同蒲,续经代繁,穿鸿门岩, 登五台山,上长城岭,过龙泉关,驻西柏坡。指挥部署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 中全会,彻底打跨了蒋家王朝,赢得了解 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p> <p class="ql-block">宗教场所的寺庙都成风景名胜,门票成了 寺庙的产业支柱。我们老人享受免票待 遇,但是体力不支难以多游。</p><p class="ql-block">总结游三寺1菩萨顶 黄庙之首,皇室寺 庙。2显通寺 青庙之首,开山鼻祖。3殊 像寺 文殊祖庭,领袖莅临。4塔院寺 拆分寺,白塔为五台山佛教圣地显著标志。</p> <p class="ql-block">夜寝五台山民宿</p><p class="ql-block">2024/5/13游 1悬空寺、2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1悬空寺</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峰的半崖 峭壁 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 1500多年历 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以建筑奇巧、 风格独特、三教合一 著称于世。唐代诗仙李 白观后醉书"壮 观"二字盛赞其险绝,明大旅行家徐霞客 在游记当中用"天下巨观"来 形容。2010 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世界十大 最奇险建筑"。</p><p class="ql-block">公元491年当时是北魏的天师道长寇谦之 要建 一座寺院,达到一个"上延霄客,下 绝嚣 浮"这么一个效果的一个寺院,他要 向上 能够跟天上的神仙共语,向下要与 人世间的喧嚣 浮沉隔绝,所以他的后人 就在恒山选址建了这么一座寺院,悬空寺 远远眺去仿佛空中仙宫,虚实相生。最初 叫玄空寺, 直到后来因为寺庙整 体上是 悬在空中的,建在一个崖壁上,所 以这 个玄字就改成了悬空的悬。</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山门</p><p class="ql-block">整个悬空寺 的占地的面积其实就是150平 方米,我们 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 有大雄宝殿, 有钟楼,有鼓楼,它是非 常的齐全。布局巧妙,它分成了三个部 分,第 一个部分其实就是一个正规的一 个寺庙的 一个结构,第二部分是一个 楼,第三部是 一个天栈桥,它形成了一 个一线天的这么 一个布局。它 是建在一个悬崖峭壁上,它 距离地面最高的大概有70到90米的高 度, 它这个建筑非常奇特,建在这个半空中, 它整个建筑叫半面石窟、半面楼。</p><p class="ql-block">由于景 点的特殊环境,游客必须按指定路线前 行,多数是单行道,不仅路线是单行,路 宽也只能单行。我们的参观路线是不走回 头路的单行道,所以就不是按寺庙的建筑 布局走的。</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面朝恒山</p><p class="ql-block">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座西向 东,面朝恒山。寺前平台,山门,南钟鼓 楼,佛堂院上层大雄宝殿、下层佛堂,北 钟鼓楼,南楼三层,栈桥,石窟阁,北楼 三层。</p> <p class="ql-block">佛堂院,北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佛堂院可做法事</p><p class="ql-block">下层佛堂,供奉1米高的木雕观音龛。 </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由三个独立的殿阁组合而 成 第一个殿阁太乙殿,供奉太乙救苦 天尊。中间是 三佛殿,里边供奉释迦牟 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像是 悬</p><p class="ql-block">空寺的镇寺之宝!右边是关帝殿,里边 供奉的关羽。悬空寺的大雄宝殿为全国最 小。</p> <p class="ql-block">长栈桥</p><p class="ql-block">位于悬空寺的南楼和北楼之 间,由悬崖 挑出的悬臂梁以及梁端下方的铁杉木支柱 承载着楼身的重量, 全长约10米。桥上 建有楼阁,楼内设 有殿堂,供奉着佛 像。长栈桥将佛庙 和楼宇等景观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幻、险峻和精巧的 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北楼第三层三教殿</p><p class="ql-block">位于全寺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三教殿里C位是释迦牟尼,左边是 孔子 右边是老子。佛、道、儒三教 供于一 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 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南楼第三层雷音殿</p><p class="ql-block">供奉佛教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众神赶来听释迦牟尼佛祖讲经说法</p><p class="ql-block">皆是明代泥塑珍品</p><p class="ql-block">此殿悬雕最多,可惜大部分被破坏。</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 底蕴的古 建筑。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 代建筑的精 湛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古 代文化的精 髓。我探秘了它的神奇,感受了它的古 老,多想通过穿越向古代工匠致敬和感 谢。</p> <p class="ql-block">2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p><p class="ql-block">建于公 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 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 米,总重量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 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 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 塔"。木塔造型, 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木塔为"明五暗四"共九层的双层套简式结 构,全塔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和 59种斗拱卯榫咬 合垒叠而成。</p><p class="ql-block">1966年、1974 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 是释迦牟尼佛的真 身舍利,在四层主像 内发现的一批辽代珍贵文物,对研究我国 印刷工艺发展史和辽代政治、经济、文化 及 建塔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p><p class="ql-block">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6幅楹联</p><p class="ql-block">"释迦塔"竖匾位于第三层塔檐下,是 全塔 最古老最珍贵的牌匾。这三个字由 金代 昭信校尉、大书法家王珊(huan)所 题,制匾时间为金明昌五年,距今已有 830年历史。这三个字是木塔牌匾的"始 祖",也是它的学名。</p><p class="ql-block">"峻极神工"横匾位于第五层檐下,明 成祖 朱棣御笔。这个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五月重装。</p><p class="ql-block">"天下奇观"匾位于第四层塔檐下,明 武宗 朱厚照御笔。明武宗在正德十二年(1517 年)为了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赏 功臣 时书写了这四个字赞美木塔。</p><p class="ql-block">“天宫高耸"匾位于第二层塔檐下,</p><p class="ql-block">以 及含"永镇金城"等木匾皆为清光绪各 年间的 应州知州所书</p><p class="ql-block">"正直"二字横匾出自清代雍正年间怀 仁知 县李佳士之手。</p><p class="ql-block">"天柱地轴"匾位于第一层塔檐下,由 明万 历通政使、《应州志》编撰人田蕙 所书。 应县木塔的这些题匾不仅展现了其丰富的 历 史文化价值,也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 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内的第一层佛像为释迦 牟尼 佛,高达11m,是全塔最大的佛像。佛像 结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上,脸形丰满宽 圆,螺 发高髻,髻中镶嵌宝珠,双耳下 垂,环形耳坠 有典型的辽风格,嘴角及 下巴处绘有胡须。右 手施说法印,左手 作与愿印,外着通肩式袈 裟,胸部袒 露,裸露处贴金。须弥座平面呈八 边 形,各角有力士肩擎,力士肌肉隆起,姿 势 各异。每面正中有蟠龙间柱一根,须 弥座上为 仰莲座,莲花瓣三层,下面两 层绘有宝珠纹,上面一层每瓣绘有一尊佛 坐像。</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已经在这里等你968年05月13日16时32分59秒</p><p class="ql-block">这张电子牌很严 谨,非时间非地点都作废。</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 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成为旅游打卡地,一方面是木塔 的奇迹和漂亮。另一方面是梁思成和林徽 因的美丽爱情传说。这么精致的木塔,蕴 藏着建筑师伉俪郎才女貌的浪漫故事,咋不令人心驶 神往。</p> <p class="ql-block">2024/5/14游 1雁门关、2云岗石窟。</p> <p class="ql-block">1雁门关</p><p class="ql-block">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洼山上 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 分,历史上是塞北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 分界地,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的古代关隘,有"中华第一关"之誉。雁门关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 2000多次,其中影响历史过程的事件有 昭君出塞、慈禧南逃等,历代帝王汉高 祖、汉武帝、隋阳帝、唐太宗、慈禧、光 绪帝及历史名人李广、蔡文姬、李白、杨 家将、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 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瓮城</p><p class="ql-block">位于关城北侧,北门未设顶楼,为砖石结 构,俗称小北门,明代建筑。门额石匾 书"雁门关"三字,门洞两侧镶嵌砖镌楷书 对联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 第一关",均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所 题。</p> <p class="ql-block">地利门</p><p class="ql-block">与天险门相对应,亦称西门,明代建筑, 高11.5米。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洞上 方额匾书"埊利"二字,为武则天所题,城 门上建有宁边楼。创造"埊利"这个字同样不太为人所知, 可 能是武则天在雁门关创造的其他文字 之一。</p> <p class="ql-block">祖祖辈辈山西人走西口必经雁门关;王昭 君出塞和亲从雁门关青石板上踏过;200 年后蔡文姬从此路归汉;杨家将四代人舍 命镇守边关;唐朝诗人李贺"黑云压城城 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座名关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进程中做出了 巨大历史贡献,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p> <p class="ql-block">雁塔</p><p class="ql-block">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 一,为四边 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21米。 这座塔 不仅为雁门关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 景, 而且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也使其成为 该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雁塔的建造体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其结构 坚固, 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见证了历 史的变迁。此外,雁塔还与长城上的其 他关隘一样, 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 第一关"展现了其在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 要地位。雁 门关的雁塔不仅是军事历史 的见证,也是中 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 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和 历史爱好者前来 参观。</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p><p class="ql-block">为关城主城门,即东门。明代建筑,门高 12.5米,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 二字,为 武则天所题。 武则天在雁门关写下的"䒶险"两 字,其中"险"字是繁体字,寓意着地势险 要,强调了雁门关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而"天"字则是由草字头、 田、戈组成,寓 意着粮食富足、国土广袤、兵强力壮的军 队,象征着国家的富强和武则天的权威。</p><p class="ql-block">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毁于日寇侵华时 期,20世纪80年代重 建。</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雁门关段</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长城雁门关段</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上有毛泽东龙飞凤舞的草书"雁 门关"。</p><p class="ql-block">图右路旁有一个形似碉堡建筑,上书毛主席为"中华第一 关"之雁门关题写的关 名。"雁门关"三 个字大气豪迈,雄浑霸 气,流畅自然,笔力千钧,似乎有"万夫 莫开"之勇猛。</p> <p class="ql-block">2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西郊 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 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 魏 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 皇帝拓跋理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 大 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 通要冲。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 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 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 山,"凿山石 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 各一,高者七 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 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 北魏迁都洛阳 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 一直延续到北 魏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 经北 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 252个. 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 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 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 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 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 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 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 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 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 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 共 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 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昙曜</p><p class="ql-block">云岗石窟创者</p> <p class="ql-block">第3窟</p><p class="ql-block">此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窟高 45米,是 开凿于云冈中期的石窟,迄 北 魏迁都洛阳前也没有完工,初唐复修。</p> <p class="ql-block">洞窟的后室,在凸出的 壁面西侧雕刻有三 尊大佛 像,即一佛二菩萨。这三尊造像 十分精美, 是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善菩萨像。即所谓西方净土中的“西方三圣”像。</p> <p class="ql-block">第5窟</p><p class="ql-block">为三世佛布 局,主尊释迦牟尼佛高 达17米,结跏趺坐,为云 冈最高的佛 像。</p> <p class="ql-block">第6窟</p><p class="ql-block">俗称“云岗第一伟观”</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第8窟</p><p class="ql-block">露齿菩萨</p> <p class="ql-block">第8窟</p><p class="ql-block">拱门侧的佛雕</p> <p class="ql-block">第8窟</p> <p class="ql-block">第7、8、9、10窟前</p> <p class="ql-block">第9、10窟 </p><p class="ql-block">此两窟的洞窟形制与造像布局 基本相同是一组双窟,双窟前室有列柱开 间,是北魏雕刻家在中国汉民族建筑形式 的基础上,吸收外来建筑艺术的极高水平 的典型新创作。此两窟就外貌和建造特征 看,表现的是北魏时三间殿的殿堂建筑形 象,颇具汉魏以来中国建筑"金楹齐列, 玉岛承 跋"的遗风。现有窟檐为近年来复 建。</p> <p class="ql-block">第12窟</p><p class="ql-block">音乐窟</p> <p class="ql-block">第13窟本尊交脚弥勒像,高13.5米。弥勒像臂下 雕一头四臂力士,称"托臂力士",与交脚 弥勒巧 妙融合为一体。北魏工匠艺术家 们雕塑时唯恐巨大 的手臂断裂,富于想 象而匠心独运地雕凿出这一形 象。</p> <p class="ql-block">第15窟</p><p class="ql-block">此窟是云岗石窟群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窟 形,平面为长方形,窟高近十米,窟内壁面的雕刻内是以千佛造像和 装饰水生浮雕画为突出表现。壁面表现的 千佛造像,雕刻的形式是小佛龛一个接一 个排列起来,布满整个壁面上层,佛龛内 的小佛像往往千人一面,这是云岗石窟群 中窟内雕刻千佛像最多的洞窟,所以此窟 俗称"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第16~20窟</p><p class="ql-block">是云冈石窟群中 开凿最早的五座洞窟,由北魏著名高僧昙 曜主持开凿,所以又称昙曜五窟。五个窟 均为大像窟,穹窿顶,外壁满雕千佛。</p> <p class="ql-block">第18窟</p><p class="ql-block">大像人窟,袈裟上布满千佛。</p> <p class="ql-block">第19窟</p> <p class="ql-block">第20窟</p><p class="ql-block">昙曜五窟的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 大,高鼻深目,显示出一种浑厚、质朴的 造像风格为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其中第 20窟主尊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面相 丰圆,俗称"露天大佛"。</p> <p class="ql-block">洞窟从东向西编号(1-45号),但不代 表 洞窟的开凿时间顺序</p><p class="ql-block">早期(16-20):又称"昙曜五窟",五 尊大 佛分别隐喻五位北魏皇帝,人佛合一。</p><p class="ql-block">中期(5-14):建于昙曜五窟后、北魏 迁 都洛阳前,造像和洞窟已向宫殿式转变 鲜艳华丽、精美细腻。</p><p class="ql-block">晚期(剩余):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 多 为民间石窟,呈蜂窝状镶嵌在山崖上,因 地势而开凿,简约明练。</p> <p class="ql-block">据我个人参观过的我国四大石窟印象,云岗石窟多彩的颜色,中西结合的风格, 雕像神态动作的精致刻划,略胜 一筹。</p> <p class="ql-block">2024/5/15大同一日游三处1华严寺、2善化寺、3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1华严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 年(公元 038年),寺院坐西向东,山 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 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 南北两条主轴 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 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 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 庙建筑群,1961年被 国务院公布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 皇帝曾亲撰《华 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 《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救 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安放,并于寺 内"奉安诸帝石像、铜 像",从而使大华严 寺成为皇家祖庙。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 七八毁于兵 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 为云中巨刹。</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普光明殿</p><p class="ql-block">是2009年重建的,原殿 已毁,毗卢遮那佛译为"光明普照",大 殿自此得名,殿内"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 那佛, 左文殊菩萨,右普贤菩萨。大殿 四壁画绘制精 美,讲述善财童子参拜五 十三位老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上华严寺"门是老的,匾是新的。</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始建十辽清于八年(公元1062 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于 兵火,金天省三年(公元1140 年)依旧 址重建、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 积 为1559平方米、为现存古代木构宗教 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牟尼佛 的尊称,牌匾是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 兵马林。</p> <p class="ql-block">殿内主供五方佛,为明代艺术之精品,环 殿壁画于清光绪十六年由大同本地画工董 安等人绘制,共875.2平方米。殿顶平棋为明代宣德年间补装,在清 代 光绪初年重新彩绘,有1012块,纹饰无 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脊两侧一对琉璃鸱吻高达4.5米, 是 我国早期建筑中最大的鸱吻。</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p class="ql-block">是继应县木塔之后 全国第二大 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 上景金盘, 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 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 铜打造 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 煌,全国唯 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 的典范之作、呈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 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 华文化 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 独特的艺术魅 力流传百世。</p><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契合乾坤"等匾众多,宝塔虽是重修的, 但是用心选取多墨宝。</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前五龙照壁</p><p class="ql-block">原来是大同 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1980年迁 到善化寺门前。这座照壁是明代万历二 十三年(1595 年)建的,顶部为仿木构 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 拱支撑, 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宽大的 壁面上 浮雕着五条四爪金龙,盘旋回绕 上下翻腾,下方须弥座的束腰雕有蛇 兔、牛、马等动物,姿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2善化寺</p><p class="ql-block">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街西 侧。寺庙创建于唐代,玄宗时称开元寺。 五代后晋初,改名为大普恩寺。辽末保大 二(1122年)其建筑大半毁于兵火。金天 会六年(1128年)至金皇统三年(1143 年)寺僧国满大师主持重修,历时15年 告梭。明正统十年(1144年)改称今名 善化寺。</p><p class="ql-block">寺院占地3万多平方来,建筑布 局仍保留唐代风格。主要建筑坐北朝南, 沿中轴线依次排到着天王殿(山门)、三 圣殿 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 配殿,前端两侧为阁楼式建筑普贤阁和文 殊阁,三圣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寺内建 筑高低错落,层 次分明,左右对称,蔚 为壮观。殿内保存有塑像、壁画、碑刻等 珍贵文物。特别是大雄宝殿内的塑像自然 逼真,个性突出,雅饰精美;壁画色彩柔 和,构图得当,寺内西面为一座极具中国 传统园林特色的花园。善化寺以其历史悠 久,保存辽金时期建筑多而闻名于中外。 1961年3月列为全国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山门</p><p class="ql-block">是寺院的正门,金代建筑,面 阔五间(29.1米)进深二间(11.3)殿内塑 有明代落成的天王四尊,手持琵琶为东方 持国天王;右手持剑为南方增长天王,右 手持蛇为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塔为北方 多闻天王;横眉怒目,姿态威严,所以也 叫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历代均有 大 修,在2010年时,山门前檐正中板 门上 方牌匾更换为"善化古寺"。而由潞城王朱 逊宁(朱元璋第十三子 代简王朱桂嫡三 子)题写于明嘉靖七 年(1528年)的"威 德护世"牌匾, 改挂在山门后檐上了。</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之后就是三圣殿,同样建于金天会 六年至皇统三年间(1128-1143 年), 圣殿坐落在一米多高的台基 上,前有宽 阔的月台,是现存辽金建 筑当心间最 宽的。三圣殿,看起来像一只展翅欲飞的 大鹏</p><p class="ql-block">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殿 内中央塑有"华 圣"像。中 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 萨, 右为普贤菩萨。殿内还保存有 的两通碑碣,其中金大定十六 年的 通为宋通问副使朱弁所 撰,这通金碑不仅是 珍贵的文物资料 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p><p class="ql-block">"华严三 圣",三圣殿因此得名。这三尊造 像 于康熙年间重装,金塑风格犹存。三 圣殿内明代泥塑六尊。中间佛两侧立胁持菩萨,佛坛背后塑韦驮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为辽代遗构,面阔七 间(41.80米),进 深五间(26.18米)。单檐庑殿顶。殿内 仅当心间 有平棋藻井各一间。余皆为彻 上露 明造。大雄宝殿内的彩塑是中国辽金彩塑之 代 表,主佛坛之上是五方佛、二弟 子、二 胁侍菩萨,两侧佛坛上为二十 四诸天, 共计33尊。五方佛两侧为二十四诸天 像,沿大殿 东西两壁分两组相对排列, 各十二 尊。这些造像立于青砖台座之 上,主 要以坐式和立式为主。墙壁上保存有清代康熙 年间所绘壁画190 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p><p class="ql-block">辽代建筑,重檐九脊顶楼阁,总高18 米,1953年曾落架重修。结构精巧,形 制古 朴。内有普贤菩萨骑象坐像,周壁 绘制《普 贤经变》壁画,根据普贤的故事 而绘制的壁 画。</p> <p class="ql-block">文殊阁</p><p class="ql-block">原为和普贤阁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楼阁式 建筑。民国年间毁于火灾,仅存台基和柱 础石。2008年按"原材料、原形制、原工 艺、原做法"的"四原"原则复建。</p> <p class="ql-block">3九龙壁</p><p class="ql-block">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 于明洪 武二十五年(1392),是明代王府的照 壁。大同九龙壁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体量最大,制作最 精美的一座五彩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 多 年的历史。(其他两座九龙壁都在北 京,一 座在北海公园,一座在故宫皇极 门前,都是 清代乾隆年间所建。)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 江 山,达到朱家统治天下的目的,便把 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当藩 王,其中封第十三子朱桂到大同做代王。 朱桂就藩后,依照南京宫殿为蓝本,在大 同城内大东街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代王府, 其是在原有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于 洪武二 十五年(1392年)建成的。代王 府落成后,相当宏伟壮观,如同皇宫一 般,但朱桂 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决定 在代王府门前建 九龙壁一座,以此烘托 王府气势,照壁长45.5米,高8米,厚2 米。</p><p class="ql-block">壁前修一倒影池。池长34.9米,宽4.38 米, 深0.9米。倒影池中间建石桥,以石 柱栏围 绕,石柱上雕有各种动物形象。 每当夏秋之 季,经过光的折射,微风吹波一池春水照壁的九龙游动,犹如真龙再现。</p><p class="ql-block">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 的农民起义军在西安建国,在挥师北进的过程中,代王府 惨遭兵燹。代王朱传济全家 及明朝官员被杀戮殆尽,代王府就此变 民军的行 营。之后不久,起义军总兵张 天琳纵火一炬,代王府终化为灰烬,唯有隔街而立的九龙照壁巍然独存,静静地向人 们诉说着二百 多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照壁由三部分组成,下层为基座,也 称须弥 座,为束腰形。中为壁身,上为 斗拱装饰, 庑殿式琉璃瓦顶。龙壁东西 两端分别是"旭 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 案。须弥座上 雕有两层琉璃兽,一层是 麒麟、狮、鹿、马 等;另一层是小型行 龙。走兽生动形象,各 具特色,神态各 异,栩栩如生。壁身是龙壁的主体,用六 层琉璃构件拼砌而 成,共计426块。九 条巨龙以各种姿态出 现,腾云驾雾,翻 腾于波涛云海之中。龙与龙之间用山石水 草图案紧密相连,互相映衬烘托。</p> <p class="ql-block">恰逢甲辰龙年,看了大同九龙壁的"来龙 去脉展",感慨万分。大同九龙璧代表了 明代琉璃制做工艺的最高水平,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在 欣赏我国琉璃工艺精湛水平 的同时,不能不 感受到我们祖先伟大的 智慧和创造力,从而 更加增强我们作为 龙的传人的自尊心和自豪 感。</p> <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是明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清吴辅宏 《大同府志》(乾隆版)记载:"鼓楼,在 府治东南,永泰街,明时建。 清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咸丰二年 (1852年)又先后两次分别对鼓楼加以修 葺。它是大同市区内现存唯一的古代高层楼 阁,楼内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 更鼓",制作极为精巧。</p> <p class="ql-block">鼓楼一层十字穿心辟 门,西北壁上有阶 梯可达二层和三层之上。二、三层均四面 辟门,为六采格扇,其外四周置 栏杆, 游人凭栏远眺,整个大同城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古时顶楼架放一大鼓(已废),为晚间报 更所用,现 鼓楼有一面鼓,为第一届云 冈旅游节而制,置放于底层。</p><p class="ql-block">楼的底层外檐廊下存有清代顺 治、康 熙、咸丰年代的维修碑记九通,字迹虽模 糊,却是研究鼓楼的直接资料。</p><p class="ql-block">早年,鼓 楼二、三层檐下各悬有一方牌匾:东向上 为"歌风"、下为"云 开春晓";南向上 为"鼓楼",下为"声闻四达";西向上为"振 德",下为"和 声鸣盛";北面上为"时 雍",下为"瞻云就月"。康熙御笔楹联一 副镌刻在鼓楼 北口东西两根柱子上,上 联为"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下联 为"心田留一点, 子耘孙耕",这些匾牌, 未能保存下来,甚为可惜。现鼓楼原有的牌匾已经进行了恢复。</p> <p class="ql-block">就在鼓楼旁有家店招很张扬,敢这样招摇过市想必有拿手好戏。进到店里,干净,整洁,桌椅摆放的很宽 敞,让人进来就坐下不想走了。过了饭 点,仅年轻的一家三口在就餐,当地人。 老板娘来介绍,进疙瘩汤店当然每个人来 份;土豆粉(这称呼粉的都是粉条不是干 粉),当地特色,来一碗尝尝;肉饼有牛 肉的猪肉的羊肉的,我们先要一个猪肉的 尝尝,尝一口就急呼再来一个。吃饱喝足均是绝佳的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在大同选择性的玩了三个景点,切身感觉到大同是被低估的宝藏城市。煤城是它的别号,掩盖了它底蕴深厚的文化和历史,随着污染治理,大同不仅重有它的蓝天白云,还会有更多的山西游呈现。</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图文均来自本人《七旬老人自驾鲁晋游日记》美篇集</p>